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
骆抗先
1996, 12(1): .
摘要: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骆抗先近年来随着肝纤维化研究的逐步深入,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有很大的进展。但其特异性及其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尚未充分阐明,对其诊断意义也还有争议。本文评述现有标志物对临床诊断的应用和限制。(一)肝纤维化标志...
肝癌导向治疗研究进展
陆东东, 夏正香
1996, 12(1): .
摘要:
肝癌导向治疗研究进展江苏省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陆东东启东市汇龙镇医院夏正香肝瘤导向治疗即以亲肿瘤物质作载体,以有细胞毒作用的物质作弹头的治疗方法,它是80年代肿瘤治疗热点。肝癌是导向治疗进入临床试验较早对象,积累的临床经验亦多,探索面亦广,本文对几种应...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
陈自平, 汪运山
1996, 12(1): .
摘要: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陈自平,汪运山综述山东医科大学冯宏审校100年前,Eurlish氏首先报道了人和动物的肿瘤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这一现象,这些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ophyocyte...
门脉高压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隋建超
1996, 12(1): .
摘要:
门脉高压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山东省文登中心医院隋建超综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王年吉审校随着胃镜的开展,门脉高压胃病(PHG)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现就发病机理结合文献综述如下:一、门脉高压(PVH)与胃血液动力学异常PVH时,胃血流缓慢,胃粘膜下静脉、毛细...
酒精与肝脏疾病
赵元春
1996, 12(1): .
摘要:
酒精与肝脏疾病海北州民族卫生学校赵元春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烈性酒则对人体的消化、神经、循环等系统有着严重的危害,尤其对人体的肝脏有着直接毒害作用,引起肝脏的一系列病变,通称为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长期大量酗酒...
肝细胞刺激物质长期使用与肝脏细胞动力学变化
李楠, 王雪明, 陈菊梅, 李岸
1996, 12(1): .
摘要:
我们采用从小牛肝中研制的肝细胞刺激物质(HSS)对CCL4损伤肝硬化大鼠进行长期治疗从细胞到整体水平探讨肝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情况,了解HSS有无致畸、致癌作用。结果表明HSS①刺激受损肝细胞DNA增生;②增殖的肝细胞循环周期以G0/1期为主;③细胞倍体变化以4.8倍等整倍体细胞为主,未见异常倍体细胞。我们的实验结果没有发现HSS促进受损肝细胞畸变作用。
前列腺素E1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王英杰, 李梦东, 王宇明, 胡仕琦
1996, 12(1): .
摘要:
采用Bron法对1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R)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用药后患者PAR三项指标:1分钟聚集率、5分钟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和P<0.01),部分出现血小板不聚及解聚现象。表明PGE1对重型肝炎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认为在重型肝炎患者已有血小板功能异常时,宜以PAR检测为依据,合理使用PGE1,避免影响凝血机制,加重出血倾向。
肝硬化并原发性肝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程计林, 刘宝玲, 牛正先, 黄孝立, 杜晓光
1996, 12(1): .
摘要:
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13例肝硬化并原发肝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癌组织和非癌肝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它的受体(EGFR)。结果:13例非癌肝组织均有EGF、EGFR表达(100%);13例肝癌组织中EGF阳性3例(23.1%)、EGFR阳性4例(30.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揭示肝细胞是EGF的靶细胞,EGF、EGFR与正常肝细胞的生长调节有关。12例肝细胞癌中,癌细胞分化程度Ⅰ和Ⅱ级者5例,其中EGFR阳性3例(60.0%);Ⅲ级者7例中,EGFR表达阴性。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可以丢失一些正常细胞的膜结构,包括EGFR,失去EGF的正常调节,而发生恶性生长。
血清Ⅳ型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张复春, 王少珍
1996, 12(1): .
摘要: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153例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Ⅳ型胶原。结果显示,各种肝病的血清Ⅳ型胶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69.2%慢迁肝、84%慢活肝及95.45%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平均值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慢活肝、慢迁肝与急黄肝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较好指标。
肝病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马清光, 李淑清, 杨少安
1996, 12(1): .
