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5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胰腺癌诊断的研究动态
伍伟谅, 潘伯荣
1985, 1(4): 193-194.
摘要:
<正> 胰腺癌的诊断至今还有许多困难,据统计在临床确定诊断时,85%以上已有转移,因此5年生存率不到2%。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许多新的诊断手段,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不少进步。常用的检查有B超、CT、ERCP,以及内窥镜引导下的B超和B超引导下的胰腺穿刺等,这些检查手段对胰腺癌的诊断是有帮助的。然而,要达到早期诊断,仍有一些问题。最近,核磁共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肿瘤的诊断,据报道比通常CT的分辨率高。但是,临床上实际应用的结果
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饶文淑, 陈菊梅
1985, 1(4): 194-196.
摘要:
<正> 自从系统地应用敏感的特异性血清学试验诊断甲型及乙型肝炎以来,发现一些具有传染病特点,但缺乏病毒血清学证据的急性和慢性肝炎,称之为非甲非乙肝炎(NANB)。由于在药瘾者及血友病患者中出现两次以上急性肝炎发作;潜伏期介于甲型与乙型肝炎之间;大多数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HBsAg(-),用敏感的方法筛选供血者HBsAg,只能有限地减少受血者肝炎的频率;受血者抗-HBs(+),不能保护其不发生输血后肝炎;取消了以卖血为生的供血者,不仅减少了输血后乙型肝炎的频率,而且也减少了非
药物与肝脏
朱佩慈, 施作榕
1985, 1(4): 197-201.
摘要:
<正> 一、肝脏的药物代谢肝脏的药物代谢有许多途径,这不仅由于药物有许多不同的生物化学结构,还因为同一结构的药物又可以通过不同反应形式而进行代谢,迄今为止,新的反应形式还继续被发现。药物代谢可由特殊的药物代谢酶来进行,但有的药物亦可以通过正常细胞代谢的酶系统进行,故药物代谢途径是复杂的。本文只就在肝脏内质网中最常见的药物代谢途径进行简要的讨论。1.药物代谢酶: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有许多药物代谢酶,这些
国际消化病学术会议、亚洲太平洋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联合会即将召开,叶维法教授应邀出席
1985, 1(4): 197-197.
摘要:
<正> 国际消化病学术会议于今年12月6至10日将在澳门及香港召开。亚洲太平洋消化病学(胃肠病学及肝脏病学)联合会亦将于12月上旬在香港举行。
肝胆胰肿瘤的超声导引经皮针吸细胞学诊断
王盛乾, 李伟道
1985, 1(4): 202-205.
摘要:
<正> 超声导引经皮针吸细胞学(简称UG-PFNAC)检查是一种在超声显象直观监视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技术。1972年Rasmussen最早报告胆肝肿瘤UG-PFNAC检查,继后1975年Hancke又采用此法诊断胰腺肿瘤获得成功,其细胞学诊断率较其它导引法为高。此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无痛苦、迅速,为肝胆胰区肿瘤的细胞学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于下: 一、穿刺方法(一)器械: 1.各型电子线阵扫描超声诊断仪和穿刺探头。
关于肝炎治疗研究中的方法学探讨
杨开济
1985, 1(4): 205-206.
摘要:
<正> 目前,国内外治疗肝炎的新药和新疗法不少,但对这些的疗效评价则颇不一致。特别是对其中称为“难治肝炎的重型和慢性活动性两型”,疗效多不满意。为此有必要在治疗研究方法上研究改进。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方法学问题:要改进现有治疗研究方法必须从方法学的三个层次分别探讨:(1)掌握肝炎专业新进展,引进新技术,改进专业方法,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等。(2)有效地利用一般科研方法,如数学方法,逻辑方法以及科研统计方法等。(3)运用唯物辨证法作思想指导,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少走弯路,提高科研水平。
脂质过氧化作用与肝脏疾病
朱惠明, 过晋源
1985, 1(4): 207-209.
摘要:
<正> 近年来,脂质过氧化作用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拟对脂质过氧化作用机制和由此引起的细胞损害与肝脏疾病,以及抗氧化剂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作一扼要介绍。一、有关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大多数为共价键,在化学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异裂,即断裂后共用电子对变为单方所占有,形成阴阳离子,如水在通常条件下电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铁蛋白与肝脏疾病
潘伯荣, 牟震先
1985, 1(4): 210-211.
