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期

显示方式:
述评
肝纤维化定量诊断:有创还是无创?
梁携儿, 汪艳, 侯金林
2015, 31(3): 317-3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01
摘要:
准确量化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明确疾病诊断、治疗决策、监测疗效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分析了有创及无创肝纤维化定量诊断方法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基于有创肝活组织检查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已从描述性肝组织学评估发展到半定量分析,全量化客观测量肝纤维化技术可望改善传统半定量分析方法的观察者间误差、取样误差等不足;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则弥补了肝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性、取样误差等不足,且对疾病远期结局有较好预测价值,但对肝纤维化动态变化的监测价值仍需要肝组织学分析的平行验证。由此认为,肝纤维化的无创评估方法尚不能完全替代肝组织学检查,但在明确诊断的患者中可减少肝活组织检查次数;无创诊断方法在肝纤维化动态监测的应用...
防治指南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2015, 31(3): 322-3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02
摘要:

<正>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发病率逐年增加,为了规范CP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多学科综合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2008年制订的《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讨论稿)》进行修订。在原版本基础上,参照国际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基础研究结果,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CP诊治领域的进展,经学组全体成员大会共同讨论审阅,并通过指南解读巡讲、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4年,天津)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
2015, 31(3): 327-3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03
摘要:

<正>1前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病理变化复杂,早期即可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病死率高达20%~30%。自1963年马赛会议制订了第1个有关胰腺炎的国际分类法以来,有关急性胰腺炎(AP)的诊治指南多有报道,但因AP病因学、病理变化过程的复杂性,各国制订的诊治标

