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6期

显示方式:
社评
再论提高我国乙型肝炎治疗的可及性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Chinese Hepatology;
2016, 32(6): 1031-10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1
摘要: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负担严重,估计慢性乙型肝炎为9000万例,其中700万例为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进展期肝病和肝癌高危患者,他们急需治疗。但目前仅约1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为了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可及性,应降低抗病毒药物的价格、将抗病毒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及住院和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医保报销,并采取药物降价机制如驳回某些影响公共卫生和医保政策的国外药品专利注册、启动政府与药厂谈判统一的药品价格等。
述评
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病情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
钟升, 宋鑫月, 牛俊奇
2016, 32(6): 1033-10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2
摘要:
肝硬化是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也是后果严重的疾病。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复杂多样,临床上把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预防和控制肝硬化向失代偿方向发展对早期肝硬化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预防的几个主要方面。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期及治疗进展
孙亚朦, 尤红
2016, 32(6): 1036-103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3
摘要:
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阶段,明确肝硬化严重程度对评估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以肝硬化并发症为基础的临床分期应用广泛,而病理分期仍有待细化。治疗方面,2015年各肝病学会相继更新了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较前更加积极。预后方面,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实现了早期肝硬化的逆转,降低了肝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但逆转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防治指南
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2015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2016, 32(6): 1040-10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4
摘要:
《2016年意大利肝病学会和意大利输血医学及免疫血液学会立场声明:肝硬化患者白蛋白的合理使用》摘译
王然, 祁兴顺, 郭晓钟
2016, 32(6): 1046-10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5
摘要:
<正>早在二战期间,人血白蛋白(human albumin,HA)即用于液体复苏。此后,随着临床医师逐渐认可其疗效,HA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一些HA的应用指征已得到研究证据支持,而其他情况下HA不被推荐或其疗效仍存有争议。临床常使用HA防治肝病严重并发症。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结果证实,HA对预防大量抽放腹水诱发的循环功能
《2016年意大利肝病学会和意大利医学学会共识:肝硬化止血平衡》推荐意见
彭颖, 祁兴顺, 郭晓钟
2016, 32(6): 1052-10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6
摘要:
<正>1概述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传统观点认为,促凝因子合成障碍和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出血风险,但也能预防血栓形成。因此,长期以来,医生认为侵入性诊治手段将会增加肝硬化的出血风险。然而,目前有证据表明,肝硬化患者同时伴有抗凝因子减少,故上述观点受到了挑战。实际上,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止血再平衡状态。但这种再平衡状态并不稳定,在
《2015年意大利肝病学会意见书:肝脏疾病与妊娠》摘译
夏俊霞, 杨倩婷, 廖明凤, 周伯平, 袁静
2016, 32(6): 1054-10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7
摘要:
<正>肝脏疾病与妊娠临床上表现为相互影响的重要关系。妊娠相关性肝病是妊娠期肝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并且对母亲和胎儿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本报告总结了意大利肝病学会(Itali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ISF)专家小组对妊娠期肝病管理的意见,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实践提供妊娠期肝脏疾病的最佳管理建议。报告分为3个部分:(1)妊娠期特发性肝
《妊娠期HBV的阻断、预防、治疗和随访管理》解读
申姣春, 冷雪君, 张莹, 颜学兵
2016, 32(6): 1060-10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8
摘要: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众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并且是潜在疾病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大部分HBV感染者主要由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导致。由于通过MTCT感染者大多数会转变为慢性HBV感染,在妊娠期给予适当的预防和管理对于预防MTCT至关重要,所以预防HBV围产期传播是全球努力减少慢性HBV感染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论坛
肝硬化腹水治疗的新进展
陈煜, 周莉
2016, 32(6): 1069-10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9
摘要: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预防和控制腹水的发生和发展是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键。就近几年腹水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总结与讨论,主要包括病因治疗、限钠摄入、利尿剂治疗等一线治疗方法的更新,以及对于顽固性腹水治疗的新探索。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研究现状
熊静平, 张跃新
2016, 32(6): 1075-10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0
摘要:
肝硬化是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常见病因之一,肝硬化合并PVT易出现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危及患者生命。在对PVT的概述基础上,论述了肝硬化阶段PVT形成的原因、机制,PVT的诊断、治疗及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T和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及研究进展
严福华
2016, 32(6): 1079-108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1
摘要: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无创的影像学在肝硬化肝实质评估、侧枝循环评价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CT和磁共振成像(MRI)均可反映肝脏形态学、肝实质密度和信号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补充价值。CT和磁共振(MR)功能成像如灌注加权成像、MR弹性成像、MR弥散加权成像等,可提供量化的信息,对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特别是非增强MR血管成像,可显示门静脉分支情况,有助于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风险,发现早期预警指标。综合运用CT及MRI技术,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潜力,可以更好的发挥影像学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探讨
宁会彬, 尚佳
2016, 32(6): 1083-108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2
摘要:
肝硬化作为各种类型肝病进展到终末期的一个必经阶段,其凝血功能的变化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出血和血栓形成并存是临床诊疗中常遇到的难点问题。回顾了肝硬化凝血的机制,探讨出血和血栓的特点,指出肝硬化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仍是临床诊疗中的难点,早期评估肝硬化患者的凝血状态有助于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不同病因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理特点
周光德, 赵景民
2016, 32(6): 1086-10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3
摘要:
肝纤维化/肝硬化在各种致肝损伤因子的持续作用下,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增多和组织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不同病因所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存在其相对特点。利用其组织学特点,明确肝纤维化/肝硬化病因,正确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重大。
轻微型肝性脑病诊治方法的选择
阎明
2016, 32(6): 1092-10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4
摘要:
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目前尚缺乏诊断"金标准",仍不能"快速且简单"作出诊断,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如功能性影像检查已显示出优越性,将可能成为今后诊断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方向。MHE治疗仍应以去除诱因,饮食调节,预防和阻断血氨升高为主,其中医生与患者之间对饮食调节的交流、沟通与指导是必要且重要的。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张辉凯, 孟祥林, 李海雷, 徐玉玲, 罗宏伟
2016, 32(6): 1100-11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5
摘要: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现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101例。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将其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和非营养不良风险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营养指标、人体测量指标、人体成分、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营养不良风险组的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BMI、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握力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62、5.967、4.024、14.775、4.607、7.182、7.424、2.256,P值均<0.05)。营养不良风险组的细胞内液、总体液量、蛋白质、脂肪和骨骼肌肉含量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0、6.152、1.713、2.444、1.693,P值均<0.05),浮肿指数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风险组(t=1.998,P<0.05)。营养不良风险组的6个月内的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形成、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和...
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杨汉泽
2016, 32(6): 1104-11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6
摘要: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5月于资阳市乐至县人民医院住院次数≥3次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81),门诊和电话随访5年,均行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观察HBV DNA下降、阴转情况及肝功能指标,随访结束时对比两组临床结局。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肝癌、肝移植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32、4.33、4.71,P值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t=20.60,P<0.001);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16.40,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累积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vs 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Bil、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77、16.60、11.67,P值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李娜, 崔伟丽, 乔兵, 苟卫
2016, 32(6): 1108-11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7
摘要: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所选抗病毒药物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d,B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抗病毒治疗48周。两组患者同时给予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及保肝、降酶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学指标、病毒学应答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及肝硬度等有无改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为85%(34/40),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为65%(26/40),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恩替卡韦组患者临床生化特征改善较阿德福韦酯组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53±1.13)mmol/L和(7.23±0.64)%,阿德福韦酯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34±1.12)mmol/L和...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任书瑶, 陈辉, 吕勇, 王钲钰, 牛静, 殷占新, 何创业, 郭文刚, 韩国宏
2016, 32(6): 1112-111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8
摘要: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性脊髓病(HM)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介入科2005年-2014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经TIPS手术成功治疗后发生HM的连续病例。所有患者于TIPS术后1、3、6个月以及之后每半年进行常规随访。根据疾病进展时间总结HM的自然病程,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其预后的预测因素,统计患者下肢症状缓解情况以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从HM 1级发展到2、3、4级的时间分别为4.0(136)个月、8.5(144个月和18.87(5.448.6)个月。HM患者1、3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19%、51.86%和45.21%。HM发病年龄[风险比(HR)=1.034,95%可信区间(95%CI):1.0031.065]和再发腹水(HR=3.869,95%CI:1.6239.225)是HM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替比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红细胞补体受体1的影响
王方, 权作华, 杨兴坤, 寇俊峰, 云升皓, 蔡国芳, 周新人
2016, 32(6): 1118-11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19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经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3、6个月后血清可溶性红细胞补体受体1(s CR1)的变化,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对于s CR1水平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就诊的HBe Ag阳性CHB、肝硬化患者57例,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抽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s CR1。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全部患者在治疗3、6个月时s CR1与对应的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64、6.238,P值均<0.05)。CHB患者和肝硬化患者s CR1水平在治疗3、6个月时与对应的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5、5.468、4.047、7.378,P值均<0.05)。CHB患者血清s CR1水平在基线、治疗3、6个月均较肝硬化患者低,但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Be Ag阳性CHB、肝硬化患者经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s CR1水平显著下降。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频率、功能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