摘要:
<正>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蛋白(Ferritin)是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性组织蛋白。正常情况下血清所含微量的铁蛋白,反映了铁的贮藏情况,而人体铁的平衡状态主要通过吸收铁的多少来调节,过多的铁不能通过增加排泄来保持平衡。肝脏在铁代谢中有重要作用,它是铁的贮存器官。肝脏是合成载铁蛋白的主要场所,也能合成铁蛋白,而且在维持血液中铁蛋白的浓度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应用敏感的RIA、ELISA等方法可检测微量铁蛋白,发现在
口服锌盐——肝豆状核变性的新疗法
杜嗣廉, 张放, 曹绍基
1985, 1(4): 212-213.
摘要:
<正>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铜代谢异常而蓄积于体内,造成组织器官损害。以往本病预后不良。近20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进展,预后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国外用锌盐治疗本病,收效迅速且无不良反应,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现就锌治疗本病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本病抑铜治疗包括减少铜的吸收和驱除组织内过量积存的铜两方面。减少铜吸收的措施有限制铜的摄入(每日不超过2mg)和口服硫化钾或阳离子交换树脂,这些药物在
经皮经肝门静脉造影与经皮经肝栓塞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朱雅琪
1985, 1(4): 213-214+217.
摘要:
<正> 经皮经肝门静脉造影(PTP)由Bier-man(1952)首次介绍于临床,仅做诊断用。1974年,Landerquist应用PTP做经皮经肝栓塞术(PTO)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EVB)方引起临床医学的重视并相继加以推广,从而为治疗EVB开创了一条非手术控制出血的新途径。Pereiras等(1977)评论PTP的临床应用价值时指出,除可做PTO外,尚能用于门静脉高压症血液动力学与形态学的研究,用于对胰腺疾病和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贾辅忠, 黄湘虎, 陈钟英
1985, 1(4): 215-217.
摘要:
<正> 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并不直接损害肝细胞,机体免疫应答为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原因。肝脏发生病变后,出现蛋白质代谢障碍及肝细胞内容物逸出,又可继发一些免疫功能障碍。补体参与机体免疫反应,且肝脏又是合成补体的重要器官,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乙型肝炎(HB)和肝硬化(LC)患者的血清补体检测对了解病情及研究其免疫反应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简便的补体检查在当前临床工作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自1980年起系统地研究了HB和LC患者的血清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
肝病患者各类甲状腺激素异常的观察
刘俊平, 吕文赏, 宋国培, 叶维法
1985, 1(4): 218-220+254.
摘要:
<正> 肝病时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国外已有许多报告。我们对160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各种甲状腺功能试验进行了系统的观察,试图比较不同肝病血清甲状腺激素异常的特点,分析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的机制,探讨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与肝病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将160例临床明确诊断的不同肝病住院患者,分为四个试验组:急性肝炎46例、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54例、肝癌25例,并设正常对照54例。血清甲状腺素(T4)、3,5,3′-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3,5′,3′-三碘甲腺原
重症肝炎肝功能改变与病情转归的关系
巫善明, 张孝秩, 周天华, 许成文
1985, 1(4): 220-222+254.
摘要:
<正> 1972~1983年,本院共收治各型肝炎14,798例,其中重症肝炎(重肝)888例,占6%。按1983年郑州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重肝和亚急性重肝272例(1.84%)以及慢性重肝616例(4.16%)。本文分析272例急性和亚急性重肝的肝功能改变与病情转归之间的关系。一般资料一、分型272例重肝可分为急性重型50例和亚急性重型222例。二、性别与年龄男性215例,女性57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的内窥镜表现与门、脾静脉B型超声测量的对比分析
毛雪华, 潘伯荣, 张学庸, 陈希陶, 李晓红, 王全华
1985, 1(4): 223-224+254-255.
摘要:
<正>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内窥镜检查可见食道静脉(以下简称V)曲张,而B型超声(以下简称B超)检查亦可见门、脾V及其分支内径增宽。本文目的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道V曲张程度和门、脾V扩张程度作比较,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门脉高压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45例,男37例;女8例,年龄21~69岁。肝硬化的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1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测定和超声检查等确诊者34例。内窥镜检
出版消息
1985, 1(4): 224-228.
摘要:
<正>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胃肠病学及肝脏病学杂志)是消化道及肝脏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双月刊,将于1986年2月创刊,由亚洲太平洋及英美各国著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我国叶维法教授等受聘担任编委。该刊将由澳大利亚Bla-
肝硬化腹水病人的自由水清除障碍
张伯伦, 黄天卫, 原(艹二)滨, 付永潜
1985, 1(4): 225-226.
