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肝癌癌前病变相关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研究进展
范子荣
1999, 15(4): 194-196.
摘要:
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改变与肝功能损害
毛华, 袁爱力, 陈宏
1999, 15(4): 197-199.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王宵伟
1999, 15(4): 199-202.
摘要:
转化生长因子β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进展
刘涛, 胡晋红, 蔡臻, 宋健, 张兴荣, 张贤康
1999, 15(4): 203-206.
摘要: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张福奎, 王宝恩
1999, 15(4): 207-209.
摘要:
PAI-1、VN与肝脏疾病
李清华, 秦成勇
1999, 15(4): 210-212.
摘要:
西洋参多糖Ⅰ、Ⅱ、Ⅲ对肝癌细胞DNA合成抑制作用的研究
朴云峰, 明月, 李靖涛
1999, 15(4): 213-214.
摘要:
本文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细胞集落形成法、MTT 比色法及3H- TdR掺入法探讨了西洋参多糖Ⅰ、Ⅱ、Ⅲ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结果表明癌细胞的DNA 合成抑制率分别为52-9 % 、13-9% 、18-8 % ,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到47-9 % 、71-32 % 、68-3 % ,肿瘤干细胞的抑制率为64-4 % ,20-1 % ,23-3 % 。且可见大部分细胞脱壁死亡或胞质粗糙,内有大量颗粒状物堆积。提示,西洋参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人肝癌组织中总RNA浓度和GGT异常表达关系的研究
刘艳华, 姚登福, 汤琪云, 吴信华, 吴玮, 陆建新, 邱历伟, 孟宪镛
1999, 15(4): 215-217.
摘要:
为探讨γ- 谷氨酰转肽酶(GGT) 在肝癌发生过程中表达及其变化。以病理组织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将自身配对的肝癌、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总RNA 纯化,对总GGT比活性和不同分子形式GGT的表达与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4 例肝癌、癌旁和远癌组织中:①癌灶→癌旁→远癌组织中,总RNA 浓度呈逐步升高趋势,组织间的差异显著;②总GGT、可溶性和膜结合性GGT比活性,癌组织较癌周和远癌组织明显升高(P< 0-05) 。肝癌组织中GGT 过度表达,可能与肝组织中GGT 基因的异常改变有关。
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A83点突变与临床关系
李玉香, 牛俊奇, 王峰, 高润平, 吕美德
1999, 15(4): 218-219+224.
摘要:
为探索HBV 前C区A83 点突变与临床关系,采用错配PCR(mp - PCR) 与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相结合的方法,对66 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HBV前C区A83 点突变的检测,结果:66 例患者中,36 例(54-5 % ) 检出了A83 点突变。慢肝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变组明显高于HBV 携带者( P< 0-05) ,抗- HBe 阳性组的检出率为73-2 % ,明显高于HBeAg 阳性组,而这些病例中,91-6 % 发生了慢性活动性肝病,提示前C区A83 点突变的发生,可能与机体长期的炎症活动、免疫压力的选择有关。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临床诊断与病理分度的关系
申遂科, 王林杰
1999, 15(4): 220-221.
摘要: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时血清HBVDNA 与病理分度,临床诊断和病理分度的关系。对14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 检测、肝活检,行临床诊断与病理分度对照,HBVDNA阴、阳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临床诊断与病理分度符合率,慢轻肝75-8% ,慢中肝43-28% ,慢重肝不符合。HBVDNA 阳性组病变程度明显加重,差异显著。随炎症活动度增加,ALT 值升高愈明显。结论提示临床慢性中重度患者应行病理检查。ALT 仍是观察炎症变化的敏感指标。对血清HB VDNA阳性者抗病毒治疗是必要的。
A-LAK,CD3AK细胞体外细胞毒的实验研究
朱争艳, 付立, 周立波, 丁贤
1999, 15(4): 222-224.
