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12期
“胰腺疾病相关消化不良诊治”重点号
执行主编:傅德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显示方式:
述评
胰腺疾病相关消化不良的诊治
王晓乙, 傅德良
2023, 39(12): 2753-27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01
摘要(431) HTML (146) PDF (592KB)(160)
摘要:
各类胰腺疾病均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其主要机制在于胰腺实质损伤和/或胰管阻塞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消化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和预期生存期缩短等严重临床后果。因此,临床上应对胰腺疾病相关消化不良予以足够重视,提高其诊断及治疗率,以改善胰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总体生存期。
专家论坛
慢性胰腺炎患者消化不良的诊治进展
胡良皞, 金震东
2023, 39(12): 2757-27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02
摘要(429) HTML (93) PDF (575KB)(107)
摘要: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症状,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慢性胰腺炎(CP)时常出现脂肪泻、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其中大部分患者伴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属于器质性消化不良。临床上,PEI和消化不良的诊断需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营养状况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并以此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外分泌功能良好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其诊断和治疗仍为临床难点。本文针对CP患者消化不良的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胰腺切除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诊治现状
浦宁, 安燕飞, 楼文晖
2023, 39(12): 2763-27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03
摘要(298) HTML (110) PDF (605KB)(81)
摘要: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是胰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但目前仍缺乏简单、高效、统一的诊断方法和规范化的治疗手段,且外科医师缺乏对其认识程度,导致其难以得到充分诊治。因此,本文对胰腺切除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定义、发病原因、不同胰腺手术方式后发生率、现有诊断方法与治疗预防策略等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胰腺切除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诊治提供参考。
胰腺肿瘤相关消化不良的诊治
时国东, 陆子鹏, 蒋奎荣
2023, 39(12): 2770-27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04
摘要(309) HTML (79) PDF (569KB)(59)
摘要:
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病因众多且复杂,胰腺肿瘤是其中之一,但并不常见,临床上常易漏诊。胰腺肿瘤患者常可合并消化不良症状,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更多地关注肿瘤本身,而忽视了消化不良的诊断及治疗。肿瘤及消化不良双重因素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对于胰腺肿瘤相关的消化不良,目前尚缺乏规范的诊治策略,本文就其诊治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指南与规范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2023, 39(12): 2775-2781.
摘要(368) HTML (331) PDF (972KB)(194)
摘要:
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2、2017年发布了《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随着肝硬化腹水中医药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对该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本共识将中医、西医在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突出了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
靶向免疫联合局部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免疫学分会, 《靶免联合局部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协作组
2023, 39(12): 2782-27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06
摘要(530) HTML (381) PDF (908KB)(323)
摘要:
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
2023, 39(12): 2793-2797.
摘要(416) HTML (89) PDF (620KB)(134)
摘要:
局部消融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新一代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康博刀)整合了深低温冷消融和热消融的优点,彻底破坏原位肝癌的同时最大程度释放肿瘤抗原,以达到控制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复合式冷热消融通常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主要适合于单发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3枚)最大直径<3 cm者。术后根据情况给予保肝及对症等治疗,1个月左右通过肝脏MRI或增强CT评估疗效并进入后期随访。为规范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在肝癌中的应用,经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肝癌消融治疗专家充分讨论后达成本专家共识。
《美国肝病学会/美国感染病学会丙型肝炎指导意见:HCV感染的检测、管理和治疗(2023年更新)》意见要点
饶慧瑛
2023, 39(12): 2798-28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08
摘要(343) HTML (153) PDF (525KB)(142)
摘要:
自2013年以来,美国感染病学会和美国肝病学会一直联合制定关于HCV感染的诊断、管理和治疗的循证指导意见。修订小组由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具有深厚的有关丙型肝炎的传染病或肝病专业知识,小组定期检索循证证据,并根据证据更新现有建议或补充新建议。本次更新侧重于自2020年上一次更新以来对指南的修改。主要包括扩大普遍筛查、简化治疗及检测方案、依从性不佳的处理,以及包括3岁以下儿童和移植人群在内的特殊和重点人群的管理建议。
《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意见要点