摘要:
<正> 肝硬化病人常可发生肾自由水排出功能障碍,而致自发性稀释性低钠血症。本文通过水负荷试验检测的不同反应,揭示肝硬化病人自由水清除障碍与低血钠之间的关系,以及早合理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助于难治性腹水的控制。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的肝硬化腹水病人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8~77岁,诊断均经临床、实验室、特殊检查及病理检查(4例)证实。腹水量判定,用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才能发现腹水者为少量,2例;明显腹水
抑制性T细胞功能和慢性肝炎病因学的关系
贾克明, 卢立英, 安萍, 丛云辉
1985, 1(4): 227-228+255.
摘要:
<正> 慢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免疫调控失衡有重要关系,而引起免疫失衡的关键,目前多数人认为在于抑制性T细胞(以下简写Ts)的功能减低。本文采用ConA诱导Ts的方法对52例各型肝病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慢性肝炎患者的Ts功能是否确实降低;Ts功能降低是慢性肝炎的发病原因抑是慢性肝病的后果;病人Ts功能减低是否和免疫复合物的抑制有关等,现报告于下。
病毒性肝炎补体水平及补体系统激活的研究
刘海肃, 曹立森, 周雪明
1985, 1(4): 229-230.
摘要:
<正> 本文通过165例病毒性肝炎的补体C4、C3水平、补体旁路溶血活性、C3裂解产物测定,对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肝炎的补体水平及补体系统激活途径进行研究。其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病例:165例均作了甲肝、乙肝病原学检测(包括HBsAg、抗-HBs、HBeAg、HBeAb、抗-HBc、抗-HBcIgM、抗-HAV-IgM)。其中甲肝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0~42岁,平均28.9岁;各型乙肝130例,诊断依据1983年郑州会议的临床诊断标准。男103例、女27例,年龄16~76岁,平均36.8
病毒性肝炎120例抗-δ抗体的检测
张清泉, 牛俊奇, 袁保山, 蔡志超, 蔡萝莉
1985, 1(4): 231-231.
摘要:
<正> δ-因子现称D型肝炎病毒,它引起的疾病称D型病毒性肝炎。在意大利南部和委内瑞拉呈地方性分布,也散见于世界各地。我国δ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地位报告资料很少,现将我们对120例肝炎病人血清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本组病人系1984年1月~1984年5月住院者共120例。检查方法及结果HBsAg用RPHA法,HBeAg和抗-HBe用ELISA法,由白求恩医大传染科完成;抗-HBC和抗-δ抗体-用RIA法,由美国马
广西扶绥家鸭血中发现鸭乙肝病毒
1985, 1(4): 231-231.
摘要:
<正> 白求恩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维法教授于1982年曾与日本千叶大学及美国Fox Chase肿瘤中心协作,在肝癌高发区江苏省启东县家鸭血及肝中发
口服胰功肽(BT-PABA)试验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施作榕, 贺修桃, 玉建华, 万水秀
1985, 1(4): 232-234.
摘要:
<正>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对诊断某些胰腺疾病有重要意义。过去曾用的一些方法如Lu-ndh试验及P-S(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需要插入十二指肠管收集胰液,方法繁琐,病人痛苦,临床上难以推广使用。1972年Imondi报道了口服BT-PABA(N-ben-zoyl-L-tyrosyl-P-aminobenzoic acid,N-苯甲酰-L-酪氨酰一对氨苯甲酸)检测胰腺功能不全动物获满意结果。Gyr及Ar-vantitakis先后应用于临床,嗣后国内外相继使用。我院自1982年起在临床上使用重庆医工所合成的BT-PABA(商品名胰功肽)开展这一检查,共260例。今将结果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价值。
肝病时凝血障碍的检查
过晋源, 唐锦治, 李绍白, 徐惠珍
1985, 1(4): 234-235.
摘要:
<正>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肝脏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各种凝血因子除钙离子及部分Ⅷ因子外,均在肝内合成。纤溶酶原、抗纤溶酶及抗凝血酶Ⅱ及Ⅲ也在肝内合成。肝病患者常伴有凝血障碍,其主要原因有:(1)凝血因子制造的减少,特别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包括Ⅱ、Ⅶ、Ⅸ及Ⅹ因子)的减少。(2)凝血因子消耗的增加,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原发性纤溶。(3)重症肝病时产生异常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可使
肝动脉结扎术并用抗癌药一次灌注或放射治疗对不能切除肝癌的效果
李国辉, 李锦清, 张百萌
1985, 1(4): 236-237+255.
