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11期
“戊型肝炎精准诊疗新进展” 重点号
执行主编:曹红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显示方式:
述评
戊型肝炎:从幕后走到台前
吴健, 向泽, 曹红翠
2023, 39(11): 2521-25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01
摘要(581) HTML (136) PDF (532KB)(174)
摘要:
戊型肝炎是由HE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HEV主要有4种基因型,分别为基因1~4型。相较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既往戊型肝炎相关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然而,近年来我国对于戊型肝炎关注度逐步升高,实现了从幕后走向台前。首先,我国人口基数较大,HEV感染人数多,疾病负担较重,因而需高度重视戊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其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于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宏伟目标,我国在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防治现已取得卓越成效。目前,我国戊型肝炎发病率和病死率已超过甲型肝炎,对戊型肝炎的积极有效防治意义重大。最后,国内戊型肝炎领域研究者自发组成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助组,制定相关专家共识,建立国内外合作平台,进...
专家论坛
戊型肝炎高风险人群的防治进展
朱月萍, 朱传武
2023, 39(11): 2524-25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02
摘要(444) HTML (135) PDF (703KB)(87)
摘要:
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大多数HEV感染是无症状的,机体能够自发清除病毒。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慢性肝病患者以及与HEV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是HE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重组戊型肝炎疫苗HEV 239是目前唯一获批的戊型肝炎疫苗,具有短期和长期的保护效力,该疫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高风险人群应优先接种。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HEV可发生慢性感染。利巴韦林和干扰素是目前治疗HEV感染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然而,对于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治疗有禁忌证或治疗无应答的患者,尚需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重症化和慢性化的机制
陈俞心, 王艺瑾
2023, 39(11): 2530-253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03
摘要(635) HTML (290) PDF (658KB)(113)
摘要:
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是全球范围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在过去十年,HEV被发现不仅能引起急性自限性疾病,还可导致重症及慢性感染。HEV感染孕妇或基础肝病患者后易发展为肝衰竭,病死率较高;HEV感染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本文介绍了HEV重症及慢性感染的诊断、临床特征、传播方式、预防和治疗,重点探讨了HEV重症化和慢性化过程中免疫反应、炎症反应以及病毒本身的特征,并总结其促进HEV病程进展的机制。然而,现有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仍然存在鸿沟,目前仍然缺乏针对重症及慢性HEV的较好的诊疗方案。临床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推进戊型肝炎发病机制及系统的队列研究,同时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最终实现预...
戊型肝炎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进展
李云龙, 黄芬
2023, 39(11): 2538-254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04
摘要(384) HTML (169) PDF (562KB)(53)
摘要: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可经动物跨种间传播,其感染导致的戊型肝炎发病率居世界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鉴定成为HEV新的天然宿主,HEV跨种间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严重阻碍了对该病毒的防控。因此,本文旨在总结、探讨HEV跨物种间传播的进展,为防控HEV的传播提供参考。
指南与规范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医学会
2023, 39(11): 2543-25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05
摘要(1020) HTML (143) PDF (789KB)(296)
摘要: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及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等为特征的终末病理阶段,属于中医学“黄疸”“胁痛”“鼓胀”等的范畴。目前尚缺乏特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延缓肝硬化的病情进展。本指南工作组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参考国内外最新发表的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客观评价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证据,广泛征求中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本指南,旨在为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硬化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2023, 39(11): 2550-25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06
摘要(1052) HTML (222) PDF (687KB)(216)
摘要:
日间手术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Nicoll医师提出,指患者于1 d(24 h)内完成入院、出院的手术或操作。近年,我国也逐步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日间模式。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加速患者康复、有效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来自外科、麻醉、护理的专家,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为探索与发展标准化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参考,推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规范化应用与推广。
《2023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丁型肝炎病毒》意见要点
刘慧敏, 陈文婷, 李世炼, 龚红梅, 毛青
2023, 39(11): 2558-256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07
摘要(702) HTML (245) PDF (1093KB)(206)
摘要:
由于丁型肝炎病毒(HDV)诊断和治疗的重大创新,促使了欧洲肝病学会(EASL)于2023年7月发表了首个关于HDV感染者管理的国际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主要围绕HDV的筛查、诊断、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患者监测和治疗的选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终点6个方面展开。通过对覆盖这6个方面的13个问题进行回答阐述,提出了相关的推荐意见。此外,该指南还对HDV的未来治疗进行了展望。笔者团队对该指南进行摘译,系统地介绍了推荐意见中的各类评估要点以及临床管理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对HDV感染者临床管理和决策制定的发展。
《2023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导: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静脉曲张栓塞术和逆行经静脉闭塞术治疗静脉曲张出血》摘译
