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3期

显示方式:
国外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疗法的现状
孙溪宾
1996, 12(3): .
摘要:
国外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疗法的现状南京市立钟阜医院孙溪宾近年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检测方面取得了某些突破。在治疗方面,仍在徘徊摸索,其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兹介绍国外近年抗病毒疗法的现状。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九○年后的总趋势是以干扰素...
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
王要军, 孙自勤
1996, 12(3): .
摘要:
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王要军,孙自勤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肝纤维化的研究有了许多突破。这一病理过程中,细胞-细胞因子-基质之间相互作用,使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
储脂细胞的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发生
谭龙益
1996, 12(3): .
摘要:
储脂细胞的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发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临床免疫中心谭龙益综述孔宪涛审校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后产生的一种共同反应。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形成瘢痕。Ⅰ、Ⅲ型胶原[1]、蛋白多糖、纤维结蛋白、透明质酸[2]增多尤为明显,可达正常含...
HCV慢性感染致肝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张绪清
1996, 12(3): .
摘要:
HCV慢性感染致肝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传染科张绪清综述李梦东审校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半数以上的HCV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病。然而,HCV慢性感染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仍不明确,本文将综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
印洪林
1996, 12(3): .
摘要: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印洪林综述周晓军审校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larregenerativehyperplasiaNRH)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肝弥漫性不伴纤维化的结节性增生性病变,由于其临表现B超影像特征与肝硬化相似,病理组织...
阻塞性黄疸肝脏损伤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刘海
1996, 12(3): .
摘要:
本文综述了阻黄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细胞钙稳态失调以及氧自由基和肿瘤坏死因子增多的发生机理及其与肝损伤的关系。
利多卡因试验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及其在慢性肝病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陈世耀, 王吉耀
1996, 12(3): .
摘要: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措施,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合理地选择供肝,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利多卡因试验,并综述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及其在慢性肝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前景。利多卡因试验有希望用于慢性肝病中作为监测慢性肝炎进入肝硬化的指标,而不必重复组织学检查,并作为终末期肝病选择肝移植手术时机的参考。
肝癌P53基因突变与HBxAg关系的免疫组化研究
杨少波, 王孟薇, 尤纬缔, 于国, 程有权
1996, 12(3): .
摘要:
本实验对48例石蜡包埋人肝癌和癌旁组织的P53蛋白(突变型)和HBxAg进行了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结果显示肝癌及其癌旁组织P53蛋白(突变型)和HBxAg阳性率分别为29.2%(14/28)和93.8%(45/18),P53蛋白(突变型)与HBxAg表达不相关(P>0.05),提示HBxAg在P53基因突变中不发挥作用。
原位杂交检测肝癌组织c-myc和HBx基因的表达
杨少波, 王孟薇, 尤纬缔, 陆应麟, 陈堃
1996, 12(3): .
摘要: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DNA-mRNA)检测23例新鲜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c-myc和HBx基因表达状况。结果发现,11例肝癌和癌旁组织的c-mycmRNA和HBxmRNA均为阳性,6例均为阴性,5例仅c-mycmRNA阳性,1例仅HBxmRNA阳性。x~2检验显示肝癌组织c-mycmRNA和HBxmRNA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提示HBxmRNA不能直接激话c-myc癌基因。
丙型肝炎病毒亚型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
张顺财, 刘厚钰, 王吉耀, 朱无难, 高田昭
1996, 12(3): .
摘要:
本文总结了2704例HCV有关的慢性肝病,并分析了各肝病包括肝细胞癌与HCV亚型的关系。结果发现,1922例的慢性丙型肝炎中有1305例为HCv-1b关连型(1b+1b与2a或2b混合型),占71.2%,在356例肝硬化及426例肝癌中,HCV-1b关连型的出现率分别为79.8%(284/356)及80.5%(343/426)。这明显高于慢性丙型肝炎中的HCV-1b关连型发生率,但肝硬化与肝癌组之间比较,HCV-1b关连型的发生率无差异。而肝硬化及肝癌组的HCV-2a及2b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慢性丙肝组。这些结果提示,HCV-1b型较其他亚型具有更强的致病作用,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CT、B超、PTC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比
李晓辉, 刘淑君
1996, 12(3): .