摘要:
<正> 对无法切除的肝癌,施行肝动脉结扎术(下称HAL),有一定姑息效果,由于肝肿瘤侧枝循环可在短期内建立,常致使HAL的疗效短暂。为提高不能切除肝癌的效果,我们在HAL同时作抗癌药物肝动脉内一次灌注(下称one shot)或术后辅加放射治疗。从1980年~1984年共施行HAL32例,其中23例并用one shot或辅加放射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115例疗效及应用体会
鲁焕章, 沈彬, 范君度, 高德宝, 吴咸中
1985, 1(4): 237-238+255.
摘要:
<正>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eterodomy EST),是ERCP由诊断走向治疗的一项重大进展。我院自1982年11月~1984年8月共治疗各种胆道疾病115例,现将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性别及年龄,男性,48例;女性,67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81岁,50岁以上者67例,占58.2%。
扩大壶腹成形术100例报告
陈炳, 杨国弘
1985, 1(4): 238-239.
摘要:
<正> 本院自1962年至1984年6月作“扩大壶腹成形术(即末端胆总管与十二指肠吻合术Terminal Choledochoduodenostomy或称经十二指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某些胆道疾患,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本组100例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4岁;首次手术者64例,再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肝脏损害的临床病理探讨
姚大林, 王泰玲, 李占国
1985, 1(4): 239-240.
摘要:
<正>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 his-tiocytosis,恶组)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呈进行性浸润性增生的恶性疾病,可累及多数器官组织。本病引起的肝脏损害甚为常见,据我们尸检材料统计,96%的病例有肝内浸润,临床上可因肝肿大、黄疸和进行性肝功衰竭而误诊为原发性肝脏疾病。为此,我们在25例尸检材料的系统研究基础上,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总结恶组时肝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便与肝病相鉴别,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原发性肝癌与r-谷酰转肽酶及硷性磷酸酶的关系
赵怀玉, 思和, 张银枝
1985, 1(4): 241-241.
摘要: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原发性肝癌酶学检查项目很多,有人认为观察原发性肝癌首选γ-GT、AKP。本文就我院收住原发性肝癌患者47例的γ-谷酰转肽酶(γ-GT)及硷性磷酸酶(AKP)临床实验室检查作一回顾性分析。酶学检查结果:AKP(King-Armstro-
淀粉酶同功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初步探讨
刘佑江, 王伯著, 蔡肖岚, 彭德仁, 焦敏华
1985, 1(4): 241-242.
摘要:
<正> 1967年AW测定尿液中胰淀粉酶同功酶(P-AM)成功后,近年来检测方法在不断改进。我们采用电泳分离自制蓝色淀粉显色法,用灭活牛血清白蛋白浸膜测定淀粉酶同功酶诊断急性胰腺炎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其诊断阳性率较高,现报告如下: 我院从1982年以来,按照林其燧介绍的
全国销路最大的保肝药——长化牌云芝肝泰冲剂
1985, 1(4): 242-242.
摘要:
<正> 白求恩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于1977年首先用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从长白山野生云芝子实体提取的菌类多糖,治疗慢性肝病有一定疗效。1979年通过鉴定由长春制药厂生产,以“长化牌云芝肝泰冲剂”商标供应市场,深受广大肝病患者的欢迎,曾荣获吉林省优质产品奖、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奖、国家优秀新产品奖。
垂体后叶素静脉持续滴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潘伯荣, 张学庸, 牟震先, 毛雪华, 陈希陶, 张丽清
1985, 1(4): 243-243.
摘要:
<正> 肝硬化常因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而发生大出血,病情危重,必须及时抢救。常用中西医药物、三腔管压迫及垂体后叶素静脉推注等仍不理想。肠系膜上动脉滴注血管加压素有满意效果,然而插管费时。近来有些报导静脉持续滴注法也能得到以上效果①②。我院消化内科应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效果满意,初步结果报导如下。材料和方法:本组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15人次(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诊断多依据典型的肝硬化临床表现,脾大脾
鸭乙肝病毒感染的中国鸭和人工感染的日本雏鸭的地衣红染色和病毒DNA
JUNKO MORi, 叶维法, 李铀
1985, 1(4): 244-246.
