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2期

显示方式:
戊型肝炎病毒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
戚中田
1995, 11(2): 58-60.
摘要:
<正> 一、临床研究方面 戊型肝炎病毒(HEV)曾称为经肠道传播的NANB肝炎病毒,病毒体无包膜,表面有刺突呈锯齿状(图1),分类学上归属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常以流行或散发方式在人群中传播,我国目前已有1个省市自治区报告有戊型肝炎流行和散发。
枯否细胞与肝纤维化
王要军, 孙自勤
1995, 11(2): 60-62.
摘要:
肝纤维化时枯否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胶原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并由此对肝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起调控作用,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酒精性肝病研究现状
蔡中起, 刘传民
1995, 11(2): 63-66.
摘要:
<正> 长期过度饮酒,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ALD),其组织学特点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尽管对ALD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为什么长期嗜酒者仅有15~20%发生酒精性肝炎,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适当的治疗等问题仍继续使临床工作者感到困惑。本文就近年来有关ALD发病机制及治疗等研究资料作简要综述。
肝性胸水的诊治
郭耀辉
1995, 11(2): 66-68.
摘要:
<正> 肝性胸水在肝硬变合并腹水病人中的发病率约为10%,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肝性胸水常以右侧多见,但也见于左侧或双侧。根据国内报道268例中右侧占76.5%,左侧占11.9%,双侧占11.6%。微量腹水或无腹水的病人也可发生肝性胸水。
B超诊断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肖绍树
1995, 11(2): 68-69.
摘要:
<正> 随着B超诊断仪的迅速发展和分辨力的提高,特别是超声多普勒的应用,对诊断肝硬化的研究有新的进展。
IGFs 家族与肝癌
杨冬华
1995, 11(2): 69-72.
摘要:
<正>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s)是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性多肽,该家族包括IGF-I、IGF-Ⅱ两个基本成员。
IFN、IL-2、IL-6及生育酚对贮脂细胞增殖和胶原形成的调节
杨永平, 宋喜秀, 陈德永, 陈菊梅, 张彬
1995, 11(2): 72-75+113.
摘要:
贮脂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和肌原纤维细胞的特性,参与肝脏胶原及非胶原蛋白代谢,在肝纤维化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本文报告在分离、培养贮脂细胞的基础上,研究r-IFIN、IL-2、IL-6和生育酚对贮脂细胞增殖及合成胶原影响,提示γ-IFN、生育酚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IL-2促进胶原及非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沉积;IL-6可使胶原合成量增加。
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观察
叶红军, 杨世忠, 邵建, 冯雪梅, 汤琬清
1995, 11(2): 75-77+113.
摘要:
本文用3HTdR掺入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69例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淋转)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结果显示患者淋巴细胞在体外经ConA刺激后的转化和增殖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乙肝病人血清SIL-2R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急性肝炎和慢活肝较慢迁肝升高更为明显。血清ALT水平高低与HBV标志物和ALT有密切关系。提示急、慢性乙肝病人均存在淋巴细胞功能障碍,血清SIL-2R检测可望做为观察病程、临床诊断分型及判断疗效的指标。
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干扰素对其影响
尹炽标, 唐小平, 罗幸儿, 卢群馨
1995, 11(2): 78-79.
摘要:
本文应用CD3、CD4、CD8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检测4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结果与20例正常人比较,显示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则明显升高;其中34例慢丙肝接受了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1治疗,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值与10例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慢丙肝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1对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不理想。
促肝细胞生长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张宜俊
1995, 11(2): 80-82+77.
摘要:
<正> 自从国内陈成伟报道应用人胎肝细胞悬液治疗重型肝炎获得成效以来,人们对人胎肝疗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部分纯化的人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的蛋白组份分析
高志红, 张成友, 黄天卫, 段志军, 邵青, 宫德正
1995, 11(2): 83-84.
摘要:
本工作按照La Brecque法从人胎肝中提取出纯化80倍的,有较强生物学活性的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PP-HSS,即部分纯化的HSS),并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单抗及Western印渍法等生物学技术分析了PP-HSS的蛋白组份。结果表明其中所含蛋白质主要有两种,一是分子量略小于14kD的小分子蛋白质,即HSS;另一是分子量在50~60kD之间的中分子蛋白质,其中虽然也含有HGF蛋白,但含量较少。作为比较的只经超速离心所提取的肝组织液则含有相对较多的HGF蛋白,但其蛋白组份较前者复杂。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糖抗原19-9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罗家齐, 王育敏, 陈淑清, 刘光明, 李萍
1995, 11(2): 85-86.
摘要:
本文观察30例正常人及原发性肝癌和癌前状态的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等146例患者血清糖抗原19-9(CA19-9)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人值34.6±9.2ku/L,慢迁肝及慢活肝组略有升高,肝硬化组轻度升高,重症肝炎组升高明显,而肝癌组升高最显著。动态观察CA19-9水平同病情进展程度呈正相关,提示CA19-9水平的高低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
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血小板量及聚集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王友顺, 姜宏, 黄漫, 熊寿芝
1995, 11(2): 87-88.
摘要:
本文采用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了35例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患者外周静脉血血小板量,血小板聚集率(AGG)。结果表明:ACST患者血小板量及血小板AGG明显下降,血小板活化参与ACST的病理过程;血小板量与聚集性改变,不仅与病情程度有关,而且与预后密切相关。临床测定血小板量及其聚集性对ACST的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估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HEV感染的临床与病原学研究
刘致文, 张启云, 崔振宇
1995, 11(2): 89-90.
