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3期

显示方式:
专家论坛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国路线图
研讨会专家组
2008, 24(3): 163-165.
摘要:
2008年APASL乙肝处理指南简介和解读
金清龙, 牛俊奇
2008, 24(3): 166-168.
摘要:
论著
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基因型相关性研究
李俊, 陈新月, 赵鸿, 于岩岩, 斯崇文, 韩忠厚, 张文谨, 陈宇萍, 陈勇, 王贵强, 于敏, 公维波, 徐京杭, 王军, 蔺小红, 李雪迎
2008, 24(3): 169-171.
摘要: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序贯治疗及单独予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的相关性。方法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来自北京等四城市。分别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48周、拉米夫定48周或干扰素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评价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PCR-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基因亚型。结果225例患者中C基因型184例,其中C2亚型165例;B基因型41例,均为Ba亚型。治疗结束、随访结束时,各治疗组B型与C型间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及完全应答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该四城市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亚型以Ba和C2亚型为主。治疗结束、随访结束时,各治疗组B型与C型间疗效无差异。
乙型肝炎病毒BCP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反弹关系的研究
苏明华, 江建宁, 周元平, 陈茂伟, 刘志红
2008, 24(3): 172-174.
摘要:
目的探讨HBV BCP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100mg/d)1年以上,达到病毒学应答半年以上,再出现HBV DNA反弹(HBV DNA拷贝数≥1.0×104拷贝/ml)的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的HBV 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突变位点。结果1.治疗组HBVDNA反弹的27例BCP(A1762T+G1764A)变异检出率44.44%(12/27)高于对照组26.32%(5/1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例HBVDNA反弹患者治疗前未检出BCP(A1762T+G1764A)变异,治疗后有2例检出BCP(A1762T+G1764A)变异。结论BCP(T1762/A1764)变异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反弹有关。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低血糖机制的探讨
于红卫, 孟庆华, 张汾燕, 李娟, 王金环, 段忠辉
2008, 24(3): 175-177.
摘要:
目的研究慢重肝患者的空腹IGF-1、胰岛素、C肽、皮质醇水平及能量代谢的营养底物的氧化率,来探讨慢重肝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机制。方法选取20例慢重肝低血糖患者,并以2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 IA法测定IGF-1值、胰岛素、C肽、皮质醇;应用代谢车测定其糖、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底物氧化率。结果慢重肝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血清IGF-1(11.9±2.6)ng/ml vs(159.8±35.7)ng/ml(P=0.000);血清胰岛素(19.2±10.9)μIU/ml vs(10.6±7.3)μIU/ml(P=0.034);慢重肝组糖氧化率、脂肪氧化率分别与对照组比:38.5%vs 56.9%(P=0.020)、38.8%vs 20.1%(P=0.028);慢重肝组糖氧化率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45,P<0.05)。结论慢重肝患者低血糖的发生与血清IGF-1值、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且空腹血糖与糖的氧化利用率正相关。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S区基因缺失及相关因素研究
李鹏, 张大可, 周莉, 董培玲, 李秀惠, 姚勤伟, 王淑珍, 丁惠国, 曾长青
2008, 24(3): 177-179.