张爱民, 柳芳芳, 杨晓, 李文刚, 韩萍, 段学章
2016, 32(6): 1121-11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0
摘要: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频率、功能及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2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4例作为肝硬化组,另收集30例健康献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外周血NK细胞频率及其受体CD158a、CD158b、NKG2D、NKP30、NKP44、NKP46的表达情况,用白细胞介素(IL)12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分泌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能力,并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率,对两组NK细胞频率、受体表达及功能进行分析和比较。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CD56dimNK细胞频率肝硬化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9,P<0.05),CD56brightNK细胞频率肝硬化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5,P<0.05)。CD56dimNK细胞的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表达率肝硬化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
论著_病毒性肝炎
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简易血清标志物探索
李强, 黄玉仙, 陈良
2016, 32(6): 1125-11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1
摘要:
目的探索有效预测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简易血清标志物。方法回顾性纳入278例ALT<2×ULN(ULN=40 U/L)的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定义为炎症程度(G)≥2。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ALT<2×ULN的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标志物对显著肝脏炎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278例患者中175例(62.9%)无显著肝脏炎症(G01组);103例(37.1%)伴显著肝脏炎症(G24组)。2组在ALT、AST、ALP、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透明质酸(HA)、甘胆酸(CG)、Ⅲ型前胶原(PCⅢ)和IV型胶原(ⅣC)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LT、AST、ALP、GGT、G...
基于microRNA调控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分子机制
张传涛, 辜海英, 黄群, 刘业方, 王德莉, 郑政隆, 胡蓉, 乔胃娟
2016, 32(6): 1130-11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2
摘要:
目的从microRNA(miRNA)调控角度揭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2月成都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16例,分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正常组,借助Agilent Human miRNA 8×60 k微阵列芯片检测血浆中miRNA表达谱,求得两组间差异表达的miRNA谱,借助miRNA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pathway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两组间的差异表达miRNAs共54条(P值均<0.05),30条上调,24条下调;其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增殖、转录正/负调控、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负调控、蛋白质定位、Wnt受体信号通路、转录正/负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负调控、酶联受体蛋白信号通路、蛋白氨基酸的磷酸化等生命过程。Pathway分析得到其主要涉及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传导途径、Hedgehog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B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受到特异性miRNA调控,涉及多个生命过程及通路。
论著_肝脏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和调强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椎体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效果比较
孙静, 朴俊杰, 范毓泽, 何卫平, 李欢, 孙颖哲, 王卉, 段学章
2016, 32(6): 1135-11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3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椎体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月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接受治疗的PLC伴椎体继发性转移瘤患者49例,分为A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n=20)和B组(行调强放射治疗,n=29)。分别给予35 Gy/5 F和35 Gy/10 F的处方剂量。通过患者疼痛缓解时间评估止痛效果、影像学评估病变情况、生存期评估对生存的影响。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生存率曲线运用K-M方法绘制,两组总生存率比较运用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放射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提示病情完全或部分缓解及稳定的患者比例、患者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止痛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3,P<0.01);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结论放射治疗对PLC椎体继发性恶性肿瘤疗效确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相同处方剂量的前提下,不仅缓解疼痛时间短,同时并未使临近的快反应组织产生严重的不可耐受的急性或晚期毒副反应。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其动态变化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王文军, 赵艳, 夏冬东, 王恩鑫, 刘雷, 韩国宏
2016, 32(6): 1139-11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4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动态变化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诊断为HCC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基线、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NLR的最佳界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时间组间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纳入427例HCC患者。基线NLR的中位值为2.4;术后3 d,NLR值增高,中位值达6.2;术后1个月,NLR值降至基线水平。基线、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预测生存的最佳分界值分别为2.5、9.7和2.5。基线、术后3 d、术后1个月低NLR组和高NLR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9、8.388、6.679,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LR>2.5是HCC患者生存差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和术后3 d NLR都低组、基线或术后3 d NLR高组...