摘要:
用免疫单扩散方法检测肝病患者113例血清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急性肝炎组升高,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肝癌组明显降低,慢性肝炎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呈负相关,与胆碱酯酶(CHE)呈正相关。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测定对肝硬化、重症肝炎的诊断、估计患者病情、预后、转归有一定意义。
促肝细胞生长素、IFN及IL-2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作用
叶红军, 金珍婧, 袁继红, 王丽华, 房家智, 石国栋
1996, 12(1): .
摘要:
本文探讨了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重组干扰素a-2b(IFN)及白细胞介素2(IL─2)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IFN和IL─2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核分裂,发挥丝裂原作用。PHGF则抑制细胞增殖和核分裂,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性,其培养上清羟脯氨酸(HYP)水平降低。提示PHGF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产生HYP的分泌作用,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P<0.01。讨论肝纤维化早期,细胞因子网络异常可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2〕。据CgajaMJ氏研究,IFNγ可减少胶原mRNA水平,抑制肝内纤维的产生〔3〕高春芳等报道,IFN可促进体外培养肝细胞和T3细胞增殖,其机制不清〔4〕。IL─2是由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报道,慢性乙肝病人IL─1活性增强,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其IL─2活性低下,与肝纤维化无相关性。〔5〕。本文结果表明,IFN和IL─2单独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均促进细胞分裂,使其数量增多,核分裂明显增多,并使线粒体数量增多。线粒体的增生,可活跃细胞的生物氧化功能和蛋白质合成,促进其代谢和分化,从而发挥丝裂原的作用。HYP是体内胶...
胆管癌组织中EMA、CK的表达及其意义
杨竹林, 钟德午, 李永国, 黄生福, 庄赞根
1996, 12(1): .
摘要: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胆管癌组织中EMA、CK表达及其意义。42例胆管癌EMA阳性22例(54.8%)和CK阳性32例(76.2%),高分化腺癌EMA、CK阳性率及半定量分极较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20例癌旁上皮EMA阳性18例和CK均阳性,而其癌组织EMA阳性13例和CK阳性17例;转移组EMA、CK阳性率较低于未转移组。结果提示EMA、CK可能是反映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记物,EMA、CK阴性胆管癌可能预后不良。
血清胎盘酸性同工铁蛋白酶联火箭电泳法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沈薇, 王景, 沈鼎明
1996, 12(1): .
摘要:
本文应用酶联火箭电泳法测定了90例各种肝病的血清胎盘酸性同工铁蛋白(PAIF)。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PHC)的PAIF(511.79±484.92ng/ml)显著高於肝炎(259.38±143.43ng/mlp<0.005)及肝良性占位性病变(58.75±45.88ng/mlp<0.05),诊断敏感性69.23%,特异性86.89%,可靠性80%。小肝癌(直径≤5cm)检出率80%,AFP阴性PHC的阳性率85.71%,5例PHC治疗前后PAIF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步测定90例肝病血清常规铁蛋白(SF)的结果显示,对PHC的诊断阳性率79.49%,特异性65.91%,可靠性65.9%。二种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在PHC诊断中均可取,尤其在AFP阴性时,对小肝癌治疗的监测也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PAIF的测定在PHC诊断中优于SF。p<0.001以SF≥300ng/ml,PAIF≥300ng/ml为诊断PHC的判别值,各组结果见表2。SF及PAIF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79.49%、69.23%、65.91%、86.89%、65.9%及8...
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预防
汤毅, 胡景钤, 罗鹏飞, 陈晓明, 周泽健, 符力
1996, 12(1): .
摘要:
本文分析408例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术后二周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情况。甲组75例,肝动脉化疗后未使用甲氰脒胍;乙组333例,肝动脉化疗后常规使用甲氰脒胍。甲、乙两组肝功能无显著性差异。肝动脉化疗方式有三种:(1)单纯肝动脉化疗,甲与乙组均无上消化道出血。(2)碘油化疗药物混悬剂栓塞化疗,甲与乙组出血各为19%与2.5%。(3)LP-TAE+明胶海绵栓塞,甲与乙组出血各为17%及3.2%。肝功能A级、B级与C级织出血在甲组中分别为7.1%,9.1%及42.8%;在乙组中分别为1.5%,1.4%及6.9%。结果提示消化道出血与栓塞物质返流,未使用甲氰脒胍及肝功能失代偿有密切关系。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甄真, 裴琇, 王麟士, 刘金星, 汤慧华, 冯忠军
1996, 12(1): .
