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7期

显示方式:
述评
肝硬化的诊断和评估
陆伦根, 李郑红
2014, 30(7): 577-57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01
摘要: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如何早期诊断肝硬化及对肝硬化进行分期并进行有效病情评估,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介绍了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并发症评估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必将大力提高无创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并深入完善疾病的评估体系。
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
闫杰, 谢雯
2014, 30(7): 580-5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02
摘要: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不断进展,一般患者的治疗逐渐趋于规范,而CHB特殊患者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相关指南无统一的推荐意见等原因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为进一步规范并优化这些特殊患者的治疗,2010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临床肝胆病杂志》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并发表了《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

2013年欧洲肝病学会肝硬化细菌感染立场声明的概述
蔡均均, 韩涛
2014, 30(7): 588-5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03
摘要:

<正>细菌感染在肝硬化患者非常常见,是其进展为肝衰竭、并发肝病相关并发症以及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细菌感染可能是出现胃肠道出血、稀释性低钠血症、肝性脑病、肾衰竭以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一个促发因素。此外,感染是肝硬化患者反复住院、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的一个常见原因。细菌感染是肝硬化病程中免疫功能紊乱进展的结果。在很大一部分患者中,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董菁, 江家骥
2014, 30(7): 592-5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04
摘要:
<正>HBV和HCV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HCC)主要的病因,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对HCC患者的预后会产生重大影响。HCC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的延续,又以肝硬化为基础,临床工作中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执行。201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持制订了《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1],在临床推广过程中受到临床一线相关科室广泛欢迎。之后在吴孟超院士和汤钊猷院士指导下,经
会讯
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三届欧洲肝病学会日征文通知
2014, 30(7): 591-591.
摘要:

<正>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协办的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三届欧洲肝病学会日将于2014年8月14-17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到会发表演讲,并围绕目前肝病学研究的进展及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全方位展现肝病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肝脏外科解剖及实践高级培训班”的通知
2014, 30(7): 690-690.
摘要:

<正>由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院士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肝脏外科解剖及实践高级培训班"将于2014年8月29日-31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举办。学习班为期3天,由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教授及其团队亲自授课,系统阐述肝脏及各肝段解剖特点,结合实体标本讲解各肝段切除方法及切肝器械的应用,并安排现场手术演示。该学习班采用肝脏解剖实习的方法,充分认识肝脏三维立体解剖,提高肝脏外科手术技术水平,提升肝脏手术质量。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肝移植术后肝病诊疗进展”培训班的通知(第一轮)
2014, 30(7): 707-707.
摘要:

<正>为推广肝移植术后肝病的规范诊疗,2014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肝移植术后肝病诊疗进展"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3-08-016)决定于2014年10月开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培训内容①肝移植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2013年AASLD/AST更新);②肝移植术围手术期管理;③肝移植术后长期管理(AASLD2012指南);④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基础研究;⑤肝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展;⑥肝脏移植术