陈哲然, 辛磊, 王洛伟
2023, 39(12): 2804-28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09
摘要(459) HTML (96) PDF (1010KB)(172)
摘要:
2023年9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在AmalsofOncology上发表了“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该指南围绕胰腺癌(PC)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出建议。该指南指出了PC的高危人群与建议筛查方法,明确了PC的诊断流程和各种影像学、分子生物学检查手段,提出了各型PC适宜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摘译,介绍了指导意见中PC临床诊疗的相关指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病毒性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现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及列线图构建
王佳露, 席德扬, 颜学兵, 季芳, 李春杨
2023, 39(12): 2809-28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0
摘要:
  目的  利用血清学指标,基于LASSO回归建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实现HBsAg清除的早期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136例HBeAg阴性CHB患者,其中47例为PEG-IFNα-2b初次治疗患者(初始治疗),89例为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48周后接受PEG-IFNα-2b治疗患者(经治治疗)。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5例)和验证集(41例),收集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基线和治疗12周时的病毒学指标、血常规和肝功能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以治疗48周时患者HBsAg状态为变量,将患者分为阴转组(38例)和未阴转组(98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ASSO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其预测能力,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预测价值。  结果  在训练集中,95例HBeAg阴性CHB患者经过PEG-IFNα-2b治疗48周后,HBsAg阴转组有27例,未阴转组有68例。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以P<0.2为筛选条件,将性别、基线HBV DNA水平、0~12周HBV DNA下降水平、基线HBsAg水平、0~12周HBsAg下降水平、基线AST水平、0~12周AST下降水平、基线ALT水平和0~12周ALT下降水平,共9个指标纳入LASSO回归。根据LASSO回归结果,性别、基线HBsAg水平、0~12周HBsAg下降水平和0~12周ALT下降水平是非零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是性别(OR=5.38,95%CI:1.11~34.21,P=0.049)、基线HBsAg水平(OR=0.12,95%CI:0.04~0.26,P<0.001)、0~12周HBsAg下降水平(OR=5.54,95%CI:1.97~19.18,P=0.003)、0~12周ALT下降水平(OR=0.99,95%CI:0.97~1.00,P=0.039)。最终,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34(95%CI:0.886~0.981)。在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21(95%CI:0.838~1.000)。同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一致性和精准度。  结论  根据患者基本信息和血清学指标,基于LASSO回归,利用性别、基线HBsAg水平、0~12周HBsAg下降水平和0~12周ALT下降水平构建了列线图,可以预测PEG-IFNα-2b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实现HBsAg清除的概率,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抑郁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和发生肝硬化的影响
刘海峰, 周思敏, 李纪文, 刘江鹏, 王邦茂, 周璐
2023, 39(12): 2817-28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1
摘要(254) HTML (78) PDF (868KB)(58)
摘要:
  目的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常伴发抑郁,但抑郁在PBC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拟探讨抑郁与PBC治疗应答的关系及其对PBC患者肝硬化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身免疫性肝病门诊就诊的141例接受单药熊去氧胆酸(UDCA)标准治疗1年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健康体检中心选取的年龄及性别匹配的17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PB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抑郁状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分析PBC患者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抑郁及抑郁相关的HLA-DRB1基因对肝硬化的影响。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拟合优度统计值来评价模型效能。运用全部13个变量(年龄、性别、PHQ-9评分、DRB1*03∶01基因,以及血清ALT、AST、ALP、GGT、TBil、IgG、IgM、C3和C4水平)建立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采用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在模型队列中评价CART模型的效能。  结果  PBC患者合并抑郁的比例(53.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3%)(χ2=57.836,P<0.001)。合并抑郁的PBC患者较不合并抑郁的PBC患者对UDCA的治疗应答较差(χ2=7.549,P=0.006),血清ALP(Z=-2.157,P=0.031)、GGT(Z=-2.180,P=0.029)、IgM(Z=-2.000,P=0.046)水平显著升高。合并抑郁的PBC患者较不合并抑郁的PBC患者携带HLA-DRB1*03∶01基因的PBC患者合并肝硬化的风险显著升高(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HQ-9评分(OR=1.148,95%CI:1.050~1.255,P=0.002)、HLA-DRB1*03∶01基因(OR=5.150,95%CI:1.362~19.478,P=0.016)、年龄(OR=1.057,95%CI:1.009~1.106,P=0.018)和血清ALP水平(OR=1.009,95%CI:1.001~1.017,P=0.020)为PBC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决策树分析显示,PHQ-9评分≥3.5亦为PBC患者肝硬化的危险因素。  结论  抑郁与PBC患者治疗应答不良相关,并且是PBC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了在PBC患者中对抑郁状态进行识别和早期管理的重要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硬化自发性门体分流与肝肾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张欢, 邢腾龙, 张盼, 尚润润, 王明媚, 赵钰莹, 许万博