卞恒露, 李家速, 刘翠, 刘枫
2023, 39(11): 2564-25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08
摘要(484) HTML (145) PDF (501KB)(132)
摘要:
《2021年日本胃肠病学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胆石症》意见要点
陈祯美, 林晶, 陈进宏
2023, 39(11): 2569-25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09
摘要(727) HTML (216) PDF (563KB)(180)
摘要:
2010年日本胃肠病学会(JSGE)首次发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并于2016年进行更新。2023年4月,基于1983年—2019年8月Medline、Cochrane以及Igaku Chuo Zasshi等数据库中关于胆石症相关临床问题及近5年最新文献证据,JSGE发布胆石症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21)。本次修订分别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对上一版中的临床问题进行回顾并重新划分为三类共52个问题:29个背景问题涉及基础背景知识、19个临床问题和4个需进一步积累证据的未来研究问题,为胆石症患者的临床管理决策提供指导。
病毒性肝炎
中国急性乙型肝炎疾病负担趋势及预测分析
仇化微, 梁天孚, 钟志, 贾雪娇, 蒋旸
2023, 39(11): 2575-257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0
摘要(578) HTML (142) PDF (604KB)(90)
摘要: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情况及发展趋势。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并对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进行预测。 结果 2019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1 623.71/10万、0.20/10万和10.04/10万,与1990年相比分别降低了42.03%、79.38%和80.21%,并且女性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低于男性。2019年发病率和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20~<54岁年龄组,分别为2 285.85/10万和10.53/1...
白蛋白相关比值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曾玉, 王航, 邓存良, 盛云建
2023, 39(11): 2580-25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1
摘要(412) HTML (127) PDF (920KB)(48)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白蛋白相关比值[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TAR)、肌酐/白蛋白比值(CA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比值(IAR)、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比值(NA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A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2017年6月—2022年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354例HBV-ACL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分为生存组(n=272)和死亡组(n=82),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以及入院后首次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等检验指标,同时计算白蛋白相关比值、MELD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
脂肪性肝病
ZJU指数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程萧, 王甲嘉, 杨婧, 白蓉, 张示杰, 张宏伟, 吴向未, 马儒林, 张向辉, 郭恒, 郭淑霞, 彭心宇
2023, 39(11): 2588-25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2
摘要(377) HTML (216) PDF (795KB)(30)
摘要:
目的 探讨ZJU指数与维吾尔族NAFLD发病的关联性及其对N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新疆喀什地区兵团第三师51团维吾尔族聚集区为调查现场,研究对象为在当地居住且年龄>18岁的维吾尔族居民。分别在2019、2020和2021年进行随访,2021年6月—8月完成结局调查;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10 597名。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²检验。根据ZJU指数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NAFLD事件的发生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ZJU指数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自身免疫性肝病
血清补体C3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
周辉, 牛斌, 宓余强, 刘勇钢, 李萍
2023, 39(11): 2596-26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3
摘要(429) HTML (212) PDF (1065KB)(2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3水平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22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行肝穿刺活检的108例PBC患者临床资料。依据Scheuer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S0~4),其中≥S2定义为显著肝纤维化,≥S3定义为进展期肝纤维化,S4定义为肝硬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
肝脏肿瘤
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对HBV相关早期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唐宇雁, 谢仕斌, 朱建芸
2023, 39(11): 2607-26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4
摘要(784) HTML (574) PDF (771KB)(49)
摘要: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AFP异质体L3(AFP-L3)在HBV相关早期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效能及最佳截断值。 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首次诊断且尚未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HCC组)共1 080例(其中中国肝癌分期Ⅰ‍a~Ⅱa期肝癌620例),3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293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LC组)为对照组,分析AFP和AFP-L3%筛查HBV相关早期HCC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等。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
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早期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
张旭, 哈福双, 李凤惠, 高艳颖, 梁静
2023, 39(11): 2614-26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5
摘要(881) HTML (192) PDF (1118KB)(36)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于早期肝癌射频治疗(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RFA的365例初诊为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情况。以术后肿瘤复发为阳性事件绘制FIB-4、PNI的ROC曲线,选取最佳cut-off值,进行FIB-4和PNI的分级,组合为FIB-4-PNI评分,据此分为FIB-4-PNI 0分组(n=207)、1分组(n=93)和2分组(n=65)。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FI...