摘要:
<正>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一族具有共同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DNA病毒。这类病毒还包括土拨鼠肝炎病毒(WHV)、花金鼠(Ground Squirrel)肝炎病毒(GSHV)和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这种双层病毒含有带部分双链的环状DNA(约3,000硷基对)和内源性DNA多聚酶。根据这些特点,可将其与已知的DNA病毒相区别。这种病毒主要感染肝脏,其中WHV感染引起的肝病还包括肝细胞癌。HBV族有两大抗原系统即表面抗原(HB_sAg)和核心抗原(HB_cAg)。已发现在WHV、GSHV和HBV之间有交叉抗原性,
二○○○年的肝病学
张崇智
1985, 1(4): 246-246.
摘要:
<正> 作者对二○○○年肝病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从实际的观点作了预测。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将会彻底修正炎症、患病和康复的概念。并提出不再用动物实验而直接进行人体研究。另外,对真正引起疾病的原理、人们将把重点放在致病因子、正常或不完全免疫应答等方面,而不是形态学上的变化。如“狼疮样”肝炎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的自身免疫过程是由于感染致病,即由两方面的抗原关系所决定,一是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的结构蛋白,另一是病毒或
胃肠激素的研究近况
VLW GO, 潘伯荣, 丁杰
1985, 1(4): 247-248.
摘要:
本文系美国Mayo Clinic消化科主任、去年第五届国际胃肠激素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VLW GO教授于今年6月在西安所作学术报告的记录
胆囊切除术后病人的乳头功能不全发生率
杨大明
1985, 1(4): 248-248.
摘要:
<正> 乳头功能不全或梗阻为Oddi氏括约肌纤维化或痉挛所致的右上腹或上腹疼痛综合征,病人的血清碱酶(ALP)和/或淀粉酶可能升高。目前,已将此综合征作为一临床独立疾患,但关于其发生率尚不明。本文作者旨在通过ERCP乳头测压来研究本综合征,进而弄清其发生率。共454例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接受检查。这些病人分为三组:第一组均具有不明原因的上腹疼痛,伴或不伴ALP和/或淀粉酶升高,共29例,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组”。第二组,7例,具一种或二种血清酶活力升高,但无症状,称“酶异常组”。第三组共418例,既无症状又无酶
黄疸及进行性消瘦
1985, 1(4): 249-252.
摘要:
<正> 病历摘要陈××,男,47岁,因食欲减退乏力两个月,全身黄染一个月于1984年6月8日入院。两个月前开始,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厌油食,恶心呕吐,无腹泻,不觉发热。一个月后皮肤巩膜黄染,逐渐加深,大便陶土色,尿深黄,身体日渐消瘦,住某医院查AFP(-),疑胰头癌转入我院外科。病程中从无腹痛。8年前患过“肾炎”,余无特殊疾病,无慢性腹痛及腹泻。T37℃,P100~140次,B.P.100~140/60~70,呈恶病质状态,神志清,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现代概念: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步骤
杨继震
1985, 1(4): 252-252.
摘要:
<正> 作者回顾了十年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研究,认为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诊断上: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是医生对临床的表现和查体所得的判断,血、尿淀粉酶,血浆脂肪酶,血液学,血化学,动脉血气分析等测定及胸腹部X光片,胰腺CT,胆囊超声检查。应用价值有限甚至无价值的方法为血清淀粉酶与肌酐清除率之比值,淀粉酶同功酶的测定,消化道钡剂检查,口服、静脉胆道造影,同位素扫描,血变性血
原发性肝鳞状细胞癌一例报告
曹希贤, 张禹
1985, 1(4): 253-253.
摘要:
<正> 患者,男,58岁。1984年2月底不明原因左肩、肘部麻木、疼痛,呈进行性增重。3月初,疼痛呈发作性,发作时肌肉似撕裂样。后疼痛发展到两腕、前胸、后背及左下肢。剧痛每次持续约10分钟,每日发作数次。5月3日双下肢瘫痪。5月14日入我院诊治。检查:体温37.5℃,脉搏、血压正常。巩膜及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双下肢全瘫,四肢躯干痛觉消失或减退,双侧巴氏征(+)。血、粪、尿常规正常,血沉32mm/1小时,80mm/2小时,肝功能、白/球比值、γ-转酞酶、甲胎蛋白、硷磷酶、蛋白电泳、出疑血时间、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电解质、尿素氮、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