摘要:
应用ELISA法检测了70例慢性肝病患者及46例健康献血员血清TNF含量。结果表明CPH(4.73±3.38ng/ml),CAH(13.71±12.68ng/ml),HC(7.08±5.37ng/ml)患者T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5±1.49),而以CAH为最高;血清ALT>160u和SB>34.2μmol/L组患者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HBV-DNA和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TNF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提示血清TNF含量变化与肝细胞坏死程度、肝炎活动及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衡量慢性肝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骨髓病理的某些特点
朴云峰, 林英, 高普军, 宋国培
1996, 12(1): .
摘要:
本文对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骨髓病理活检,其结果表明,32例病人的骨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脂肪化、纤维化、肉芽肿及浆细胞异常增多现象。这些骨髓组织病理上的改变使得骨髓造血床明显减少,以致骨髓的有效造血量降低。提示,骨髓本身的异常病理变化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全血细胞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儿乙型肝炎血清、病理及免疫病理分析
鄢璞, 苏燕莉, 陈光华, 张美德, 黄炜, 曾荣新, 郑秀霞, 赵西平, 郝连杰
1996, 12(1): .
摘要:
本文通过检测15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V、HBV、HCV标志及肝组织内HBsAg、HBcAg发现HAV和HCV标志全部阴性,HBV标志全部阳性,15例HBV感染中,血清HBVDNA阳性11例。其中HBsAg(+)、HBeAg(+)g例,HBsAg(+)、HBsAb(+)2例。综合血清其它的感染指标与肝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对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例作了重点分析。进一步证实HBeg为临床判断HBV复制的良好指标,并推测本组两例HBeAb(+)、HBVDNA(+)病例由前C变异株所致。
乙型肝炎病毒子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调查研究
朱科伦, 马佩球, 张为民, 程业伟, 李健强, 张朝琴, 叶新民, 范玉娴
1996, 12(1): .
摘要:
460例HBSAg(+)的孕妇,按其脐血HBV-DNA分为HBV-DNA(+)组84例,HBV-DNA(-)组376例。以15个项目为暴露因子。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计算比数比。结果提示孕妇HBeAg(+)和宫内窘迫、头盆不称是HBV子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此外孕妇年龄、胎儿性别、孕妇AFP量,第一产程时间长短、胎盘体积和脐带长度等也可能是有关因素。
ABC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中HBcAg的初步探讨
刘伟, 罗婵, 方之勋
1996, 12(1): .
摘要: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5例随机采样的乙型肝炎患者行胃粘膜活检,作HBcAs检测。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中有HBcAg存在,主要呈弥漫胞浆型分布,腺腔和胃小凹及间质中也可见HBcAg颗粒;血清中HBV单项或多项阳性者,胃粘膜HBcAg阳性率相近(75~80%);各类型肝炎患者胃粘膜HBcAg阳性率比较:CAH>CPH>PHLC。提示:胃粘膜中有HBcAg存在,可能胃粘膜能复制HBV。
献血员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彭立义, 李金星, 孔立新, 徐军
1996, 12(1): .
摘要:
献血员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检验科彭立义,李金星,孔立新,徐军输血后肝炎的发生已引起临床的普遍关注。为确保血液质量,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我们对540例献血员进行了甲型肝炎抗体(抗-HAV-lgM、抗-HAV-lgG)...
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标志物的动态观察
王文奇, 冯凯, 冯宏
1996, 12(1): .