溶血磷脂酸(LPA)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初步探讨
赵燕颖, 韩振琦, 邹艳平, 李云鹏, 徐涛, 刘丽艳, 程海涛
2023, 39(11): 2623-26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6
摘要(336) HTML (355) PDF (837KB)(14)
摘要: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和对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26例肝癌患者,28例肝硬化患者以及28例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用ELISIA方法检测伴有腹腔积液的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浆及腹腔积液中LPA含量,同时检测正常人群血浆中LPA含量,明确LPA在肝癌和肝硬化患者等不同人群中的表达差异。MTT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LPA和其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对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为探讨LPA和其受体结合后对RhoA及其上下游的FAK、P53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qPCR...
其他肝病
不同指南诊断标准对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陈宇航, 姜梓萌, 张志娇, 郑梦瑶, 王梅莲, 黄华, 赵公芳
2023, 39(11): 2629-26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7
摘要(331) HTML (80) PDF (656KB)(28)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诊断标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1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均采用内科联合人工肝治疗。根据指南将患者分为CMA指南组(中华医学会肝衰竭诊治指南)(n=100)、APASL指南组(亚太肝病学会共识)(n=94)和EASL指南组(欧洲肝病学会标准)(n=36),随访末次人工肝治疗后90 d生存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上述3个指南90 d病死率的差异以及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结果 CMA指南组90 d病死率...
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郭北辰, 李雨韩, 陈蕊, 王乐微, 李莹, 刘芳, 徐曼曼, 陈煜, 段钟平, 辛绍杰, 韩涛
2023, 39(11): 2635-264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8
摘要(610) HTML (296) PDF (824KB)(55)
摘要:
目的 比较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90 d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北京佑安医院共605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90 d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存组(n=392)和死亡组(n=21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区分改善度(IDI)和决策曲线(DCA曲线)研究基线、3 d、1周和2周时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在3 d和1周...
藏红花醛对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相关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
陈意, 陈羿帆, 杜毅超, 谭鹏, 李童希, 白俊杰, 付文广
2023, 39(11): 2643-26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9
摘要(449) HTML (415) PDF (1990KB)(47)
摘要:
目的 探讨藏红花醛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RLI)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32只实验用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单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只。单药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藏红花醛(60 mg/kg)预处理7天,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诱导急性肝损伤。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切片标本,免疫组化分析信号通路下游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差异,TUNEL法分析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肝组织总蛋白[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HO-1]表达差异...
胆道疾病
门静脉性胆道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耿雯倩, 王崇, 李航, 牛俊奇, 许芳
2023, 39(11): 2651-26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0
摘要(397) HTML (201) PDF (781KB)(43)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门静脉性胆道病(PB)患者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PB的认识。 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近年来诊断为PB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CT和肝胆核磁共振成像进行分析,描述胆道异常的影像学表现,侧支循环类型和血栓形成部位等特点。 结果 本研究22例患者中,就诊的首发症状分别为:11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胀,3例腹痛,1例发热,1例腹部不适,1例牙龈出血。AST升高3例,ALT升高4例,GGT升高4例,ALP升高7例,CHE降低8例,Alb降低9例,Glo升高2例,TBil升高5例。20例患者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存在门静脉系统血栓而无门...
无法手术切除的胆管细胞癌经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赵晓芳, 张爱民, 李文刚, 孙静, 常小云, 张弢, 何卫平, 段学章
2023, 39(11): 2657-26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1
摘要(341) HTML (337) PDF (672KB)(24)
摘要:
目的 观察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胆管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20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27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单发无转移的胆管细胞癌患者。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42~60 Gy,分5~8次,5~11 Gy/次。其中有5例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化疗治疗。以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使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v.4.03评估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7...
