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11期

显示方式:
述评
对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再认识
邹声泉
2014, 30(11): 1097-10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01
摘要:

肝内胆管结石系原发性胆管结石范畴,尽管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因地区不同仍有差别。早期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施行肝切除术治疗是正确选择,应保护Oddi括约肌的功能;但对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所致的终末期肝病的外科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应提倡多学科合作医疗模式,进行综合性治疗,并加强肝内胆管结石预防、病因和发病机制等研究,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努力探索。

防治指南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
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讨论会专家
2014, 30(11): 1099-11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02
摘要: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前一致认为,HBV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CHB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现已证明,应用NAs长期治疗CHB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以及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对CHB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临床获益及管理进行了综述。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委员会
2014, 30(11): 1106-11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03
摘要:

<正>干扰素(IFN)α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精神异常等[1-5],发生率见表1。少数患者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或严重精神疾病等。正确处理IFNα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IFNα疗效。发生严

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建立——广东专家共识(1)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2014, 30(11): 1112-11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04
摘要:

<正>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男性的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每年新发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中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1]。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肝癌已居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发病率为28.71/10万),死亡原因的第2位(死亡率为26.04/10万)[2]。肝癌的高发性与高致死性对

肝癌多学科联合治疗策略与方法——广东专家共识(2)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2014, 30(11): 1116-111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05
摘要:

<正>肝癌的临床治疗手段众多,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肝癌首选治疗方法[1],多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及荟萃分析显示,部分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40%;对于肝功能较好及早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60%[2]。然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的复发率也超过70%[3],而且目前国际上仍没有公认的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复发的治

专家论坛
复杂性肝门胆管癌手术根治的新技术
许戈良
2014, 30(11): 1120-11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06
摘要:
复杂性肝门胆管癌是肝脏外科面临的巨大挑战。不仅手术难度高,手术风险更大且R0切除率低。而R0切除、侵犯淋巴结及血管切除被认为是三个独立的预后因素。近年来的手术技术进步主要包括了利用现代的影像3D技术实施术中的精准切除,对适合的患者实施保留肝实质的根治性肿瘤切除、联合肝叶及血管的切除以及合理的淋巴结清扫,以期望提高BismuthⅢ、Ⅳ型的复杂性肝门胆管癌有效切除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论著_胆汁淤积和胆道疾病
Citrin缺陷所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43例分析
姜涛, 姚蔚, 欧阳文献, 谭艳芳, 李双杰
2014, 30(11): 1123-11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07
摘要:

目的分析Citrin缺陷所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43例NICCD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血串联质谱分析、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基因检测技术进行确诊,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各指标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大部分NICCD患儿黄疸出现早,有圆胖脸、肝大、生长发育迟缓。实验室检查提示所有患者胆红素、总胆汁酸、血乳酸、甲胎蛋白和降钙素原均升高,大部分患儿ALT、GGT和血氨升高,白蛋白和血糖降低,血脂和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儿有肝纤维化指标异常(20/24)和铜蓝蛋白低下(17/20)。32例患儿腹部B超提示有肝大,血串联质谱分析发现多数患儿甲硫氨酸、瓜氨酸、酪氨酸、苏氨酸及多种酰基肉碱增高,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20例患儿半乳糖、半乳糖醇升高,10例患儿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升高,6例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提示851del4、1638ins23和IVS6+5G>A突变,以851del4为主。经去乳糖、强化中链脂肪酸饮食、护肝、利胆等治疗,大部分患儿治疗2月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南京地区21例SLC25A13基因突变所致Citrin蛋白缺陷引发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郭红梅, 郑毕霞, 李玫
2014, 30(11): 1127-11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08
摘要: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新生儿特发性胆汁淤积症(INC)中Citrin蛋白缺陷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发病率、SLC25A13基因突变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9月到201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52例INC患儿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对确诊NICCD的患儿根据年龄及性别与INC患儿进行1∶2配对,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化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经Bonferroni校正后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52例INC患儿中经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确诊为NICCD21例(21/152,13.82%),5种突变类型分别为851854del(27/42,64.29%)、IVS6+5 G→A(7/42,16.67%)、1638ins23(5/42,11.90%)、IVS11+1 G→A(2/42,4.76%)、Q259X(1/42,2.38%)。NICCD组ALT、AST、胆汁酸、白蛋白、空腹血糖、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39.42±23.40)U/L、(124.85±92.65)U/L、(142.43±24.34)μmo...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杨东晓, 杨明稳, 张勇, 李江, 刘斌
2014, 30(11): 1132-11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09
摘要: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在双镜联合下完成手术,治愈出院,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100.0±20.2)min,平均住院(7.0±1.4)d,手术平均失血(77±21)ml。其中腹腔镜下留置T管引流41例,胆总管Ⅰ期缝合3例,经胆囊管插入胆道镜取石2例。术后均无残余结石、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原发性胆总管结石70例临床分析
张和平
2014, 30(11): 1135-113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0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系以及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模式。方法收集新安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胆囊切除术后远期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胆总管结石均为胆色素结石。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5例,无胆漏、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胆总管结石复发8例,分别于结石复发后2.54年再次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总管离断、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治愈。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远期发生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老年疾病,它不是胆囊切除术后的远期并发症,胆囊切除若未发生胆道损伤,就不会增加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原发性胆总管结石须手术治疗,对于胆总管扩张直径>2.5 cm者或复发病例,建议行开腹手术胆总管离断、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胆囊后-前三角解剖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刘文松, 朱峰, 杨波, 陈学敏, 孙冬林
2014, 30(11): 1138-113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1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后-前三角联合解剖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246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120 min,平均42 min。术中出血量580 ml,平均20 ml。其中2例各因合并胃癌和胆囊结肠瘘中转开腹手术,2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全组术后均无腹腔出血、胆漏及胆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囊后-前三角解剖法有助于辨认Calot三角内的解剖结构,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安全可行。