专家论坛
HBV和HCV相关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李瑜元
2014, 30(7): 596-6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05
摘要:
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备受关注。综述近年相关指南/共识和循证医学资料,介绍HBV和HCV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治疗策略、药物选择及治疗收益/风险等方面的进展。资料显示,无论乙型肝炎还是丙型肝炎肝硬化,成功的治疗均可抑制病毒复制,改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为相关肝细胞癌的外科和微创手术创造条件。因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性好,推荐乙型肝炎肝硬化(包括失代偿期甚至出现并发症)患者尽早使用;而干扰素不良反应多,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较乙型肝炎困难,须慎重选择适应证。规范抗病毒方案对治疗肝硬化非常重要。
肝硬化腹水诊治争议问题
谢渭芬, 曾欣
2014, 30(7): 601-6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06
摘要:
腹水是肝硬化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尽管出台了很多有关肝硬化腹水的指南和共识,但其处理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回顾了目前肝硬化腹水处置中的难点及争议问题,如补钠和限钠的时机、利尿剂的选择、利水剂的应用价值、大量放腹水后补充白蛋白的方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指征和疗效等;并指出运用循证医学手段解决上述争议性问题,有助于提高肝硬化腹水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的临床研究及进展
周家玲, 魏巍, 尤红
2014, 30(7): 604-6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07
摘要:
肝纤维化程度的不断进展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分级并进行动态监测是目前临床急需的技术。无创诊断技术能避免或减少肝活组织检查来早期识别肝纤维化,并能进行动态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因各种局限性也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肝脏弹性仪器不同型号探头的使用、脂肪衰减量的检测(CAP系统)、脾脏硬度检测、超声影像引导下的肝脏硬度检测以及通过肝脏弹性检测早期预测原发性肝癌等无创诊断技术已在临床研究中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模型,针对目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在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门静脉压力的无创性评估现状及进展
朱炎杰, 王勇, 黄家乐, 祁小龙, 杨长青
2014, 30(7): 608-6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08
摘要:
门静脉压力评估是研究门静脉高压的必要手段。肝静脉压力梯度被认为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而存在一定局限。总结了目前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的无创性门静脉压力评估方法,包括CT造影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法、多普勒超声法、血清学指标和肝瞬时弹性成像等。此外,还介绍了基于三维血管模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无创性门静脉压力测量技术,指出此方法不仅无创性地获得了门静脉的直接压力值和更加直观的血管三维模型,还可通过直接模拟的压力指标进行门静脉高压的诊断;然而,该技术目前尚处于临床验证阶段,其诊断准确性还有待于大样本量临床数据进一步证实。
肝静脉压力梯度在慢性肝脏疾病评估中的应用
杜超, 蒋明德
2014, 30(7): 612-6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09
摘要:
慢性肝病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在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是目前唯一独立于病因学之外指导治疗的病理生理学指标。简述了慢性肝病现有的评估手段,对HVPG在慢性肝病评估中的应用作了系统描述,包括HVPG在预测肝硬化程度、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及结局、肝硬化腹水的产生、降低门静脉高压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疗效和肝癌术后结局等方面的应用。认为HVPG测量对于慢性肝病的疾病进展与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作用,是一种能够预测慢性肝病转归的有效指标。
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预测其肝纤维化程度
王晓美, 王崇, McPherson S
2014, 30(7): 603-603.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4年1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预测其肝纤维化程度(作者McPherson S等)据估计约有1/3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NAFLD,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多伴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但NAFL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的研究未见报道。英国纽卡斯尔医院的McPherson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价一组肝活组织检查证实为

低血糖与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增加相关
赵旭, 王崇, Pfortmueller CA
2014, 30(7): 611-611.
摘要:

<正>【据《J Crit Care》2014年4月报道】题:低血糖与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增加相关(作者Pfortmueller CA等)肝脏在糖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可影响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一些研究提示在肝硬化合并高血糖的患者中,高血糖水平与肝脏疾病进展及患者病死率增加相关。然而,尚无研究针对低血糖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瑞士伯尔尼大学的Pfortmueller等人收集因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就诊于急诊科的患者,研究了其血糖水平和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12年12月

激素在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董洁, 李婉玉, Karkhanis J
2014, 30(7): 615-615.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4年2月报道】题:激素在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作者Karkhanis J等)药物诱导以及原因不明的肝衰竭可能类似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样的改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应答。为了评估糖皮质激素是否能改善暴发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引起的或原因不明的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疗效是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哥伦比亚大学的Karkhanis等对1998-2007年的自身免疫性、原因不明以及药物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观

肿瘤坏死因子α或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转归的预测因子
孙丽, 李婉玉, Surbatovic M
2014, 30(7): 665-665.
摘要:

<正>【据《J Clin Gastroenterol》2013年8月报道】题:肿瘤坏死因子α或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转归的预测因子(作者Surbatovic M等)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为了确定TNFα水平与SAP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塞尔维亚的Surbatovic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者抽取100例SAP患者血清样本,根据SAP严重程度将其分成两组,SAP组(69例)和SAP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31例)。生存者定义为取血检测细胞因子后生存90 d以上的患者(53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NFα。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增加肝肾综合征的风险和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病死率
徐佳, 温晓玉, Morfer M
2014, 30(7): 678-678.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7),678
摘要:
<正>【据《Gastroenterology》2014年3月报道】题: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增加肝肾综合征的风险和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病死率(作者Mandorfer M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和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然而,由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可导致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从而限制了此类药物的应用。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Mandorfer等回顾
可疑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学改变的系统评估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董迪, 温晓玉, Kleiner DE
2014, 30(7): 682-682. DOI: 肝胆病杂志 2014,30(07),682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4年2月报道】题:可疑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学改变的系统评估及临床相关性研究(作者Kleiner DE等)药物性肝损伤被认为是一个排除性诊断。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药物性肝损伤的肝组织学特征及其与生化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尚未明确。由药物性肝损伤协作网发起的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的入组患者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Kleiner等获取了249名怀疑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组织,将其病理学特征进行分类,并系统地评估其组织学改变。分析组织学特征在不同临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张国盛, 王天懿, 徐有青, 周莉, 耿楠, 陈煜
2014, 30(7): 616-61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0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佑安医院就诊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组,依次进行RTE检查、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计算肝纤维化指数(LFI)和APRI指数。各纤维化分期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LFI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LFI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以肝纤维化S≥2(显著肝纤维化)、S≥4(早期肝硬化)为判断阳性的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与APRI指数进行比较。结果除S0与S1之间L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其余各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LFI与病理分期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r=0.831,P<0.001。LFI诊断显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P<0.001)、0.923(P=0.002),诊断阈值分别为2.74、3.6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66、0.872和0...
瞬时弹性成像在诊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价值
罗俊华, 巴元明
2014, 30(7): 620-6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1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S)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诊治的HBeAg阴性CHB患者104例,运用FS进行肝脏硬度(Stiffness值)测量,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标准,Stiffness值与之对比;同时绘制FS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结果随肝纤维化程度的提高,Stiffness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tiffness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810,P<0.01)。FS检测肝硬化AUC为0.956,其中以13.1 kPa作为肝硬化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0%。结论 FS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诊断肝硬化的准确性较高,直接、...
FibroScan与FibroTouch对肝纤维化程度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吴娜, 张明媛, 吴瑞红, 张璎文, 金晶兰, 祝英乔, 牛俊奇
2014, 30(7): 624-62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2
摘要:
目的比较FibroScan与FibroTouch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的患者962例,同时行FibroScan和FibroTouch检测。其中33例有肝穿刺病理分期,66例可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53例慢性乙型肝炎,13例慢性丙型肝炎)。2种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种检测方法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对所有患者FibroScan与FibroTouch的测量值进行分析,FibroScan与FibroTouch的相关系数为0.866(P<0.05,n=962),与APR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63(P<0.05,n=66),与肝穿刺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4(P<0.05,n=33)。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Scan与FibroTouch诊断APRI分期≥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和0.7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对于慢性丙型...
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观察
周年兰, 张明娟, 王甦, 龙爱华, 向晓星
2014, 30(7): 628-6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3
摘要: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5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首次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或组织胶注射治疗。24周后复查胃镜,对比治疗前后曲张食管静脉的数目与直径、红色征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在内镜下的改变。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后曲张食管静脉的数目及直径均小于治疗前[(3.08±0.96)vs(3.75±0.60),t=5.26,P<0.05;(1.05±0.46)cm vs(1.49±0.26)cm,t=9.8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红色征的发生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7%vs 57.33%,χ2=14.48,P<0.05)。治疗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虽有所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67%vs 72.00%,χ2=0.03,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安全、有效。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陈卫红, 陈艳
2014, 30(7): 631-6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4
摘要: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302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ALC住院患者,同时选取同期病毒性肝硬化(VLC)患者13例和健康人17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技术(CBA)法检测ALC患者血清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IL-4、IL-6、IL-13)水平,分析其与ALC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及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两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rank检验。结果 ALC患者组Th1型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逐渐降低,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VLC患者组相比,除IL-4外,ALC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论著_病毒性肝炎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用或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疗效比较
黄美金, 覃后继, 何延专, 黄其文, 周耀南, 丘海先
2014, 30(7): 636-6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5
摘要: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应用和单用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单药组与联合组各20例,分别以ADV与LAM联合或单用ADV进行治疗。观察治疗24周、48周时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转阴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以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的HBV DNA及ALT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的血清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90%及95%,而单药组的血清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60%及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45%,单药组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519)。结论 ADV联合LAM或ADV单药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A...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齐有涛, 左维泽
2014, 30(7): 639-64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6
摘要: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EBSCO、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随访时间至少24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组间异质性采用卡方检验;若无统计学异质性(P>0.10,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0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20例,对照组2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随访结束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合并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4.84(3.28,7.16)、2.09(1.45,3.01)、5.32(3.35,8.46)和6.22(3.78,10.25),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为持久的疗效,但限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患...
消息
本刊2015年1~6期“重点号”选题
2014, 30(7): 643-643.
摘要:

<正>为使作者了解我刊的编辑出版计划,及时地为我刊惠赐稿件,《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确定了2015年1~6期"重点号"选题:1.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2.自身免疫性肝病3.肝纤维化及肝硬化4.乙型肝炎5.胰腺疾病

本刊对编委、审稿专家稿件免收审稿费
2014, 30(7): 646-646.
摘要:

<正>自2010年以来,经过4年的努力,《临床肝胆病杂志》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英国《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GH)、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瑞典《期刊开放获取指南》(DOAJ)、瑞士《世界卫生组织HINARI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

本刊免费刊发国内外肝胆胰指南及解读文章
2014, 30(7): 652-652.
摘要:

<正>标准治疗指南是有助于医生或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确定恰当医疗保健决定的系统性陈述(规定)。是把临床的思维方式,以一个系统化的文件固化下来,让非专业或者专业人士,直接参考它来处理面临的患者群体。由于标准治疗指南很有实用价值,本刊决定对最新制订的肝胆胰国内指南、国外指南中译文及解读类文章实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4小时完成2例肝移植
王广义
2014, 30(7): 686-686.
摘要:

<正>6月1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工作再传喜讯,由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办公室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有史以来一天2例DCD捐献。王广义主任领导的肝胆胰外一科肝移植团队在各有关科室及多学科专家的密切配合下,发扬不怕疲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连续作战24小时,成功完成肝移植2例。一天同时完成两台肝移植,对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及肝移植团队实力是一个巨大考验,对生命垂危的患者来说意义重大,能够

论著_脂肪性肝病
胆囊切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初步探讨
黄耀彬, 李焕敏, 李春光
2014, 30(7): 644-6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7
摘要:

目的探讨人群中胆囊切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选用广州地区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参加体检的110例胆囊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无病毒性肝炎和大量酒精摄入史。为明确非酒精性脂肪肝,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并且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结果 110个胆囊切除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8.18%(42人),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45.90%(28人),女性的患病率为28.59%(14人)。所有入组对象中血脂升高者占70.91%(78人),血脂正常者为29.09%(32人)。结论胆囊切除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论著_胆道疾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216例临床分析
代军涛, 章平, 王庆, 沈伯明
2014, 30(7): 647-6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8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LC的21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常规采用三孔法,必要时增加一戳孔以利于操作。术后引流管放置13 d,使用抗生素35 d。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半年。结果本组LC成功率87.0%(188/216),中转开腹率13.0%(28/216),平均手术时间(62.00±11.27)min,平均住院时间(4.60±2.16)d,并发症发生率2.3%(5/216),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均良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正确处理好胆囊三角及良好的术中引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复杂性胆囊腹腔镜切除术的体会
李学远, 李健, 陈红兵, 苏清华, 王健, 杨少伟, 陈雅婷
2014, 30(7): 650-6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19
摘要:
目的探讨复杂性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81例复杂胆囊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胆囊炎66例,萎缩胆囊炎14例,Mirizzi综合征1例。所有腹腔镜手术在使用吸引器刮吸分离与超声刀切割相结合下完成。手术历时1.5~3 h不等。结果 79例LC手术成功完成,手术中1例肝总管损伤在腔镜下缝合修补,1例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术前怀疑Mirizzi综合征,手术中确诊中转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复杂性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成功的关健是术前对病例进行认真讨论,术中使用吸引器与超声刀解剖Calot三角,胆囊切除采取顺行与逆行结合,全部切除与部分切除相结合,有效地避免术中大出血和胆管损伤,使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变得安全可靠。
十二指肠镜下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治疗胆道蛔虫病69例疗效观察
刘凯, 张威, 周强, 刘松阳, 李慧梅, 刘亚辉
2014, 30(7): 653-6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0
摘要: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镜下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治疗胆道蛔虫病的疗效,并探讨此方法作为治疗胆道蛔虫病首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间经十二指肠镜在保留患者乳头括约肌功能的情况下治疗69例胆道蛔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胆道蛔虫病患者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胆道蛔虫均顺利取出,23 d患者出院,术后常规驱虫治疗,无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下保留患者乳头括约肌功能治疗胆道蛔虫病安全、疗效显著、手术并发症少,应考虑作为治疗胆道蛔虫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论著_肝胆胰肿瘤
HBV DNA高载量的肝细胞癌患者肝癌根治术后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丁晨, 潘凡, 胡还章, 熊日晖, 李嵩, 江艺, 潘晨
2014, 30(7): 656-6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1
摘要:

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对HBV DNA高载量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肝癌根治术的113例伴HBV DNA高载量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39例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基础保肝、支持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HBV DNA定量、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2组术后生存。结果治疗组术后HBV DNA载量持续下降,术后6、12、24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8、18.50、16.2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载量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9、24.20、14.15,P<0.05)。2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5.95%、85.14%、75.68%和87.18%、69.23%、53.85%,2组术后3年累计生存...

血清甲胎蛋白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高海锋
2014, 30(7): 660-6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HCC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5月住院患者标本共408例,其中HCC患者142例(HCC组),慢性肝炎患者156例(慢性肝炎组),肝硬化患者110例(肝硬化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AFP和GP73的浓度,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使用MedCalc统计学软件计算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C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HCC组血清AFP和GP73的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AFP和GP73的浓度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肝细胞癌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98.6%,较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和GP73联合检测对HC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可作为HCC早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论著_其他
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张海军, 董晓蕾
2014, 30(7): 663-6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3
摘要:

目的研究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特点,探讨可能的相关因素,提高对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2013年收治的75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肝功能检查、腹部B超等相关指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75例川崎病患儿ALT异常发生率32%,79.2%患儿血清ALT升高在200 IU/L以内,其中伴肝肿大的患儿3例,黄疸、脾大患儿各1例,分别占肝损害患儿的12.5%、4.2%和4.2%。在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未发现CRP、血沉与肝损害有相关关系(t=1.560、1.291,P=0.123、0.201)。血小板在肝损害的研究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8,P=0.003)。白细胞计数升高在肝损害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但是与血小板同时升高时肝损害几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未发现CRP、血沉与肝损害的发生有明显相关关系,但是血小板的异常与肝损害的发生关系密切,白细胞计数也与肝损害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及早干预。

血清胱抑素C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意义
万志红, 王建军, 谢国明, 游绍莉, 刘鸿凌, 朱冰, 臧红, 辛绍杰
2014, 30(7): 666-6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4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于本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各60例,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肝衰竭患者随访至出院,动态收集患者血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通过绘制CysC、肌酐和血钠浓度诊断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其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临界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2组间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否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AUC及最佳临界值的计算采用Medcal 12.7.1.0进行分析。结果肝衰竭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1050±444)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38±275)ng/ml(P=0.016)和CHB组患者(661±225)ng/ml(P=0.028)。ACLF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肌酐水平相关性不显著(r=0.31...

锁骨下穿刺静脉置管术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附506例临床分析
杨景毅, 唐振祥, 倪辉, 冼永超, 叶晓玲, 程书权
2014, 30(7): 670-6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5
摘要: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期间的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2001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506例重型肝炎患者做双重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DPMAS)等非生物型人工肝手术前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严密观察记录术中、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本组穿刺成功492例(97.2%),发生相关并发症38例(7.5%),其中穿刺点局部血肿/出血不止15例,导管感染13例,误入锁骨下动脉10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穿刺成功率高,可充分保障临床抢救与治疗需要,多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治疗。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可安全地应用于有凝血机制障碍的重型肝炎患者。

肝切除术后延迟性转氨酶异常升高的临床意义
杨李军, 刘炜, 毕华强, 李晓武, 别平
2014, 30(7): 674-6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6
摘要: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后转氨酶延迟异常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中心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5例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转氨酶异常升高(AST或ALT>3000 U/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患者的疾病类型、手术相关信息、术后临床指标和随访数据,分析转氨酶升高的时间、程度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术后转氨酶异常升高存在2种不同的群体,在围手术期生存病例和死亡病例在术后转氨酶异常升高时间(t=3.732,P=0.003)、升高持续时间(t=3.542,P=0.004)和转氨酶峰值(t=2.993,P=0.01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切除术后转氨酶异常升高是少见的临床现象,在术后3~5 d出现延迟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应当引起足够的临床重视。

