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肝性脑病与血浆氨基酸
毛雪华, 潘伯荣
1986, 2(1): 1-3.
摘要:
<正> 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除了众所周知的氨中毒以外,70年代初Fischer和Balde-ssarini提出了假性神经介质学说。1975年Fischer又提出血浆氨基酸失衡对肝性脑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对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作一简要综述。
δ因子与丁型肝炎
陈图兴, 林长生, 孙宏训, 李临生, 江圣勇
1986, 2(1): 3-5.
摘要:
<正> 意大利学者Rizzetto等在1977年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肝组织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时,发现了一种新的抗原抗体系统。这一抗原抗体系统不同于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故命名为δ因子或δ抗原,其相应的抗体为抗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δ因子已具备足够的特征以确认它是一种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之有关的疾病应称为丁型病毒性肝炎。
多囊肝病;CT/超声波引导抽吸囊肿缓解疼痛
王成江
1986, 2(1): 5-5.
摘要:
<正> 肝囊肿通常无症状,但能扩大而引起腹胀和腹病。对此病一般采用腹膜袋形缝合术或肝叶切除术。我们报告有明显酸痛的肝囊肿4例,经检查已明确不足其它疾病引起的疼痛(即胃炎,溃疡病,胆石症,胰腺疾病,肠痉挛等)当疼痛不能用非麻醉剂控制时,我们在CT(2例)和超声波(2例)指引下,经皮抽吸囊液囊肿缓解疼痛,所有病人一次抽吸后
病毒性肝炎与干扰素
白霜, 蔡志超
1986, 2(1): 6-8.
摘要:
<正> 一般认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损伤主要由病毒本身所致,而乙型肝炎主要和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取决于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或T细胞、B细胞、K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T、B、K细胞是产生干扰素的重要细胞基础。干扰素可分为三型,即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据认为γ干扰素免
乙型肝炎疫苗用于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
徐志一, 欧阳佩英, 段恕诚
1986, 2(1): 8-10.
摘要:
<正> 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婴儿,大多演变为持续感染的慢性携带者。母婴传播可能是HBV在人群中周转循环的重要环节。乙肝疫苗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可达90%左右,这项成就使乙型肝炎的控制,得以在不远的未来付诸实现。然而,各种疫苗的效果不尽相同。本文试对影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理
胡若琪, 赵凡
1986, 2(1): 10-12.
摘要:
<正> 本文概述了药物性肝损伤的机理及其有关的化学基础,并简述了防止或减轻药物性肝损伤的措施。一、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重要作用肝脏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大多数药物经不同途径被摄入人体后,都要发生分子结构及其属性的改变,例如活性基团的增加,整个分子的缩合或降解,与某些化学物
临床原位肝移植的现状
陈孝平, 裘法祖
1986, 2(1): 13-15.
摘要:
<正> 20多年来,肝移植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据统计,到1983年全球施行此手术已达800例,至1984年,估计实际倒数已超过1,000例。移植术后一年生存率已提高到60%以上,并有一批患者生存超过5~10年。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70年代前,肝移植的适应症主要是肝恶性肿瘤。最近Scharschmidt统计540例,肝硬变235例
胆囊癌的苦干新进展
贾振庚, 孔庆玟
1986, 2(1): 15-16.
摘要:
<正> 胆囊癌并非少见,近些年有所增加。LouisHB报道胆囊癌占胆道恶性肿瘤的首位。DuNbazill等报道胆囊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岁,女性占74%。胆囊癌早期无典型症状,常与胆囊、胆道良性疾病混淆一起。正象Maitin等报道的那样:早期胆囊癌无症状,有症状者不能根治,能根治者常在胆囊
性激素与肝脏
韩英, 汪鸿志
1986, 2(1): 17-19.
