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述评
妄测21世纪肝胆胰外科学的发展
谭毓铨
2012, 28(1): 2-4.
摘要:

<正>21世纪外科学的发展无疑将取决于全球经济及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生命科学仍将是发展的重点,它将以遗传学(人类基因计划)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基础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人类遗传性疾病将能进行预测及个体化的防治。基因治疗、器官移植、干细胞技术等与影像、遥感、信息、材料学、纳米、计算机等有关交叉技术的融合,将大幅度的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延长寿限。在老龄社会中,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

现代肝脏外科的进展与思考
许戈良
2012, 28(1): 5-7.
摘要:
<正>1888年德国外科医生Langenbuch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术,标志着现代肝脏外科的诞生。在百年发展历程中,肝脏外科历经盲目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不规则局部切除、解剖性肝段切除等发展阶段[1]。随着对肝脏解剖认识的深入,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手术器械的应用,特别是活体
转化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间的纽带
迮兴宇, 贾继东, 王宝恩
2012, 28(1): 8-10.
摘要:
<正>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欧美生物医学界于上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目的主要是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后来其概念进一步演变,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和拓展,目前转化医学通常泛指以解决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活动,既包括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科研活动,也包括从临床问题出发凝练出科学问题、在实验室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应用于临床的过程。
专家论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与预防对策
王秋生
2012, 28(1): 11-13.
摘要: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自从1987年3月由法国里昂一位妇科医生在进行腹腔镜附件手术时联合实施以来业已成为微创外科领域的经典示范手术。我国LC虽然在1991年初得以开展,20年多来远未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在3~5年内迅速普及发展起来,而是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探

论著_肝胆胰疾病的外科诊疗
乳头扩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疗效分析
王蒙, 王广义, 邱伟, 张平
2012, 28(1): 14-16.
摘要: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在ERCP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肝胆胰外科共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930例,其中选择性插管困难者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完成而采用乳头预切开术108例,占11.6%。纳入标准为常规插管失败或反复进入胰管4次判定为选择性插管困难,术中改行乳头预切开术,根据病情完成ERCP检查和内镜下治疗。观察终点为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同期常规ERCP插管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乳头预切开术108例,ERCP成功103例,成功率95.4%。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6.5%,无十二指肠穿孔及死亡病例。同期822例常规ERCP诊治成功率97.7%,术后并发症63例,发生率7.7%。乳头预切开与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χ2=0.141,P=0.707)及成功率(χ2=2.041,P=0.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头预切开术与常规ERCP相比不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提...
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王旻, 王爽, 金洪永, 安立学, 季福建, 刘卓, 曹宏
2012, 28(1): 17-20.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外科治疗手术时机及方法。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中心32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超、CT、MRI能够明确诊断直肠癌肝转移灶能否手术切除;术前新辅助化疗及靶向治疗可以进一步筛选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模式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结论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首选手术治疗;采取合适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无瘤生存率和累计生存率。
床旁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潘凡, 江艺, 张小进, 夏玉健, 潘晨
2012, 28(1): 21-22.
摘要:
目的评价床旁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25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置管成功。1例87岁女性患者PTGD术后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24例在行PTGD术后2周~2月间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中转开腹3例,胆囊切除术后均未死亡。结论 PTGD治疗高龄化脓性胆囊炎是一项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傅继宁, 肖冰, 高克强
2012, 28(1): 23-25+28.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总结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选择性对71例患有肝胆疾病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胆囊结石39例,胆囊息肉15例,肝囊肿14例,肝癌1例。结果 6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单孔手术,2例胆囊结石患者,由于局部粘连较重,改常规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54例,手术时间45~95 min;肝囊肿14例,行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25~45 min;左肝外叶边缘肝癌1例,行肝楔形切除术,手术时间145 min。术后无黄疸、胆汁漏、出血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脐部切口瘢痕小而隐蔽,无明显可视瘢痕。结论在现有条件下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前和术中慎重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改变手术方法,对多数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具有极好的美容效果。
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手术15例诊疗体会
於恩桥, 刘建夏, 秦磊, 钱海鑫
2012, 28(1): 26-28.
摘要: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间的15例因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全部行吻合口重建,术中切除原胆肠吻合口行规范的肝门胆管空肠吻合7例,行肝总管空肠吻合6例,1例切除肝方叶后行左右肝管空肠吻合,左肝外叶切除3例;15例随访时间平均33.2月,术后胆漏1例,3例有胆管炎表现。结论打开肝门板显露胆管汇合处是高位胆管-空肠吻合得以重建的关键;再手术时需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论著_病毒性肝炎
阿德福韦酯单药挽救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疗效观察
宋闽宁, 黄文琪, 闵峰, 洪美珠, 范荣华, 吴卫兵, 张丽
2012, 28(1): 29-32.
摘要:
目的总结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挽救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探讨单药挽救LAM耐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LAM耐药后入组挽救治疗。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如年龄、性别、肝生化指标、HBV DNA及HBV M。纪录治疗持续时间及应答,并进行分组对照。结果 60例中,HBV DNA定量反弹≥1log10拷贝/ml 20例,HBV DNA测序rtM204I/V、rtL180M位点变异40例。生化学突破的LAM耐药患者,给予ADV单药治疗。完成156周治疗者42例。HBV DNA低复制组(基线水平HBV DNA 103~105拷贝/ml)治疗后第12至156周HBV DNA转阴率均为80.0%,高复制组(基线水平HBV DNA≥106拷贝/ml)转阴率为40.7%~44.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转阴率随治疗时间延长渐增加。治疗156周时,HBeAg阳性血清学转换率24.1%。4例因检测出rtA181V/I/S位点变异改用恩替卡韦(ETV)。结论 ADV单药挽救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
单纯慢性肝炎及单纯肾病综合征出现腹水与血白蛋白定量的相关性
张秀娜, 王军羽, 高普均
2012, 28(1): 33-34+47.
摘要:

目的探讨在排除其他原因(如门脉高压、肝硬化、心脏疾病、结核、肿瘤等)的条件下,分析单纯慢性肝炎低蛋白血症及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出现腹水时血白蛋白水平。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1日病房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单纯慢性肝炎及肾病综合征两种疾病患者,对其中低蛋白血症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腹水出现时血白蛋白的分界点。结果单纯慢性肝炎患者血白蛋白低于25.65 g/L时容易出现腹水,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肾病综合征患者血白蛋白低于20.60 g/L时容易出现腹水,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慢性肝炎及肾病综合征出现腹水组比未出现腹水组血清蛋白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慢性肝炎及单纯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出现腹水的血白蛋白分界点,对临床分析腹水原因具有指导意义,可避免临床的误诊及漏诊。

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相关因素分析
张建军, 吴丽萍, 杜瑞清, 王建彬, 姚展成, 于桂琴
2012, 28(1): 35-38.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与临床及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寻找影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0例入选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分期(G0~4)和纤维化分期(S0~4),并同时测定临床和血清学指标。将肝组织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82例患者,以肝组织炎症分级≥G2和
调节性T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透明质酸分泌的影响
陆小蒟, 陈永平, 阳韬, 程瑗, 金晓芝, 申春燕, 刘俊, 王春莹, 王晓东, 林镯
2012, 28(1): 39-43.
摘要: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透明质酸(HA)分泌的影响。方法 MASC法分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CD4+CD25+Treg细胞;传代培养人HSC LX-2(空白组),不同比例CD4+CD25+Treg细胞与HSC直接共培养(共培养组),不同剂量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HSC共培养(对照组);使用CCK-8法检测HSC增殖、放射免疫法检测HA分泌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培养组与空白对照组(0.6623±0.02702)相比,在比例为2.5∶1时HSC增殖最为明显(0.6836±0.00560),比例为1∶1、5∶1及7.5∶1时HSC增殖均明显减少,且随着比例升高其增殖水平逐渐降低,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F=11.421,5.272,84.514,490.639;均P<0.05)。不同浓度TGFβ1对照组的HSC均比空白对照组(0.3883±0.00189)细胞增殖明显(0.6720±0.00753,0.6773±0.00585,0.5373±0.00387),并于8 ng/μl时增殖达到高峰...
论著_其他
酒精性肝病218例临床分析
王丽霞, 赵钢, 段志军
2012, 28(1): 44-47.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21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218例患者,复习病史并分析饮酒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逐年增多,41~50岁为好发年龄。AC组饮酒时间长于酒精性脂肪肝(AFL)组及酒精性肝炎(AH)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AH及AC组AST、ALT、AST/ALT、GGT及A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AH及AC组A/G、TBil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病病情和预后与长期饮酒史(包括饮酒量、饮酒时间)有关。发病有逐年增多、年轻化趋势。对于有饮酒嗜好的患者,应定期对AST/ALT、GGT、ALP、A/G、TBil、TG及TCL等生化指标监测,从而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美他多辛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龚元英
2012, 28(1): 48-49+52.
摘要:
目的观察美他多辛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60例酒精性肝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对照组用硫普罗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他多辛片。治疗前后分别查TBil、ALT、AST、GGT、A/G、TC、TG等生化指标,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 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治疗组治疗后的TBil、ALT、AST、GGT、A/G、TC、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他多辛和硫普罗宁联用疗效优于单用硫普罗宁。
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方法及安全性探讨
张文华, 贾文玲, 周子英, 唐海涛, 王凤梅
2012, 28(1): 50-52.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浆置换对62例肝衰竭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进行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治疗过程中持续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分离器及管路,共81人次。对照组32例常规加用肝素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共82人次,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无1人次发生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其他不良反应23人次,对照组发生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12人次,发生其他不良反应26人次,两组对照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传统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别,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