摘要:
本文对102例抗HEV阳性者进行了临床与病原学研究。结果显示,HEV可与任何一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HEV与HAV合并感染与HEV单独感染相比具有发病年龄下移的特点(P<0.01),但不加重病情。而伴有HEV的多重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可导致原有病情的加重。
孕产妇肝活检的初步经验
孙溪宾, 周芝芬, 苏佩敏, 唐引荣, 王恩凤, 郭彩玉
1995, 11(2): 90-92.
摘要:
本文对129例围产期肝病患者作了经皮肝穿,从光、电镜两个方面探讨对孕产妇各类肝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示肝穿前初诊确诊总符合率61.24%,肝穿后提高为90.69%。但多数妊娠期肝病病理特异性较差,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干扰能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郭雁宾, 胡翔鹄, 王贞彪, 向海平, 徐连喜, 苗千, 刘德恭, 金瑞, 王曙照
1995, 11(2): 92-95.
摘要:
本文用干扰能(Interon)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27例,方法为干扰能300万u肌注,第1~5天qd;以后300万u tiw,连用12周为一疗程。20例患者用药一疗程,7例用药二疗程。结果ALT复常率为86.4%。抗-HCVIgM阴转率为55.6%。表明干扰能对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但12周疗程太短,如延长疗程可望提高抗病毒效果。
图像分析仪测定重症肝炎坏死面积与临床相关性的探讨
孟忻, 张永新, 郭雁宾, 杨月, 王贞彪
1995, 11(2): 95-98.
摘要:
本文应用图像分析仪对有常规病理学检查的77例重症肝炎肝穿刺标本进行了坏死面积与临床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急重肝发病10天内肝穿刺标本坏死面积在存活与死亡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早期肝活检中坏死面积对预后估计价值较大。此外,还探讨了肝坏死面积与血清总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二者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为估计肝坏死量的间接指标。
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良性肝内胆管淤滞症
董磊, 刘文渊
1995, 11(2): 98-99.
摘要:
应用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良性肝内胆管淤滞症”27例。该病超声表现为肝内胆管局限性梭形扩张,扩张肝内胆管内径比其近端正常胆管内径宽1.5倍以上。彩超检测示:扩张肝内胆管近端有肝内动脉、静脉或其分支压迫该胆管。病理基础是肝内胆管、肝动脉、门静脉不在同一水平分叉。该病不同于Caroli′s病。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溃疡病胃粘膜组织中乙肝病毒DNA的临床研究
徐俊, 张力, 王宝成, 王要军
1995, 11(2): 100-101.
摘要: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BsAg、HBeAg、HBcab阳性的21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胃粘膜组织进行HBVDNA检查,并对乙肝病毒在溃疡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观察到乙肝病毒阳性的溃疡病患者治愈率低于乙肝病毒阴性的溃疡病患者(P<0.01)。乙肝病毒阳性的溃疡病患者胃粘膜组织中有HBVDNA存在,用胃酸泵抑制剂治疗溃疡病愈合慢,易复发。结果提示对此类溃疡病患者,是否需用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软藤征”“枯树征”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附66例报告)
梁立华, 陈义雄, 冯友权, 刁胜林, 周国英, 周钊
1995, 11(2): 102-103.
摘要: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具有直接显示胆管系统的特点。本文6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PTC显示“软藤征”者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梗阻;其余27例表现为“枯树征”,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良性梗阻。可从阻塞端形态及胆总管扩张程度来判断良恶性梗阻,恶性梗阻绝大多数表现为阻瑞突然变细或中断,而良性梗阻则为逐渐变细,呈渐进性改变,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0.0001)而总胆管重度扩张多为恶性,轻度扩张多为良性,中度扩张者良、恶性均有,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中度扩张者,须结合阻端形态及末段小胆管形态,综合分析鉴别良恶性阻塞性黄疸。
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丙二醛临床观察
姚煜
1995, 11(2): 104-105.
摘要:
本文通过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对160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各型乙肝患者的血清MDA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其升高的水平反映了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当血清MDA>30μmol/L时预后极差。治疗前、后比较,随病情好转,血清MDA迅速下降。因此,乙肝患者通过检测血清MDA对于了解病情轻重、判断预后、观察疗效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提示治疗乙肝时寻求采用拮抗脂质过氧化制剂有积极的意义。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检测的意义
漆德芳, 曲万云, 谈春荣
1995, 11(2): 105-107.
摘要:
本文检测了7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44例对照组的APOB、APOA-1、Sch、HDL-C、LDL-C、TG。结果:肝硬化患者以上各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其中APOB、APOA-1、Sch、HDL-C值与胆红质浓度上升呈负相关,而与白蛋白浓度的下降呈正相关。提示该检查能较准确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胃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的检测及其意义
乔冠恩, 李彦恒, 李春和, 曹云峰
1995, 11(2): 107-108.
摘要:
检测了50例HBV感染者胃液中的HBsAg、HBeAg、抗-HBe、抗-HBc及HBV-DNA等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检出率为72%,其中HBV-DNA的检出率为0。说明HBV感染者胃液有传染性,但其传染性在已测体液中为最小,HBV的消化道传播可能不重要。
丙型肝炎患者粪便丙型肝炎病毒RNA的检测
乔冠恩, 曹云峰, 艾军玲, 王江勇
1995, 11(2): 109-110.
摘要: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0例丙型肝炎(HC)患者粪便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进行了检测,检出率为30%(12/40)。说明HC患者粪便有传染性,可作为传播HCV的媒介。HCV的粪-口传播应予重视。
右上腹血性包块
王义国, 胡继让, 孙志福
1995, 11(2): 110-111.
摘要:
<正> 男性患者,33岁,于入院前8月尢意中发现右上腹包块,约5×5cm大小,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在当地医院就诊,经B超检查诊断为肝囊性病变,先后四次穿刺抽液,共抽出暗红色不凝固液体3000ml,培养无细菌生长,未查到阿米巴滋养体及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