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5期

显示方式:
述评
重视“可切除”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刘畅, 杨尹默
2015, 31(5): 645-6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01
摘要:
胰腺癌的治疗理念正由"surgery first"向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转变,其术后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已为目前诊疗规范;但新辅助治疗的价值和意义尚不明确。针对"可能切除"的胰腺癌,有限临床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推荐开展应用。但在应用指征、周期及方案选择等方面,缺乏共识,因此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意义存在较大争议,亟待开展前瞻性对照研究,以客观评价新辅助治疗对改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和作用。
书讯
《实用临床胃肠病学》(第2版)出版
2015, 31(5): 648-648.
摘要:

<正>由池肇春等教授主编的《实用临床胃肠病学》(第2版)已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胃肠、胆、胰及腹膜常见疾病为中心,对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治作了详尽的介绍,对一些少见疾病也作了简介,全书176章,分上、中、下3卷,上卷总论为诊断治疗基础,计18章,中卷为诊断技术,计71章,下卷为胃肠、胆胰及腹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计97章,全书270

防治指南
《2015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更新要点及临床路径
李晓青, 钱家鸣
2015, 31(5): 649-6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02
摘要:

<正>2014年美国约有46 420例患者诊断为胰腺癌,约39 590例患者死于胰腺癌。在美国,胰腺癌在肿瘤相关死因中位于第四位,男性列于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后,女性列于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胰腺癌指南旨在更好地指导医生做出临床决策,但不能涵盖所有的临床状况。现将2015年最新版NCCN胰腺癌指南中的临床要点和诊疗流程归纳如下。1概述

《2015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外科相关部分解读
张太平, 曹喆, 赵玉沛
2015, 31(5): 654-6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03
摘要:

<正>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2014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46 420例,死亡病例数39 590例,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居第4位,5年生存率不足6%[1]。近年来,胰腺癌治疗理念已由"Surgery First"向"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转变,在肿瘤可切除评估、新辅助治疗、联合血管

《201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无症状肿瘤性胰腺囊肿的诊断与管理指南》简介
涂传涛, 王吉耀
2015, 31(5): 657-65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04
摘要:

<正>近期,美国胃肠病学会(AGA)推荐了《无症状肿瘤性胰腺囊肿诊断与管理指南》并发表在2015年4月份《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本文就该指南推荐意见进行编译与简介。胰腺的囊性病变(cystic lesions)通常分为非肿瘤性(如假性囊肿)和肿瘤性两大类,后者也称为胰腺囊性肿瘤,其中有些囊性肿瘤分泌黏液,部分不分泌黏液。胰腺囊性肿瘤约占胰腺囊性病变的10%~15%,大约15%的患者在接受腹部磁共

2015年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立场声明: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症的现状和展望
王晓晰, 祁兴顺, 郭晓钟
2015, 31(5): 659-6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05
摘要:

<正>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曾称为肝小静脉闭塞症(veno-occlusive disease,VOD)(本文简称为SOS/VOD),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HSCT)后发生的潜在致死性并发症。在SOS/VOD中,肝腺泡Ⅲ带的肝窦内皮细胞及肝细胞被预处理期间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全基因组突变筛查揭示肝炎对胆管表型肝癌的影响及其分子多样性
徐洪芹, 王崇
2015, 31(5): 653-653.
摘要:

<正>【据《Nat Commun》2015年1月报道】题:全基因组突变筛查揭示肝炎对胆管表型肝癌的影响及其分子多样性(作者Fujimoto A等)肝癌有诸多分类,其中肝内胆管癌和肝细胞合并胆管癌由于在组织学上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胆管上皮细胞分化,被定义为有胆管表型的肝癌(LCB),不论有无慢性肝炎的情况下,LCB是位列第二位易发生的肝癌,且较肝细胞癌更具有侵袭性且预后差。

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用于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进展期肝癌患者
王丰姣, 王中峰
2015, 31(5): 664-664.
摘要:

<正>【据《Anticancer Res》2015年4月报道】题: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用于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进展期肝癌患者(作者NagaiH等)即使口服多种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给肝硬化并发进展期肝癌(aHCC)的治疗带来一场革命,aHCC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预后仍然极差,多模式的标准化治疗门静脉癌栓合并aHCC尚未实现。

长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巩固治疗可降低慢性HBV感染者复发风险
吴瑞红, 王中峰
2015, 31(5): 670-670.
摘要:

<正>【据《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5年5月报道】题:长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巩固治疗可降低慢性HBV感染者复发风险(作者Chi H等)慢性HBV感染者在停止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之前,推荐6~12个月的巩固治疗。为了研究巩固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停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荷兰鹿特丹伊拉兹马斯MC大学医学中心的Chi H等做了如下研究。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卢旺, 李婉玉
2015, 31(5): 720-720.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5年3月报道】题: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作者Cerini F等)近期研究表明,肝硬化处于高凝状态,血栓风险增加。这就是这些患者经常应用抗凝治疗的原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抗凝是否会诱发出血,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

大多数合并HCV的淋巴瘤患者表现为轻微肝损伤:修正抗病毒治疗优先秩序
李婉玉
2015, 31(5): 724-724.
摘要:

<正>【据《Liver Int》2015年3月报道】题:大多数合并HCV的淋巴瘤患者表现为轻微肝损伤:修正抗病毒治疗优先秩序(作者Torres HA等)HCV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进展有关。HC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优先考虑抗病毒治疗。现行的肝脏参数推荐是否掩盖了HCV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HCV-NHL)的风险还不清楚。为了评

埃及母婴垂直传播导致HCV感染的评估
王晓美, 李婉玉
2015, 31(5): 728-728.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5年3月报道】题:埃及母婴垂直传播导致HCV感染的评估(作者Benova L等)尽管埃及在全球HCV流行率最高,埃及的HCV感染率持续上升,但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尚不清楚,HCV的母婴传播被认为是已知的传播途径,但包括埃及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目前都没有关于HCV垂直传播的的评价。为了评估埃及垂直传播造成HCV新发感染的绝对数量。来自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Benova L等做了一项研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达那肝素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赵旭, 李婉玉
2015, 31(5): 732-732.
摘要:

<正>【据《Hepatol Res》2014年8月报道】题: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达那肝素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作者Naeshiro N等)为了评估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患者服用抗凝药物达那肝素钠的疗效和安全性,来自日本广岛大学医院的Naeshiro N等人做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共纳入26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别为,乙型肝炎肝硬化5人,丙型肝炎肝硬

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根治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长期效果的一项日本队列研究
齐月, 王崇
2015, 31(5): 765-765.
摘要:

<正>【据《Anticancer Res》2015年3月报道】题: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根治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长期效果的一项日本队列研究(作者Sakamoto K等)对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日本患者,在其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是否可以获益,来自日本熊本大学的Sakamoto K等对此做了一项研究。选取HBsA g阳性、抗-HCV阴性的患者162例,62例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100例不接受核苷和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连接蛋白的多态性与HCV清除作用
杨坤, 王崇
2015, 31(5): 774-774.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5年2月报道】题: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连接蛋白的多态性与HCV清除作用(作者Hoffmann FS等)新感染HCV的患者中,只有20%30%自发性清除。剩下的70%患者中感染持续存在,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和疾病。宿主基因多态性,特别是先天免疫应答的组成成分,有助于HCV的自然清除。维甲酸诱导基因(RIG-I)类似的解旋酶如黑色素瘤分化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多态性与肝硬化有关
刘娱, 王中峰
2015, 31(5): 782-782.
摘要:

<正>【据《PLo S One》2015年4月报道】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多态性与肝硬化有关(作者Sheu MJ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4多态性与许多恶性肿瘤的进展成正相关。然而,FGFR4基因变异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之间的关系尚未确定。来自台湾奇美医学中心的Sheu MJ等做了一项研究,调查FGFR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HCC的易感

专家论坛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治进展
殷涛, 吴河水
2015, 31(5): 665-66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06
摘要: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特殊类型慢性胰腺炎,有独特的影像学、血清学及组织病理特征,常伴有胰外脏器病变。AIP容易与胰腺癌和胆管癌相混淆,在临床中要综合多种指标分析和判断,对确诊为AIP的患者应予类固醇激素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的治疗
李照, 朱继业
2015, 31(5): 668-67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07
摘要: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是所有胰腺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类肿瘤,近些年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肝脏是其远处转移的常见器官。对于分化良好、没有肝外转移、可切除的患者,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而对于此类患者的肝移植指征则需要根据个体化情况严格掌握。
超声内镜附加新技术在胰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侯晓佳, 金震东
2015, 31(5): 671-6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08
摘要: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期出现的超声内镜(EUS)附加技术为胰腺肿瘤提供了新的诊治手段,并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介绍了EUS附加新技术对常见胰腺肿瘤的治疗进展。最后指出,EUS附加新技术对胰腺肿瘤的治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仵正, 王铮, 徐勤鸿
2015, 31(5): 674-6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09
摘要:
胰腺囊性肿瘤较为少见,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归纳了临床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处理,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等。胰腺囊性肿瘤各自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决定了不同的预后。指出应重视胰腺囊性肿瘤的正确诊断,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策略。
基于唾液生物信息诊断胰腺癌的现状分析
倪睿, 王满才, 张有成
2015, 31(5): 678-6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0
摘要: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唾液是一种口腔腺体分泌液和黏膜渗出液等构成的混合性生物流体,当机体存在病变时,其所含的微生物、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信息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媒介之一。通过总结唾液诊断学研究现状及其优点,分析当前利用唾液诊断胰腺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认为利用唾液生物信息诊断胰腺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张轶西, 乔昕, 刘斌, 乔士兴
2015, 31(5): 681-6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1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从腹腔镜手术运用于临床到3D腹腔镜技术的纷至沓来,再到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疾病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胰腺疾病包含多种病变,各自的预后大为不同,再选择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在满足病灶根治性的大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患者脏器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使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更加重大。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1-12期“重点号”选题
2015, 31(5): 667-667.
摘要:

<正>为使作者了解我刊的编辑出版计划,及时地为我刊惠赐稿件,我刊编委会确定了2015年1-12期"重点号"选题:1.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2.自身免疫性肝病;3.肝纤维化及肝硬化;4.乙型肝炎;5.胰腺疾病;6.原发性肝癌;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小儿肝胆胰疾病;9.肝衰竭与人工肝;10.胆汁淤积和胆道疾病;11.丙型肝炎;12.肝移植。为本刊重点号的投稿请注明"***重点号投稿"字样。

《临床肝胆病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2015, 31(5): 673-673.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胰疾病专业杂志。刊载内容为肝胆胰领域的临床与基础、中西医、内外科学术论文。目前已有国内外编委295名和审稿专家637名。随着杂志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做好期刊的审稿工作,提高审稿质量,缩短审稿周期,本刊公开诚聘优秀的审稿专家。具体

《临床肝胆病杂志》开通“支付宝”在线支付审稿费、版面费和杂志订阅费
2015, 31(5): 753-753.
摘要:

<正>为方便广大作者支付审稿费、版面费和杂志订阅费,本刊在原有邮局汇款方式基础上,开通"支付宝"在线支付功能,支付宝账号为:lcgdb@vip.163.com,户名为:*晶。即日起,您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支付宝的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支付审稿费、版面费及订阅杂志费等相关费用。详情请登录本刊官网lcgolbzz.org查看,或来电咨询0431-88782542。