摘要:
为了研究LAK,A- LAK,CD3 AK 细胞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杀伤活性,我们利用脐带血制备LAK,A- LAK,CD3AK 细胞,观察其增殖,细胞表面IL- 2R 表达,细胞表型改变及对BEL- 7402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A- LAK,CD3AK 比LAK 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抗瘤活性,临床应用潜力较大。
慢性肝病和肝癌组织蛋白酶D表达及意义
杨竹林, 李永国, 黄生福, 刘国利, 钟德午, 王群伟
1999, 15(4): 225-227.
摘要:
为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h D) 在慢性肝病(CLDs)和肝癌(PHC) 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兔抗人Cath D抗体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CAH 和CHCath D 阳性率及表达强度高于正常肝和CPH,但明显低于PHC;高分化、淋巴结未转移和肿块最大径≤5cm 组PHCCath D 阳性表达率和强度均明显低于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和肿块最大径> 5cm 组PHC。结论Cath D 可能是一个反映PHC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及免疫病理观察
吕丽春, 张宜俊, 谢庆, 刘树人, 王复生, 李灼亮
1999, 15(4): 227-229.
摘要:
探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为胸腺肽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将8 例治疗前后肝穿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HBsAg,HBcAg,Fas 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3 例炎症活动度有较明显减轻,2 例炎症活动度部分减轻,组织学改变与临床HBeAg 阴转,HBVDNA阴转一致。提示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
HBV特异性T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黄梅芳, 张春兰, 袁小珍
1999, 15(4): 230-231+229.
摘要:
为寻求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应用HBV 特异性T 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 例。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患者的HBsAg、HBeAg、HBVDNA 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HBeAg 下降较明显,P< 0-01 。2 例HBcAg 阳性患者,HBcAg 阴转。CD3+ 、CD4+ 、CD4 + /CD8 + 、NK活性上升,CD8+ 、sIL- 2R 较治疗前有所回复。表明特异性T 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远期疗效在观察中。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IL-1β、IL-6和TNF-α活性的临床研究
吕亚南, 孙丽雅, 黄建荣
1999, 15(4): 232-234.
摘要: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 1β、IL- 6 和TNF- α活性的变化规律,探索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用ELISA 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HBV- DNA,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 1β、IL- 6 、TNF- α。结果1 .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IL- 1β、IL- 6 和TNF- 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2 .治疗组HBeAg 和HBV- DNA阴转的20 例中,治疗前IL- 1β、IL- 6 和TNF- α明显高于未转阴组( P< 0-01 ,P< 0-05 和P< 0-0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β、IL- 6 和TNF- α活性测定可以作为评估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参考指标之一。
慢性淤胆型肝炎高压氧治疗前后肝组织学变化的观察
刘伟, 赵伟, 罗婵
1999, 15(4): 234-235.
摘要:
观察慢性淤胆型肝炎(CCH) 高压氧(HBO) 治疗前后肝组织学结构变化。用纯氧单仓治疗(2.5 MPa,2h/d,10d/cyc,6cyc)10 例CCH,治疗前后肝穿,病理检查。9 例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淤胆减轻明显,7 例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炎症减轻明显( P< 0 .05) ;3 例肝间质纤维化轻度减轻( P> 0 .05) ;3 例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改善不明显。HBO治疗CCH 有较好的退黄和减轻肝脏组织结构损伤的作用。
肝特异性F抗原ELISA检测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黄兴华, 孙燕
1999, 15(4): 236-238.
摘要:
应用两株抗人肝特异性F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建立测定血清F抗原的夹心ELISA法。结果显示本法标准曲线工作范围(5 - 200)μg/ml,平均回收率95 .6 % 。正常对照、良性肝病、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F抗原含量(μg/ml) 分别为0 .20 ±0.07 、0 .45 ±0 .14 、35 .50 ±8 .40 、22 .16±7 .12 、41.50 ±14 .17 ,其中急性肝炎及肝癌血清F抗原水平显著升高。该法可为肝损伤,尤其是肝癌提供早期辅助诊断。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分析
郝志明, 王永宏, 郭桂丽
1999, 15(4): 238-239.
