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HBV DNA低水平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立 刘春云 杜映荣 黄红丽 陈洁 罗煜 李惠敏 李卫昆 李俊义 岳云璇

喻晶晶, 肖巍, 李娅妮, 等. 肝癌生物样本库的标准化建立与信息化管理[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5): 1092-10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22.
引用本文: 喻晶晶, 肖巍, 李娅妮, 等. 肝癌生物样本库的标准化建立与信息化管理[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5): 1092-10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22.
YU JJ, XIAO W, LI YN, et al. Standardized establishment and informationized management of liver cancer biobank[J]. J Clin Hepatol, 2022, 38(5): 1092-10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22.
Citation: YU JJ, XIAO W, LI YN, et al. Standardized establishment and informationized management of liver cancer biobank[J]. J Clin Hepatol, 2022, 38(5): 1092-10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22.

HBV DNA低水平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1.014
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7FH001-088); 昆明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017KJJH252);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512.62;R575

Liver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a low HBV DNA level and related factors

Research funding: 

 

  • 摘要: 目的分析低水平HBV DNA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为低水平HBV DNA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HBV DNA水平低于2000 IU/ml且高于20 IU/ml患者137例,根据炎症活动分级分为G1组(n=44)、G2组(n=84)和G3组(n=9)。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和肝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炎症分级与患者年龄、性别、感染HBV时间、肝功能、HBsAg水平、HBV DNA载量、基因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的关系。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137例患者中HBeAg阴性126例,其中G1 42例(33. 33%),G2 77例(61. 11%),G3 7例(5. 56%); HBeAg阳性11例,G1 2例(18. 18%),G2 7例(63. 64%),G3 2例(18. 18%)。126例HBeAg阴性患者G1、G2、G3 3组间比较,Glo、HBV DNA、PLT、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6. 189、7...

     

  •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肝癌发病率位居全国第五,死亡率居第二,据估测每年新发肝癌病例46万例,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2.1%。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素等。目前,治疗肝癌的最有效方法为手术切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1-4]。因此,开发早期检测工具和创新型靶向药物是提升早期诊断准确度、增强肝癌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发现提高早期预测和诊断能力的精准生物标志物;(2)揭示肝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3)药物研发的潜在分子机制分析及药品有效性、安全性评估;(4)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的探索。上述研究均需建立在高质量的人体生物样本的采集、保存及管理之上。

    生物样本库作为病因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平台,其在基础医学研究迈向精准医学研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对高质量生物样本的迫切需求,不同类型的人类生物样本库建设在世界各大医学院、医疗机构中获得快速发展。早期国际上出现的英国生物样本库、泛欧洲生物样本库与分子生物资源研究中心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下属的生物样本库和生物样本研究分会等,均为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样本资源。我国生物样本库在国家医学科技发展规划下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涌现了一批以人口为导向和以疾病为导向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样本库。其中,以疾病为导向的临床生物样本库由于其复杂性,通常起源于医疗机构,建立在医院内部,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空间和管理制度[5-7]。该类型临床生物样本库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以肿瘤为主的生物样本库、特殊疾病生物样本库等,这些样本库均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样本资源[8-13]

    2012年以前,同济医院肝脏外科肝癌相关研究的临床样本根据课题的不同需求,由各课题组成员分别完成采集、保存和管理工作,操作流程与要求不一致,样本质量参差不齐,临床数据与随访信息也缺少统一标准,利用率较低。2012年,同济医院正式组建了生物样本库与生物资源研究中心,聚焦肝癌样本的采集、保存与管理,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样本库的建设维护及基线水平调查”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文主要总结了2012年—2020年肝脏外科生物样本库样本储存情况,根据采集、保存、出入库及信息管理等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制度和信息化管理措施,并对已入库保存的冷冻样本质量进行评估,拟构建一个合格的生物资源研究平台,为肝癌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样本和临床数据信息。

    本研究的所有样本来源于2012年8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的肝癌患者,纳入标准:(1)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肝癌;(2)拟进行腹腔镜切除术或开腹手术;(3)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排除标准:(1)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或非肝癌的恶性肿瘤;(2)其他肿瘤转移至肝脏的转移性癌。排除后的样本将纳入其他疾病样本库。