摘要:
<正> 慢性肝病时男性患者女性化和性功能低下,以及妇女应用避孕药物后发生肝脏肿瘤,致使临床医师对性激素与肝脏的关系日益关注。本文仅就肝脏在固醇类性激素的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肝脏疾患时这些激素的变化以及性激素对肝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莨菪类药治疗重症肝炎的进展
缪正秋
1986, 2(1): 19-21.
摘要:
<正> 1975年宁波《医学文选》首次报告用莨菪类药抢救成功暴发型肝炎。继后,各地对这一疗法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观察。现将这方面的进展近况综述如下。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杂交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概述
刘宝根
1986, 2(1): 21-23.
摘要:
<正> 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原学的研究已进入到病毒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将有助于提高乙肝诊断、治疗、研究水平;特别对于判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否有感染性;研究乙肝病毒(HBV)子宫内传播途径的存在;监测应用HBsAg疫
胰腺微小囊性腺瘤:一个新认识的良性病变
杨继震
1986, 2(1): 23-23.
摘要:
<正> 胰腺囊性肿瘤很少见,作者通过自己的病例,结合文献,认识到既往对胰腺囊性肿瘤的病理分类,把微小囊性腺瘤和粘液性胰腺囊腺瘤—囊腺癌作为同一病理范畴或同一疾病的二个方面是不确切的。微小囊性腺瘤是胰腺囊性肿瘤的一个特殊类型,为良性病变。它起于胰腺中央腺泡细胞,肿瘤为多囊,均匀一致,大小自2mm至2cm,囊壁内衬以胞浆内含有丰富糖元的扁平立方上皮细胞,常伴有“日曝”样钙
单克隆抗体CA125和CA19-9诊断消化器癌的价值
杨慧青
1986, 2(1): 23-23.
摘要:
<正> 为了评价新肿瘤标记CA125和CA19-9对消化器癌的诊断价值,作者检测健康人552例,胰腺癌29例,胆道癌24例,原发性肝癌40例,以及各种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患者血中CA125和CA19-9。CA125的正常值女性49岁以内为43u/ml,女性50岁以上及男性为32u/ml。正常妊娠三个月内者并不升高。结果各种疾病的阳性率如下:胰腺癌为63%,胆道癌为46%,原发性肝癌为40%,胃、食道及结肠癌为11-34%,肝硬化为35%(17例),慢活肝为10%(20例),其他急性、慢性胰腺炎、胆石症和溃疡者未见阳性。CA19-9以37u/ml以上为阳性,胰腺癌为
肝病患者糖类及其相关激素代谢障碍的研究
杨广笑, 吕文尝, 刘俊平, 叶维法
1986, 2(1): 24-26+55.
摘要:
<正> 肝脏是维持血糖动态平衡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许多糖类代谢相关激素的靶器官和降解转化场所。为阐明常见肝病的糖类代谢障碍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我们分析了417例常见肝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测定了基础状态下和葡萄糖、胰高糖
Dynorphin——一种胰胃内分泌功能调节因子
张丙芳
1986, 2(1): 26-26.
摘要:
<正> 最近,作者已经证明当狗或人进食后内源性鸦片物质参与胰腺和胃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亮-内腓吠是公认的狗进食后胰岛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分泌的调节因子。自从另一种有活性的内源性鸦片类多肽-dynorphin被证明存在于胃肠道和胰腺以后,也试图证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亚微形态及其分类
官颖鹏, 张泰和
1986, 2(1): 27-28+55.
摘要:
<正> 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可以是甲型、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以组织学检查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穿刺标本,三者之间常无明显的差异。近年,我们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穿刺标本做了较系统的细胞亚微结构的观察,试图进一步阐明急性病毒性肝炎各型病理学变化及亚微水平上的异同。
胆源性胰腺炎60例分析
夏亮芳
1986, 2(1): 28-29+56.
摘要:
<正>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收治胰腺炎603例中有胆源性胰腺炎85例、占14.09%,85例中行手术治疗者60例、占70.58%。本文就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60例的临床所见,进行分析报告。
马肝抽提的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对慢性活动性乙肝42例双盲配对试验治疗的临床分析
丁劲行, 尤大栋, 关作训, 杨守纯, 李希强, 朱风兰
1986, 2(1): 29-31.