论著_胰腺疾病
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杨柳, 张金坤, 周春晓
2015, 31(5): 684-68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2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慢性胰腺炎(C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应用ERCP治疗的30例C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及术后24h血淀粉酶变化,动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腹痛缓解情况,随访脂肪泻、焦虑患者病情,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或ERCP明确胰腺病变及胰管支架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并放置胰管支架,术后72 h腹痛缓解率83.3%,1例因症状改善不明显至外科手术,术后病死率为0。结论 ERCP是治疗CP的有效手段,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孙金春
2015, 31(5): 687-69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3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引流术(腹腔镜组)4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RCP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的白细胞(WBC)、TBil、AL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随访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腔镜组及ERCP组术后第1、3、7 d血清WBC、TBil、ALT及CRP水平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两组均只有术后第3、7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腔镜组术后第3 d血清WBC及CRP水平明显低于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间其他同一时间点术后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6个月,ERCP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为6.25%(3/48),...
C-反应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评估与转归中的临床意义
任丽楠, 郭晓钟, 李宏宇, 赵剑成
2015, 31(5): 691-6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4
摘要:
目的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CRP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CRP水平变化对于预测SAP患者的转归以及评估病情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有完整病例资料的SAP患者52例,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24、48、72、96、120和144 h抽取患者血液,检测患者血清中CRP的质量浓度,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SAP患者血清CRP质量浓度显著增高,且与其病情转归呈正相关。其中有42例(80.77%)SAP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病情逐渐改善,其血清中CR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减低(P<0.05);4例(7.69%)患者最终死亡,其血清中CRP质量浓度无明显下降,一直持续高值(P<0.05);其中6例(11.54%)患者病情先加重,而后经过积极治疗,患者转危为安,而血清中CRP的质量浓度也有同样呈现出先升高后回落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 SAP患者血清中CRP的含量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含量可以作为评估SAP病情和判断疾病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
19例胰管结石手术经验探析
张亚辉, 易竹君, 龚建平, 熊彬
2015, 31(5): 694-6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5
摘要: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荣昌县中医院2006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19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得到诊断。19例患者均伴有慢性胰腺炎,3例伴有糖尿病,2例伴有黄疸,1例伴有胆道出血,1例伴有胰头癌。结果 19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单纯行胰体尾部切除术3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2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最常用,也是重要和最终手段。应根据患者的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分析选择,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论著_病毒性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刘志华, 何海棠, 胡静, 付群香, 骆抗先
2015, 31(5): 697-70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6
摘要: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的HBe Ag阴性的CHB患者103例,给予PEG-IFNα-2a 135μg治疗,平均疗程为13个月,治疗后随访48周,在治疗及随访期间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HBV DNA定量。组间频数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103例患者治疗结束时,取得联合应答者84例,联合应答率为81.6%。随访过程中复发33例,复发率为39.3%,治疗后随访1年持续应答患者49例,持续应答率47.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抗-HBe阳性是唯一的与持续应答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9,P=0.013),HBV DNA定量、HBV基因型、前C/BCP区变异、肝脏病理等其他治疗前基线特征与持续应答无相关性。结论 PEG-IFNα-2a治疗HBe Ag阴性CHB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抗-HBe阳性患者的持续应答率较高。
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李彩东, 杨勇卫, 李惠军, 田鹏飞, 吴斌
2015, 31(5): 702-7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7
摘要:
目的探讨HBV携带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水平和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HBV携带者空腹血清样本,其中慢性HBV携带者39例,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HBV DNA定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组和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组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0,3.11,9.99;6.28,4.11,14.96;P值均<0.01),其中慢性HBV携带者组MIF、IL-17和IL-10水平低于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HBV携带者中中病毒载量组患者MIF和...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张鑫, 甘巧蓉, 王宁, 潘晨
2015, 31(5): 706-71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8
摘要: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的445例HBV相关ACLF住院患者(其中LAM治疗333例,ETV治疗1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并发症、临床生化指标、凝血指标、抗病毒药使用情况、人工肝治疗及24周生存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24周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M组的球蛋白(Glb)、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Cr)、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分)较ETV组高,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ETV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的年龄、肝硬化、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霉菌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TBil、INR、白细胞(WBC)、MELD评分较存活组更高,白蛋白(Alb)、GGT...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
贾琳, 李娟, 朱跃科, 赵娟, 刘海霞, 段忠辉, 任美欣, 孟庆华
2015, 31(5): 711-7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19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ACHBL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水平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4年9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ACHBLF患者70例,以3个月后的临床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DCs亚群绝对数(107)及百分比(%);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DCs水平差异并通过线性相关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其是否可作为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TBil是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3个月预后的临床指标[比值比(OR)=1.008,95%可信区间(95%CI):1.0031.014,P=0.003)。存活组外周血髓样DCs(m DCs)绝对数[(7.3±6.2)×107]明显高于死亡组[(4.1±4.0)×107](t=2.336,P<0.05);存活组患者外周血浆系DCs(p DCs)绝对数[(0.8±0.6)×107]也明显高于死亡组[(0....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能量代谢特点分析
赵娟, 刘亚洲, 戴璐, 王金环, 李娟, 于红卫, 孟庆华
2015, 31(5): 716-7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0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能量代谢特点,为临床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4年12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CH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HC)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代谢车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量消耗(REE)、预测REE(p REE)、呼吸商(RQ),以及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脂肪氧化率(FAT%)和蛋白质氧化率(PRO%)。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HC组REE、REE/p REE(%)分别为(1360.46±467.55)kcal/d、(99.07±32.92)%,与H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69、0.660)。CHC组RQ、CHO%分别为0.82±0.06、(35.80±19.56)%,低于HC组(P值均为0.000)。CHC组FAT%、PRO%分别为(46.64±22.76)%、(17.56±8.80)%,高于HC组(P值分别为0.011、0.000)。CHC轻度、中度、重度组REE/p REE(%)分为(93.47±26.57)...
论著_肝脏肿瘤
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终末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李鹏, 翟云, 张世斌, 李磊, 丁惠国
2015, 31(5): 721-7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1
摘要:
目的探讨HBV相关终末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在内科保肝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抗HBV治疗的获益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初次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的晚期HCC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44)和抗病毒治疗组(B组,n=61),随访96周,通过Karnofsky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及生存率的比较,评价患者受益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随访至治疗24周时,B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肝功能与A组相比改善明显,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t=4.785,P=0.031),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t=5.015,P=0.028);至96周时,B组患者Karnofsky评分(t=8.578,P=0.016)、ChildPugh评分(t=6.774,P=0.021)、MELD评分(t=9.014,P=0.008)与同期A组患者相比明显改善;随访96周时B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2%vs...
联合应用雷替曲塞及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王保信, 武振明, 张锐, 胡新华, 邹庆华, 范宜锋, 邢宏建, 肖芳芳, 齐秀恒
2015, 31(5): 725-7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2
摘要: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联合表柔比星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表柔比星介入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5-FU)联合表柔比星介入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以上治疗每4周1次,共进行36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存率以及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转氨酶、胆红素的下降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的RR为52.5%,对照组为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研究组的DCR为87.5%,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0.005);研究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2.2个月,对照组为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8,P=0.0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5.0%、60....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李明通
2015, 31(5): 729-7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3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和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MRI和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北京市密云县医院收治的124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例FNH患者中,54例患者接受CT检查,其中38例患者接受三期动态增强扫描,16例患者仅接受平扫;62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均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应用钆贝葡胺(Gd-BOPTA)造影剂42例。50例AFP阴性HCC患者中,40例患者接受CT检查,其中10例患者只接受平扫;46例患者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采用Gd-BOPTA造影剂30例,30例30个病灶中延迟12 h扫描均呈低信号。结论 FNH和AFP阴性HCC患者的MRI和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各具特点,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促进二者诊断率的显著提升。
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HBV相关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高加林, 杨宗国, 陈晓蓉, 徐庆年, 陆云飞
2015, 31(5): 733-7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4
摘要:
目的分析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水平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资料,对HSP70基因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HSP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 HSPA4L、HSPA6、HSPA13高表达患者HCC主瘤体>5 cm的比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值均<0.05);HSPA1A、HSPA6低表达组合并肝硬化的比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值均<0.05);HSPA5、HSPA13高表达组AFP>300 ng/ml的比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值均<0.01)。合并肝硬化和(或)主瘤体>5 cm的HCC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P值均<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HSPA4L高表达可促进HCC瘤体生长[OR=1.019,95%可信区间(95%CI):1.006~10....
论著_胆道疾病
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观察
张凯, 张萌帆, 任建庄, 黄郭灏, 王艳丽, 段旭华, 陈鹏飞, 韩新巍
2015, 31(5): 737-7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5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技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20例无法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9例不能外科手术切除患者透视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术,并留置金属胆道支架;同期随机纳入11例相似病情患者作为对照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成功后仅行胆道支架置入。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及黄疸缓解情况,密切随访并比较术后3和6个月支架的通畅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均获得完整随访。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00%,72.7%(χ2=2.888,P=0.218),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87.5%、27.3%(χ2=6.739,P=0.02)。随访期内射频组1例患者于术后113 d死于消化道出血,对照组1例患者于57 d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患者于术后142 d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对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在延长自膨式金属支架通畅性方面初步疗效令人满意,但尚需大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326例胆囊结石患者规范化治疗的体会
张和平
2015, 31(5): 741-7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6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临床分期及规范化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新安县人民医院治疗的326例胆囊结石患者,依据其临床资料,按结石对胆囊的病理侵害程度进行术前分期(ⅠⅣ期),决定相应的治疗方式,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6例患者中,Ⅰ期患者57例,小切口胆道镜取石保胆术53例,其中中转胆囊造瘘术3例,1年后发生胆囊结石复发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Ⅱ期患者1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2例,其中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发生胆漏2例,无胆管损伤严重并发症;开腹胆囊切除术30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无胆漏、胆管损伤发生。Ⅲ期患者8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0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例,无胆漏、胆管损伤发生;开腹胆道镜辅助胆囊造瘘术37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例,10例术后3个月造影显示胆囊管不通,或胆囊管开口异常而行开腹胆囊切除术。Ⅳ期患者30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30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无胆漏、胆管损伤。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5%。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是保证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效果,...
论著_其他
特利加压素治疗Ⅱ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晓红, 顾建英
2015, 31(5): 745-7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7
摘要:

目的观察国产特利加压素治疗Ⅱ型肝肾综合征(HR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南华医院收治的25例Ⅱ型HRS患者作为治疗组,2011年前用多巴胺治疗的28例Ⅱ型HRS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12例)每8 h给药1次,另一组(13例)每12 h给药1次。两组给药前均予以白蛋白(Alb)扩容,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尿素氮、血清肌酐、电解质、尿量、肝功能变化及腹水消退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钠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腹水从大量减为中等量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5,P<0.05)。对照组多巴胺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尿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4,P<0.01)。治疗组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前后尿素氮、血肌酐、尿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钆塞酸二钠特异性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肝功能的临床价值
王莉莉, 雷军强, 郭吉刚, 殷亮, 翟亚楠, 黎金葵, 陈红, 郭顺林
2015, 31(5): 749-7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8
摘要: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特异性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一般人群肝功能的价值。方法筛选2013年6月-2014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1.5T MRI Gd-EOB-DTPA特异性增强扫描的患者,最终共纳入41例满足入组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获取其上腹部MRI平扫及Gd-EOB-DTPA增强扫描图像及部分临床信息。以脾脏作为肝脏信号强度的对照脏器,计算平扫及注射Gd-EOB-DTPA后10、20 min的肝-脾信号对比度(SI)、相对肝脏强化程度(RLE)。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注射造影剂10、20 min后的SI肝/脾与Child分级相关(P<0.05),且20 min="" r="-0.526,P=0.003),而平扫SI肝/脾与Child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延迟20min后的RLE也与Child分级相关(r=-0.362,P=0.049),而延迟10 min后的RLE与Child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平扫时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患者之间SI肝...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意义
杨伟民, 辛桂杰, 丁胜楠
2015, 31(5): 754-7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29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153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血清作为试验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检测患者的25(OH)D水平,以同院体检中心30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试验组分为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变量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53例慢性肝病患者正常(≥30 ng/ml)、不足(2030 ng/ml)、缺乏(1020 ng/ml)及严重缺乏(<10 ng/ml)的比例分别为20.3%、22.9%、35.9%、20.9%。肝硬化组25(OH)D缺乏及严重缺乏的比例(41.7%、25.0%)明显多于非肝硬化组(27.5%、12.5%)及PBC组(23.5%、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18.474,P=0.001...