快速康复理念在肝硬化伴胆道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王华, 汪涛, 汤礼军
2014, 30(11): 1140-114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2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应用于胆道结石手术伴有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9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2例胆道结石伴肝硬化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FTS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总住院金额、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术后肠道通气恢复时间[(22.84±10.78)h vs(27.90±14.22)h](t=2.239,P=0.045)和术后住院日[(10.64±5.23)d vs(11.87±5.08)d](t=4.246,P=0.038)明显缩短,总住院金额[(3.84±2.61)万元vs(3.95±2.63)万元](t=3.045,P=0.033)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胆道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的围手术期是安全有效的,在不增加手术风险前提下,可加速康...

新疆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331例临床分析
罗加农, 段绍斌
2014, 30(11): 1144-114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3
摘要:

目的对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手术切除指征。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331例住院已经手术的PL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331例手术病例中,肿瘤性息肉13例(3.9%),非肿瘤性息肉318例(96.2%);将肿瘤组与非肿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发现性别(χ2=6.2,P=0.013)、年龄(≥40岁/<40岁)(χ2=3.90,P=0.048)、息肉大小(≥10 mm/<10 mm)(χ2=77.4,P<0.000 1)、病灶数目(多发/单发)(χ2=6.2,P=0.013)、息肉基底宽度(≥6 mm/<6 mm)(χ2=111.8,P<0.000 1)、是否合并胆囊结石(χ2=7.5,P=0.006)在2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症状是决定手术指征的一个单独因素,有症状即应手术。大多数胆囊息肉恶变率低,年龄≥40岁、直径≥10 mm的单发息肉、息肉基底宽≥6 mm、近期增大明显、息肉合并结石等肿瘤相关因素,也是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不同营养支持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杨盛华, 张诚华, 杜凌红
2014, 30(11): 1148-11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A组患者PTCD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PTCD术后接受全静脉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的退黄效果、营养状况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50例接受PTCD术患者中39例引流效果理想,占78%,11例患者引流效果欠佳,占22%,其中A组5例(10%),B组6例(12%)。两种营养支持方法治疗后其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治疗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TCD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提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之间的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患者经过PTCD术后退黄效果不明显,这部分患者的虽然也接受相同方案的营养支持治疗,其免疫能力的提升幅度较术后...