    -80 ℃超低温冰箱(DW-86L626,海尔,青岛),双门及多门电冰箱(KK18V011CW,西门子,中国),液氮罐(CY509111CN,Thermo,美国),低温标签打印机(IP300,Brady,美国),冰箱无线温度监控系统(YB-HC004-00,海尔,青岛),二氧化碳后备系统(BZ07A0B01,海尔,青岛),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BIMS,海尔,青岛),生物安全柜(HFsafe-1200A2,力康,上海),低速离心机(L500,湘仪,湖南),高通量组织研磨器(18-G136,新芝,宁波),生物组织包埋机(EG1160,LEICA,德国),石蜡切片机(RM2235,LEICA,德国),脱水机(TP1020,LEICA,德国),微量紫光分光光度计(NanoDrop 2000,Thermo,美国)。

    1.3.1   血液的采集及处理

    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外周血样本的采集,用促凝管和抗凝管分别采集外周血各5 mL,颠倒混匀,其中促凝管32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分离血清;抗凝管全血直接分装,-80 ℃冻存。

    1.3.2   组织的采集及处理

    (1) 新鲜组织: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在不影响病理诊断所需材料的前提下,进行新鲜组织样本的采集,尽量采集未坏死癌组织,癌旁组织选择距离癌灶边缘3 cm处的组织样本,远癌组织选择距癌灶边缘5 cm以上或距离癌灶边缘最远端(或手术切缘处)的组织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拍摄及标注位置。组织样本的量一般不少于200 mg,其中一份样本加入RNALater保护液,样本切除后迅速置于液氮中保存,整个取样过程尽量在手术样本离体后30 min内完成。(2)石蜡包埋组织:取材操作规范同新鲜组织,取材部位包括癌灶、癌与癌旁交界处、癌灶周围3 cm处的癌旁组织和5 cm以外的远癌组织。取材以癌灶为中心水平向两侧取材,尽量保证足够大的组织样本。取材以“远癌-癌旁-癌与癌旁交界处-癌灶”的顺序,所有组织块进行拍摄且标明取材部位,最后用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固定后的组织经过“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过程之后,完成组织样本的石蜡包埋。

    1.3.3   粪便的采集及处理

    本研究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粪便,用取便器采集患者样本后,将样本置于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分装,每份1~2 g。其中两份加入1.5 mL 20%无菌甘油,含2颗小钢珠,60 Hz 60 s震荡混匀后,吸至冻存管-80 ℃冻存;另外两份直接-80 ℃冻存。

    血液、新鲜组织及粪便样本完成采集与处理后,分装至若干个Ep管进行低温入库储存。通过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BIMS)注册患者基本信息,并关联对应样本信息,打印标签条贴至各Ep管,放置于-80 ℃冰箱对应位置保存。每台-80 ℃冰箱都配有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和二氧化碳后备系统,可设置低温预警提示,以保证样本低温环境的稳定性。石蜡包埋组织同样进行标签与分类后,放置于石蜡柜室温保存。

    患者临床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本院电子病历系统完成,包括患者从门诊到住院的所有信息,数据的内容主要是基本信息(年龄、性别、BMI等)、既往史(饮酒、吸烟、肥胖等)、基础肝病(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血吸虫、门静脉高压等)、肝功能(Alb、ALT、AST、TBil、PTA、胆固醇、胆汁酸等)、影像学诊断(B超、CT、磁共振等)、治疗手段及方法(腹腔镜、开腹、切除范围、阻断方式等)、肿瘤特性(Child分级、BCLC分期、TNM分期、肿瘤标志物等)及术后并发症(腹水、胸水、肝衰竭、腹腔感染等)。定期进行患者的追踪随访工作,主要通过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两种形式。

    根据样本入库时间,随机抽取不同年份的肝癌及癌旁冷冻组织样本,进行总RNA的提取及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完成RNA的提取,NanoDrop检测其浓度,Agilent 5400检测其完整性和纯度。

    保存好的样本在完成病历录入和跟踪随访后,即可投入使用。样本库有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审批样本使用权限。各研究小组成员如需使用样本库样本,使用者需向样本库管理小组提交申请,管理小组审核批准后,交由工作人员查询所需患者ID,找到对应样本位置信息,完成样本的出库。样本的出入库都在低温环境中进行。样本出库进入研究项目后,若研究结束时样本全部用完,则需告知工作人员对该样本进行注销,若存在剩余样本则需归还再次入库保存。