2023, 39(12): 2824-28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2
摘要(278) HTML (80) PDF (776KB)(6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与肝肾综合征(HRS)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2015年1月—2022年1月SPSS患者93例,并以HRS的发生作为观察终点随访12个月。以有无HRS分组,93例SPSS患者分为HRS组(38例,40.86%)与非HRS组(55例,59.14%),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并发症情况、分流直径大小的差异。以分流静脉最大直径1.5 cm分组,93例SPSS患者分为高分流组(52例,55.91%)与低分流组(41例,44.09%),以HRS的发生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HRS的发生率及生存时间曲线。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截断值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生存时间对比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曲线的差异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  结果  与非HRS组对比,HRS组Child-Pugh评分及分级、MELD评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ALT、AST、分流静脉最大直径、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腹水程度增高,门静脉主干直径、血清钠(Na)、血清Al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低分流组对比,高分流组的HRS发生率增高(51.92% vs 26.83%,χ2=5.974,P=0.015)、发生时间缩短(Log-rank,P=0.033)。SPSS患者发生HR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分流静脉最大直径>1.5 cm(HR=1.123,95%CI:1.041~1.211,P=0.003)、MELD评分增加(HR=1.205,95%CI:1.076~1.437,P=0.039)、血清Alb降低(HR=0.890,95%CI:0.814~0.974,P=0.011)、腹水程度增加(HR=2.099,95%CI:1.066~4.130,P=0.032)、自发性腹膜炎(HR=2.259,95%CI:1.020~5.003,P=0.045)。  结论  SPSS与HRS存在相关性,分流直径>1.5 cm是SPSS患者发生HRS的独立危险因素,需临床重视并早期干预。
肝硬化发生骨量丢失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肌少症的相关性
金秋, 杨婧, 马红琳, 孙正豪, 刘清清, 胡绍山, 李苹菊
2023, 39(12): 2831-28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3
摘要(223) HTML (65) PDF (750KB)(4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肝硬化患者发生骨量丢失的临床特征,探讨肌少症对发生骨量丢失的影响、识别肝硬化骨量丢失的危险因素以及探讨人体成分分析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2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确诊肝硬化的患者92例。根据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分为骨量丢失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57例)和骨量正常组(35例),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和人体成分分析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修正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发生骨量丢失的危险因素。  结果  骨量丢失组的年龄(t=-3.597)、女性占比(χ2=8.393)、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Z=-3.068)、β-I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t=-2.784)和肌少症占比(χ2=13.884)高于骨量正常组,降钙素(CT)(Z=-2.340)和L3-骨骼肌指数(L3-SMI)(t=4.621)低于骨量正常组(P值均<0.05),骨量丢失组的肌肉总量(Z=-2.952)、右上肢肌肉量(Z=-2.929)、左上肢肌肉量(Z=-2.680)、右下肢肌肉量(Z=-3.366)、左下肢肌肉量(Z=-3.374)、推定骨量(t=2.842)、身体水分量(Z=-2.779)、基础代谢率(BMR)(Z=-3.153)、L1~L4低骨密度(BMD)和股骨颈BMD(t=9.789、t=10.280、t=10.832、Z=-7.298、t=8.945)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值均<0.05)。人体成分分析的肌肉总量、躯干部及四肢肌肉量、推定骨量、BMR、身体水分量与L1~L4 BMD和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值均<0.05),脂肪量与L1~L4 BMD呈正相关(P值均<0.05)。肌少症(OR=8.737,95%CI:2.237~34.129,P=0.002)、年龄(OR=1.094,95%CI:1.019~1.175,P=0.013)、N-MID(OR=1.095,95%CI:1.019~1.176,P=0.014)是肝硬化发生骨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龄、女性、合并肌少症、N-MID升高、β-CTX升高、CT降低、低肌肉量、低推定骨量、低BMR和低身体水分量是肝硬化发生骨量丢失的特征,肌少症、年龄和N-MID是肝硬化骨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详细评估人体成分变化有助于发现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异常。
MELD评分、ALBI评分联合β2-微球蛋白对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王朋, 李泽宇, 蒋亚婷, 尚成, 王红
2023, 39(12): 2839-28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4
摘要(189) HTML (49) PDF (682KB)(34)
摘要: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和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n=117)和非AKI组(n=141),比较AKI组和非AKI组以及不同肾损伤分期患者之间各指标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肝硬化合并AKI的诊断效能。  结果  肝硬化合并AKI组在年龄(t=2.307,P=0.022)、合并肝性脑病(χ2=18.064,P<0.001)、合并自发性腹膜炎(χ2=16.397,P<0.001)、病死率(χ2=45.251,P<0.001)、肌酐(Z=-8.737,P<0.001)、β2-微球蛋白(Z=-8.829,P<0.001)、CTP评分(Z=-4.058,P<0.001)、ALBI评分(t=2.563,P=0.011)、MELD评分(Z=-5.628,P<0.001)上明显高于非AKI组,住院天数(Z=-3.391,P=0.001)少于非AKI组。AKI 1、2、3期患者肌酐、β2-微球蛋白、MELD评分、ALBI评分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P评分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I评分、MELD评分和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的AUC为0.837(95%CI:0.782~0.892),敏感度75.2%,特异度90.8%,ALBI评分和MELD评分联合诊断的AUC为0.700(95%CI:0.636~0.764),ALBI评分和β2-微球蛋白联合诊断的AUC为0.823(95%CI:0.765~0.881),MELD评分和β2-微球蛋白联合诊断的AUC为0.835(95%CI:0.779~0.890),ALBI评分、MELD评分和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AKI的诊断效能优于ALBI评分、MELD评分、β2-微球蛋白两两组合以及单一指标,同时也优于肌酐的诊断效能。  结论  ALBI评分、MELD评分和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AK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microRNA-223-3p靶向微管相关蛋白1B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