不同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刘卉芳, 张诚华
2014, 30(11): 1153-11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5
摘要:

目的调查不同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提供数据指导。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3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仪对患者胆汁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30例患者中172例患者胆汁培养存在细菌,阳性率为74.78%(172/230);共检出病原菌23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35株,占56.96%,以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96株,占40.51%,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为主;真菌6株,占2.53%,以酵母菌为主。轻度胆管炎与重度胆管炎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58,P=0.028)。革兰氏阴性菌是轻、中度急性胆管炎的主要细菌类别,多重细菌感染是重度急性胆管炎细菌感染的主要形式。细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等的敏感率较高。结论革兰氏阳性菌是急性胆管炎的主要病原菌,应早期介入治疗,及时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方向。

梗阻性黄疸和胆囊结石患者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张玉怀, 罗长江, 王文虎
2014, 30(11): 1157-11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6
摘要: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和胆囊结石患者血小板活化依赖性表面膜蛋白(CD62p)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0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胆石症患者108例。其中58例胆总管结石并有黄疸患者为梗阻性黄疸组,5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胆囊结石组。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3 d、术中、术后3、6、9、12、15、18、21 d抽取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CD62P含量。2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3 d至术后18 d血浆CD62P浓度均高于同期胆囊结石患者(P值均<0.01)。胆囊结石患者血浆CD62P术中、术后进行性升高,术后3 d最高,术后9 d降至术前水平。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CD62P浓度术后9 d达最高,然后进行性下降,至术后18 d达术前水平,术后21 d达胆囊结石患者术前水平。结论胆道梗阻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梗阻解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改善。梗阻性黄疸手术较胆囊结石手术可致较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

金茵利胆灵对豚鼠胆石症及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陈宇罡, 王聪庆, 曾钢, 吴斌, 李彩东
2014, 30(11): 1160-116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7
摘要:

目的研究金茵利胆灵对豚鼠胆囊容积和成石率与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雌性豚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给予盐酸林可霉素皮下注射建立胆石症模型。治疗组分为4组给予阿司匹林,金茵利胆灵高、中、低剂量药液灌喂,末次给药后1 h,切除胆囊测量胆囊容积,计算每组动物的胆囊内成石率。将胆囊组织进行HE染色后行显微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观察阳性细胞。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LSD-t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调整检验水准进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模型组成石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金茵利胆灵高剂量组成石率较其他组降低。模型组胆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炎性改变明显;各药物治疗组中金茵高剂量组炎性改变最轻。模型组胆囊容积增加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效果较好;金茵利胆灵高剂量组胆囊容积相对最小,金茵利胆灵中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胆囊容积相对略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胆囊黏膜TGR5阳性表达强,与正常对...

急性胆道感染诱发肝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王熙勋, 姜立新, 王景麟, 梁静, 翟慧渊, 夏先明
2014, 30(11): 1164-11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8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胆道感染过程中是否存在肝细胞凋亡,并探讨肝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实验大鼠适应喂养7 d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余下4组为实验组。实验组通过胆总管注入大肠埃希菌,建立急性胆道感染模型,并于注入大肠埃希菌6、12、24及48 h后处死。对照组动物胆总管内注入1 ml生理盐水,6 h后处死。取各组肝组织,制作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Tunnel染色,计数调亡肝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检测bcl-2及Bax的表达,各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及Dunnett’s T3法。结果对照组肝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实验组各组可见肝细胞凋亡改变。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unnel染色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及48 h组Tunnel染色阳性表达较12h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间Bax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间随着时间延长表现出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在对照组和6及12 h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