摘要:
本文测定了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均显著低于正常,且下降程度与肝功能Child 分级一致。提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且肝功能损害可能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庚型肝炎病毒在不同型肝病患者肝组织中免疫组化检测
朴明淑, 王东静, 吕培, 梁树刚, 崔林
1999, 15(4): 239-241.
摘要:
应用免疫组化以非编码区抗- HGVNS5 单克隆抗体,PAP和ABC法分别对42 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HBsAg、HBcAg、HCV NS3Ag 及HGV NS5Ag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HGAg 阳性15 例,占35 .7% 。各型肝病间HGAg 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光镜观察到特异染色呈棕黄色或黄色细颗粒状,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浆,部分同时核型表达,有4 例单纯核型表达。HGAg 阳性肝细胞多在假小叶中大片灶状范围分布,大多散在分布。部分呈灶性分布,有1 例单纯为枯否氏细胞内HGAg 阳性表达。
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郎振为, 罗朝霞, 廖慧钰, 周育森, 陈万荣, 黄德庄, 李俊强, 宋晨朝
1999, 15(4): 241-243.
摘要:
检测急性重量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HGV) 的存在状况及探讨与发病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抗- HGVNS5 单克隆抗体对26 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尸检肝组织中的HGV 等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6 例肝组织中检测出HGV 阳性6 例(23 .1 % ) 。HGVNS5Ag 阳性着色颗粒表达于残存的肝细胞浆内,阳性细胞呈片簇状分布于汇管区周围。6 例中4例重叠有HBV 或/ 和HCV 感染,肝组织中HBsAg 或/ 和HCV NS3Ag 检测阳性,另2 例肝组织中仅见HGV NS5 抗原表达。HGV 感染可能与一些急性重型肝炎发病有关。
肝硬化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测定
卿笃信, 林礼茂, 凌奇荷
1999, 15(4): 243-245.
摘要:
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 LDL)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Ox - LDL 分别为(420 .7±112 .1)μg/L、(634 .1 ±167 .3)μg/L和(716 .3 ±259.5)μg/L,后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1)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Ox - LDL与ALT 及胆红素呈正相关( P< 0.05)与白蛋白呈负相关( P< 0 .05) 。结果提示Ox - LDL 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至肝损害的因素之一。Ox- LDL测定对肝硬化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乙型肝炎后肝细胞癌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余永胜, 侯英勇, 潘沛恩
1999, 15(4): 245-247.
摘要: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状况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菌素亲生物蛋白(LSAB) 法检测30 例乙型肝炎后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ICAM- 1 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中,ICAM- 1 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其中癌组织阳性率为43 .3% ,多为弱表达;癌旁肝组织明显高于癌组织,阳性率为78 .6 % ,多呈弥漫强阳性表达,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 。结论 ICAM- 1 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ICAM- 1缺乏或弱表达可能是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免疫逃逸机制之一。
大黄配伍治疗重肝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高建蓉
1999, 15(4): 247-249.
摘要:
胆汁外引流治疗难治的肝内胆汁淤积症
李旋, 林文琴
1999, 15(4): 249-250.
摘要:
9 例经内科常规治疗2 个月以上且病情进行性加剧的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应用胆道置T管外引流胆汁,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冲洗胆道,获得满意疗效。认为胆道外引流胆汁明显减少肠肝循环,同时增大肝细胞胆汁分泌压与胆道静水压的压力差,胆管冲洗,疏通毛细胆管,有利于利胆。此种治疗方法的前途令人鼓舞。
庚型肝炎后肝硬化诊治一例
廖义俊, 李斌
1999, 15(4): 250-251.
摘要:
Caroli病伴肝硬化、多囊肾一例
陆海宇
1999, 15(4): 251-252.
摘要:
胆囊肝组织异位2例报告
王生满
1999, 15(4): 252-25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