论著_胆道疾病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温治强, 宋越, 张耀明, 徐继威, 张彩云
2016, 32(6): 1145-11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5
摘要: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413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别进行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二镜"或"三镜"联合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31例,成功率29.0%(9/31);LC+LCBDE+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101例,成功率93.1%(94/101);LC+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道镜取石术+Ⅰ期缝合术96例,成功率97.9%(94/96);LC+LCBDE+肝部分切除术61例,成功率91.8%(56/6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或LC+EST 155例,成功率93.5%(145/155);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同时)10例,成功率90%(9/10)。19例患者中转开腹,治疗总成功率95.4%(394/413),各组病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Ι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张海文, 周建鹏, 魏锋, 王广义
2016, 32(6): 1149-11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6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后胆管Ⅰ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疗效,探讨胆管Ⅰ期缝合的临床应用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所有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1例,其中胆总管Ⅰ期缝合26例,T管引流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TBil的变化、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管引流量、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67、-3.126,P值分别为<0.001、0.003)。两组患者术后各出现1例并发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Ⅰ期缝合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安全性分析
雷婷, 聂占国, 热合曼, 刘萍, 游云, 蒋丽丽, 张新
2016, 32(6): 1152-115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7
摘要:
目的探讨胃Billroth-Ⅱ式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收治的胃Billroth-Ⅱ式术后43例患者行ERCP。结果 43例行ERCP的患者中插管成功39例(90.7%),插管失败2例(4.7%),并发消化道穿孔2例(4.7%)。39例患者中经E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31例(79.5%),其中3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8例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取石;诊断为胆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15.4%),其中4例行单纯乳头球囊扩张术、2例行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诊断为壶腹部肿瘤、胃癌肝门部转移各1例(2.6%),分别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塑料支架。术后急性胰腺炎1例(2.6%)。结论对胃Billroth-Ⅱ式术后患者进行ERCP检查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论著_其他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新疆维吾尔族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买拉木古丽, 加那尔古丽·夏坎, 蔡雯, 姚华
2016, 32(6): 1155-11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8
摘要: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新疆维吾尔族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1271例绝经后维吾尔族女性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患有NAFLD将其分为NAFLD组(682例)和对照组(589例),详细测量并记录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并测定肝脏酶学指标、糖脂代谢、尿酸及non-HDL-C等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血清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ALT、AST、腰围、臀围、BMI、腰臀比、non-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HDL-C与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on-HDL-C<3.58 mmol/L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G、AST、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non-HDL-C≥3.58 m...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分析与对比研究
董金斌, 石益海, 方卫兵
2016, 32(6): 1160-11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29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与无水乙醇注射硬化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肝功能、血常规等变化,以评价两种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优劣。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消化内科肝囊肿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聚桂醇组)与对照组(无水乙醇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两种硬化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率及治疗前、后TBil、ALT、AST、胆碱酯酶、ALP的变化和术后24 h血常规等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乙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后24 h血常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发肝囊肿观察组术后1周与对照组术后1周进行比较ALT、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80、-5.571,P值分别为0.001、<0.001)。多发肝囊肿观察组术后1周与对照组术后1周进行比较ALT、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6、-...