病例报告
介入封堵治疗小儿Ⅱ型Abernethy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报告
张恒, 江斌, 方志成, 孟忠吉, 杜恩辅
2023, 39(11): 2663-266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2
摘要(419) HTML (162) PDF (1074KB)(36)
摘要:
Abernethy又称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畸形,临床罕见,截至2019年全球文献报道不足300例,该病可合并肺动脉高压、肝脏肿瘤、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总体预后极差,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可降低和延缓并发症发生。本文通过门静脉造影,结合球囊阻断,将原本发育不良、纤细未显影的门静脉显影,从而将原本误诊为Ⅰ型Abernethy畸形的患儿明确为Ⅱ型Abernethy畸形,进而经介入封堵治疗成功救治患儿,现报道如下。
综述
解毒化瘀温阳法重建HBV相关肝衰竭免疫平衡的探索与实践
舒发明, 黄英, 毛德文
2023, 39(11): 2668-26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3
摘要:
肝衰竭为肝病领域的急危重症之一,我国肝衰竭主要由HBV感染所引起。毛德文教授在运用“解毒化瘀温阳法”防治HBV相关肝衰竭基础、临床研究等方面成效突出,尤以“解毒化瘀温阳法”为技术核心的HBV相关肝衰竭免疫平衡重建临床防治新方案的创建奠定了中西医协同治疗HBV相关肝衰竭的基石,彰显了中医药的疗效优势,突破了当前HBV相关肝衰竭临床治疗的瓶颈,为肝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降低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
李敏, 夏傅文, 刘建昆
2023, 39(11): 2674-26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4
摘要(447) HTML (100) PDF (699KB)(32)
摘要:
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可引起急性、暴发性及慢性肝炎,是一个影响全世界的卫生问题。一般人群感染HEV后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多为自限性,临床诊断中很容易被忽略。在既往的报道中,已经发现HEV感染可引起多个系统功能障碍。特别是在血液系统方面,常导致一系列的不良结局,如果能对这些戊型肝炎相关疾病做到全面评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将极大地减轻个人及社会的医疗负担。本文将结合既往报道,对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作一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肌少症双向关系的新见解与展望
冯巩, 任艺琳, 马永红, 吴天悦, 张佳怡, 闫晓妮, 宋娟娟, 李雪萍, 弥曼
2023, 39(11): 2682-26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5
摘要(455) HTML (279) PDF (728KB)(36)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与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肌少症是指肌肉质量、强度和功能持续下降引起的综合征,与NAFLD常伴随出现。胰岛素抵抗是引起肌少症和NAFLD的主要病理机制,此外还有蛋白质和支链氨基酸的改变、高氨血症、肠道菌群、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因素也会共同导致肌少症和NAFLD。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已发表的前瞻性研究文章已证实肌少症与NAFLD之间在病理生理上存在双向且复杂的关系。本文主要梳理了肌少症与NAFLD之间的双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肌少症与NAFLD的共同发病机制,总结了本领域面临的挑战,为未来NAFLD与肌少症的双向关系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马小涵, 杨丽霞
2023, 39(11): 2689-26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6
摘要(462) HTML (163) PDF (646KB)(56)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肝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ALD肝纤维化的早诊早治,动态随访,有助于改善疾病转归,甚至逆转早期肝硬化。由于肝活检存在局限性和潜在风险,寻找无创检测技术已成为肝纤维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ALD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清学标志物及影像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倪志松, 温钧涵, 赵伟伟, 于守君, 郝亮, 成雨, 刘歆
2023, 39(11): 2697-27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7
摘要(869) HTML (304) PDF (751KB)(96)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是重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术后高复发率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高复发率,既往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癌的新辅助治疗临床获益甚微。当前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因其高有效率改变了晚期HCC患者的治疗格局。这促使研究者重新审视HCC的新辅助治疗策略,期望通过新辅助治疗能提供新的机会,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治疗后的生存率。本文就HCC新辅助治疗的现状和前景及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其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肝细胞癌靶向/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任鹏伟, 韩英, 周新民
2023, 39(11): 2705-27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8
摘要(601) HTML (208) PDF (549KB)(62)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用于晚期HCC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但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为进一步筛选获益人群,预测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本文对HCC靶向/免疫治疗的效果预测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晚期HCC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肠-肝轴:肠道微生物稳态与肝细胞癌
周荃, 蔡春琳, 李金强
2023, 39(11): 2710-271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29
摘要(946) HTML (393) PDF (811KB)(54)
摘要:
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肝脏代谢稳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肠-肝轴”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纠正肠道生态失衡以恢复正常胆汁酸水平,可能是阻止肝细胞癌进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胆汁酸受体影响肝细胞癌的相关机制以及最新治疗靶点,旨在为早期防治肝癌提供参考依据。
中药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防治肝细胞癌的研究现状
杨星, 李淑娣, 刘江凯, 王振, 李素领
2023, 39(11): 2718-27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30
摘要(698) HTML (520) PDF (815KB)(41)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强侵袭与转移、预后差,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HCC的主要防治手段有药物、手术及介入治疗等,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作为人体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其主要通过调控细胞侵袭、转移、增殖、生长、凋亡、自噬、血管生成、炎症/免疫反应、铁代谢和药物耐药性等方面,发挥抗肝细胞癌效应。因此,靶向JAK/STAT信号通路对防治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HCC的治疗上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成分、多层次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大量中医药治疗HCC的细胞或动物实验表明J...