论著_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张文, 余建国, 朱贵忠, 赵詹东, 王晓伟
2014, 30(11): 1169-11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19
摘要: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CHB初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ETV)治疗,观察组采用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6、12、24个月时的HBV DNA载量、HBsAg或HBeAg血清学转换、ALT复常及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6、12、24个月时的HBV DNA载量(拷贝/ml)的对数值(3.4±0.4、2.6±0.3、1.2±0.4)比同期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3.7±0.3、2.9±0.4、1.6±0.7)(t值分别为3.339、5.657、2.806,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12、24个月时HBV DNA阴转率(87.5%、95.0%)、HBeAg转阴率(80.0%、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77.5%;55.0%、70.0%)(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2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阳性持续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张家伟, 卢锋
2014, 30(11): 1173-11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0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的因素。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纳入本研究,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随访12个月,并应用型特异性引物nPCR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血清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或12个月者与HBsAg转阴者相比,前者入院时的ALT峰值低于后者(718±696 vs 1282±913 U/L,622±514 vs1203±924 U/L,P<0.05),而入院时HBV DNA高于后者[(6.8±1.4)vs(5.2±1.5)log10拷贝/ml,(7.3±1.6)vs(5.4±1.5)log10拷贝/ml,P<0.05];感染A基因型者6、12个月时HBsAg转阴率低于B、D型(75.0%vs 89.5%、100%,83.3%vs 97.4%、100%,P<0.05)。结论 AHB患者血清HBsAg转阴率与ALT峰值、HBV DNA、基因型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
刘惠媛, 应若素, 陈志敏, 廖宝林, 许敏
2014, 30(11): 1176-11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1
摘要:
目的了解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因病毒性肝炎住院的77例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炎病因、血清病毒学特点、肝损害程度与孕期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病因:乙型肝炎多见,共72例(93.51%),有10.27%患者感染甲、乙或戊型肝炎病毒所致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程度:中度肝损害64例(83.12%),重度肝损害7例(9.09%),肝衰竭3例(3.90%);肝炎发作时孕期:妊娠早期16例(20.78%),妊娠中期49例(63.64%),妊娠晚期12例(15.58%);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TBil、白蛋白(Alb)、ALT、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以及在HBV DNA>106IU/ml和HBV DNA≤106IU/ml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主要由HBV引起,多数引起中度肝损害,重度肝损害或肝衰竭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因此育龄妇女妊娠期须注意防治慢性乙型肝炎。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参数与肝硬度值的关系
程小飞, 梁雄波, 熊晓青, 唐永丽, 陈萍
2014, 30(11): 1179-11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2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以及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观察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92例,另选健康人100例,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检测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Vmean)、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同时进行FibroScan检测,检测结果以肝硬度(LSM)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HAPI、HARI和LSM分别为1.56±0.24、0.73±0.05和25.38±7.73 k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6±0.14、0.65±0.07和7.8±3.6kPa,t值分别为8.980、10.158、26.478,P值均<0.05);而肝硬化患者PVVmean为(14.43±1.86)c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7.35±0.56)cm/s(t=20.076,P<0.05)。LSM与肝硬化患者HAPI和HAR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0.66,P值均<0.0...
肝硬化患者中高血压病患病率相关分析
余灵祥, 谭钧元, 徐志伟, 靳雪源
2014, 30(11): 1182-118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3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情况,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胆碱酯酶(CHE)和P物质、一氧化氮(NO)、肾上腺髓质素(ADM)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病例组纳入2013年3月-2014年2月入院的肝硬化患者134例;对照组纳入26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集空腹血液样本并测定血清中TNFα、CHE、P物质、NO和ADM的值,对2组有高血压病患者的患病率以及上述指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的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18.66%(25/134),低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30.97%(83/268)。肝硬化伴高血压组的血清TNFα、P物质、NO、AD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高血压病患者(t=25.464、16.649、19.772、13.835,P值均<0.05),而血清CHE水平肝硬化伴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有高血压病患者(t=-50.257,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低于普通人群,肝硬化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低可能与肝硬化患者扩血管因素如血清中升高的P物质、NO、ADM增多有...
论著_肝胆胰肿瘤
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玉环, 菅志远, 高义, 朱艳志
2014, 30(11): 1186-118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4
摘要:

目的观察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切除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48例手术切除并行术后门静脉免疫化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未行门静脉免疫化疗的59例患者进行对比。计量资料的分析采用两样本资料的t检验,率的检验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rer法计算平均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组之间的差异性。将107例患者合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免疫化疗组和对照组的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5%(42/48)和67.8%(40/59)(χ2=5.739,P=0.017)、52.1%(25/48)和32.2%(19/59)(χ2=4.320,P=0.038)、16.7%(8/48)和10.2%(6/59)(χ2=0.982,P=0.322),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2.4±2.3)个月和(24.7±2.3)个月(χ2=4.044,P=0.044)。合并门静脉癌栓者术后行门静脉免疫化疗其平均生存时间(12.4±1.3)个月,而未行门静脉免疫化...