短篇论著
西安及周边地区HCV基因型构成分析
叶传涛, 赵洁茹, 郑煦阳, 边培育, 贾战生
2016, 32(6): 1165-116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0
摘要:
<正>HCV可分为6个主要类型(1、2、3、4、5和6型),每个类型又可以继续分为多种亚型[1]。HCV基因组高突变率的特点极大的阻碍了疫苗及治疗性抗体的研发。中国现行HCV标准治疗方案主要依赖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2],但随着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的研发及临床运用,病毒清除率得到极大的提高,HCV NS5蛋白酶抑制剂——索非布韦(sofosbuvir)能够有效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伊正辉, 常迎彬
2016, 32(6): 1167-11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1
摘要:
<正>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1]、高危患者能耐受等特点,逐渐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方法。但术后早期出现切口疼痛仍是患者最多见的主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2]。传统的单一镇痛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镇痛效果,需要更多
病例报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合并狼疮性脂膜炎1例报告
魏华芳, 周长玉
2016, 32(6): 1169-117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2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肝功能异常7年,乏力1年"于2015年8月11日入院。患者主要不适为乏力,无皮肤瘙痒、高脂血症及脂肪瘤等表现。既往1994年因"口腔溃疡、面部及双上肢散在皮下结节"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红斑狼疮",并予皮质醇激素治疗(具体剂量及时间不详),症状缓解。
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
杨以良, 崔圆圆, 胡月, 孔文丽, 彭珊珊, 潘煜
2016, 32(6): 1171-11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3
摘要:
<正>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由于淀粉样蛋白在全身细胞外组织间隙中沉积,从而破坏细胞和器官功能的疾病,约30%淀粉样变性累及肝脏[1]。肝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而极易误诊、漏诊[2]。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腹部不适半年余,加重10余天"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自觉腹部不适,两次就诊于外院,首次就
继发性结核性肝脓肿1例报告
郭芗羚, 奇丽娜, 杨昆, 孙丽, 高润平
2016, 32(6): 1173-11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4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咳痰15 d,右上腹疼痛7 d"入院,患者发病后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气管炎,口服复方新诺明3 d无效;病程中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3年前曾患肺结核行异烟肼、利福平及砒嗪酰胺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因目黄、恶心、呕吐,肝功能变化而终止抗结
Dubin-Johnson综合征1例报告
康新迪, 孙颖, 温晓玉, 牛俊奇, 金清龙
2016, 32(6): 1175-11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5
摘要:
<正>Dubin-Johnson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I型,临床少见且易误诊,现就临床Dubin-Johnson综合征追踪12年1例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间断目黄、尿黄30余年,间断上腹部不适15年,加重伴乏力2个月"于2014年10月22日入院;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目黄、尿黄,尿呈淡茶色,无皮肤黄染及瘙痒,未系统诊治;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目黄、尿黄加重,并
肝切除治疗肝胆管囊腺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彩明, 付兆亮, 梁宗潮, 贠亨
2016, 32(6): 1177-11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6
摘要:
<正>肝胆管囊腺瘤临床极为罕见,且易误诊和采取不适当的治疗方法。本院收治2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胆管囊腺瘤的病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法及预后,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39岁,因"乏力、厌食3个月,发现肝脏占位20 d"入院。患者20 d前因乏力、厌食到本院门诊检查,腹部超声提示为肝囊肿,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收入本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化验检查转氨酶及胆红素轻度升高,凝血
类鼻疽杆菌感染致脾脓肿1例报告
陈家诚, 陈小菁, 肖晓岚, 罗海梅, 周开伦
2016, 32(6): 1179-11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7
摘要:
<正>1911年Whit More在缅甸仰光发现了类鼻疽杆菌,其主要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具有较高的人群易感性,主要经口、鼻和皮肤黏膜的伤口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一般认为吸入10~100个细菌就足以使人发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分为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急性或暴发性类鼻疽潜伏期为4~5天,慢性类鼻疽3
严重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例报告
卓海燕, 林春, 潘晨
2016, 32(6): 1181-118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8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3岁,13年来肝功能反复异常,转氨酶轻度到中度升高,间断予以保肝治疗,转氨酶可降至正常,但仍反复,B超示肝肿大、巨脾,先后行两次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图1a、b),病理报告慢性肝炎病因未明,予保肝治疗。2012年2月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持续15 min至数小时,无口吐白沫、
综述
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马振增, 陆伦根
2016, 32(6): 1183-11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39
摘要:
各种病因造成肝纤维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除了肝移植尚无行之有效的可以根治肝纤维化的方法,并且其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健康,并造成严重的医疗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近年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靶点、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及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的活性、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反应的药物及中药,以及纳米颗粒与抗纤维化药物结合的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宋媛媛, 江宇泳
2016, 32(6): 1188-11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0