    2012年8月—2020年12月样本库共收集4190例肝癌手术患者样本,其中包括41 718份冷冻组织样本、18 950份石蜡包埋组织样本、24 389份全血样本、20 060份血清样本和5392份粪便样本。所收集肝癌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3~88岁;男性占比85.1%;66.7%的患者无饮酒史;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3.3%和73.5%;11.5%的患者伴门静脉高压症(表 1)。

    表  1  样本库肝癌患者基础信息表
    Table  1.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in biobank
    基本信息 例数
    年龄(岁)
      ≤50 1734
      >50 2456
    性别
      男 3566
      女 624
    饮酒
      是 843
      否 2796
      不详 551
    乙型肝炎
      是 3492
      否 698
    肝硬化
      是 3081
      否 1109
    门静脉高压
      是 483
      否 3062
      不详 64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样本库具有独立的工作空间,共设置6个工作区域:样本处理区、样本出入库管理区、临床数据库及随访区、质检实验区、-80 ℃样本冷冻区和液氮冷冻区。本库配备6名专职人员,冷冻区实现实时监控。根据样本的收集、处理、保存、管理及应用,制定出一份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图 1)。

    图  1  肝癌样本库SOP
    Figure  1.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of liver cancer biobank

    从样本库保存的冷冻组织样本中,随机挑选出2012年—2020年的肝癌及癌旁组织样本18份,提取总RNA。检测结果为A的16份样本RNA浓度及完整性均达到高质量等级,能够满足后续PCR、转录组测序等实验需求;2份癌组织样本检测结果为C,主因RNA的完整度不足,说明其质量处于中等级别,可能会影响后续实验的进行(表 2)。总体上,样本库组织样本保存质量较高,少数保存时间较长的癌组织中RNA可能发生降解,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

    表  2  肝癌组织样本RNA检测结果
    Table  2.  The RNA detection results on tissue samples of liver cancer
    编号 年份 组织部位 浓度(ng/μL) 完整性值 检测结论
    1 2012 517 4.30 C
    2 2012 癌旁 804 5.60 A
    3 2013 557 4.10 C
    4 2013 癌旁 501 6.60 A
    5 2014 369 5.70 A
    6 2014 癌旁 754 6.90 A
    7 2015 324 5.80 A
    8 2015 癌旁 754 6.90 A
    9 2016 509 6.40 A
    10 2016 癌旁 500 6.00 A
    11 2017 467 5.30 A
    12 2017 癌旁 933 9.30 A
    13 2018 447 8.20 A
    14 2018 癌旁 1148 9.20 A
    15 2019 1325 8.60 A
    16 2019 癌旁 760 9.50 A
    17 2020 945 9.90 A
    18 2020 癌旁 477 9.40 A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为实现各版块数据的关联,样本库建立了一套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lectronic data capture system,EDC)(图 2),将从电子病历系统中采集的患者信息、样本出入库系统的样本信息和随访信息进行关联,实现模糊查询关联信息功能,并标注纳入不同研究项目的患者及所用样本,方便使用者查询样本的应用情况。

    图  2  肝癌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
    Figure  2.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liver cancer biobank

    本科室肝癌生物样本库的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为样本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充分挖掘了样本的科研价值,支撑本科室承担的多个国家级课题顺利推进,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数篇文章[14-17]。其中Song等[14]通过检测样本库的肝癌组织,发现分子伴侣蛋白14-3-3σ在癌组织中表达增高,高表达的14-3-3σ与肝癌侵袭性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相关。深入研究表明,14-3-3σ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降解从而激活依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ERK1/2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逃避失巢凋亡效应和肿瘤转移。Liao等[15]在样本库肝癌组织样本中发现pSMAD3/SMAD3与PTPRε表达呈正相关,且SMAD3或PTPRε高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本文还揭示了TGFβ/SMAD3和PTPRe之间的正反馈调节,为肝癌的侵袭转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治疗靶点。