摘要: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未发现S基因缺失。Pre-S基因缺失均见于C基因型患者。Pre-S基因缺失患者中,20%(3/15)HBsAg、抗HBs共存,与无S区缺失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reS基因缺失与病程(偏相关系数0.28,P=0.049)、抗病毒治疗(偏相关系数-0.451,P=0.036)有密切关系。结论Pre-S基因缺失在基因C型、严重肝病及活动性HBV复制患者多见,可能与病程长及抗病毒治疗有关。Pre-S基因缺失可导致HBV免疫逃避或免疫治疗失败,可能是肝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吴引伟, 文剑, 赵伟, 张亮, 宋玉华, 谈国蕾, 赵磊
2008, 24(3): 180-182.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对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穿刺术,对炎症程度进行病理分级,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上相关CD分子的表达情况,并与2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例G0G2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45RO+CD45RA-及CD8+CD45RA+CD62L+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4例G3期患者外周血中CD3+、CD3+CD8+、CD8+CD28+、CD8+HLA-DR+CD38+及CD3-CD1+9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例G4期患者外周血CD4+CD45RA+CD62L+及CD1+9CD5+淋巴细胞与健康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淋巴细胞数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组别的部分淋巴细胞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改变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活动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
李强, 陈明, 汪莉萍, 潘修成, 李智勇
2008, 24(3): 183-185.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铁(SI)、铁蛋白(SF)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79例CHB患者,用比色法测SI、放射免疫法测SF、硫代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各组CHB患者SI、SF和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79例CHB患者SI、FE水平与MDA水平均正相关(r=0.493,P<0.01;r=0.745,P<0.01);SI水平与SOD水平负相关(r=-0.27,P<0.05)。结论CHB患者SI、SF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相关性,过重的铁负荷协同乙肝病毒加重肝损伤。
重型肝炎血氨检测的价值的研究
汪杨, 辛桂杰, 王峰, 李玉香, 牛俊奇
2008, 24(3): 185-186.
摘要:
目的了解重型肝炎血氨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DRI-CHEM100型血氨分析仪检测40例重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及20名正常人的血清样本中的血氨水平。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氨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氨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合并肝性脑病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氨水平较无肝性脑病的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氨水平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好转的重型肝炎患者与死亡、离院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氨检测对于诊断重型肝炎有一定价值。
b-FGF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叶立红, 王翀奎, 侯军良, 刘玉珍, 高会霞, 梅志勤, 卢建华, 杨莉
2008, 24(3): 187-188.
摘要:
目的观察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对肝组织进行HE、Masson三色、网状纤维染色,进行病理肝纤维化分期(S0-S4)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b-FGF在不同病理分期的表达及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FGF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其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肝纤维化分期有显著正相关(r=0.953,P<0.01)。结论肝组织中b-FGF的表达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ALT小于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李静, 刘素芬, 叶立红, 杜瑞清, 卢建华, 来家琪
2008, 24(3): 189-190.
摘要:
目的观察ALT小于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与AL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3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肝功能、进行肝脏活检,肝脏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测。结果ALT小于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64.68%有2级以上的炎症改变,56.44%有2期以上的纤维化。本组中ALT男性均值为(39.73±19.14)U/L,女性为(29.21±13.90)U/L。结论ALT与炎性分级、纤维化分期均有相关性。ALT正常与不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炎性分级、纤维化分期不同,随着ALT数值的升高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改变越明显。
酚妥拉明、胸腺肽α1、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占国清, 王崇慧, 朱琳
2008, 24(3): 191-193.
摘要: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胸腺肽α1、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方法68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酚妥拉明10mg,PHGF 16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胸腺肽α1 1.6mg,每周2次皮下注射;对照组(26例)给予PHGF 16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月,分别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总胆固醇(Tch)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明显上升(P<0.01);治疗结束,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有效降低血清TBil(P<0.01),升高PTA、Tch(P<0.05,P<0.01)。2组病死率、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酚妥拉明、胸腺肽α1、PHGF联合治疗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王春萍, 张明
2008, 24(3): 194-196.