摘要: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目前国内外有关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尚不统一,且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不少患者容易出现漏诊,延误病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相关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提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率,降低临床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水通道蛋白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程中的作用
张强, 赵相轩, 孙巍, 次旦旺久, 郭启勇
2016, 32(6): 1192-11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1
摘要: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最终病理结果,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微小RNA参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肝纤维化与病理性血管生成相互依存、促进,肝纤维化动脉毛细血管增殖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水通道蛋白不仅转运水而且促使新生血管形成。简述了水通道蛋白在肝胆系统表达及其生理生化特征,总结了水通道蛋白在肝纤维化、肝硬化进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水通道蛋白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硬化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张立婷
2016, 32(6): 1196-11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2
摘要:
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可塑性高、低免疫原性等特点,拥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综述了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为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但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抗HBV药物的研制进展及方向
冷雪君, 张莹, 申姣春, 颜学兵
2016, 32(6): 1199-12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3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众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并且是潜在疾病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但迄今为止治疗这种致死性病毒感染的方法却极少,且治疗效果尚不理想。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新型药物的必要性,综述了目前市场上所有可用的及处于临床试验的药物,介绍了每类抗HBV药物中未来发展前景可能可观的几种治疗药物。指出未来抗HBV药物多效联合用药的发展方向,并为HBV研究者或从事卫生保健工作的专家提供最新的HBV治疗进展。
HBsAg动态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进程的关系
王慰, 戎军, 李立华, 牛宏垚, 高恒波, 郑欢伟
2016, 32(6): 1204-12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4
摘要:
随着HBs Ag定量检测在临床上的运用,近年研究发现HBs Ag水平不仅反映了双链共价闭合DNA的转录活性,而且可以预测疾病进展风险与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答。现就HBs Ag水平在HBV感染自然病程中的变化作一综述,并指出HBs Ag水平的变化可能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HBV和HCV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进展
周冷潇, 韩涛
2016, 32(6): 1207-12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5
摘要:
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人群感染HBV或HCV的重要途径之一。对HBV感染产妇所娩新生儿,我国目前采取注射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其中约有10%新生儿阻断失败;而对HCV感染产妇所娩新生儿,尚无可用的阻断方法。主要介绍了HBV和HCV母婴传播的发生途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具体阻断措施的最新进展,指出随着对肝炎病毒的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实现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将成为可能。
多结节肝细胞癌的基础研究及治疗策略
杨振宇, 杜锡林, 杨涛, 谭凯, 贺小军, 陈安
2016, 32(6): 1212-12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6
摘要:
近年来,随着肝细胞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肝细胞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正逐渐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多结节肝细胞癌作为肝癌大体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从分子学起源,还是指导其诊治的临床分型指南,均有了新的进展,同时也出现了新的争议。综述了多结节肝细胞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进展,希望对肝细胞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有助于患者生存获益。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
简乾洪, 郑方荣, 阎雄
2016, 32(6): 1216-121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7
摘要:
肝脏是公认的结直肠癌最普遍的转移器官,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案。但仅有约20%的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对于已丧失手术机会的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介绍了现阶段临床上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应用基础、适应证、禁忌证、疗效、化疗药物及栓塞剂等。认为TACE是一种疗效肯定、微创、副反应少的姑息性治疗方案,可以作为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肝细胞癌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侯玉丽, 张永宏, 赵艳
2016, 32(6): 1220-12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8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的一个主要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早期诊断率较低,晚期HCC的生存率低,因此HCC的诊断和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免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阐述了甲胎蛋白、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NY-ESO-1、SSX-2、黑色素抗原基因A、端粒酶反转录酶和肝癌相关抗原-519/靶蛋白xklp-2等HCC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特征,并从调节性T淋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抗原的递呈和处理、抑制性受体和CD4+T淋巴细胞方面分析了影响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的可能机制。通过研究HCC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对HCC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治疗靶点。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王清卿, 赵鑫, 陈玉超, 窦剑