摘要:
<正> 本文用马肝、脾(冷酚法、缓冲液0.1M醋酸盐pH5.0~5.2)分别抽提得iRNA、(其免疫活性、符合生物制品要求)分为A(脾)及B(肝)组各21例(CAH各9例,CPH各12例)作双盲配对试验,以进一步探索疗效及其相互关系。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病例选择符合1983年全国肝炎防治方案
先天性胆红素代谢障碍39例报告
傅丽娜, 施作榕, 史福珍
1986, 2(1): 31-32.
摘要:
<正> 临床上常见黄疸通常分为三类:即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此外尚有一类临床少见、且由于诊断上有一定困难而常被疏忽的黄疸,即由于先天性某一胆红素代谢过程障碍所致的黄疸。本文两个医院从1964—1984年间诊断为此类黄疸者39例。其中Dubin-Johnson(D-J)综合征22例,Gilbert综合征9例,Rotor综合征8例。今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加以简要讨论。
161例病毒性肝炎及肝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初步观察
张志贤, 魏喜仁, 毕征程
1986, 2(1): 33-56.
摘要:
<正> 本文观察了161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癌患者血清CRP的变化。除17例肝癌,有AFP增高,均分别经B型超声、同位素扫描、肝活检、或尸检证实外,其余均符合1983年全国肝炎会议诊断标准。以火箭电泳法测定。正常值≤10μg/ml、本组分别按11~39μg/ml、40~100μg/ml、>100μg/ml判定为轻度、中度、显著增高。
静脉法色氨酸耐量试验64例初步研究
胡放, 朱舜时, 李定国, 金冠球, 李容, 江绍基, 陆汉明
1986, 2(1): 34-35+56.
摘要:
<正> 1983年Rossle注意到肝病患者口服50mg/kg色氨酸后血浓度的半衰期延长,提出色氨酸耐量试验有助判断慢性肝病的程度。但口服法影响因素较多,本文用静脉法色氨酸耐量试验(Intravenous TryptophanTolerance Test,ITTT经动物急性毒理试验安全无毒后,遂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4例病人进行研究。
采用三种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及抗甲肝病毒免疫球蛋白M
郑志明, 胡建明, 诸卫平, 向近敏, 陈延昌, 许志金, 尹素云, 赵萍, 徐均有, 魏大香
1986, 2(1): 35-36.
摘要:
<正> 本文采用Abbott Auszyme Ⅱ、Corzy-me-M和HAVAB-M三种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湖北地区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HBsAg、抗HBcIgM和抗HAVIgM。
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
1986, 2(1): 36-36.
摘要:
<正> 该会已于本年1月15至17日在上海举行,这是肝病领域中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为上海医大肝癌研究室主任本刊副总编辑汤剑猷教授,共同主席为本刊
肝胆胰疾病超声显象诊断的临床评价——(附404例前瞻性观察结果分析)
李伟道, 彭云清, 杜伊林, 张静(艹三)
1986, 2(1): 37-37.
摘要:
<正> 资料1982年4月~1983年7月,我科收治的各种肝、胆、胰疾病患者,常规作超声显象检查,进行前瞻性观察,共计404例,其中包括278例手术病理诊断,其余曾作胆道造影,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或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等特殊检查及临床治疗观察得到最后诊断,与超声显象检查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其对各种常见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
B型超声诊断胆石症335例
田风歌, 胡碧琴, 李凌, 贺江燕
1986, 2(1): 38-38.
摘要:
<正> 我院自1982年6月至1985年4月共做肝胆超声检查6,546例。所用仪器有AlokaSSD240E、ADR4000S/L及MK600,采用3.0或3.5MHZ探头。检查对象为门诊及病房疑有胆道疾患者,共5,517例,其中304例发现胆道结石,阳性率5.5%。健康体检作B超1029例,发现31例胆道结石(30例胆囊
超声显象诊断胆道蛔虫病59例
李秋生
1986, 2(1): 38-39.