摘要:
本文对179例梗阻性黄疸的三种影像学诊断进行比较(PTC103例,B超179例,CT104例):CT采用平扫,增强,动态扫描对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性达98%,为最有效的方法。85例恶性梗阻的定性诊与病理符合率依次为CT88.1%,B超62.3%,PTC55.6%,P<0.01,CT占优势;94例良性梗阻符合率为PTC94.7%,CT91.9%,B超89.3%,P>0.05,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磁性分离法快速提取HCV mRNA用于RT-PCR检测
陈伟红, 阎荣, 周永兴, 姚志强, 王升启
1996, 12(3): .
摘要:
以异硫氰酸胍裂解血清,释放病毒核酸(RNA),加生物素化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寡核苷酸探针与HCVmRNA特异结合,用亲和素包被的磁珠与其连接,经洗涤,即获纯化的HCVmRNA模板,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磁性分离法提取模板用于PCR检测肝病患者血清30例,HCVRNA阳性21例(70%)。该法与常规有机溶剂抽提法相比,操作简便,仅需1小时,且更为稳定,可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应用。
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检测
郎振为, 金荣华, 孟忻, 李俊强, 张士杰
1996, 12(3): .
摘要: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2例肝硬化活检或尸检肝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了检测。23例缺如(71.9%),9例阳性(28.1%),阳性细胞数少且与各例相差较大,多位于假小叶的边缘。相比之下,亚急性重型肝炎和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组织中有较多的PCNA阳性细胞(P<0.05)。结果表明,肝硬化时肝细胞的增殖状态是相当低下的。
胎肝细胞悬液对CAHB患者TL-CFU、mlL-2R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龚国忠, 郑宣鹤, 杨旭, 黄力人, 万克青, 朱映华, 唐桂林, 苏先狮
1996, 12(3): .
摘要:
本文采用半固体一步单层琼脂法及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3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B)患者经胎肝细胞悬液(FLCS)治疗后外周血TL-CFU、mlL-2R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示治疗前CAHB患者TL-CFU、mlL-2R、T4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1。经FLCS治疗后,以上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提高。提示FLCS对其细胞免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电泳
周乙华, 罗雪明, 尤建松, 刘新浚, 范积华
1996, 12(3): .
摘要:
分离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进行电泳,结果显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T、B淋巴细胞电泳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尤以T细胞更为明显,表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T、B淋巴细胞细胞膜结构受到了影响。
前S1及其抗体在急性HBV感染中的表现
李秀惠, 骆抗先, 黄已实
1996, 12(3): .
摘要:
以合成前S1肽及其单克隆抗体作试剂,建立酶免疫试验,检测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抗体转换。在急性乙型肝炎18例中,前S1抗原和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88.8%和94.4%;在一过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的21例中,仅有19.1%和38.1%,提示与病变活动性密切相关。前S1抗体先于其它抗体出现,但仅持续5~48周。
肝性脑病患者尿5-HIAA含量的临床观察
程宝泉, 张尚忠, 乔立洪
1996, 12(3): .
摘要:
应用微柱法测定33例肝硬化患者,24例正常人的尿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旨在探讨(5-HIAA)与肝性昏迷的关系。结果:肝硬化尿5-HIA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肝性昏迷患者尿5-HIAA明显高于无昏迷者(P<0.002),且与昏迷程度呈正相关(r=0.7827),P<0.001)。结果提示,5-HIAA与肝昏迷的发生有关,测定尿5-HIAA含量对判断肝昏迷程度有重要意义。
脑诱发电位及数字连接试验对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初探
沈清燕, 易淑倩, 赵英恒, 熊希民, 陈敏
1996, 12(3): .
摘要:
作者对36名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脑诱发电位(EP)的检测,其中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EP)23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2例,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S)22例,有33例同时进行了数字连接试验(NCT),30及36例分别检查了血氨及脑电图。结果表明30例无肝性脑病(HE)表现的患者有18例(60%)出现三项EP中任一项以上的异常,部分伴有NCT时间的延长,其异常率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关,而血氨及脑电图(EEG)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EP及NCT对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HE)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而血氨及EEG的诊断价值不大。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研究
滕木俭, 殷凤峙, 陈碧芬
1996, 12(3): .