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张强, 孙凤霞
2012, 28(1): 53-54+62.
摘要:
目的分析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特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0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亚急性肝衰竭病例共79例,对其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预后及特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79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7.59±19.01)岁,最常见的病因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43.04%),其次为HBV感染(27.85%)。发生率最高的3类并发症依次为腹水、腹腔感染、肝性脑病,与死亡明显相关的并发症为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本组资料的病死率约为18.99%。结论亚急性肝衰竭好发于男性及4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较高。HEV感染是本组资料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腹水、腹腔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肝肾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致死因素。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24例临床观察
陈曦, 孙国军, 赵文静, 焦健, 刘松涛, 梁冰, 刘双燕
2012, 28(1): 55-57.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无菌抽取骨髓180~200 ml,用负收集法分离提取骨髓血干细胞,然后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储备功能、肝脏超声和肝脏CT,并观察同期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时ALT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CHE、PTA、AFP于术后4、8及12周增高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吲哚青绿15 min滞留率(ICGR15%)于术后12周时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时肝脏CT,其门脉一级分支平面面积与术前相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术后,所有患者精神、体力、食欲明显好转,均未发现细胞移植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近期安全有效,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肝脏储备功能改善明显,缩小的肝脏有所增大。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相关性分析
赵丹彤, 闫惠平, 廖慧钰, 刘燕敏, 冯霞, 赵艳, 刘秀红, 孔祥沙
2012, 28(1): 58-62.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2、4、9(TLR2,TLR4,TLR9)表达及PBMC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52例)和健康对照者(22例)外周血PBMC中TLR2、4、9阳性细胞及Tregs比例,比较其在PB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的差别并分析TLR与Tregs相关性。结果PBC患者Tregs比例低于健康对照者[(1.53±1.33)vs(4.42±1.43),P<0.0001],TLR4阳性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者[(36.95±3.53)vs(32.84±8.06),P=0.003];PBC患者Tregs比例与TLR9阳性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2=0.115,P=0.016),健康对照者Tregs比例与TLR2,4和TLR2,4,9联合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2=0.326,P=0.007;R2=0.226,P=0.034)。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PBMC中Tregs比例降低,TLR4表达升高,可能受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感染的影响。

18α甘草酸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治疗作用
徐中南, 吴锡铭, 王佩, 张喜全, 夏春光, 王训强, 王鸯, 湛筱乐, 曲颖, 徐铭益, 陆伦根
2012, 28(1): 63-65+70.
摘要:

目的观察18α甘草酸(18α-GA)对D-氨基半乳糖(GalN)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除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动物同时腹腔注射10%GalN溶液500 mg/kg,给药组于GalN处理前3 d分别腹腔注射18α-GA 15、30、60 mg/kg,每日一次,GalN处理30 h后取血测定血清ALT、AST,并取肝左叶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18α-GA能明显抑制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转氨酶的活力,并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18α-GA对GalN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防治效果。

