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提高我国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热烈祝贺《丙型肝炎防治指南》面世
庄辉
2004, 20(4): 195-196.
摘要:
<正>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抗-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宫内感染HBV临床观察
李春英
2004, 20(4): 196-196.
摘要:
<正> 为了阻断母亲乙肝病毒对胎儿感染,对50例乙肝病毒双阳母亲实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前注射,获得较好的阻断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0例均为乙肝病毒携带的妊娠妇女,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标准,HBsAg+、HBeAg+、抗HBc+35例。HB-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04, 20(4): 197-203.
摘要:
<正>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
美国肝病学会2004年丙肝的诊疗指南要点
刘萱摘, 贾继东
2004, 20(4): 204-206.
摘要:
<正> 1 有关丙肝的检测和咨询1.1建议对下列患者应进行HCV感染方面的检查(证据Ⅲ级):1.1.1曾有毒品注射史,包括仅注射过一次、不认为自己是药瘾者的人;1.1.2 HCV感染率高的人群;1.1.2.1 HIV感染者;1.1.2.2 1987年前接受过浓缩凝血因子治疗的血
2004年丙型肝炎防治方案要点(治疗部分)解读
贾继东
2004, 20(4): 206-208.
摘要:
<正> 1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和有效药物 清除或持久抑制丙肝病毒、延缓疾病的进展或改善生活质量是抗丙肝病毒治疗的目标。国内外的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经表明PEG干扰素α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疗法优于单用干扰素疗法。文献表明各种干扰素α亚型之间或
丙型肝炎治疗展望
牛俊奇, 王美霞
2004, 20(4): 209-213.
摘要:
<正> 近年来,人们对于HCV分子病毒学的了解及感染的治疗都有了显著进步。但针对丙型肝炎的治疗仍是单一的。现有的治疗措施(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昂贵,疗程长,仅对半数患者有效,而且不适用于进展期肝病患者。基因治疗方法有可能为HCV感染这种难治性疾病开拓新的治疗领域。在近期似乎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斯崇文
2004, 20(4): 213-215.
摘要:
<正> 1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流行广泛,呈全球性分布,全球HCV感染者约为1.7亿人。我国在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感染率为3.2%,约为3700万人。2丙型肝炎的自然史和存在的问题 HCV感染后,慢性化率极高,可达50%-85%。而慢性丙肝如不及时和合理治疗,发展为肝硬化可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新进展
窦晓光
2004, 20(4): 216-217.
摘要:
<正>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约50%-80%将发展为慢性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一般多无症状,且平均4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水平升高在2倍正常值以下而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来说若不经过标准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自1986年首次报道了干扰素(IFN)对慢性丙
小儿丙型肝炎的有关特点和抗病毒治疗
张鸿飞
2004, 20(4): 218-219.
摘要:
<正>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远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对丙肝患者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抗病毒治疗已得到了公认,同时对于小儿丙肝的治疗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将有关小儿丙肝的特征和治疗问题分述如下。1 小儿丙肝的有关特征
HCV、HIV混合感染的研究
徐小元
2004, 20(4): 220-222.
摘要:
<正> 当血清中抗-HIV/HIV RNA阳性,同时查出抗-HCV/HCV RNA阳性称之为。HIV、HCV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一般分重叠感染和合并感染。目前全世界约2亿HCV感染者,3400万HIV感染者。在HIV感染者中约30%混合感染HCV,而HCV感染者中感染HIV的百分率因传播途径、地区和人群的不同而变化较大,从(0-94)%,静脉毒瘾(IDHs)者中HIV合
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的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及干扰素治疗诱导的自身免疫现象
王江滨
2004, 20(4): 223-226.
摘要:
<正> 慢性肝脏疾病常伴有自身免疫现象,其临床表现依病因而异,除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外,乙型、丙型及丁型病毒性肝炎也可出现自身免疫现象,其中以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自身免疫现象最为常见,约占丙型肝炎患者的1/3[1,2]。丙型肝炎的主要肝外自身免疫现象之一是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此外还可合并特发性混合冷丙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
血浆置换引发腮腺肿大一例
刘华
2004, 20(4): 226-226.
摘要:
<正> 患者,男性,58岁,因乏力、尿黄、腹胀5年,再发20天人院,入院时查体:慢性肝病面容,肝掌(+),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心肺正常,腹部隆起,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人院后查肝功能ALT 82U/L.TBil 377.8,μmol/,L,ALB31.1g/L,PTA 28.8%,HBeAg(+),抗 HCV
丙型肝炎与肝脏脂肪变的相关性研究的临床意义
成军
2004, 20(4): 227-229.