    但本样本库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完善。本样本库建设面积200平方米,属于以疾病为导向的小型生物样本库,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科室医生、科研人员和学生,受利面较窄,尚未实现与其他样本库的样本与信息的共建共享。因本科室近年承担的肝癌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的课题需要,本库增加了粪便样本的采集与保藏工作,但由于采集启动时间较晚且人员配置不足,样本量不大,今后需进一步增加人员配备,丰富样本库样本的种类与数量,为后续课题研究提供坚实数据基础。

    在患者病历信息的采集方面,还存在一些漏项,主要原因是电子病历系统填写不详实,需进一步加强与临床医生间的紧密联系,及时查询入库样本来源患者的电子病历,确保入库样本来源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的完整准确性,为后续随访信息收集等工作奠定基础。

    衡量样本库样本保存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是冻存样本的RNA检测,从本次检测结果来看,本样本库冻存7年内(2014年—2020年)的样本质量较高,占本次检测总量的77.8%,可满足肝癌研究的要求;冻存7年以上(2012年—2013年) 的部分组织样本存在RNA降解的问题,占本次检测总量的11.1%,质量较差,无法完全满足肝癌研究的要求。在今后的样本利用中,应进一步加快样本利用效率,在样本采集入库后,尽快应用到各项课题研究中去。

    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是保障样本库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样本库专职人员均持有相关合格证书,并不定期参加国内生物样本库相关会议培训,据统计,2012年—2020年参加相关会议培训54人次。随着国内外研究者对生物样本库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生物、医疗技术的迭代升级,生物样本库建设标准与技术正处在不断更新提档的快速发展期,在样本收集、储藏、运输、分配、检索、伦理、信息和安全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规范标准[18-20],客观上要求样本库专职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接受专业培训,提升样本库建设与管理标准,努力建设成为服务肝脏基础科研的高效生物资源研究平台。