谢文涛, 鱼康康, 程琦, 李宁
2023, 39(12): 2845-28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5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223-3p (miR-223-3p)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选取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TGF-β刺激LX2细胞的方式构建肝星状细胞活化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23-3p在肝星状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水平变化;转染miR-223-3p mimic至LX2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明确miR-223-3p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23-3p与靶基因MAP1B的关系;转染MAP1B的siRNA至LX2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明确抑制MAP1B表达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转染miR-223-3p至LX2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23-3p对MAP1B的调控作用。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结果  与静息状态相比,肝星状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时,miR-223-3p表达水平下降(t=9.12,P<0.001)。过表达miR-223-3p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及Ⅰ型胶原的mRNA(t值分别为8.35、12.23,P值均<0.01)和蛋白(t值分别为16.24、20.90,P值均<0.001)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AP1B是miR-223-3p的潜在靶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223-3p的LX2上MAP1B的mRNA表达(t=5.95,P<0.01)及蛋白表达(t=11.12,P<0.001)水平均显著降低。  结论  miR-223-3p可通过靶向MAP1B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移植途径治疗肝硬化大鼠模型的效果比较
邱英麒, 王宏伟, 朱宏岩, 於洪亮, 谢凡, 姜翠宝
2023, 39(12): 2851-28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6
摘要(219) HTML (105) PDF (2070KB)(30)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制剂(冷冻细胞制剂和新鲜细胞制剂)通过两种给药途径(门静脉/尾静脉)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7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3,予以普通自来水及普通鼠粮喂养)和肝硬化模型组(n=57,给予CCl4/橄榄油溶液混合液,皮下多点注射造模)。第8周观察两组大鼠的生长状况,取正常组及肝硬化模型组小鼠各3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肝硬化形成。选取50只肝硬化模型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门静脉(新鲜细胞制剂)组、门静脉(冷冻细胞制剂)组、尾静脉(新鲜细胞制剂)组、尾静脉(冷冻细胞制剂)组,每组10只。分别取新鲜或冷冻hUC-MSC制剂通过门静脉或尾静脉途径移植。给药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程度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造模第8周时,肝硬化模型组大鼠肝脏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假小叶,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ALT、AST、TBil、ALP水平相较于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值均<0.001),肝硬化大鼠造模成功。第12周时5组大鼠ALT、AST、TBil、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00、177.10、112.30、121.70,P值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ALT、AST、TBil、AL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值均<0.01);门静脉(新鲜细胞制剂)组、门静脉(冷冻细胞制剂)组、尾静脉(新鲜细胞制剂)组、尾静脉(冷冻细胞制剂)组ALT、AST、TBil、ALP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1)。  结论  hUC-MSC移植4周可改善肝硬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细胞制剂的不同、给药途径的不同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影响。
肝脏肿瘤
HBV DNA聚合酶在介导HBV相关肝细胞癌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李鸿侠, 孙一萌, 张鸿涛, 韩树旺, 张德林, 尚海涛, 郭午, 刘军舰, 李忠廉
2023, 39(12): 2858-286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7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HBV DNA聚合酶是否与T淋巴细胞功能衰竭相关,进而介导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以及探寻具体的分子机制。  方法  稳定转染带有Flag标签的HBV DNA聚合酶表达质粒(Flag-HBV-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肝癌细胞系Huh7、HepG2与Jurkat细胞共培养,MTT、q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分别检测Jurkat细胞增殖、活化(CD69表达)以及细胞因子IFN-γ分泌情况。RNA-seq筛选稳转细胞系与对照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免疫相关分子,mRNA半衰期及蛋白半衰期实验确定HBV DNA聚合酶对免疫相关分子具体在何种水平产生影响。