摘要: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方法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167例中国人(包括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82例正常对照)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进行研究,同时进行临床参数的检测。结果(1)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人群中Gln223Ar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非酒精性脂肪肝男性患者中AA+AG基因型者TC、BMI高于GG基因型(P<0.05)。(3)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男性患者中该基因变异与TC相关(P=0.019)。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男性患者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TC水平相关。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可能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脂质代谢。
肝细胞癌微血管形态与其临床病理学特性关系的研究
崔专义, 张国栓, 王桂琦, 谷敬峰, 左东明, 杨永强
2008, 24(3): 197-199.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与其临床病理学特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切除前未做过栓塞治疗的肝细胞癌标本55例,对此组肝细胞癌病理标本做了肿瘤微血管形态分型、分化级别划分、肿瘤大小测量、有无包膜及卫星结节鉴定,并对各观察指标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细胞分化级别、大小与肿瘤微血管分型级别呈正相关趋势。无包膜的肝癌微血管分型级别高于有包膜的肝癌。肝癌微血管分型在肿瘤有无卫星结节间无差别。结论肝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不同,并有一定的规律。低分化、大肝癌、无包膜者微血管分型级别较高。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王慧超, 叶红军, 韦始亮, 刘晓翌, 万汇涓, 杜意平
2008, 24(3): 199-201.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治疗组各1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另设5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正常组。8周后开始腹腔内注射药物干预,16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GGT水平,参照2006年2月份的NAFLD诊疗指南中脂肪肝分度和炎症分级(NASH-F(0-4)G(0-3))的组织病理学标准进行量化计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计分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组织炎症计分及血清GG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脂肪性肝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胆结石患者胆汁中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庄耘, 沈云志, 秦怡
2008, 24(3): 202-204.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性,寻找Hp在胆汁中存在的证据,同时对胆汁中细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36例胆结石患者,其中28例采用胆管穿刺、8例采用内镜下选择性胆管插管抽取胆汁,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胆汁中Hp-CagA IgG,与对照组16例进行比较。结果结石组与对照组、伴有和不伴有急性胆管炎的胆结石患者胆汁中Hp-CagA IgG检出的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中胆管穿刺与内镜下选择性胆管插管抽取的胆汁中Hp-CagA IgG检出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可能存在于胆道,并与胆结石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经内镜选择性胆管插管抽取胆汁进行Hp-CagA IgG的检测是可行的。
硫普罗宁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
杜时雨, 房龙, 赵洪川
2008, 24(3): 204-206.
摘要: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氯化钠溶液20ml.Kg-1.d-1;B组(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白酒;C组(治疗组)在B组基础上预先1h灌胃硫普罗宁100mg.Kg-1.d-1;实验共10天。实验6天、11天取各组大鼠血液,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ALT、AST、TG、CHO;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肝组织,HE、Masson染色,光镜检查。结果在6天和11天时B组大鼠血清ALT,AST,TG和MDA较A组显著升高,GSH-Px降低,C组较B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B组织有明显肝细胞脂变和炎症坏死,C组较B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普罗宁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mRNA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研究
杨晓静, 杨竹林, 黄江生, 杨乐平, 付汐
2008, 24(3): 207-209.
摘要: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NGF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NGF染色方法为En VisiomTM免疫组化法,NGFmR-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法。结果胆囊腺癌NGF和NGF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P<0.01);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病例NGF和NGF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或P<0.01)。结论NGF及其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侵袭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反映胆囊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C-fos、EGFR在肝癌、肝硬化中表达的研究
冯洁, 汤正好, 张荣贵, 臧国庆, 余永胜
2008, 24(3): 210-212.
摘要: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C-fos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与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C-fos与EGFR在HCC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HCC组织、51例癌旁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10例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肝组织C-fos蛋白表达情况;EGFR在47例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fos蛋白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与肝病的不同进展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HCC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与EGF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fos蛋白在肝癌、肝硬化组织的过表达提示C-fos参与在肝癌、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但可能通过EGFR以外的信号通路参与肝癌发病过程。
Allo 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分离糖缺失转铁蛋白(CDT)
赵树清, 陆伟, 王金龙
2008, 24(3): 213-215.