  • [1]GAO Y, LI Y, MENG Q, et al.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RNA, and HBsAg:Which correlated better with intrahepatic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before and after nucleos (t) ide analogue treatment?[J].J Clin Microbiol, 2017, 55 (10) :2972-2982.
    [2]TRIPODI G, LARSSON SB, NORKRANS G, et al.Smaller redu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liver tissue than in serum in patients losing HBe Ag[J].J Med Virol, 2017, 89 (11) :1937-1943.
    [3]THOMPSON AJ, NGUYEN T, LSER D, et al.Serum 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 and hepatitis B e antigen titers:Disease phase influences correlation with viral load and intra-hepatic hepatitis Bvirus markers[J].Hepatology, 2010, 51 (6) :1933-1944.
    [4]LARSSON SB, MALMSTROM S, HANNOUN C, et al.Mechanisms downstream of reverse transcription reduce serum levels of HBV DNA but not of HBsAg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Virol J, 2015, 12:213.
    [5]OZDIL B, COSAR AM, AKKIZ H, et al.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iral load and HBsAg levels in chronic HBV-infected patients[J].Arch Virol, 2009, 154 (9) :1451-1455.
    [6]BRUNETTO MR, OLIVERI F, COLOMBATTO P, et al.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um levels help to distinguish active from inactive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D carrier[J].Gastroenterology, 2010, 139 (2) :483-490.
    [7]SONNEVELD MJ, ZOUTENDIJK R, JANSSEN HL.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J Viral Hepat, 2011, 18 (7) :449-457.
    [8]TAN Z, LI M, KUANG X, et al.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quantitation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J Clin Virol, 2014, 59 (4) :228-234.
    [9]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guidelin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A 2015 update[J].J Clin Hepatol, 2015, 31 (12) :1941-1960. (in Chinese)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年版) [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 (12) :1941-1960.
    [10]TSENG TC, LIU CJ, YANG HC, et al.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levels help predict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low hepatitis B virus loads[J].Hepatology, 2013, 57 (2) :441-450.
    [11]TSENG T C, LIU C J, YANG H C, et al.High level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increas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low HBV load[J].Gastroenterology, 2012, 142 (5) :1140-1149.
    [12]ZHAO ZJ, WU JM, FU BB, et al.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erum HBsAg and HBV DNA levels of entecavir in treatment of e antigen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Chin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24 (5) :538-541. (in Chinese) 赵周静, 吴金明, 傅蓓蓓, 等.恩替卡韦初治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V DNA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 24 (5) :538-541.
    [13]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Hepatel, 2012, 57 (1) :167-185.
    [14]JIN CT, GUO LW, LIANG WF.Research progress on non-invasive serum markers for liver fibrosis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CD].Chin J Exp Clin Infect Dis:E-lectronic Edition, 2018, 12 (1) :11-14. (in Chinese) 金彩婷, 郭利伟, 梁伟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性血清诊断指标研究进展[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8, 12 (1) :11-14.
    [15]TRAN TT.Immune tolerant hepatitis B:A clinical dilemma[J].Gastroenterol Hepal, 2011, 7 (8) :511-516.
    [16]JANG JW, YOO SH, KWON JH, et al.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levels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infection[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1, 34 (11-12) :1337-1346.
    [17]MARTINLT-PEIGNOUX M, LAPALUS M, ASSELAH T, et al.The role of HBsAg quant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natural history and treatment outcome[J].Liver Int, 2013, 33 (Suppl 1) :125-132.
    [18]LU W, ZHANG ZQ, SHEN F, et al.Serum HBsAg levels and HBV DNA loads in prediction of hepatic histological activity grading and fibrosis stag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J Prac Hepatol, 2016, 19 (1) :20-25. (in Chinese) 陆伟, 张占卿, 沈芳, 等.血清HBSAG和HBV DNA定量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介[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 19 (1) :20-25.
    [19]QIU HF, LI JH, YANG WJ, et al.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ALT persistently normal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J].Chin J Nosocomiol, 2015, 25 (17) :3893-3895. (in Chinese) 邱惠芳, 李金花, 杨文君, 等.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谷丙转氨酶持续正常患者肝脏病理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5, 25 (17) :3893-3895.
    [20]LU FM, DOU XG, ZHANG WH, 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nl HBV RNA measurement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J Clin Gepatol, 2018, 34 (5) :934-938. (in Chinese) 鲁凤民, 窦晓光, 张文宏, 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 (5) :934-938.
    [21]GU JL, LIU SS, LI CF, et al.Value of highly sensitive serum virological markers in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a low viral load[J].JClin Hepatol, 2018, 34 (6) :1302-1307. (in Chinese) 谷九莲, 刘守胜, 李昌飞, 等.高灵敏度血清病毒学指标检测在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人群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 (6) :1302-1307.
    [22]XIAO BG.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tissu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s and serum HBV DNA loads[J].J Prac Hepatol, 2018, 21 (2) :277-278. (in Chinese) 肖贵宝.不同年龄和血清HBV DNA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 21 (2) :277-278.
    [23]GAO HY, LIU L, LI CX, 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liver tissu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Hepatology, 2018, 23 (2) :136-139. (in Chinese) 高红艳, 刘娜, 李春霞, 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免疫耐受期的临床特征与肝组织病理学分析[J].肝脏, 2018, 23 (2) :136-139.
    [24]DING HB, LI YX, LAI JQ, et al.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epatic histopathology and portal vein diamet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J Prac Hepatol, 2010, 13 (5) :369-370. (in Chinese) 丁红兵, 李奕鑫, 赖江琼, 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门静脉内径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0, 13 (5) :369-370.
    [25]HUO XP, XIE QX, JIANG XP, et al.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tissues in 48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J Prac Hepatol, 2015, 18 (4) :360-363. (in Chinese) 霍雪平, 谢琴秀, 江晓平, 等.4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 18 (4) :360-363.
  • 期刊类型引用(4)

    1. 古秋梅,陈正举,陆方.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对眼底病专病生物样本库建设的分析与启示.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03): 215-221 . 百度学术
    2. 张鑫,肖宇,钱开宇,夏彩霞,朱源. 抗凝血离心沉淀红细胞中残留基因组DNA的质量分析. 转化医学杂志. 2023(02): 80-85 . 百度学术
    3. 王政禄,郑虹. 肝脏移植生物样本采集与保藏技术专家共识.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05): 385-392+384 . 百度学术
    4. 陈凤秋,史文涛,徐晓菊,李江,仲生生,潘璐璐,张薛杰,蔡晓豪,沈慧青,汪雪玲,许锋. 项目导向的专病生物样本库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2(06): 545-55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52
  • HTML全文浏览量:  8
  • PDF下载量:  403
  • 被引次数: 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8-16
  • 出版日期:  2019-01-20
  • 分享
  •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