2016, 32(6): 1225-12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49
摘要: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肝脏外科的发展。深入研究HIRI的机制,制订合理的干预治疗策略,对提高患者预后起着积极的作用。介绍了HIRI的相关发生机制,主要涉及钙超载、Kupffer细胞、微循环障碍、活性氧的产生、补体、非编码RNA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各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的坏死、凋亡。此外,自噬作为第二类细胞死亡方式,也参与了HIRI。鉴于HIRI的机制复杂,涉及因素众多,需从多方面着手干预。指出随着缺血预处理、亚低温以及氢气等干预方法的出现,新型的治疗方法有望为临床干预HIRI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纪龙珊, 孙学华, 周振华, 张鑫, 高亚婷, 高月求, 李曼
2016, 32(6): 1230-12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50
摘要: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是近年来发现的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综述了TFH的发现、分化及相关的功能分子,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21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机制,及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衰竭、肝移植等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指出TFH可能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新型靶细胞。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HCV RNA水平在以sofosbuvir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陈晓倩, 温晓玉, Maasoumy B
2016, 32(6): 1045-1045.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045
摘要:
<正>欧洲肝病学会指南推荐在sofosbuvir(SOF)治疗过程中,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HCV RNA的检测。然而,如何解读这些检测数据的意义仍不明确。本研究为接受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通过比较Cobas Ampli Prep/Cobas Taq Man V2.0(CAP/CTM)和Abbott Real Time HCV(ART)来分析RNA定量的检测能否预测复发。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Maasoumy B等收集298例在两所临床机构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经8年随访显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率低
王尧, 王中峰, Gulamhusein AF
2016, 32(6): 1051-1051.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051
摘要:
<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特点是慢性胆汁淤积和特异性抗线粒体抗体(AMA)。既往报道PBC患者一级亲属(FDR)AMA阳性率高,但是他们的自然病史不清楚。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梅奥诊所的Gulamhusein AF等为了评估PBC患者FDR中AMA阳性者进展为PBC的风险。招募了登记在梅奥诊所基因流行病学及生物学信息中心的FDR来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三种评分系统对老年患者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危险分层的比较
康新迪, 王中峰, Kalkan C
2016, 32(6): 1059-1059.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059
摘要:
<正>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需要快速评估和动态管理。一些评分系统可用来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和再出血风险。来自安卡拉大学医学院的Kalkan C等比较了3种评分系统在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的短期病死率,再出血风险,住院时间及是否需要输血。本研究共纳入335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分别计算他们的内镜前及内镜后的
持续病毒学应答后丙型肝炎的再感染
刘苗霞, 王崇, Midgard H
2016, 32(6): 1085-1085.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085
摘要:
<正>持续的高危行为可以导致丙型肝炎成功治疗后再感染。为了评估7年前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注射毒品人群中丙型肝炎再感染的发病率。2004年-2006年,来自阿克斯胡斯大学医院的Midgard H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治疗试验,该试验包括瑞典、挪威、丹麦的丙型肝炎基因2或3型患者。要求治疗前6个月未注射毒品。所有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挪威患者(n=161)都符合参与此项长期随访研究的条件,此随访旨在评估病毒学和
感染HCV的退伍军人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发生肝细胞癌危险因素分析
徐锡晶, 李婉玉, El-Serag HB
2016, 32(6): 1111-1111.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111
摘要:
<正>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患者发展为肝细胞癌风险的长期预后目前仍不清楚。来自休斯敦迈克尔·狄见贝基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El-Serag HB等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维吉尼亚州患有丙型肝炎的退伍军人临床病例登记处,这些患者在1999年10月-2009年8月检查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并持续随访至
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可作为埃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应答的可靠预测因子
王乐, 李婉玉, Abdelsalam A
2016, 32(6): 1134-1134.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134
摘要:
<正>埃及是世界上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慢性丙型肝炎(CHC)在埃及是最主要的健康威胁。CHC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仅有30%的患者能成功治愈或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高昂的治疗费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使得评估治疗效果尤为重要。来自埃及国际大学的Abdelsalam A
雌激素的长期缺乏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绝经期妇女患肝纤维化的风险
莫雪, 王崇, Klair JS
2016, 32(6): 1174-1174.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174
摘要:
<正>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绝经期妇女较绝经前期妇女有更高的肝纤维化发生风险。绝经期间雌激素长期缺乏状态是否是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尚未被证实。为了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绝经期妇女的绝经年龄和绝经时间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来自阿肯色大学医学系的Klair JS等对经组织学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488名绝经期妇女的相关数据以及