溶血性黄疸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李红萍, 李培培, 朱兆均, 朱惠君, 李娴
2015, 31(5): 758-76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0
摘要:

目的从实验室的角度分析溶血性黄疸的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溶血性黄疸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沙井医院就诊的44例患者,其中包括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和溶血性疾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液学检查,生化指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G-6-PD缺乏症所致的溶血性黄疸,患者不一定有贫血表现。地中海贫血所致的溶血性黄疸,绝大多数患者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低于正常,α-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b)A2偏低,β-地中海贫血Hb A2增高。溶血性黄疸网织红细胞可增高也可在正常范围内。尿液检查胆红素呈阴性,尿胆原含量正常或增高。生化检查非结合胆红素轻中度增高,结合胆红素正常,间接胆红素的量占到总胆红素量的70%80%。ALT、AST、ALP基本正常。溶血性黄疸患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时,ALT、AST、ALP、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可显著升高。结论对原因不明或者不能用肝炎解释的黄疸以及轻中度黄疸,间接胆红素占到总胆...

老年肝胆疾病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王钱, 鲍春梅, 何卫平, 崔恩博, 张文瑾, 范振平, 曲芬
2015, 31(5): 762-7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1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肝胆疾病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于解放军三〇二医院住院的57例老年肝胆疾病患者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57例老年肝胆疾病患者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其中基础疾病以肝硬化为主,感染来源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主,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24株,阳性率为42.1%。二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原发病灶、体温峰值、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米诺环素外,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均高于ESBL阴性大肠埃希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发生感染性休克、肝性脑病及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要高于无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41、7.622、9.733,P值均<0.05)。结论老年肝胆疾病患者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阳性耐药性高,出现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

EBV抗体与EBV DNA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陆海英, 魏秀琴, 徐小元, 于岩岩, 吴赤红, 刘丹
2015, 31(5): 766-77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2
摘要: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抗体及EBV DNA的影响因素及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143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常规、肝功能、EBV抗体及DNA检查结果,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EBV抗体及EBV DNA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多个独立样本间比较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独立样本间两两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血清EBV DNA(r=0.1690.693,P<0.05)、EBV-VCA-Ig M(r=0.1530.434,P<0.05)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EBV DNA、ALT、AST、ALP、GGT、白细胞(WBC)及异形淋巴细胞呈正相关,并且两者也呈正相关(r=0.434,P=0.00);外周血淋巴细胞EBV DNA与血清EBV DNA、EBV-VCA-Ig M、AST、ALP、WBC及异形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2070.693,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EBV DNA阳性率70.6%(101/143),血清EBV...