病例报告
对1例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
李春霞, 潘怀强, 李延军, 徐光华, 陈延平, 冯继红, 魏华, 曾庆磊
2012, 28(1): 66-68.
摘要: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38岁,司机,因"间断性右季肋区不适2年,加重2月余"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肝区不适,在我院就诊时查乙型肝炎系列示:HBsAg阴性、抗-HBs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当时未行进一步诊治。2011年2月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右季肋区不适,查乙型肝炎系列示:HBsAg阴性、抗-HBs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甲、丙、戊、丁型肝炎抗体、
意外胆囊癌18例报告
姜伟栋, 宫路路, 刘晶晶, 姜义, 曹宏
2012, 28(1): 69-70.
摘要:
<正>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是指术前未有明确诊断,因"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由病理切片确诊的胆囊癌,又称为偶发胆囊癌、亚临床胆囊癌、机遇性胆囊癌。UGC在所有诊断的胆囊癌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各家报道不一。随着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普及,UGC的数量也有逐年增多趋势。尽管超声、CT及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不断进步,但胆囊癌的早
综述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雌激素信号通路参与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韩聚强, 徐小洁, 叶棋浓
2012, 28(1): 71-73.
摘要: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肝纤维的发生存在有显著性别差异。研究证实,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直接参与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肝纤维化发生相关细胞生长因子,其可能作为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直接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
免疫细胞对肝脏纤维化的调控作用
李海
2012, 28(1): 74-77.
摘要:
肝脏纤维化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均可对肝脏星状细胞产生调节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肝脏内各种免疫细胞的调节最终会影响肝脏疾病的进程,在肝纤维化的不同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肝星状细胞反过来也为免疫细胞的募集、激活创造了良好的微环境条件。
脂肪因子在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魏思忱, 郑国启
2012, 28(1): 78-81.
摘要:
脂肪组织不再只是一个储存过剩能量的惰性组织,同时也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作为旺盛的内分泌器官已得到广泛认可,其分泌的大量脂肪因子如瘦素、细胞因子等参与维持机体能量稳态和调控糖、脂代谢平衡,对全身器官系统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研究发现脂肪因子影响肝脏的炎症、纤维化和细胞死亡。本文就各种脂肪因子与肝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读者·作者·编者
祝贺我刊顾问赵玉沛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 28(1): 10-10.
摘要:
<正>中国科学院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和最高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2012年12月9日,中科院公布了该院2011年新当选的51名院士和9名外籍院士名单,我刊顾问、北京协和医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2012年重点号的启事
2012, 28(1): 13-13.
摘要:
<正>为便于集中组稿,《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研究确定了本刊2012年1~8期重点号的选题,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对于围绕重点号选题的文章,本刊将择优优先发表。本刊2012年1~8期选题如下(暂为大致顺序):肝胆胰疾病的外科治疗;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中西医结
我刊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收录
2012, 28(1): 62-62.
摘要:
<正>经过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对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的两个主要数据库CAB Abstracts和Global Health查询,《临床肝胆病杂志》已经正式入库(CAB Abstracts和Global Health)。这是我刊继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化学文摘》(C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后,被第四个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书讯
牛俊奇编译肝病学巨著《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中文版即将出版
2012, 28(1): 20-20.
摘要:
<正>由已故英国著名肝病学家希拉.夏洛克(Sheila Sherlock)所著《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的中文版即将由天津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组织翻译了这本肝病学巨著。我国著名的肝病学专家贾继东、魏来、成军、王贵强、段钟平等参加了该书的校对。希拉.夏洛克是世界一流的医生,她开创了现代肝脏疾病学,被誉为肝病学之母、肝病学皇后。她还曾是胃
《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原著者Sheila Sherlock介绍
牛俊奇
2012, 28(1): 68-68.
摘要:
<正>《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是英国著名的肝病学家希拉?夏洛克(Sheila Sherlock)所著。Sheila Sherlock是世界一流的医生,她开创了肝脏疾病的研究。被誉为肝病学之母,肝病学皇后。有位年轻的肝病医生曾问这位肝病学的先驱,为什么选择肝脏疾病作为他的职业生涯。她说"因为没有其他人做"。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她开始了从事肝病学研究时,这个专业还不存在。
《消化系统疾病症状鉴别诊断丛书》全部出版
2012, 28(1): 77-77.
摘要:
<正>由池肇春教授任总主编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鉴别诊断丛书》共分六册,包括《黄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腹水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腹痛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昏迷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排便异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计300余万字,通过不懈努力,《排便异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是丛书的最后一部,现已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本分册50余万字,每册定价68元。内容新颖实用,可从全国各
主编致辞
主编致辞
贾继东, 牛俊奇
2012, 28(1): 1-1.
摘要:

<正>燕语新华喜,龙腾大地春。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临床肝胆病杂志》向各位编委、审稿专家、读者和广大作者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过去的2011年,是《临床肝胆病杂志》求新图变、奋力进取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硕果满枝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改革了杂志的管理体制,转换了工作机制,加强了编辑部的队伍建设,为《临床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约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约
2012, 28(1): 82-84.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胰疾病专业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256,国内统一刊号CN 22-1108/R。《临床肝胆病杂志》以广大临床医师及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肝胆胰疾病领域先进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