专家论坛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朱传龙, 王坤, 高人焘
2015, 31(3): 332-3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04
摘要: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的共同转归。目前,肝活组织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局限性,因此无创评估肝纤维化技术得到了推行和发展。主要从临床表现、血清学及影像学等方面介绍了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技术及其应用,指出了这些无创性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并针对目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在临床研究的进展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胆汁淤积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治疗
张启迪, 陆伦根
2015, 31(3): 337-3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05
摘要:
任何导致胆汁流异常的病理状态均称为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于损伤的修复反应,两者均是肝脏疾病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在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概述的基础上,论述了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药物治疗,认为防治胆汁性肝纤维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
赵雷, 杨东亮
2015, 31(3): 342-3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06
摘要:
血吸虫病引起的重要病理特征是肝纤维化,主要由于血吸虫虫卵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形成虫卵肉芽肿,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进而引起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而致,与肝星状细胞、T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对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细胞和调解分子机制的深入认识,将有助于发现更多的药物作用靶点,用于新药研发,指导临床治疗,给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治疗带来新希望。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单药还是联合?
施漪雯, 王麟, 尤红
2015, 31(3): 345-3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07
摘要: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应答率仍有待提高,不少学者开始尝试联合用药,包括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之间的联用和干扰素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联用。回顾近期国内外经验发现,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首选强效低耐药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单药治疗,普通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耐药患者可换用替诺福韦。高病毒载量及HBe Ag阳性的患者,推荐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联合治疗。既往经治甚至多重耐药的患者可以选择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经治、期待HBe Ag和HBs 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可以考虑加用长效干扰素。
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早期识别与经验性治疗
南月敏, 牛学敏
2015, 31(3): 349-3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08
摘要:
感染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常见感染部位包括肺部、胸腹腔、胆道、尿道、软组织及皮肤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自发性菌血症。简述了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常见感染类型,针对各种感染要早期识别及对症支持治疗,指出肝硬化合并感染是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早期识别与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三代头孢菌素为一线抗菌药物。耐药菌应选择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素或碳青霉烯类药物,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糖肽类抗菌素或联合用药。肺真菌病以卡泊芬净和伏立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联合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策略
田相国, 张春清
2015, 31(3): 354-3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09
摘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如何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预防再出血,是救治肝硬化患者生命的关键。简述了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和预防的4个阶段,指出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时期、不同的肝静脉压力梯度、不同的肝功能分级,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血清载脂蛋白B/A1值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F≥2)的诊断价值
雷成多, 李俊峰, 郑素军, 任艳, 赵景, 张景云, 段钟平
2015, 31(3): 357-36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1值(apolipoprotein B/apolipoprotein A1,APOB/APOA1)与慢性丙型肝炎(CHC)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对明显肝纤维化(≥F2)的鉴别能力。方法纳入来自甘肃省定西市的120例未经干扰素治疗的CHC患者,检测血清APOB、SPOA1以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同时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应用Metavir评分系统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同时给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APOB/APOA1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丁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关系的探讨
周颖, 熊红品, 陈铿, 平岖, 廖宝林
2015, 31(3): 361-3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1
摘要:
目的探讨ALT、HBV DNA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与慢性丁型肝炎(CH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并未曾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的CHD患者28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LT、HBV DNA和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及CⅣ)的水平,并行肝活组织检查检测肝组织纤维化分期。HBe Ag阳性与阴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纤维化分期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雪华, 李仲平
2015, 31(3): 365-3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2
摘要: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华医院肝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9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抗病毒组55例,未抗病毒组42例,两组各分为1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及2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抗病毒组中第2组再分为2.1组(发现肝癌前抗病毒)、2.2组(发现肝癌后抗病毒),根据抗病毒时间分为A组(≤24周)、B组(2448周)、C组(>48周)。将各组肝炎病程、肝硬化病程、肝癌病程、生存率、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抗病毒组与未抗...
扬州地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80例患者诊治分析
周宏华, 向晓星, 张描描
2015, 31(3): 370-3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3
摘要: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由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所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占比例最大;三腔二囊管临床运用可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为后期治疗提供时间;基础治疗包括止血、输血、抑酸、补液等,后期以硬化剂、套扎、硬化剂+套扎、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为主,但套扎运用最为广泛;患者出血初期各项指标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结论扬州地区肝硬化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
FibroTouch检测脾硬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魏玉统, 贾胜男, 刘苗苗, 肖和军, 潘留兰
2015, 31(3): 374-3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4
摘要: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查脾硬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选择拟行胃镜检查的72例进行研究,利用瞬时弹性扫描仪对患者的脾脏及肝脏硬度值进行检测,并进行胃镜检查。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脾脏硬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患者的肝脏和脾脏硬度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肝硬化患者的脾脏硬度值与肝脏硬度值之间呈正相关(r=0.367,P<0.05)。Child-Pugh A、B、C级患者的脾脏硬度值两两间比较差异...
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价肝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初步探讨
张红, 周琦, 姜珏
2015, 31(3): 378-3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5
摘要:
目的探讨极速脉搏波(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UFPWV)技术在定量评价肝硬化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的43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1例为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相匹配。应用UFPWV技术测量两组病例的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和收缩期结束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IMT及弹性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肝硬化组弹性参数与IMT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颈动脉的IMT(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压力与FibroScan检测值相关性分析