网站预测此免疫相关分子启动子区域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转录因子对免疫相关分子的影响,挽救实验确定HBV DNA聚合酶是否通过此转录因子影响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Huh7、HepG2)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明显降低(P值均<0.01)。与对照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Huh7、HepG2)的ICAM1 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值均<0.01)。网站预测ICAM1启动子并初步筛选锚定了NFKB1、RELA和STAT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Huh7、HepG2)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1)。过表达p65后,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降表达p65后,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1),挽救实验中过表达p65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的ICAM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过表达ICAM1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Huh7、HepG2)的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  结论  HBV DNA聚合酶通过抑制NF-κB中p65的表达来下调ICAM1的水平以介导HCC免疫逃逸。
其他肝病
血清簇集蛋白、1-磷酸鞘氨醇水平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患者的预后价值
徐大洲, 张树贤, 王坤, 左晨艳, 曾毅, 袁青文, 张志梅
2023, 39(12): 2867-28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8
摘要(187) HTML (53) PDF (699KB)(2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簇集蛋白(Clusterin)、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患者127例,根据患者治疗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存活组92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lusterin、S1P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  两组患者肝损伤程度、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合并急性肾损伤、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以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患者血清Clusterin、S1P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t值分别11.094、10.390,P值均<0.05)。重度肝损伤患者血清Clusterin、S1P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肝损伤患者(t值分别为9.825、11.418,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损伤程度(OR=1.260,95%CI:1.081~1.468)、APACHE Ⅱ评分(OR=1.031,95%CI:1.019~1.044)、SOFA评分(OR=1.066,95%CI:1.039~1.094)、Clusterin(OR=0.899,95%CI:0.859~0.940)和S1P(OR=0.824,95%CI:0.749~0.908)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lusterin、S1P与二者联合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0.861、0.949。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患者血清Clusterin、S1P与ALT、TBil、PT、INR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值均<0.05)。  结论  与存活组相比,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死亡患者血清Clusterin以及S1P显著降低,且Clusterin以及S1P水平与患者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患者预后具有着较好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脓毒症急性肝损患者预后预测的潜在标志物。
栀子大黄汤在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侯逸文, 张荣杰, 纪龙珊, 李茜, 高月求, 李曼
2023, 39(12): 2873-28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19
摘要:
  目的  阐明栀子大黄汤(ZZDHT)通过改善肝脏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应激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作用。  方法  (1)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ZZDHT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分析其治疗ALD的潜在靶点和相关功能通路。(2)使用非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ZZDHT在小鼠血清和肝脏中代谢物变化情况,配制两倍中剂量浓度的ZZDHT予以灌胃,分别于灌胃后6个时间点(10 min、30 min、1 h、2 h、4 h、6 h)取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混合进行后续质谱分析(用药组,18只)。对照组(18只)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使用超高液相色谱技术,快速分离和鉴定ZZDHT在血清和肝组织中的代谢物,对ZZDHT有效成分进行验证。(3)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ZZDHT低剂量[ZZDHT(L)]组、ZZDHT中剂量[ZZDHT(M)]组、ZZDHT高剂量[ZZDHT(H)]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ALD小鼠模型(NIAAA模型小鼠),用药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进行ZZDHT低、中、高剂量的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血清ALT、AST和TG的表达水平;PCR测得肝脏相关炎性、氧化应激和中性粒细胞指标基因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GSH-Px、MDA检测肝脏氧化应激水平;通过HE染色、MPO染色以及油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脂质沉积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1)通过筛选共得到ZZDHT的53个有效活性成分,227个靶点基因,ALD的靶点基因共8 685个,两者共同的靶点基因222个。核心通路包括interleukin-6 signaling、TNF signaling pathway等。(2)非靶代谢分析得出ZZDHT在小鼠肝脏中代谢物有225个,在血清中代谢物有227个,共同代谢物有126个。分析得到肝脏代谢物核心通路有glycerolipid metabolism、inflammatory mediator regulation of TRP channels等,血清代谢物核心通路有AMPK signaling pathway、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等,均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通路有关。(3)与模型组相比,ZZDHT(L)、ZZDHT(M)、ZZDHT(H)组小鼠血清ALT、AST和TG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ZZDHT(M)组小鼠肝组织Ly6g、Ncf1、Ncf2、IL-6、TNF-α、IL-1β、MDA、4-HNE、Gp91、P22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ZZDHT(M)组小鼠血清4-HNE水平明显降低、GSH-Px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ZZDHT(M)组小鼠肝脏中脂肪沉积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均明显改善(P值均<0.05)。  结论  ZZDHT可显著改善NIAAA模型小鼠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胆道疾病