摘要:
<正>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丙型肝炎(CHC),虽然1/3的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始终正常,40%的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低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但是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向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方向发展[1]。研究表明,肝脏脂肪变是肝纤维化的独立相关因素,丙型肝炎与肝脏脂肪变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研
高复制YIDD变异毒株乙型肝炎一例报告
于德奎, 李玉华, 荆慧, 姜明东
2004, 20(4): 229-229.
摘要:
<正> 患者 男,30岁。因乏力、ALT升高,于2001年5月15日以慢性乙型肝炎收治,当时化验结果为ALT 122U/L、AST 44U/L,HBeAg(+)HBeAg(+)抗-HBc(+)、HBVDNA 1.12×107拷贝/ml,(PCR)。经拉米夫定100mg日、保肝降酶药物治疗4个月后;ALT、AST达正常范围,HBVDNA在1×105拷贝/ml以下,HBeAg转阴。治疗9个月后,患者自行停用拉
血管、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唐瑞峰, 张风瑞, 彭利, 王顺祥, 王曙霞, 肖燕
2004, 20(4): 230-232.
摘要: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Northern blot分析法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VEGF-A、c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胰腺癌标本中VEGF-A、C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胰腺癌组织中VEGF-A和VEGF-C基因的表达分别是正常胰腺组织中的3.0和3.6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胰腺癌组织中VEGF-A和VEGF-C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80%;胰腺癌细胞VEGF-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A与VEGF-C表达无关联。胰腺癌非同步联合表达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前者与肿瘤大小、局部范围相关联,后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联。
重型肝炎TGF-α、TNF-α、IL-1β改变的初步研究
李国钦, 叶报春, 高碧华, 陈逢梅, 庞明
2004, 20(4): 233-235.
摘要:
研究重型肝炎病程中TGF-α、TNF-α、IL-1β的改变。23例进入研究,用放免法集中检测血清标本。急性期的三种细胞因子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恢复的TGF-α高于急性期(P=0.092)。TNF-α、IL-1β升高不明显(P=0.944,P=0.73s)。存活组14例,未存活组9例。急性期、恢复期或病情恶化时的三种细胞因子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存活组恢复期的TGF-α显著高于急性期(P=0.042),TNF-α、IL-1β比急性期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948,P=0.992)。未存活组病情恶化时的TGF-α、IL-1β也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0,P=0.062),TNF-α略升高(P=0.567)。两种炎症细胞因子在重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GF-α的血清浓度似乎影响病情转归。
异烟肼、利福平致严重肝衰竭一例
张明莲
2004, 20(4): 235-235.
摘要:
<正> 2003年4月15日我院收治一例因异烟肼、利福平致暴发性肝衰竭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 女,28岁,护士,乏力、纳差、尿黄加深一月余、加重一周入院。5月多前因咳嗽、胸闷、低热伴有盗汗,在镇卫生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曾用链霉素0.75g肌注(3个月)、异烟肼0.4qd口服、利福平0.75qd口服,用药3月时查肝功正常,上述症状消失。第5月时出现四肢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减
山东地区慢乙肝的预后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袁俊华, 孙成刚
2004, 20(4): 236-237.
摘要:
探讨山东地区慢乙肝的各种预后与HLA-DRB1等位基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发现在慢乙肝组中,HLA-DRB1*0701/*1001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其乙肝肝硬化组,后者出现的频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在乙肝病毒携带组,HLA-DRB1*0701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内皮素-1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
张崴, 邬丽红, 刘晓梅, 高占琪, 张世兰
2004, 20(4): 238-239.
摘要: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采用免疫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肝硬化患者血浆PCT、ET-1水平,并与食管胃镜检查结果比较。肝硬化患者血浆PCT、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二者水平呈正相关(r=0.38,P<0.01)。食管静脉曲张组血浆PCT、ET-1水平显著高于未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组(P<0.01),血浆ET-1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优于血浆PCT。
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郭艳巍, 刘新伟
2004, 20(4): 239-240.
摘要:
探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将166例HBsAg(+)孕妇分成三组,第一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第二组婴儿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加HBVac;第三组母亲于妊娠28、32、36周各肌注HBIG,婴儿用HBIG和HBVac(同第二组),血清检测HBVM采用ELISA法。21个月龄儿HBeAg阳性率分别为29.1%、20%、5.36%。孕晚期给予HBIG和婴儿给予。HBIG和HBVac联合治疗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肝炎孕妇蜘蛛痣和肝掌与肝硬化、肝功能相关性分析
华云晖, 刘伟, 毛军
2004, 20(4): 241-242.