论著_其他
68例缺氧性肝炎患者临床特点、病因及预后分析
樊和斌, 陈彩云, 縢光菊, 李智, 吴娟娟, 田展飞, 严福明, 章涛
2014, 30(11): 1190-11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5
摘要:

目的对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病房收治的68例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缺氧性肝炎的常见病因。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对入院时年龄、性别、SOFA评分进行比较,入院后监测生化指标,并比较其峰值。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导致缺氧性肝炎的常见原因依次为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热休克、蜜蜂蛰伤。所有患者监测到的血清ALT及AST均急剧升高。住院期间(28 d)的短期病死率为33.8%。两组比较,入院时年龄(P<0.001)、SOFA值(P<0.001)、入院后胆红素(Bil)(P<0.001)、ALP(P<0.001、GGT(P=0.001)、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0.001)、乳酸脱氢酶(LDH)(P<0.001)、ALT(P=0.013)、BUN(P<0.001)等7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以纠正原发病为主,同时加强护肝、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论缺氧性肝...

时间-强度曲线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王惠, 南彩玲, 马苏美, 杨东红
2014, 30(11): 1193-11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对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AFP阳性HCC和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临床确诊的24例AFP阴性HCC、48例AFP阳性HCC和76例肝血管瘤患者,对3组病灶分别进行常规超声、CEUS和TIC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的CEUS表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TIC指标。结果 AFP阴性HCC与血管瘤的动脉期和实质期有统计学差异(χ2=39.4,P=0.001;χ2=78.9,P=0.001),AFP阳性HCC与血管瘤的动脉期和实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01;χ2=89.7,P=0.001),AFP阴性HCC、AFP阳性HCC动脉期和实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85;χ2=0.22,P=0.643);AFP阴性HCC、AFP阳性HCC和肝血管瘤峰值时间(TP)分别是(27.52±4.11)、(28.28±4.09)和(50.42±5.32)s,峰值强度(peak)分别是(49.52±4.31)%、(50.20±4.37)%和(47.83...

肝移植术后重症间质性肺炎的诊治
蔡秋程, 杨芳, 张小进, 吕立志, 江艺
2014, 30(11): 1198-12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7
摘要: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重症间质性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10月福州总医院肝胆病中心收治的8例肝移植术后出现重症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经过及治疗成功的原因。结果 8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的时间为术后1~3个月,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进而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胸片提示有明显间质性肺炎表现。经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加强抗感染、呼吸支持治疗、控制液体入量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后,8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胸片恢复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重症间质性肺炎,病情重、发展快,若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控制液体出入量及营养支持等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病例报告
高龄胆囊癌肉瘤患者伴发胆囊结石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喻海波, 张二勇, 张春军, 黄海锋, 余清松, 王军森, 王亚娟
2014, 30(11): 1201-12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8
摘要:

<正>胆囊癌肉瘤(gallbladder carcinosarcoma)是恶性上皮成分与恶性间叶成分交织混合生长的恶性肿瘤,由Landsteiner[1]于1907年首先报道,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上极其罕见。本文通过总结我院肝胆外科1例胆囊癌肉瘤的诊治经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该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82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20年,再发1个月"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1例报告
赵康路, 黄玉, 叶卫江
2014, 30(11): 1204-12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29
摘要:

<正>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58岁,3年前因右上腹部胀闷不适来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肝左叶占位性病变,直径约4 cm,考虑血管瘤,未处理,未定期复查。1年前仍感上腹部不适来医院复诊,CT检查发现肝左叶占位性病变,直径约8 cm,考虑肝癌可能,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肝细胞癌。9个月前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

肝脏原发性癌肉瘤1例报告
梁丹, 李强, 柴琛
2014, 30(11): 1206-12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30
摘要:

<正>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63岁。因发现上腹部肿物半年,进行性增大伴疼痛半月收住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剑突下可触及一直径约5 cm的质硬包块,表面皮肤发红,边界清楚,活动度差,压痛明显;肝于右肋缘下6 cm可扪及,质软。上腹部增强CT示(图1):肝左叶较大类圆形团状异常混杂密度灶,边缘不光整,最大直径约为77 mm,病灶内可见胆管不规则扩张,内见多发高密度结节影;增强扫