妊娠期和产褥期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曹荣来, 朱亮, 余正萍, 何金丽, 陈幼祥
2023, 39(12): 2885-28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0
摘要(181) HTML (64) PDF (680KB)(23)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22年8月因胆胰疾病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RCP诊疗的妊娠期患者22例、产褥期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ERCP术中诊断、干预措施、ERCP诊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ERCP术后并发症、分娩结局和胎儿结局等数据。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  妊娠期和产褥期两组患者对比,除妊娠期患者行CT检查率显著低于产褥期患者(22.73% vs 58.97%,χ2=7.44,P=0.006)以外,其余基线资料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ERCP诊疗中,妊娠期患者行胆道取石、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均显著低于产褥期患者(χ2值分别为4.007、4.315,P值均<0.05),妊娠期患者未使用X线透视的比例高于产褥期患者(χ2=12.103,P=0.001)。两组患者ERCP术后WBC、TBil、DBil、ALT、AST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两组患者ERCP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04%(5/71),以术后胆系感染最为常见,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分娩和胎儿结局方面,妊娠期患者提前终止妊娠比例高于产褥期患者(50.00% vs 0,χ2=20.528,P<0.001),妊娠期患者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产褥期患者(36.36% vs 76.92%,χ2=4.756,P=0.029)。胎儿异常发育及死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在严格把握ERCP指征和时机的情况下,无论在妊娠期还是产褥期,行ERCP诊疗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患者ERCP并发症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当,且有较好的分娩和胎儿结局。
胰腺疾病
基于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构建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
吕胜男, 彭新宇, 张健, 刘欢, 魏锋
2023, 39(12): 2894-29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1
摘要(192) HTML (101) PDF (1296KB)(28)
摘要:
  目的  阐明内质网应激基因在胰腺癌预后中的作用,寻找胰腺癌的预后标志物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  从TCGA和GTEx数据库下载转录组测序数据,通过MsigDB网站获取内质网应激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取预后相关基因,利用共识聚类分析方法构建胰腺癌分子分型,获取两亚群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Lasso回归分析,获得胰腺癌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用于构建胰腺癌的预后预测模型,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数据集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利用CIBERSORT分析风险评分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期的比较。通过评估ROC曲线下的面积以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内质网应激基因CEBPB、MARCKS、PMAIP1、UBXN10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它们的表达特征能够将TCGA胰腺癌队列分为两个亚群,簇A和簇B,簇A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比簇B更短(χ2=12.232,P=0.01)。利用Lasso回归从簇A和簇B间差异表达的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基因中筛选出5个核心基因,获得的风险评分为:0.156×CDA+0.135×AHNAK2+0.020×RHOV+0.095×LY6D+0.054×SPRR1B,ROC曲线反映该模型的总体预测性能良好,1、3、5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0.712、0.686,并且依据此模型划分的低风险组的总体生存期要长于高风险组(χ2=11.733,P=0.001)。该模型在外部数据集GSE57495中展现出了良好的预测性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CDA、AHNAK2、RHOV、LY6D、SPRR1B在40对胰腺癌组织中显著上调(t值分别为2.529、2.458、3.314、3.583、5.082,P值均<0.05)。  结论  根据CDA、AHNAK2、RHOV、LY6D、SPRR1B的表达特征可以预测胰腺癌预后,该组基因的整体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新技术新疗法
孟超肝病外脑2.0在人工智能临床诊疗领域的应用初探
李海涛, 刘红枝, 方国旭, 郭鹏飞, 陈振伟, 刘景丰
2023, 39(12): 2901-29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2
摘要(251) HTML (76) PDF (647KB)(36)
摘要:
  目的  探讨孟超肝病外脑2.0版在临床诊疗中的初期应用。  方法  使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东南肝胆健康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智能信息化系统自动抓取2021年6月9日—21日入院的内外科在院病例共160例,以慢性乙型肝炎辅助诊断、肝纤维化解读、慢性乙型肝炎分期模型、肝硬化辅助诊断、肝硬化辅助分期、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BCLC分期、原发性肝癌中国分期、Child-Pugh评分、APRI评分等智能辅助诊断工具为测试内容,评价孟超肝病外脑2.0人工智能结论的完整性、准确性。  结果  所有辅助诊断工具在测试时间内提取到规范的关键维度完整率为94.17%。抓取数据的准确性方面,人工智能报告结构化准确率为97.55%;文本处理准确率为91.61%。  结论  孟超肝病外脑2.0为医学专科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一种创新模式,在初期临床诊疗中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工具,具有较高准确率。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免疫调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李晓斌, 刘博文, 李峰, 苏晓鹏, 胡世平