病例报告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慢性胰腺炎相关脾静脉血栓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1例报告
汤善宏, 何煊, 王钊, 何乾文, 周晓蕾, 李红永, 曾维政, 蒋明德
2015, 31(5): 771-7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3
摘要:
<正>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为门静脉某一分支障碍,导致血流异常及侧枝循环开放的临床较少见的疾病,据报道有多达37种原因可导致该类疾病,其中脾静脉血栓是最常见原因之一[1]。而胰腺炎是导致脾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2]。早在1920年报道了第1例胰腺炎相关脾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如不及时诊治,患者会出现难治性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本文将报告因反复胰腺疾病所致脾静脉血栓形成,导
胰腺脓肿压迫脾静脉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1例报告
汤善宏, 何卿玮, 何乾文, 梁燕, 周晓蕾, 李红永, 曾维政, 蒋明德
2015, 31(5): 773-7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4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主因"腹痛、气紧、乏力2个月余"入院。病史:患者缘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隐痛于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给予相应治疗(具体不详),之后出现间断发热,经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好转,12 d后患者出现高热,最高达39.7℃,自觉气促、心跳加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胆囊增大,遂转入本院治疗。入院后给予泰能抗感染、胆囊穿刺引流、胸腹腔穿刺引流,对症及支

脂膜炎激素治疗并发症经药物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告
常彬霞, 滕光菊, 孙颖, 赵军, 张伟, 邹正升, 李保森
2015, 31(5): 775-7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5
摘要:

<正>脂膜炎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有明显疗效。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脂膜炎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再次因治疗各种并发症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恶心、呕吐、尿黄、乏力、纳差1个月余"于2014年4月29日入本院。该患者2013年9月于当地医院经病理诊断为"脂膜炎",给予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60 mg静滴1个月余后,改为甲基泼尼松龙24 mg口服,逐渐减量至

戊型肝炎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1例报告
李强, 卓其斌, 黄玉仙, 陈良
2015, 31(5): 777-77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6
摘要: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1岁,2010年9月10日以"右上腹不适,全身皮肤黄染伴尿色加深1个月余,发热2 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1个月余患者无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恶心、全身皮肤黄染、尿色加深,无寒战、高热,无腹胀、腹泻等。经常食用海鲜,2010年7月23日至本院查肝功能:ALT 2260 U/L,AST 3328 U/L,TBil 131.4μmol/L,DBil 103.9μmol/L;HEV-Ig M阳性,HEV

黏胆症诊疗2例报告
聂传庚, 彭淑梅, 夏喜刚
2015, 31(5): 780-78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7
摘要:

<正>大量胶冻样胆汁充填于肝内外胆管,造成胆道梗阻,导致胆管扩张及胆管炎发作即黏胆症[1]。腹痛﹑黄疸及肝肿大为其最典型临床表现。2009年8月-2012年7月本院共收治2例黏胆症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66岁,右上腹胀痛伴黄疸1周,于2009年8月26日入院。入院诊断:胆囊结石,胆管占位性病变。1960年曾因血吸虫病,肝硬化,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