摘要:
<正> 人体蛔虫呈园柱状,有角质层、下皮层和肌肉组成的体壁,中心为原体腔,成虫长15cm以上,直径0.3~0.6cm。现代的实时灰阶超声显象仪,纵向和横向分辨力均已达1~2mm,不用任何造影剂就能无损伤无痛苦地直接显示胆道和其中的蛔虫影像:其长轴表现为两条连续或继续的亮线,是蛔虫体壁的回声,亮线之间的暗带代表原体腔;其短轴断面为园形,因两侧有回声失落而显示为两条平行的短线。
血吸虫病157例肝声图象分析
汤志平
1986, 2(1): 39-39.
摘要:
<正> 本组157例(男135、女22),年龄28~71岁。均经病理和环卵试验确诊。锑剂治疗109例;吡喹铜治疗41例;对治疗有反应而中断的7例,其中17例合并有肝炎病史。超声显象可分三种类型:(一)繁星型:肝切面象见星罗棋布的强光点,以门静脉枝显著,形似“银河系”。本组83例,占52.9%。慢性虫卵结节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多无临床症状。(二)图案型:肝切面象见不规则光带纵横交错,形似“地图”。门静脉主干宽<1.5cm,壁厚>0.2cm。本组54例,占34.3%。
在控制食道曲张静脉出血方面生长抑素和血管加压素的比较
李增灿
1986, 2(1): 39-39.
摘要:
<正> 血管加压素治疗食道曲张静脉出血大约只有半数有效。已知生长抑素可抑制胃和胰腺的分泌,又能降低肝硬化病人肝静脉嵌顿压,因而试用于食道曲张静脉出血。作者随机将食道曲张静脉出血22例分为二组,血管加压素治疗组12例,0.4u/min静滴6小时,如有效则减为0.2u/min静滴6小时,0.1u/min6小时。生长抑素组10例,先给250μg静注,然后以250μg/h滴注24小时。结果表明,生长抑素组全部有效,而血管加压素组只有
核素肝显像与肝动脉造影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对比分析
王楷堂, 吴纪瑞
1986, 2(1): 40-40.
摘要:
<正> 本文将81例在同期内进行核素肝显像及肝动脉造影的结果作一对比性分析。81例中,按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拟定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诊断为肝癌66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15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其他疾病15例(其中多囊肝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肝囊肿、阿米巴肝脓肿、上腹部腹膜假性粘液瘤、多囊肾各1例为手术病理证实)。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范南, 陈纪邦, 张占云, 陈湘川, 吕新才
1986, 2(1): 41-42.
摘要:
<正> 1975~1984年,用GIF-Q/P2/K2/D4及JF-B2型内窥镜检查(简称纤镜检),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647例(不含残胃反流性胃炎),其中291例合并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慢性肝炎100例持续高谷丙转氨酶血症的因素
谢桂兰, 李秀兰, 于丹萍
1986, 2(1): 42-43.
摘要:
<正> 谷丙转氨酶(GPT)广泛存在于身体的许多组织中,以肝脏为最多,血清中也有微量GPT存在。正常情况下,肝GPT量约为血清量的数百倍乃至千倍。血清GPT主要来自肝脏。一般认为肝细胞胞浆与血GPT在正常情况下是不断交换的,GPT的产生与清除保持着精确的动态平衡。血清中GPT活力的变化是病毒性肝炎诊断中最常用较灵敏
亚急性重型肝炎52例临床与病理研究
文建春, 刀文彬, 何世达, 张莹, 陈增祯
1986, 2(1): 43-44.