淀粉样蛋白在肝脏中的生理病理作用
宗也凯, 刘江凯
2023, 39(11): 2730-273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31
摘要(505) HTML (199) PDF (645KB)(35)
摘要:
淀粉样蛋白被用来描述因蛋白质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纤维状聚集体,它与一系列淀粉样变性疾病有关。当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肝脏,就会导致肝淀粉样变性,从而诱发相关病理改变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但这一疾病少有报道且临床常常被忽视。本文主要讨论了淀粉样蛋白在肝脏中的生理病理作用及机制,以便于加深对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理解并为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乐羿, 杨豪, 刘虎, 崔昭扬, 赵向宁, 安亮, 李海珠, 张绍庚
2023, 39(11): 2738-27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32
摘要(989) HTML (839) PDF (868KB)(290)
摘要: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特异性差,恶性程度极高,进展迅速,难以早期诊断。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超声检查是其首选检查,CT、MRI、PET等也各具优势。胆囊癌缺乏根治性治疗手段,外科手术仍是胆囊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其进展迅速,很多患者确诊时已难以行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联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预后,但其远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荐读
Lancet|KEYNOTE-966 Ⅲ期临床研究: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治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vs单用吉西他滨+顺铂
李斌, 姜小清, 赵海涛
2023, 39(11): 2745-27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33
摘要(490) HTML (312) PDF (1810KB)(101)
摘要:
KEYNOTE-966研究旨在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较安慰剂联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对改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BTC)患者临床结局是否存在差异。纳入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帕博利珠单抗200 mg联合化疗组或安慰剂(生理盐水)联合化疗组,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无治疗时间限制)和顺铂(最多8个周期)。主要终点为意向性治疗人群总生存期(OS)。最终1 06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n=533)或安慰剂联合化疗组(n=536)。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7个月和10.9个月[HR=0.83,95%CI:0.72...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法尼酯X受体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的重要靶点
2023, 39(11): 2523-25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gwjpwzjj1
摘要(215) HTML (91) PDF (903KB)(25)
摘要: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伦理审查的要求
2023, 39(11): 2696-2696.
摘要(135) HTML (123) PDF (863KB)(13)
摘要: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立场声明
2023, 39(11): 2549-2549.
摘要(149) HTML (112) PDF (928KB)(12)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5篇论文入选“2023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2023, 39(11): 2563-2563.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年征稿征订启事
2023, 39(11): 2606-2606.
摘要(144) HTML (179) PDF (877KB)(20)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篇论文入选“2023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论文TOP100”
2023, 39(11): 2634-2634.
摘要(135) HTML (100) PDF (875KB)(8)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 年1~6 期重点号选题及执行主编
2023, 39(11): 2642-2642.
摘要(138) HTML (132) PDF (874KB)(11)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入选“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3—2026)”,连续三届获此殊荣
2023, 39(11): 2656-2656.
摘要:
致谢
本期审稿专家
2023, 39(11): 2595-25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zhixie1
摘要(177) HTML (100) PDF (878KB)(1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