综述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
张安元, 陈浩, 赵鹏, 龚建平
2015, 31(5): 783-78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8
摘要: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尽管关于AIP的各种临床指南相继推行,但在临床上,AIP与胰腺癌的鉴别仍十分困难。参考AIP的指南及最新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关于AIP与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改变、影像学改变及激素反应四个方面的鉴别诊断要点。通过综合分析上述鉴别要点,胰腺占位患者的正确诊断可以得以明确,一些AIP患者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胰性脑病脱髓鞘病变与髓鞘碱性蛋白的相关性
黄伯儒, 赵海平, 胡文秀
2015, 31(5): 787-78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39
摘要:
胰性脑病(PE)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多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病情发展快,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治疗不及时可发展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现已知脱髓鞘是该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表现是脑灰质、白质的脂溶性脱髓鞘及出血、水肿等炎症改变。然而脱髓鞘病变的靶抗原是髓鞘碱性蛋白(MBP)。综述了PE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脱髓鞘病变时MBP水平变化,旨在为PE脱髓鞘病变、早期诊断及预后研究提供线索。
循环microRNAs在肝胆胰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林坤, 次旦旺久, 畅智慧, 刘兆玉
2015, 31(5): 790-7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40
摘要:
微小RNA(miRNAs)参与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尤其在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致瘤基因或抑瘤基因的作用,另外全身血液循环中存在与特定肿瘤组织相应的循环miRNAs。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的与肝胆胰肿瘤相关的循环miRNAs,并分别阐述了miRNAs在肝胆胰肿瘤的诊断、临床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提出循环miRNAs有望成为临床肿瘤筛查、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无干扰素疗法在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聂红明, 陈建杰, 汪蓉, 申宏
2015, 31(5): 796-7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41
摘要:
随着新型口服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上市,丙型肝炎迎来了无干扰素(IFN)治疗时代,其Ⅱ、Ⅲ期临床试验疗效接近治愈,似乎宣示人类将要迎来告别丙型肝炎的时代。我国作为丙型肝炎高发地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否也要被即将来临的无IFN时代所完全替代不得而知。在此背景下,根据我国丙型肝炎的治疗历史和现状,尤其是PEG-IFN联合RBV的标准治疗方案在我国丙型肝炎治疗中的优势,结合国内外DAA研究进展,分析了DAA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现阶段丙型肝炎治疗的主体方向。可以预见,PEG-IFN联合RBV的治疗方案仍将是现阶段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主导方案。
宿主microRNAs在HCV复制及抗HCV治疗中的作用
崔祥华, 贾继东
2015, 31(5): 800-8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42
摘要:
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微小RNA(miRNAs)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可参与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简述了mi RNAs调控HCV复制的机制,探讨了肝特异性microRNA-122(mi R-122)拮抗剂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作用。认为miRNAs对HCV的表达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有望成为治疗HCV感染的一种措施,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FibroScan在肝脂肪变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静, 唐红
2015, 31(5): 803-8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43
摘要:
肝脂肪变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疾病的发展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介绍了一项新的无创定量评估肝脂肪变的指标即受控衰减参数(CAP)。简述了CAP相对于其他检测脂肪肝方法的优势,即简单、快速、能被患者普遍接受及可以重复测量,对发现早期的脂肪肝有较大的价值。探讨了在不同研究中CAP诊断脂肪肝的最佳cut-off值。认为CAP可用于动态监测脂肪肝的进展或逆转,指导临床治疗。
受控衰减参数评估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卢加发, 范建高
2015, 31(5): 806-8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44
摘要:
受控衰减参数(CAP)是一种无创、定量、快速、可靠的评估脂肪性肝病(FLD)的新方法,是当前无创诊断FLD的热点。介绍了与CAP评估FLD密切相关的因素、诊断肝脂肪变的临界值以及CAP测量失败和检测数据不可信的原因。认为虽然CAP无创定量诊断FLD的临床价值已经获得了较多研究报告认可,但是大多数研究结果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因此,CAP诊断肝脂肪变程度的临界值及影响其测量结果的相关因素依然需要大样本和多中心的研究报告进一步验证。
聚集素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及其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作用
钱琦, 郑文杰, 姚登福
2015, 31(5): 810-8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45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机制十分复杂。聚集素(CLU)被证实对HC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综述了CLU的分子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对HCC的诊断价值,分析了化疗多药耐药联系和未来靶向治疗前景。认为CLU有望作为HCC新的分子标志物及靶向治疗位点。
止血技术在肝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徐彦哲, 丁佑铭, 汪斌, 徐军辉
2015, 31(5): 813-8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46
摘要:
肝切除术已经成为常规手术,这得益于手术出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回顾了20年来肝切除术中止血技术的进展和应用。综合得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首要条件,术中的入肝血流阻断、解剖性肝切除、切缝手段、降低中心静脉压以及适时适当的局部应用外用止血药物和材料是肝脏手术中控制出血的关键。
肝外胆管结石病的微创治疗
韩乌日吉勒, 王士俊, 王闯
2015, 31(5): 816-8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05.047
摘要:
随着腔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胆道结石病的微创治疗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介绍了胆道结石病的微创治疗理念、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手术优缺点等。认为,腹腔镜的应用为胆道结石病的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而胆道镜和内镜的联合应用为胆道结石病的微创治疗带来了新思路。"三镜"联合应用避免了传统开腹的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等缺点,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三镜"联合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只要掌握好几种术式的适应证,客观地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即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读者·作者·编者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及正斜体
2015, 31(5): 786-786.
摘要:

<正>已发现的限制酶种类众多,Smith Ho和Nathans D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命名系统,已被学术界接受,其他名原则是根据分离出这种酶的细菌的分类学上的属名,种名和菌株名来命名。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分别为宿主属名第一个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最后是菌株中分离出酶的序列号。前3个字母应该斜体,首字母大写,序列号为罗马数字。举例说明:Alu I的得名为从中分离出的细菌属名和种名为Arthrobacter luteus,分离得到的第一种酶。从细菌Bacillus amyloliq-

前瞻性临床研究和回顾性临床研究的区别
2015, 31(5): 799-799.
摘要:

<正>前瞻性临床研究(prospective study)是研究者根据选题和设计的要求而进行的研究。其特点是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周密的研究计划,合理的观察指标,并严格按设计要求详细记录临床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归纳、统计、分析,得出某一结论。前瞻性临床研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事先的选题和设计,以及在临床实施中是否完全按照设计进行,数据资料统计处理是否合理等。前瞻性临床研究常与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条件、设备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