综述
胆汁淤积性肝病并发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王曼, 孙凤霞
2014, 30(11): 1208-12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31
摘要:
瘙痒是胆汁淤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一个常见症状。既往研究的胆汁淤积性瘙痒的潜在致痒因子有胆盐、组胺、孕酮代谢产物、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溶血性磷脂酸等。然而,胆汁淤积性瘙痒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的止痒方法仅可使部分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新的止痒方法已被提出和(或)正在研究中。在回顾近期关于胆汁淤积型肝病并发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实验和临床试验,以便提高对胆汁淤积性瘙痒的认识和治疗。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胆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李明武, 韩国宏
2014, 30(11): 1212-12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32
摘要:
随着胆道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新的热点。旨在对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胆道肿瘤的Ⅱ、Ⅲ临床试验作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Ⅱ临床试验中,血管生长因子受体阻滞剂、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阻滞剂没有体现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晚期胆道肿瘤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唯一的一项Ⅲ期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表明尼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作为晚期胆道肿瘤一线治疗手段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亚组分析胆管癌能从标准化疗联合尼洛替尼获得显著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通过分析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有效地控制胆道肿瘤进展,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新方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胆石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黄英, 陈洪
2014, 30(11): 1217-12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33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胆石症(G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胆系统中的表现,二者与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密切相关。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紊乱、血糖异常、中老年、女性是NAFLD和GD的共同高危因素。NAFLD是GD患病的危险因素,G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密切相关,GD促进NAFLD的进展。从而认为防治NAFLD可降低GD的发病率,防治GD可减缓NAFLD的进展。
正确应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刘娟, 魏六栓
2014, 30(11): 1221-12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35
摘要:
HBV感染及慢性化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HBV母婴垂直传播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从母亲怀孕前评估/筛查、孕期干预及对新生儿采取联合免疫等方面概述了HBV母婴垂直传播主要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指出妇产科及肝病科医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鲁旭, 韩涛, 田垚, 卢博为, 张倩
2014, 30(11): 1225-12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34
摘要:
随着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均发挥重要作用。讨论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了肠道菌群、胆汁酸和胆汁酸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王健, 姜曼, 辛永宁, 宣世英
2014, 30(11): 1229-12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11.036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一方面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可以通过未折叠氮蛋白反应(URP)促进NAFLD的形成及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另一方面探讨NAFLD的脂质环境,尤其是脂肪酸,又可诱发ERS的发生。从而指出ERS相关信号转导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核苷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王守庆, 王中峰
2014, 30(11): 1111-1111.
摘要:

<正>【据《Hepatol Res》2014年6月报道】题:核苷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作者Nishikawa H等)来自大阪红十字医院的Nishikawa H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价核苷类似物对根治性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此研究共对131名接受根治性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了分析。将患者分为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的A组(n=99)和不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对照组B组(n=32)。A组又进一步分为肝癌治疗前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的A a组(n=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可通过长期自行注射低剂量干扰素抑制HCV复发
庞丹丹, 赵旭
2014, 30(11): 1115-1115.
摘要:

<正>【据《Hepatol Res》2014年6月报道】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可通过长期自行注射低剂量干扰素抑制HCV复发(作者Takashima T等)慢性丙型肝炎的推荐治疗方案是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然而,1b型和高病毒载量的患者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应答率约为50%。来自日本兵库县医学院的Takashima T等比较了丙型肝炎患者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及自行注射小剂量天然型α-干扰素的疗效和副作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的研究在12个日本机构中开

在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中,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提高腹水患者生存率相关
王承芯, 赵旭
2014, 30(11): 1168-1168.
摘要:

<正>【据《Gut》2014年10月报道】题:在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中,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提高腹水患者生存率相关(作者Leithead JA等)最近有数据表明,在等待肝移植患者中,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与增加肝硬化及难治性腹水患者死亡率相关。而其他一些证据表明,NSBB可通过减少细菌异位从而使肝硬化及难治性腹水患者获益。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Leithead J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明确在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中,应用NSBB是否为终末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调节性T细胞与治疗反应有关并可被现有治疗耗竭
闫素, 王中峰
2014, 30(11): 1216-1216.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4年6月报道】题: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调节性T细胞与治疗反应有关并可被现有治疗耗竭(作者Taubert R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通常需要终生免疫抑制治疗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及慢性化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最近关于血液中调节性T细胞的不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被讨论。目前对未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靶器官上的研究被单参数分析所局限。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Taubert R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前(45例)