摘要:
研究肝炎孕妇蜘蛛痣和肝掌与肝硬化和肝功能的相关性。随机采集120例孕周在35-40周、临床观察有明显蜘蛛痣和肝掌的患有肝炎的孕妇,肝穿刺活检取肝组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其肝组织结构改变情况;抽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ALT活性。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18例,肝炎孕妇蜘蛛痣和肝掌与肝硬化的无相关性(P>0.05)。Child-Pugh A、B、C级肝炎孕妇肝掌和蜘蛛痣的发生星率分别为21.7%、26.7%和51.7%,彼此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炎孕妇蜘蛛痣和肝掌与肝组织学改变无相关性。
1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栾双梅, 张扬, 沈建伟, 张小军, 徐雪华
2004, 20(4): 243-244.
摘要:
探讨大量补液,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山莨菪碱(血液洗涤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122例确诊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62)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大量补液,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入654-2 20mg静滴,每日一次。当中心静脉压接近或略高于正常时应用速尿(10-20)mg静推。对照组(n=60)常规使用奥曲肽(0.25mg/h)。治疗组平均腹痛缓解天数2.3天,平均住院天数12.5天,病死率0(0/62),7天治愈率67.74%(42/62);对照组平均腹痛缓解天数6.5天,平均住院天数34.7天,病死率11.7%(7/60)及7天的治愈率30%(18/6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山莨菪碱,能控制病情进展,缩短病程和住院天数,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超选择瘤体内碘油栓塞小肝癌的临床分析
李艳红, 吴朝阳, 杨国山, 齐建华, 王晓天
2004, 20(4): 245-246.
摘要:
分析经微导管超选择瘤体内碘油栓塞小肝癌的临床疗效。41例小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男39例,女2例;肝功能Child A级18例,B级23例;采用微导管技术,施行瘤体内碘油栓塞。术后1周肝功能较术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AFP值明显降低,(P<0.01)。栓塞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和74%。超选择瘤体内碘油栓塞小肝癌疗效肯定,是小肝癌非手术治疗的可靠选择。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生存素的表达及与Bcl-xl的相关性研究
李春生, 倪灿荣
2004, 20(4): 247-248.
摘要: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凋亡抑制基因bcl-xl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IHC)-Envision法检测了6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及Bcl-xl的表达。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倾向密切相关(P<0.05),和HCC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survivin的表达与bcl-xl阳性表达密切相关(P<0.05)。survivin的过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术后预后的指标。
肝血管瘤动脉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
董汇秋, 胡大为, 李桂平, 王春华
2004, 20(4): 248-250.
摘要:
为了探讨肝血管瘤(CHL)的肝动脉造影诊断及特异性鉴别诊断征象,总结栓塞治疗效果,寻求理想栓塞方法,回顾分析了25例CHL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的表现与鉴别诊断征象,观察平阳霉素(PYM)超液态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的效果,随访6-48个月。CHL典型的瘤体显影形态,造影剂染色时间的特点,可与肝癌鉴别,动-静脉瘘的出现作为鉴别依据缺乏特异性;25例栓塞治疗,其中1次栓塞18例,2次栓塞7例,瘤体均缩小达50%以上,临床有效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诊断肝血管瘤较理想的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应作为首选方法推广应用。
恶性肿瘤相关物质动态检测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
张效本, 阮秀花, 张喜梅
2004, 20(4): 250-251.
摘要:
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动态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116例PHC患者、30例正常人和54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TSGF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PHC组TSCF测定值为(70.1±13.5)U/ml,低于良性肝病组(73.2±14.4)U/ml,而高于正常对照组(54.7±5.6)U/ml;甲胎蛋白(AFP)弱阳性PHC患者TSGF测定值和阳性率均高于AFP阳性患者;84例非PHC患者检出TSGF阳性26例,随访1年确诊为PHC 4例。TSGF可作为PHC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灵敏检测指标,在良性肝病高危人群中实施TSGF动态检测,可及早发现PHC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临床分析
许吉生, 孙奇华, 金法祥
2004, 20(4): 252-252.
摘要:
<正> 苦参素主要成份为氧化苦参碱,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也可通过抗炎、抗病毒、抑制免疫等环节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1]。我们自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应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及苦参素胶囊口服,治疗慢性乙肝,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最佳选择
华瑞, 牛俊奇
2004, 20(4): 253-254.
摘要:
<正> 近年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的研制成功使慢性丙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有可能提高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实体瘤和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效果;因其每周给药一次,而称为长效干扰素。当前国际上已公认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为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最佳选择[1,2]。
慢性肝病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红娟, 朱也锡, 阎明
2004, 20(4): 254-256.
摘要:
<正> 自1902年发现第一个人类胃肠激素——促胰液素至今,经历了90余年。目前所知胃肠道产生的肽已达10族、50余种。可分为胃肠激素、胃肠神经肽和生长因子三大类。近10余年,胃肠激素的发展较为迅速,就胃肠激素和肝脏疾病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肝脏疾病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