2023, 39(12): 2908-29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3
摘要(270) HTML (70) PDF (674KB)(40)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仍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目前CHB的治疗以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为主,无法达到功能性治愈。CHB的发生发展与宿主免疫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调节宿主免疫成为治疗CHB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功能起到治疗CHB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医理论与免疫的关系,对CHB中医药免疫调控治疗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提供思路。
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张瑜娟, 周希乔
2023, 39(12): 2914-291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4
摘要(313) HTML (83) PDF (593KB)(9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可进展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虽然肥胖在NAFLD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NAFLD在瘦型个体中依然存在,且瘦型NAFLD的死亡风险增加、疾病进展加速。因此,瘦型NAFLD也值得仔细评估和随访,但目前有关瘦型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仍知之甚少,本文就瘦型NAFLD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罗龙龙, 王丽菲, 郑英, 李斌, 卢利霞, 李初谊, 于晓辉, 张久聪
2023, 39(12): 2920-29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5
摘要(277) HTML (71) PDF (830KB)(40)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所致的慢性肝炎,其慢性进展可能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发生。目前,针对AIH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肝移植,但均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这使得患者的临床获益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增强肝细胞的再生、调节免疫系统等方式改善AIH患者的症状,在AIH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回顾已有文献,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AIH的机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I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T淋巴细胞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的作用
李子怡, 张万洁, 王富春, 毛小荣, 李俊峰
2023, 39(12): 2926-29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6
摘要(206) HTML (74) PDF (803KB)(34)
摘要: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与PS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对T淋巴细胞在PSC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PSC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潜在抗肝纤维化药物与靶点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周鑫, 王智, 何雪茹, 付裕豪, 荀雪姣, 李颖, 董占军
2023, 39(12): 2932-29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7
摘要(269) HTML (170) PDF (1241KB)(50)
摘要: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了干预肝纤维化进程的必要性,各种抗肝纤维化药物及活性成分相继被发现。非编码RNA在调解肝纤维化进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寻找能够调节信号通路介导的上游非编码RNA可以为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见解。本文分别介绍了TGF-β、Wnt/β-catenin、PI3K/Akt/mTOR、NF-κB、Hippo和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肝纤维化进程,并列举了各信号通路中最新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或活性成分以及相关非编码RNA介导的抗肝纤维化靶点与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方法。
肝硬化血氨相关肝性脑病的诊治思考
张亮, 李浩, 汤善宏
2023, 39(12): 2942-29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8
摘要(238) HTML (75) PDF (529KB)(51)
摘要: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等。超过30%的肝硬化患者会发生肝性脑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结合本中心的临床经验,从发病机制、时间维度、轻微型肝性脑病及脑部非器质性病变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或策略。
N7-甲基鸟苷(m7G)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
高春, 江晶晶, 陈玉春, 于晓辉, 张久聪, 郑晓凤
2023, 39(12): 2946-29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29
摘要(221) HTML (64) PDF (888KB)(26)
摘要:
N7-甲基鸟苷(m7G)是目前最流行的RNA修饰之一,最近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关注。m7G修饰通过影响各种RNA分子(包括信使RNA、核糖体RNA、微RNA和转移RNA)的代谢,积极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7G尤其在癌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异常的m7G水平通过调节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肝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欠佳。目前,肝细胞癌中m7G修饰的潜在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m7G修饰在肝细胞癌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以及m7G相关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机械力在肝脏类器官形成中的调控作用