摘要:
本文对临床诊断的39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按病理改变分为正常组、无症状携带者组、不典型肝炎组、慢迁肝组、慢活肝组,并分别观察血清标志物的变化36~42个月。发现慢迁肝组HBeAg、HBV-DNA阳性率降低(P<0.01),慢活肝组HBeAg阳性率降低(P<0.05),二组的HBsAg滴度以波动多见,其余各组HBsAg阳性率降低(P>0.05),抗HBe阳性率增加(P>0.05)。提示,无症状HBsAg阳性携带者由于其肝脏病理改变的不同,血清标志物的变化各有不同。P<0.01讨论对于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VM的变化少见报道,结论不一。本研究发现,在HBsAg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中,肝脏正常者仅88例,占总数的22.4%,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文献报道无症状HBsAg携带者肝损害90%〔2〕,这种差别与各研究的病例选择、诊断标准不同造成的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多次肝功能检查正常的携带者,不能忽视,最好做肝活检,以明确肝脏损害程度。肝脏损害程度与HBV的复制活跃与否并不一致,对HBV的异常免疫反应是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在长期HBsAg携带状态下,随着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
亚硒酸钠及维生素E对病毒性肝炎某些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刘玉环, 许昶, 潘煜, 张清泉, 王颜宽, 李莉, 陈曦, 程秀荣, 孙一哲, 刘铁军, 王凡, 张秀云
1996, 12(1): .
摘要:
我们用亚硒酸钠及维生素E治疗病毒性肝炎65例,取用益肝炎、护肝片等治疗病毒性肝炎43例做为对照组,除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外,还检测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结果显示该药可提高患者血中GSH-Px活性,降低LPO浓度,P<0.01均有极显著差异性,说明该药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抗氧化损伤及清除自由基有明显疗效,而在短期内对CAT及SOD无影响。
胆囊壁淋巴管瘤一例报告
李建军, 徐夏荫
1996, 12(1): .
摘要:
胆囊壁淋巴管瘤一例报告山东省菏泽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李建军,徐夏荫淋巴管瘤也叫囊性淋巴管瘤(Cysticlymphangioma)又名囊性水瘤(Cystichygrroma)系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所致。其好发部位常与胚胎期六个淋巴管原基的分布有关。最常见于...
肝硬变的MRI诊断价值
刘锦春, 靳玉梅, 庞志显, 杨大国
1996, 12(1): .
摘要:
本文报告80例经MRI检查和病理证实肝硬变。结果表明,MRI(磁共振成像)能清楚地显示出硬变肝内血管分布减少、分支变细和走行扭曲的异常变化和肝细胞再生结节、腺瘤增生性结节及肝硬变时各种特征性形态改变,对明确诊断和估价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认为MRI是诊断本症和小肝癌的一种准确而有效的非创伤性方法。
胆汁郁积性瘙痒症的治疗
容健材, 魏玮
1996, 12(1): .
摘要:
胆汁郁积性瘙痒症的治疗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容健材,魏玮黄疸患者的瘙痒是由于胆汁郁积(潴留)所致。胆汁郁积分为肝外胆汁郁积(肝外胆道阻塞)和肝内胆汁郁积(急性肝内阻塞性黄疸);当胆流阻塞时,胆汁返流入血液致胆红素升高引起黄疸,称作阻塞性黄疸。血清胆红素...
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合并完全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宋霞, 郝飞, 顾长海, 王宇明
1996, 12(1): .
摘要:
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合并完全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传染科宋霞,郝飞,顾长海,王宇明慢性肝病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RTA)已有许多报道,但多限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且RTA多属不完全型〔1〕。我们于近3年来,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中,...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衰竭
韩德五
1996, 12(1): .
摘要: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衰竭山西医学院肝病研究所韩德五关于肝功能衰竭的概念至今还不甚明确和统一。往往将肝性昏迷与肝功能衰竭相混同,其实肝功能衰竭是包括肝性昏迷在内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另外,一般都把肝功能衰竭看作是肝实质细胞严重破坏的结果。肝实质细胞的功...
进行性黄疸
李坚, 徐晚红, 张国梁, 朱雅琪, 林大力
1996, 12(1): .
摘要:
进行性黄疸黑龙江省临床消化病研究所李坚,徐晚红,张国梁,朱雅琪哈尔滨市传染病院林大力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已婚。因腹部不适,腹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伴有恶心1月余,近20天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同时发烧、38~39℃,寒战,尿呈豆油色...
输血同时感染HCV和CMV一例
李保顺
1996, 12(1): .
摘要:
输血同时感染HCV和CMV一例北京地坛医院李保顺丁静秋指导病历摘要患者男,31岁,因发热、纳差、尿黄1周于93年8月6日入院。入院前16天患者因外伤输血2800ml,10天后出现发热,体温38~40.1℃,无寒战,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无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