病例报告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心房颤动1例报告
丁慎华, 钱雪梅, 张斌
2014, 30(7): 677-6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7
摘要:
<正>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58岁,农民。于2009年发现乙型肝炎,期间病情稳定,于2011年10月因劳累,病情加重,当地医院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治疗1个月后康复,期间未予抗病毒治疗,出院后定期复查肝功能、电解质及B超等检查。于2012年3月19日因"腹胀伴尿少1个月"住本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60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BP)110/80 mm Hg。
两次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均发生化脓性胆囊炎1例报告
刘芹, 杨建波
2014, 30(7): 679-6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8
摘要:
<正>1病历资料男性,患者,41岁,2007年因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于外院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术后患者出现化脓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缓解。该患者2013年8月因再次"呕血、黑便1 d"入住威海市立医院,本次住院前曾行B超检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栓塞,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厚。住院后随即行相关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4.7×109/L,中性粒
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重叠米库利奇病1例报告
李雅君, 孙丽, 田珍珍, 修明, 高润平
2014, 30(7): 681-68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29
摘要:
<正>IgG4相关疾病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种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并以血清中IgG4水平升高、受累器官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本病在日本及韩国屡有发生,在我国目前罕见报道。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例IgG4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重叠米库利奇病患者作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63岁,吉林白山市人。因腹胀1 a,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肿大伴唾液分泌障碍6个月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
综述
肝硬化并发菌血症研究进展
王静云, 孙晶, 高沿航
2014, 30(7): 683-68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30
摘要:
菌血症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肝硬化菌血症的发生率随肝病严重程度递增,一旦发生菌血症,则提示预后较差。叙述了肝硬化并发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预防及预后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早期防治菌血症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防治中的地位
郑鸾鸾, 韩国宏, 樊代明
2014, 30(7): 687-69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31
摘要:
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大约50%的肝硬化患者在诊断为肝硬化时既已合并静脉曲张。自从1988年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大量的临床研究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了TIPS的相关知识。本文主要对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中的地位作一综述,包括TIP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的初级预防、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预防中的应用。TIPS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的有效疗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成为TIPS的适应证,TIP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回归模型的研究进展
谷莉莉, 王宪波
2014, 30(7): 691-69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32
摘要:
客观、准确地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不断涌现,然至今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按照肝纤维化不同分期方法,综述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回归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为建立更为简便有效、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诊断模型仍是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上皮间质转化与肝胆系统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曾帅丹, 刘磊
2014, 30(7): 695-6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33
摘要:
上皮间质转化(EMT)指的是上皮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影响下转化成了间质细胞,从而引起组织病理性的改变。从近年的研究成果看来,EMT在各器官的纤维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介绍了EMT在肝胆系统纤维化过程中的各种类型、各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对掌握肝脏及胆管上皮细胞EMT、纤维化的发生、终止甚至逆转有重要意义。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调控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对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辛萱, 颜红柱, 李维卿, 余宏宇
2014, 30(7): 700-7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34
摘要: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具有调控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抗肝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相关酶类关系密切。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肝脏中参与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可引起肝脏内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并在肝脏中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纤维化进程。回顾了PPARα、γ和ACSL1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简述了PPARα、γ对ACSL1的转录调控机制;从肝脏脂代谢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两个方面分析了PPARα、γ对ACSL1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从而指出在肝脏中PPARα、γ通过调控ACSL1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纤维化进程。
门静脉高压性胆病的诊治进展
翁柠娜, 李肖
2014, 30(7): 703-7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35
摘要:
随着近年来对门静脉高压的深入研究,门静脉高压性胆病(PHB)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简要的介绍了PHB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主要诊疗方式。PHB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推测可能与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的压迫与缺血等因素相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PHB首选的诊断手段,目前认为无症状的PHB患者无须治疗,症状性的PHB患者的治疗应强调其个体化,治疗的重点应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解除胆道梗阻为主。目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已经成为症状性PHB的一线治疗方法。PHB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对于它的了解与认识尚须要更多的实践与研究。
会议纪要
2014中美药物性肝损伤论坛暨中国HepaTox发布会纪要
于乐成
2014, 30(7): 706-7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4.07.036
摘要:

<正>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I)在全球的发病率日益攀升,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已成为药物不能获准上市或被撤市的主要原因。但目前DILI的发病机制远未阐明,诊断策略很不完善,诊断标准模糊不清,发生DILI后的处理方法也存在很大争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中美DILI论坛暨中国HepaTox发布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主办,《肝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