一项关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套扎治疗间隔1周或2周的随机试验
辛志英, 王中峰, Sheibani S
2016, 32(6): 1203-1203.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203
摘要:
<正>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套扎治疗恰当的间隔尚不确定。最佳套扎间隔将能使曲张静脉尽快消失以减少早期再出血同时使套扎相关不良事件最少。来自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Sheibani S等将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以实施套扎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间隔1周和2周重复套扎组。同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套扎按间隔进行,直到曲张静脉根除,根除后3及9个月复查内镜。主要终点是4周时曲张
胆汁酸通过增加炎症信号通路诱导二乙基亚硝胺引发肝癌
王尧, 李婉玉, Sun L
2016, 32(6): 1206-1206.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206
摘要:
<正>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癌症相关死亡中排第三位。以前的研究关于胆汁酸在肝癌发展中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来自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的Sun L等通过二乙基亚硝胺(DEN)引起胆酸(CA)诱导小鼠肿瘤的实验来研究肝脏肿瘤的诱发机制。数据显示,其中应用0.2%CA结果表明DEN诱导肝肿瘤大小和数量增加3倍。DEN处理的小鼠全部肿瘤均为高分化的HCC。研究表明,DEN处理的小鼠给予喂养胆酸表现出广泛的CD3、20、45阳性的炎症细胞聚集。全基因组表达研究结合独有的通路分
接受非干扰素治疗的HCV相关肝癌患者的早期肿瘤复发
王乐, 王崇, Reig M
2016, 32(6): 1211-1211.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211
摘要:
<正>对HCV直接抗病毒治疗是肝病学的重大突破。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已经进展为肝癌的患者,清除HCV是否有作用的研究很少。来自巴塞罗那大学的Reig M等研究4个医院的感染的HCV的、有肝癌治疗史、治疗应答完全,且在口服直接抗HCV药物时没有恶性特征性结节的患者。同时排除接受干扰素抗病毒的患者。在开始抗病毒之前及在随访期间,根据临床实践准则,所有患者的基本特征、肿瘤实验室及影像学应答都被登记在册。2014年-2015年期间,103例伴有肝癌病史的患者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
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期与普通人群生存期相似
奇丽娜, 温晓玉, Bruno S
2016, 32(6): 1219-1219.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219
摘要:
<正>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相比受限于肝脏疾病。因此,SVR的生存获益仍然在研究中。来自意大利马尼塔斯大学的Bruno S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的监测数据分别来自3个队列的接受干扰素治疗达到SVR的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意大利患者,同期接受治疗没有达到SVR的患者、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和失代偿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影响因子突破1.0
2016, 32(6): 1082-1082.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082
摘要: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年最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肝胆病杂志》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影响因子为1.039,首次突破1.0;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中的影响因子为1.374。在15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蝉联第2位。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临床肝胆病杂志》复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基金项目论文开通“绿色通道”
2016, 32(6): 1103-1103.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103
摘要: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学术水平,提高优秀论文刊发的时效性,《临床肝胆病杂志》已对国家、省、部、市(地)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开通"绿色通道",即免收审稿费,一经审查合格,优先发表。来稿请将"基金项目"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完整表述如:"××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热忱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撰文,通过《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lcgdbzz.org)的投稿系统踊跃投稿。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年1-12期“重点号”选题
2016, 32(6): 1159-1159.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159
摘要:
<正>为使作者了解我刊的编辑出版计划,及时地为我刊惠赐稿件,我刊编委会确定了2016年1-12期"重点号"选题:1.肝癌的介入治疗;2.门静脉高压症;3.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4.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5.胰腺疾病;6.肝纤维化及肝硬化;7.无;8.无;9.肝衰竭;10.肝病免疫和自身免疫性肝病;11.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12.肝胆胰影像。
第十二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会议第一轮会议通知
2016, 32(6): 1224-1224.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224
摘要:
<正>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及脾脏外科学组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7月15日-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此次会议有来自国内外的数十名著名院士、专家教授,就共同关心的脾脏、门静脉高压症及普外科相关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做精彩演讲,同时安排了手术录像多媒体专场。此次会议为全国的外科同道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期望参会的代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开通“支付宝”在线支付审稿费、版面费和杂志订阅费
2016, 32(6): 1229-1229. DOI: 肝胆病杂志 2016,32(06),1229
摘要:
<正>为方便广大作者支付审稿费、版面费和杂志订阅费,本刊在原有邮局汇款方式基础上,开通"支付宝"在线支付功能,支付宝账号为:lcgdb@vip.163.com,户名为:*晶。即日起,您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支付宝的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支付审稿费、版面费及订阅杂志费等相关费用。详情请登录本刊官网lcgolbzz.org查看,或来电咨询0431-88782542。
《临床肝胆病杂志》简介
2016, 32(6): 1022-1022.
摘要:

<正>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10家国内数据库收录。被俄罗斯、美国、波兰、英国、瑞典、瑞士等国家的10家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