程小飞, 梁雄波, 熊晓青, 唐永丽, 陈萍
2015, 31(3): 381-3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6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以及瞬时弹性成像(Fibro Scan)观察和分析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与Fibro Scan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235例,另选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检测门静脉宽度(PVD)、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Vmean)、门静脉血流量(PVQ),利用公式门静脉压力(Ppv)=1.895 1+0.001 1PVQ估算出Ppv。同时进行Fibro Scan检测。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参数与Ppv关系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门静...
腹腔灌洗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杨正茂, 施文娟, 周渐, 王兆勋
2015, 31(3): 384-38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7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兰州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静滴抗菌素并放腹水,补充血浆、白蛋白治疗,同时对治疗组患者采用温盐水腹腔灌洗和腹腔内注射抗菌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09%,优于对照组47.50%(χ2=7.4836,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17.39%,低于对照组37.50%(χ2=4.4159,P<0.05),两组在有效率和病死率上差异均...
5期-预后系统在预测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价值
田艳, 胡乃中
2015, 31(3): 387-3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8
摘要:
目的评价5期-预后系统(简称5期系统)在预测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并与Child-Turcotte-Pugh(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符合研究标准并随访6个月的201例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预后资料,依据肝硬化5期系统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分期,计算各期病死率。应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5期系统判断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风险的准确性并与CTP、MELD评分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并应用Cox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AUC的比较采用正态性Z检验,5期系...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黄晓宇, 李刚平, 寇继光, 李蕾, 夏秀梅, 杨玲, 侯晓华
2015, 31(3): 392-3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19
摘要: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肠道菌群分布状态;肠道菌群分布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益生菌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及对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健康成人21例及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不伴腹水患者26例及肝硬化伴腹水患者22例,其中肝硬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贝飞达),共治疗14 d进行比较研究。测定研究对象的肠道菌群、血氨及ALT,血清白蛋白水平及TBil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肠球菌、肠杆菌显著增多(P&...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张磊, 岳平, 宋晓静, 岳伟, 李汛, 袁宏, 邓婉蓉
2015, 31(3): 396-3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0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期望对断流术后降低消化道再出血机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12月-2013年12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术后再出血组(n=32)及无出血组(n=206),对可能引起术后再出血的诸多因素进行对比,用t检验或χ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2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引起出血1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吴晓峰, 伏志, 刘召波, 孟健, 李传云, 林栋栋
2015, 31(3): 400-4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1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83例脾切断流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门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对照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脾切断流术后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发生率53.01%;血栓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直径、脾脏容积、脾切除前后门静脉流速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17、0.013、0.030),是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L...
肝硬化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监测意义
卢晓敏, 王振宁, 杨军
2015, 31(3): 404-4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2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及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32例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1年-2013年住院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患者设为血栓组(PVT组),40例肝硬化非门静脉血栓的患者设为非血栓组(非PVT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Ag)、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的含量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PVT组GMP-140、TM、v WF:Ag、DD含量分别为(20.68±1.49)μg/L、(47.24±1.36)μg/L、(194.32±7.68)%、(0....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学特征分析
张鞠玲, 耿伟, 崔恩博, 袁媛, 张成龙, 陈素明, 贾天野, 王欢, 鲍春梅, 曲芬
2015, 31(3): 407-4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3
摘要:
目的分析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学及耐药特点、实验室特征指标,为早期预警、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SBP的134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种类病原菌的SBP的分布特点和实验室特征,明确不同种类病原菌的耐药特点。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CHI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34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感染革兰阴性杆菌(G-b)591例(44.10%),革兰阳性球菌(G+C)746例(55.67%),真菌1例(0.07%)...
画钟测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
孙玉梅, 周英霞, 邢卉春, 林可可
2015, 31(3): 413-41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4
摘要:
目的探讨画钟测验(CDT)用于肝硬化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意义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为A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以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95例,CDT分别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χ2检验,CDT得分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本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自发画钟(CDT-1)与模仿画钟(CDT-2)总分的中位数分别17和26,对...
铁调素在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变化
庞国进, 谌双君, 赵卫华, 刘天会, 王萍, 尤红, 丛敏
2015, 31(3): 418-4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5
摘要:
目的研究铁调素(hepcidin)在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C57BL/6小鼠给予CCl4灌胃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验证小鼠肝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并通过普鲁士蓝染色检测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肝脏铁沉积情况;通过两步法胶原酶原位灌注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脏原代肝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hepcidi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通过对肝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发现,肝纤维化程度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停止造模后肝纤...
雌二醇预处理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小鼠肝硬化模型的疗效对比研究
颜小明, 张立婷, 骆菁怡, 肖萍
2015, 31(3): 424-4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6
摘要: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的作用及雌二醇预处理的BMSC对肝硬化的治疗效应。方法第3代BMSC分为对照组(未经雌二醇处理)、实验组(不同浓度雌二醇处理),MTT法测雌二醇对其增殖活力的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用H2O2诱导凋亡,正常BMSC为空白组,台盼蓝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caspase-3)检测雌二醇对BMSC凋亡的影响。46只正常雄性C57BL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BMSC及雌二醇处理的BMSC移植组。CCl4腹腔注射造肝硬化模型,12周后BMSC及雌二醇处理的BMSC移植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细胞。4周后采血测ALT、AST水平;HE、Mas...
短篇论著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分析
包汉康, 韦秀丽
2015, 31(3): 431-4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7
摘要:

<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且病情严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关键。传统手术主要是通过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但是有临床报道证实,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并且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腹腔镜辅助下行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而手助腹腔镜手术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新型腹腔镜手术之一。研究表

病例报告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横纹肌溶解症1例报告
张达利, 张敏, 苏海滨
2015, 31(3): 434-4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8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发现HBs Ag阳性20年,腹胀、乏力2月余"于2013年1月25日于本院住院治疗。患者1993年查体发现HBs Ag阳性,2012年11月于外院就诊化验肝功能:ALT 36U/L,AST 47 U/L,TBil 18.4μmol/L;乙型肝炎抗原抗体五项:HBs Ag、抗-HBc阳性,HBV DNA 1.27×105IU/ml;腹部B超提示"肝

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自发性再通1例报告
姜红丽, 张睿, 胡玉琳, 辛桂杰
2015, 31(3): 436-43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29
摘要:

<正>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合并严重的腹腔感染,则出现PVT的机率会更高,Wang等[1]研究就表明腹腔感染与PVT有关。本文报道1例肝硬化突发消化道出血合并腹腔感染导致急性PVT后,出现自发性再通的诊疗经过,提醒临床医生,对于病情危重的肝硬化PVT患者若无法行药物溶栓或手术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去除诱发因素也至关重要,同样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该病例诊疗经过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局限性肝脂肪浸润病变误诊为肝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汤善宏, 杨德会, 曾维政, 吴晓玲, 王钊, 周晓蕾, 李红永, 陈洪超, 范泉水, 蒋明德
2015, 31(3): 438-4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0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纳差、乏力5年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外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经保肝、对症处理后缓解。2年前于外院检查肝脏CT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图1a,b),考虑诊断为"肝癌",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放化疗及介入等治疗,出院后未行特殊处理,近期自感上述症状加重,食欲差,睡眠欠佳,近1个月体质量下降5 kg,大便稀,尿黄,来本科室住院治疗。即往饮酒史:7岁患甲型肝炎,已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合并肝硬化1例报告
王红杰, 周敬敬, 孙颖, 温晓玉, 金清龙
2015, 31(3): 441-44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1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1岁,主诉为"9个月间断呕血4次,腹部胀痛10 d"。该患者曾因反复消化道出血入院,此次因腹胀明显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曾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腹部彩超提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2013年2月行脾栓塞治疗(栓塞40%)。既往:儿童时期曾诊断为"肠病性肢端皮炎";颈、躯干部皮肤黑变14年余,渐加重,2012年8月行颈部皮肤活组织检查,病理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腹腔出血4例救治经验及文献复习
胡维林, 罗小平, 凌宁, 石小枫, 黄英, 杨轶轩, 曾维群, 何华, 张大志
2015, 31(3): 443-4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2
摘要:

<正>随着覆膜支架的广泛应用及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基于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作用已被广泛认识,其适应证在不断修正和更新。TIPS公认的主要适应证包括不能成功被药物或内镜下治疗控制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二级预防)、难治性腹水,也有研究将其作

综述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与细胞自噬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王维昊, 许伟华
2015, 31(3): 447-4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3
摘要: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在全世界范围保持着较高的发病率。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复杂,其发生发展受到许多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影响,人们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简述了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介导的抗氧化应激系统在对抗各种类型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和细胞自噬对肝纤维化的影响,以及Nrf2和自噬的相互影响在肝纤维化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认为将Nrf2和细胞自噬联合研究是未来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方向,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肝星状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
任昌镇, 郝礼森
2015, 31(3): 452-4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4
摘要: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脏的主要纤维生成细胞,其活化增殖,进而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随着对肝纤维化的深入研究,HSC活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转导已成为研究热点。归纳了HSC活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信号转导,并介绍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相信随着对这些信号转导的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防治必将取得新突破。
Hedgehog信号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安佰全, 姜曼, 辛永宁, 姜相君, 刘振胜, 宣世英
2015, 31(3): 457-4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5
摘要:
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是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环节和必经阶段。阐述了Hedgehog(Hh)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程中肝细胞的作用,并对其进行了群体研究,表明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推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进展。对Hh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可能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涂燕云, 陈海艳, 刘旭东
2015, 31(3): 460-4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6
摘要: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展的最终结局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明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明显改善临床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失代偿肝硬化进程,最终提高生存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是目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介绍了适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抗病毒药物,针对治疗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在规范化抗病毒的前提下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肝硬化的治疗进展
张静雯, 时永全, 韩英
2015, 31(3): 465-4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7
摘要:
肝硬化是由各种因素导致慢性肝损害的一类晚期肝纤维化疾病。简述了肝硬化的病因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进展,指出肝移植作为治疗肝硬化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却受到供肝及费用等问题限制,而干细胞具有治疗肝硬化的巨大潜力,成为研究热点,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
卡维地洛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杨春娇, 祁兴顺, 郭晓钟
2015, 31(3): 469-4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8
摘要:
降低门体压力梯度是预防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首要目的。卡维地洛具有非选择性阻断β受体、阻断α1受体及阻断钙通道的作用。回顾了卡维地洛在降低门静脉压力梯度方面以及预防静脉曲张出血的作用。分析表明卡维地洛较普萘洛尔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门体压力梯度。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或内镜套扎预防静脉曲张首次及再次出血疗效是相似的。未来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应该证实这些研究结果。
浅述顽固性肝腹水的诊治程序
范治东, 尤晋丽
2015, 31(3): 472-4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39
摘要:
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反复发生的肝腹水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介绍了顽固性肝腹水的定义,目前一般治疗措施,常见并发症如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治疗现状,顽固性肝腹水的常规、非常规及手术治疗进展,指出治疗顽固性肝腹水首选腹腔穿刺大量放液,同时积极准备肝移植。
肝硬化患者支链氨基酸的应用进展
吕铮, 孟庆华
2015, 31(3): 475-4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40
摘要:
氨基酸主要在肝脏代谢,肝硬化患者的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紊乱,体内氨基酸代谢失衡,继而引起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不全,出现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等并发症,导致较高的病死率。总结了肝硬化患者氨基酸代谢特点及支链氨基酸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指出支链氨基酸制剂在调整肝病患者的血清氨基酸谱,升高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预防肝硬化并发症,提高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血管生物学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
任晓丽, 时永全, 韩英
2015, 31(3): 478-4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3.041
摘要:
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与肝内外血管的显著改变有关,随着对血管生物学的深入研究,目前对与门静脉高压症有关的动态血管变化的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综述了与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的血管生物学进展,如肝血管细胞以及它们的信号通路发生变化与肝内血管阻力增加有关,从而导致了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而肠系膜动脉血管舒张致使进入门静脉的血流量增加,加剧了门静脉高压。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及靶向分子通路,将为治疗门静脉高压提供新的前景。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Galectin-3调节肝损害中肝祖细胞扩增
杨坤, 王崇
2015, 31(3): 377-377.
摘要:

<正>【据《Gut》2015年2月报道】题:Galectin-3调节肝损害中肝祖细胞扩增(作者Hsieh WC等)慢性肝损伤、肝细胞增殖修复过程中,包括肝祖细胞(HPC)在内的胆管反应出现于汇管区,它们可再生肝实质。HPC存在一个由肌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层黏连蛋白基质组成的微环境中。Galectin-3(Gal-3)β-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结合蛋白在小鼠和人类的肝损害时表达。

肝囊肿感染的治疗
彭姗姗, 王中峰
2015, 31(3): 403-403.
摘要:

<正>【据《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4年12月报道】题:肝囊肿感染的治疗(作者Lantinga MA等)肝囊肿感染是肝脏囊性疾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但是目前缺少循证治疗策略。为了评估目前的治疗方案,并对肝囊肿再感染提供治疗建议。来自荷兰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的Lantinga MA等系统搜索了Pub Med(1948-2014)、EMBASE(医学文献资料库)(1974-2014)、考克兰图书馆(截止2014

托伐普坦管理晚期肝硬化患者难治性腹水的短期和中期疗效评估
杨硕
2015, 31(3): 417-417.
摘要:

<正>【据《Hepatol Res》2014年11月报道】题:托伐普坦管理晚期肝硬化患者难治性腹水的短期和中期疗效评估(作者Akiyama S等)托伐普坦,一种口服的精氨酸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可应用于肝硬化腹水。作者评估托伐普坦管理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收集的数据来自15个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10个、酗酒5个)在传统利尿剂的基础上加入拖伐普坦后,测量体重、血钠、肌酐浓度。托伐普坦持续

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
潘煜, 王中峰
2015, 31(3): 423-423.
摘要:

<正>【据《J Clin Gastroenterol》2015年1月报道】题: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作者Floreani A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特点是自然史较长,尽管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较高,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然而,PBC合并有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还没有被深入的研究。为了评估代谢综合征(MS)对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率及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来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

以HCV的E2糖蛋白为靶点的一个新型抗HCV感染和细胞间传播的药物
齐月, 王崇
2015, 31(3): 435-435.
摘要:

<正>【据《PLo S One》2014年10月报道】题:以HCV的E2糖蛋白为靶点的一个新型抗HCV感染和细胞间传播的药物(作者Al Olaby RR等)HCV全球感染约2亿人。虽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多种以HCV丝氨酸蛋白酶和多聚酶为靶点的药物显示了很好的疗效,但是针对HCV多个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治疗仍需要更好的药物,以此达到无干扰素和(或)利巴韦林治疗的目的。最近研究者确定了两个HCV E2蛋白的核心部分的晶体结构,为以E2蛋白为靶点发展药物提供了结构信息,从而能在HCV感染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2015, 31(3): 341-341.
摘要:

<正>由于一些文稿中统计学的误用比较常见,为此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要求如下。1.研究设计:需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可分为前瞻性、回顾性和横断面调查。2.资料表达与描述: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几何均数及其标准差描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描述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

医学外文期刊刊名缩写规则
2015, 31(3): 386-386.
摘要:

<正>刊名缩写目的在于简明,而缩写后又易辨认出原刊,亦即不会被读者误认是另一种刊物。刊名缩写应符合国际通用规则,即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出版的"Indexmedicus"(医学文摘)的格式为准,按已通用的缩写方式缩写,不要自己随意创造,具体要注意以下各点。1.如果刊名是一个单词,应全名标出,不能缩写。例如:"Science"(科学杂志),"Nature"(自然杂志),"Surgery"(外科学),"Endocrinology"(内分泌学)等。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影响因子攀升至消化病学类期刊第2位
2015, 31(3): 344-344.
摘要: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最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影响因子为0.992,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中的影响因子为1.243,在消化病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这是自2009年以来,在第十四届编委会的带领下,《临床肝胆病杂志》取得的又一项骄人成绩。在此,感谢多年来给予《临床肝胆病杂志》关心和支持的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以及各位热心同道。我们会以此为契机,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不法分子盗用本刊名义发布虚假征稿录用信息的声明
2015, 31(3): 348-348.
摘要:

<正>尊敬的广大作者:近日我刊发现有不法分子以"临床肝胆病杂志"名义向作者发布虚假征稿和录用信息,承诺审稿必过,短期刊发,骗取作者钱财,在此我刊郑重声明:一、我刊官方网站为:www.lcgdbzz.org,网站中未设置"在线咨询"版块。我刊没有与任何论文代理合作,请不要相信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任何标有"临床肝胆病杂志-医学期刊征稿"字样的网站。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基金项目论文开通“绿色通道”
2015, 31(3): 360-360.
摘要: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学术水平,提高优秀论文刊发的时效性,《临床肝胆病杂志》已对国家、省、部、市(地)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开通"绿色通道",即免收审稿费,一经审查合格,优先发表。来稿请将"基金项目"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完整表述如:"××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热忱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撰文,通过《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lcgdbzz.org)的投稿系统踊跃投稿。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1-12期“重点号”选题
2015, 31(3): 364-364.
摘要:

<正>为使作者了解我刊的编辑出版计划,及时地为我刊惠赐稿件,我刊编委会确定了2015年1-12期"重点号"选题:1.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2.自身免疫性肝病;3.肝纤维化及肝硬化;4.乙型肝炎;5.胰腺疾病;6.原发性肝癌;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小儿肝胆胰疾病;9.肝衰竭与人工肝;10.胆汁淤积和胆道疾病;11.丙型肝炎;12.肝移植。

《临床肝胆病杂志》免费刊发国内外肝胆胰指南及解读文章
2015, 31(3): 456-456.
摘要:

<正>标准治疗指南是有助于医生或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确定恰当医疗保健决定的系统性陈述(规定)。是把临床的思维方式,以一个系统化的文件固化下来,让非专业或者专业人士,直接参考它来处理面临的患者群体。由于标准治疗指南很有实用价值,本刊决定对最新制订的肝胆胰国内指南、国外指南中译文及解读类文章实行免收版面费并优

《临床肝胆病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2015, 31(3): 471-471.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胰疾病专业杂志。刊载内容为肝胆胰领域的临床与基础、中西医、内外科学术论文。目前已有国内外编委295名和审稿专家637名。随着杂志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做好期刊的审稿工作,提高审稿质量,缩短审稿周期,本刊公开诚聘优秀的审稿专家。具体

《临床肝胆病杂志》简介
2015, 31(3): 308-308.
摘要:

<正>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9家国内数据库收录。被俄罗斯、美国、波兰、英国、瑞典、瑞士等国家的10家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在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我刊影响因子为0.992;在扩展版中的影响因子为1.243。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本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