摘要:
作者应用OK系列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和胆囊结石患者胆本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分布及其比例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胆囊仅有少量各型淋巴细胞亚群散在分布,其中T淋巴细胞占多数;胆囊结石的胆囊中各淋巴细胞亚群灵敏量显著增加,B细胞和IgA~+细胞增加的比例数最大,T_n细胞数量增加最多。细胞及体液免疫均显著增强,以体液免疫更明显,各淋巴细胞间比例失调及分布变化,可能与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损害、纤维化、及胆石有关。
胆固醇结石的分类及声像图观察
周晓琦, 赵艳秋, 葛艳, 孙峰, 高方, 周晓群
1996, 12(3): .
摘要:
本文应用B型超声对25例胆囊结石的病人术前反复多次检查,初步定性诊断。手术取出结石经红外吸收光谱确定为胆固醇结石,切片放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内部结构。根据不同的内部结构,将胆固醇结石分成三种类型四个亚型,并探讨各自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表明,结石因内部结构不同,声像图表现亦不相同。
以聚合酶链反应法研究乙型肝炎HBV-DNA与e系统的关系
梁书奇, 施萍
1996, 12(3): .
摘要: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了12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对照患者e系统的模式,发现HBeAg(+),抗-HBe(-)者HBVDNA阳性率为90.9%,抗-HBe(+)、HBeAg(-)者HBVDNA阳性率为50.1%,HBeA(-)、抗-HBe(-)者HBVDNA阳性率为35.7%。结果表明,PCR法较e系统更能准确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朱孝民, 叶红军, 刘绍范, 张学华, 王晓露, 宫茹清
1996, 12(3): .
摘要:
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铁(Fe)、铜(Cu)、锌(Zn)、铝(Al)、镁(Mg)、钡(Ba)、钛(Ti)等六种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u、Al水平均明显增高(P<0.001)肝硬化组血清A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但低于原发性肝癌组(P<0.05)。肝癌与肝硬化组血清Mg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的病情变化时血清Cu、Al、Mg等微量元素有一定变化。血清Cu水平均高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乙肝患者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及其亚群的研究
何浩明, 冯岚, 尹正康, 苏彩女, 庄惠琴, 南德琦
1996, 12(3): .
摘要:
应用免疫学技术对乙肝患者进行了外用血B细胞和T细胞及其亚群的测定。结果发现:乙肝患者B细胞明显地高放正常人(P<0.01)。OKT3、OKT4、OKT4/OKT8比值明显地低於正常人(P<0.01)、OKT8明显地高于正常人(P<0.01)。说明乙肝患者是一种免疫调节异常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乙肝患者进行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对其发病机理和预后的估计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PCR检测HBV-DNA及HCV-RNA对尿毒症病人肾透析后肝炎的评价
王冠娟, 韩淑芳, 朴云峰, 宋国培
1996, 12(3): .
摘要:
对106例尿毒症肾透析后病人的785次标本依次按发病时间的顺序进行了PCR检测。其结果表明HBV-DNA阳性率达15%,HCV-RNA阳性率为8.5%,两项均为阳性者占4.7%,透析后的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28.3%。提示肾透析过程中尿毒症病人之间易被肝炎病毒交叉感染,因此把握治疗对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术前准备工作,以防治病毒传播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环节。
甲状腺素治疗肝硬化腹水21例疗效观察
刘桂青, 舒金珍
1996, 12(3): .
摘要:
对2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甲状腺素片,并与同期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7例做对照进行比较,小剂量甲状腺素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食欲、缩短腹水消退时间、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浓度。
戊型肝炎合并甲乙丙丁肝炎病毒感染病例的分析
胡玉林, 张清泉, 梁志辉
1996, 12(3): .
摘要:
本文对354例各型肝炎病人检测了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发现戊型肝炎(抗-HEV阳性)66例,占18.64%。戊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63.64%),另外还有急性无黄疸型、胆汁瘀积型及重症型。戊型肝炎具有典型肝炎症状者多见(93.94%),黄疸多见(83.33%),ALT均有升高。HEV可与HAV、HBV、HCV混合感染,总的混合感染率为34.85%,以乙+戊为最多(16.67%),HEV混合感染较单一感染病情重、黄疸深且病情恢复慢。
反复呕血、肝大、继发性侏儒症
李星海, 姜慧卿
1996, 12(3): .
摘要:
反复呕血、肝大、继发性侏儒症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内科李星海,姜慧卿患者女性,18岁,住院号191907,主因呕吐咖啡色物2小时于199-1-17入院。患者入院前10天因"感冒"、全身不适。我院门诊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静点"先锋霉素V"治疗,输液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