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恩替卡韦诱导的干扰素λ1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王思奇 蒋炜

王思奇, 蒋炜. 恩替卡韦诱导的干扰素λ1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 37(7): 1560-1560.
引用本文: 王思奇, 蒋炜. 恩替卡韦诱导的干扰素λ1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 37(7): 1560-1560.
Citation:

恩替卡韦诱导的干扰素λ1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 【据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21年5月报道】题:恩替卡韦诱导的干扰素λ1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作者Wang SQ等)

    已有研究证实,恩替卡韦在抗HBV过程中发挥着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确定在HBV相关肝病进程中,恩替卡韦对非自然杀伤固有淋巴细胞(non-NK ILCs)的影响。

    募集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予以口服恩替卡韦治疗24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比例及细胞因子表达、non-NK ILCs亚群稳态及其临床意义,以及治疗过程中血浆IFNλ水平变化。体外实验中,应用IFNλ1体外刺激未治疗的L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此外,利用LC患者血浆(恩替卡韦治疗24个月或未治疗)培养未治疗LC患者的PBMCs,部分组中加入IFNλ1中和性抗体,分别检测non-NK ILCs亚群稳态、ILC2s比例及其细胞因子表达。此外,还检测了IFNλ受体在免疫细胞上的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24个月后,LC患者外周血non-NK ILCs及其亚群中,只有ILC2s比例及其细胞因子(IL-4、IL-13、IFNγ、TNFα)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同时伴有ILC1s/ILC2s比值升高,ILC2s/ILC3s比值降低,提示其与LC患者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而CHB患者未发生上述改变。随访分析发现,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治疗诱导LC患者血浆IFNλ1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ILC2s比例呈负相关。体外实验证实,未治疗LC患者的PBMCs在IFNλ1直接刺激或在恩替卡韦治疗(24个月)后的LC患者血浆培养作用下,ILC2s比例及其细胞因子表达均减少,而IFNλ1中和性抗体的应用可部分抑制上述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non-NK ILCs几乎不表达IFNλ受体,但树突状细胞表面IFNλ受体高表达,并且其在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CHB患者。

    综上所述,在LC患者中,恩替卡韦诱导IFNλ1增加(可能通过作用于树突状细胞)进而抑制ILC2s的比例和细胞因子表达。

    摘译自WANG SQ, SHEN Y, LI J, et al. Entecavir-induced interferon-λ1 suppresses 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liver cirrhosis[J]. J Viral Hepat, 2021, 28(5): 795-808. DOI: 10.1111/jvh.13476.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王思奇 蒋炜 报道)

  • 期刊类型引用(1)

    1. 赵宝海,张咏华,杜红蕾,蔡二朋.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肝功能分级关系. 临床军医杂志. 2023(07): 761-76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7
  • HTML全文浏览量:  157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出版日期:  2021-07-20
  • 分享
  •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