咖啡、酒精及其他饮品与肝硬化病死率之间的关联——新加坡华人健康调查
张明媛, 王中峰
2014, 30(11): 1224-1224.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4年8月报道】题:咖啡、酒精及其他饮品与肝硬化病死率之间的关联——新加坡华人健康调查(作者GohGB等)目前,一些有限的实验性或流行病学的数据证实咖啡可能会减少慢性肝病肝损伤。一项1993-1998年基于新加坡地区63 275例中老年华人受试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试图评价咖啡及其他饮品同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这项研究通过

读者·作者·编者
医学外文期刊刊名缩写规则
2014, 30(11): 1122-1122.
摘要:

<正>刊名缩写目的在于简明,而缩写后又易辨认出原刊,亦即不会被读者误认是另一种刊物。刊名缩写应符合国际通用规则,即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出版的"Indexmedicus"(医学文摘)的格式为准,按已通用的缩写方式缩写,不要自己随意创造,具体要注意

死亡率与病死率
2014, 30(11): 1156-1156.
摘要:

<正>死亡率:在一定期间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用于衡量一定期间某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项指标。通常取自长期随访观察的特定人群,需要做大量的人群调查随访工作才能获得。常以年为单位,多用千分率、十万分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K=100%,1000/千或10 000/万。病死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表示确诊疾病的死

发病率和患病率
2014, 30(11): 1228-1228.
摘要:

<正>发病率:指一定期间内某病新病例的发生频率,通常取自于长期随访观察的特定人群,需要做大量的人群调查随访工作才能获得,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其计算公式为:某病发病率=观察期内新发生某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影响因子攀升至消化病学类期刊第2位
2014, 30(11): 1152-1152.
摘要: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最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度我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影响因子为0.992,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中的影响因子为1.243,在核心版15种消化病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这是自2009年以来,在第十四届编委会的带领下,《临床肝胆病杂志》取得的又一项骄人成绩。

《临床肝胆病杂志》获2014年中国高校医学期刊最佳实践奖
2014, 30(11): 1172-1172.
摘要:

<正>在2014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开展的"中国高校医学期刊突出贡献奖、最佳实践奖、优秀主编和优秀编辑"评选活动中,《临床肝胆病杂志》荣获最佳实践奖——期刊信息化网络化奖。本刊自2009年起,进行了信息化网络化运作的积极探索:建设了官方网站,启用了采编系统,开通了微博、微信,创办了手机报等多位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并于2013年获得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网站"称号,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2014, 30(11): 1181-1181.
摘要:

<正>《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肝脏病学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肝脏病的专业论著、专家讲坛、临床病理讨论及学术会议等,图文声像并茂,是广大肝脏病工作者了解当前学科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的有效工具。本刊内容主要包括各种肝脏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临床诊断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本领域新技术、新方法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4, 30(11): 1189-1189.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刊号ISSN 1001-5256,CN 22-1108/R。影响因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2014, 30(11): 1197-1197.
摘要:

<正>《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创刊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编为邹英华教授。杂志为月刊,64页,大16开本,彩色铜版纸印刷,单价16元,全年定价192元;刊号CN 11-5213/R,ISSN 1672-8475;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074号。《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报道介入影像、治疗、超声、材料、药物与护理等方面的介入影像与介入治疗的基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4, 30(11): 1203-1203.
摘要:

<正>《实用肝脏病杂志》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肝脏病防治研究专业学术性期刊。本刊注重临床实践、联系基础、鼓励创新和兼顾继续教育,为我国肝病防治研究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的极好平台。《实用肝脏病杂志》是读者、作者与编者的共同舞台,三者的热忱与协作推动期刊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读者、作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优先数字出版的启事
2014, 30(11): 1205-1205.
摘要:

<正>"优先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期刊的内容。"优先数字出版"是一种新的出版模式,是国际出版大趋势。国际上没有印刷版的纯网络期刊已经越来越多,这些期刊的学术地位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它对提升学术期刊出版能力和质量、促进数字出版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知网"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互联网出版网站,拥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互联网出版许可(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年征订、征稿启事
2014, 30(11): 1207-1207.
摘要:

<正>《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编为李坤城教授、姜玉新教授。杂志为月刊,160页,大16开本,彩色铜版纸印刷,单价20元,全年定价240元;刊号:CN 11-1881/R,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