摘要:
<正> 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相较复杂。为了提高对该型肝炎的认识,现就我院52例患者作一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临床资料一、病例系1973~1984年住院亚重肝患者52例,男32, 女20;年龄16~70岁,全部根据病理结果诊断。36例死亡,16例存活。
乙型肝炎疫苗
曹韵贞
1986, 2(1): 44-44.
摘要:
<正> 美国每年20万人患乙型肝炎,目前已发现60~80万HBV携带者,其中约25%发展为慢性肝炎,每年约4000人死于肝硬化,还有1~2%死于肝细胞癌。为此,选用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对预防HBV感染当有价值。乙肝疫苗具有灭活HBsAg的生化、生理特征。第一、二次
重型病毒性肝炎42例的临床与病理
孙溪宾, 郑兆藟, 李惠玲
1986, 2(1): 45-45.
摘要:
<正> 重肝,42例,男34、女8。均经病理证实。5例曾二次肝穿,5例作过电镜。急重5、亚重37例(18例合并慢活肝、11例合并肝硬化)。38例拟诊乙肝,4例非乙肝。住院间,71.4%具低热,较恒定于37.2~37.8℃,高峰乡在傍晚,体温曲线像长条锯齿,考虑系内
乙型肝炎e系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及Dane颗粒三者关系的初步研究
宋清林, 雷祖才, 陆正德, 田珍广, 梁士哲, 王振山, 范文光, 杨利普
1986, 2(1): 46-46.
摘要:
<正> 本文对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进行了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着重对e系统、HBV-DNA与Dane颗粒三者间的关系加以探讨。
应用分子杂交法直接检测急、慢性肝炎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临床研究
刘世英, 赵成银, 于云岩, 司永仁, 毛信冰
1986, 2(1): 47-47.
摘要:
<正> 本研究应用P32标记HBV-DNA探针结合血清学标志分析急、慢性肝炎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着重探讨HBs系统与HBV-DNA及临床的关系。资料和方法急肝10例,慢迁肝30例,慢活肝13例,肝硬化26例,重肝8例,肝癌6例。其中25例经病理学诊断。血清学检
发热、食欲减退、消瘦、肝痛、右侧肢体偏瘫
1986, 2(1): 48-50.
摘要:
<正> 患者曾×,男,51岁。因食欲减退、消瘦、肝区不适4月余,于1982年4月入某地区医院治疗。入院后发热(38℃)、头昏、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日见消瘦,肝区疼痛伴腹泻,每日3~4次,为粘液黄色稀便。肝上界逐渐上移,肝区叩痛。肝功能轻度损害,AFP定性弱阳性。肝同位素扫描未能肯定肝内占位病变。7月初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神志恍惚。因诊断不明于1982年7月25日转来我院。入院当天中午突然出现右上肢颤动,右上下肢体无力。
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一例
许五云
1986, 2(1): 50-50.
摘要:
<正> 王振,男,2岁半,1983年4月7日入院。一个月来多次抽搐,20天来反复高热伴皮疹,两日来黄疸。患儿于一个月前突然抽风,不发热,钙剂治疗无效,乃于20天前输其父鲜血60ml。输血后当天体温升高,达39℃。第3天全身出现麻疹样皮疹,5天后热退,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于输血后第12天及第17天,又反复两次高热,出现皮疹,并伴有手、足肿胀,第3次发作时出现尿黄,大便发白,皮肤黄染及肝脾肿大。近半年内无肝炎接触
西德新药肝活命 Falkamin
高伟文
1986, 2(1): 51-52.
摘要:
<正> 西德Falk制药公司(Dr.Falk GmbH& Co.)生产的新药《肝活命》Falkamin是目前世界上预防治疗肝功能不全(如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最新口服侧链氨基酸制剂,国际医学界对其疗效有很高的评价(文
乙型肝炎疫苗研制方向可能改变?前S基因研究国外取得重大进展
买凯
1986, 2(1): 52-52.