摘要:
目的建立Allo-A Sepharose亲和层析技术分离血清中糖缺失转铁蛋白(CDT)和转铁蛋白(Tf)。方法Allo-A与的偶联反应在0.1mmol/L NaHCO3(含0.5mmol/L NaCl)内进行;Allo-A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技术用于分离血清CDT和Tf;ELISA用于定量CDT和Tf。结果Allo-A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图谱显示2个洗脱峰,CDT存在于第一洗脱峰,Tf存在于第二洗脱峰。ELISA测定结果显示,在5例正常血清中,CDT水平为4.534.76(CV=1.89.7%),Tf水平为255.3524.9(CV=5.110.7%);在5例患者血清中,CDT水平为3.044.20(CV=0.811.6%),Tf水平为6.0534.73(CV=0.711.1%)。表明Allo-A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技术在分离CDT和Tf中,具有较理想的可重复性。结论Al...
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赵建军, 托乎他西, 张志蜂
2008, 24(3): 215-216.
摘要: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吴丽萍, 张建军, 王艳, 杜瑞清
2008, 24(3): 217-218.
摘要:
医用三氧治疗慢性肝炎临床和肝微循环的观察
唐荣国, 李超
2008, 24(3): 218-219.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医用三氧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血流、肝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30例住院的慢性肝炎患者,用医用三氧治疗,每周三次,每次抽患者自体静脉血200ml然后与100ml一定浓度的三氧混合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医用三氧的浓度由20μg/ml逐渐增到40μg/ml。治疗前后用多普勒B超测定肝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每周观察肝功能、体液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结果治疗后用B超测肝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明显升高;症状和肝功能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增强。结论医用三氧治疗慢性肝炎,可增加门静脉右支血流量,血与肝脏间氧交换增加,有效地减轻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淤胆及肝组织学的损伤,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和临床症状。
HBVDNA表达及免疫球蛋白测定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
杨海霞, 郝平
2008, 24(3): 220-221.
摘要:
综合靶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程昌盛, 杨红芳
2008, 24(3): 221-222.
摘要:
目的探讨用氩氦刀冷冻+微波消融+化学消融等综合靶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7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综合靶向消融治疗,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一周后行局部氩氦刀冷冻术、微波消融或化学消融术;56例单纯行动脉栓塞化疗。结果治疗组1年生存率56.4%,对照组1年生存率36.9%;治疗组AFP平均值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靶向消融治疗能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较单纯介入疗法治疗更为有效。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
陈红艳, 朱红辉, 胡光振
2008, 24(3): 223-224.
摘要: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轻中度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甘草酸二铵、维生素C、肌苷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8静滴qd疗程3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在不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轻中度肝损害能较快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比单独应用甘草酸二铵有显著疗效。
Zieve综合征7例分析
郑新杰, 刘海霞
2008, 24(3): 225-225.
摘要:
不典型肝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李勇, 马军, 哈若水, 蔡中
2008, 24(3): 226-22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癌的CT特征,提高不典型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肝细胞癌完整的手术病理资料和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病例的CT平扫表现为:(1)边缘"晕环"征;(2)囊壁局限性增厚和/或囊壁结节征。增强扫描:(1)动脉期囊壁和/或囊壁结节征早期强化征;(2)门静脉期"晕环"的晚期强化征。所有病例均无典型肝细胞性肝癌的CT特征。结论上述征象为不典型肝癌的特征性CT表现,为不典型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病例报告
急性重型肝炎合并脑栓塞致双眼皮质盲一例
张银华, 滕惠琴
2008, 24(3): 171-171.
摘要:
胆囊结石致阻塞性肠梗阻一例报告
魏力, 朱林, 冯静刚, 唐荣声
2008, 24(3): 182-182.
摘要:
“摇头丸”致肝损害一例
郎振为, 孙静媛, 杜宏波, 石晓虹, 孙风霞
2008, 24(3): 193-193.
摘要:
文献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向国卿, 王炳元
2008, 24(3): 228-230.
摘要:
肝脏微循环障碍中间质细胞变化研究进展
吕超, 王俊学
2008, 24(3): 231-233.
摘要:
血管紧张素Ⅱ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谢红东, 刘成海
2008, 24(3): 234-237.
摘要: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晓菊, 崔速南, 汪明明
2008, 24(3): 237-23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