王宁, 吕文良
2023, 39(12): 2952-295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30
摘要(213) HTML (106) PDF (696KB)(30)
摘要:
近年来,材料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特征的肝脏类器官技术得以建立并发展,除了对传统生物因素的研究,构建具有不同机械线索的微环境来研究力学刺激对肝脏类器官生长的影响也成为研究重点。本文论述肝脏类器官的发展,并对不同性质机械力在肝脏类器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体外构建更加复杂有序的肝脏类器官奠定基础,也为理解肝脏类器官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和机械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想的研究模型。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动物模型评价
朱正望, 朱平生, 苗明三
2023, 39(12): 2959-29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31
摘要(234) HTML (69) PDF (647KB)(19)
摘要: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建立合适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总结归纳现有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作用机制及模型特点,基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标准、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为建立规范的更符合中西医临床实际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杜丽文, 刘建生
2023, 39(12): 2965-29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32
摘要(361) HTML (157) PDF (562KB)(60)
摘要:
胆囊癌(GB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该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在现有的辅助治疗方法中,靶向治疗是一种特异性较高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手段,对多种癌症的预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本文通过研究GBC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对GBC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潜在靶点及靶向药物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GB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益生菌的应用
吕彦青, 李嘉杰, 刘坤禹, 郭汝华, 季慧范
2023, 39(12): 2970-29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33
摘要(241) HTML (71) PDF (708KB)(42)
摘要:
肠道菌群是人体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失调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靶向调控肠道微生态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逐步被人们重视。本文详细叙述了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机制,总结了益生菌应用的研究现状,指出益生菌辅助治疗方案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优势菌群的新方法,以期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急性胰腺炎机器学习模型的研究进展
殷民月, 朱锦舟, 刘璐, 高静雯, 林嘉希, 许春芳
2023, 39(12): 2978-29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034
摘要(241) HTML (171) PDF (631KB)(55)
摘要: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需要早期干预的消化系统急症,当进展为中度重症或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机器学习凭借强大的计算和学习能力,充分利用临床数据对急性胰腺炎进行早期预测,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综述机器学习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并发症和死亡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通过人工智能协助急性胰腺炎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门静脉血栓不影响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结局
2023, 39(12): 2792-27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gwjpwzjj1
摘要: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MAFLD简化定义更准确预测脂肪性肝病患者新发代谢疾病风险
2023, 39(12): 2941-29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gwjpwzjj2
摘要(151) HTML (114) PDF (846KB)(26)
摘要: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获评“2022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2023, 39(12): 2781-2781.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刊载论文获评“第八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2023, 39(12): 2850-2850.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入选“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3—2026)”
2023, 39(12): 2866-2866.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在《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学科入选的中文期刊中连续4年排名第一
2023, 39(12): 2919-2919.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立场声明
2023, 39(12): 2945-2945.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年征稿征订启事
2023, 39(12): 2984-2984.
摘要:
致谢
本期审稿专家
2023, 39(12): 2595-25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2.zhixie1
摘要(122) HTML (79) PDF (842KB)(1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