摘要:
<正> 1985年7月5日至19日在西德汉堡举行的世界第十二届病毒相关疾病会议,从会议得知前S基因的研究可能改变乙肝疫苗的研制方向。目前已建立了可产生前S基因的细胞系。前S基因编码P25多肽NH2末端的33/36KD糖蛋白,此多肽由55个氨基酸组成,决定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含有前S基因编码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是不含此编码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4倍。前
乙肝病毒复制与乙型慢性迁延型肝炎自然发展过程的关系
饶文淑
1986, 2(1): 53-53.
摘要:
<正> 本文对26例CPH病毒复制及疾病自然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19例(73%)病人血清HBeAg及肝内HBcAg同时阳性。随访时13/17例HBeAg阳性病人1~6年后SGPT降至正常,其中11例出现抗-HBe。
神经减压素、胰泌表和胆囊收缩素对胰外分泌的相互作用
杜志强
1986, 2(1): 53-53.
摘要:
<正> 实验已表明,神经减压素可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分泌量、重碳酸盐和蛋白排出量都有增加,而且与神经减压素的剂量有关。作者进一步观察神经减压素、胰泌素和胆囊收缩素CCK8对胰外分泌的单独作用和联合作用,结
神经减压素对胰腺有营养作用
潘伯荣
1986, 2(1): 53-53.
摘要:
<正> 已知神经减压素可刺激胰腺外分泌。作者应用注射泵给鼠皮下输注神经减压素,经
关于急性肝机能不全的消化道出血的病态和治疗的研究
李学品
1986, 2(1): 53-53.
摘要:
<正> 消化道出血在急性肝机能不全时的合并症中发病率最高,但其病变还不十分清楚。我们用家兔研究的结果证明:在急性肝机能不全时,胃体和胃底部的粘膜组织变得非常薄,广泛发生了出血性胃病变,血流量与正
关于急性肝机能不全的脑水肿病态和治疗的研究
李学品
1986, 2(1): 53-54.
摘要:
<正> 在急性肝机能不全时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是氨向脑内输入亢进。为了证实枝链氨基酸对这种细胞毒性脑水肿的预防效果。我们用成犬造成人为的脑水肿后,一组投给
乙肝疫苗预防母婴传播的最佳投用时期
林叔兰
1986, 2(1): 54-54.
摘要:
<正> 47名HBeAg阳性母亲所产婴儿分两组进行HBIG与HB疫苗联合预防接种。于生后24小时内各肌注HBIG 1.0ml,继于生后2月复注同量。HB疫苗用法甲组于生后1、2.4月各注20μg,乙组则于生后3、4、6月注射。结
24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多变量分析
马曾辰
1986, 2(1): 54-54.
摘要:
<正> 1.肝切除治疗在美国,每年估计有5000~6000新病人因结肠癌肝转移行肝叶切除术。1971年以来,作者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1971年3月到1982年5月,对65例患者施进肝广泛切除术。作者对切除转移性肝癌的生存期行多变量分析。27例行肝右叶切除术,14例行扩大的肝右叶切除术(1例同时
24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多变量分析——Ⅱ.插管化疗
杨秉辉
1986, 2(1): 54-54.
摘要:
<正> 11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者插入导管灌注化疗。导管插入肝动脉者23例,门静脉18例,肝动脉及门静脉皆插管者64例,肝副动脉插管加结扎者12例。117例中亦结扎肝总动脉者59例。术后30天内死亡率为1.7%(2/
本刊分别在长春及上海举行编委会
1986, 2(1): 55-55.
摘要:
<正> 本刊在长春编委曾于85年12月30日举行年末工作总结和来年计划座谈讨论会。并于86年1月17日乘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之机,请各省市州多位编委叙会并摄影留念。
亚洲太平洋肝脏研究学会举行学术年会并吸收新会员
1986, 2(1): 57-57.
摘要:
<正> 亚太肝会(APASL)是国际肝脏研究学会(IASL)的组成部门,叶维法教授受Okuda会长在中国发展组织的委托,曾于6年前介绍北京、上海、武汉及重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