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专家述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治进展
蔡卫民
2009, 25(1): 3-9.
摘要:
生物生态制剂对慢性肝病和肝性脑病防治作用
Stig Bengmark, 刘青
2009, 25(1): 10-14.
摘要:
病例报告
小细胞胆囊癌一例报告
夏虎平, 刘军, 赵忠林, 程国杰, 党中伟, 葛永军, 何萌明
2009, 25(1): 14-14.
摘要:
司帕沙星致光毒性皮疹、重型肝炎一例
王小涛, 涂振东, 彭占荣, 王珉, 黄海波
2009, 25(1): 25-25.
摘要:
巨大肝肉芽肿一例报告
刘春华, 周世明
2009, 25(1): 77-77.
摘要(3888) PDF (79KB)(1037)
摘要:
论著
肝恶性肿瘤多模式影像技术PET/CT应用价值评估
李天然, 田嘉禾, 王卉, 王瑞民, 赵春雷, 陈自谦
2009, 25(1): 15-19.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式影像技术PET/CT在原发和继发肝癌应用价值。方法18F-FDG PET/CT检查肝内恶性肿瘤217例,原发肝癌120例;继发肝癌97例;其中38例原发肝细胞癌行同机肝脏CT三期增强扫描;15例小肝癌进行了随访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大小及类型肝癌间SUVmax差异。PET/CT图像采用3级法进行分类,计算不同类型肝癌敏感性,将CT增强图像与PET/CT图像结合分析。结果75例未经任何治疗原发肝细胞癌显像1级24例占32%,2~3级51例占68%。未经任何治疗转移性肝癌93例,显像1级4例占4.3%,2~3级89例占95.7%。联合CT增强检查小于3cm肝癌敏感性为37.5%,大于3cm肝癌敏感性为73.7%。不同大小及不同类型肝癌间SUVmax比较有差异。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UVmax大于2.5和小于2.5组比较无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对原发肝细胞癌敏感性较低,结合同机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癌的敏感性;18F-FDG PET/CT对转移性肝癌敏感性较高;转移性小肝癌SUVmax高于原发小肝癌。
肝癌组织M30蛋白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杨焕星, 杨映红, 林明晞, 黄建平
2009, 25(1): 20-22.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早期凋亡相关蛋白M30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分别检测了80例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M30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肝癌凋亡指数。结果80例原发性肝癌、相应的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M30平均指数分别为9.10±7.05、3.31±3.02、0.10±0.32,肝癌组织M30指数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生长方式、生存期及复发时间密切相关(P<0.05)。M30指数与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M30有可能成为对肝癌预后进行推测的分子标志之一。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NF-κB及ERK-1mRNA的表达
胡泰洪, 蒋祥虎, 蒋跃明, 周敏, 徐敏, 朱锐, 杨玲
2009, 25(1): 23-25.
摘要: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RNA在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建立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肝组织NF-κB以及ERK-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中,ERK-1及NF-κBmRNA的表达均增高。结论ERK通路介导的促增殖作用与NF-κB通路介导的促炎症反应,促进HSC的激活、增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均是不可或缺的。
信号分子在Genistein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魏思忱, 白文元, 田媛, 冯子南, 刘云燕
2009, 25(1): 26-28.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三羟异黄酮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信号分子的表达,以期探讨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三羟异黄酮处理后行HE染色;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分别检测癌细胞凋亡过程中信号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1)三羟异黄酮作用后可见凋亡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2)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下调,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上调;(3)survivin基因的表达逐渐降低,而caspase-3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有逐渐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羟异黄酮能诱导人肝癌细胞的凋亡;在此凋亡过程中,信号分子survivin在基因与蛋白水平呈现一致性的表达降低,caspase-3在蛋白水平明显上调,但其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推测其作用靶点可能是在转录后水平。
p18、p19 mRNA的表达与肝癌发生、转移关系的研究
王秀兰, 迟宝荣, 李秀环, 陈丹峰, 李蕾
2009, 25(1): 28-30.
摘要:
目的为肝癌的基因诊断与治疗探讨科学有价值的手段。方法采用分子杂交中原位杂交的方法,对26例手术的肝癌患者进行P18、P19 mRNA表达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取手术标本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P18、P1 9mRNA在肝癌的阳性高表达与肝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低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达强弱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18、P19基因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有抑制作用。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王堂明, 李玉龙, 邱波, 李树民, 张建明, 谢智安, 张雪梅, 王云, 段炬萍, 刘艺, 刘红碧
2009, 25(1): 31-34.
摘要: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P)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肝炎患者90例,治疗组46例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照组44例不用人工肝治疗,两组均常规用药物护肝、对症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生存率71.74%(33/46)与对照组生存率47.73%(21/44)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秦华, 陈红
2009, 25(1): 34-36.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以53例慢性乙肝患者和56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VDR基因FokI和Bsm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两组间基因型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53例慢性乙肝患者中,BB、B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20.8%、69.8%,其中BB基因型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等位基因频率在慢乙肝组为19.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9%(P<0.05)。病例组中FF、Ff、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1%、52.8%、15.1%,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F等位基因频率在慢乙肝组为58.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有关,特别是BsmI酶切位点多态性可增加慢性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PD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刘伟, 刘尚忠, 蒋水英, 孙大裕
2009, 25(1): 37-38.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变化、二者的相关性及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鲎试验、双抗体夹心ELISA法、R IA分别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内毒素、PDGF、HA、LN、PⅢNP和CⅣ的水平,并分析其意义,对照组为40例健康人。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内毒素、PDGF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毒素与PDGF及二者与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正相关(P<0.01)。结论内毒素可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DGF的分泌,二者均可能促进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转化生长因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蒋莹, 阿依吐拉
2009, 25(1): 39-41.
摘要: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10例对照肝组织,57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GFβ1、TIMP1的表达。结果57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GFβ1、TIM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38%、100%,而正常肝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TIMP1表达的阳性信号均位于肝细胞胞浆中,细胞核中无表达。结论(1)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中存在TGFβ1、TIMP1的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相关。提示TGFβ1与TIMP1的表达与肝纤维化活动状态密切相关,在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检测TGFβ1、TIMP1的表达可对肝硬化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也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分子病理学指标。
丹黄方对部分肝叶切除大鼠肝组织中Tec的影响
朱清静, 杨玲, 蔡艳萍, 盛国光
2009, 25(1): 41-43.
摘要:
目的探讨丹黄方对部分肝叶切除大鼠肝组织中Te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部分肝叶切除肝再生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丹黄方组和pHGF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接受部分肝叶切除手术。从手术前3天至手术后48小时,丹黄方组给与丹黄方灌胃(10g/kg)及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l/kg),每天一次;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给与生理盐水灌胃(4.0ml/kg)和腹腔注射pHGF(1ml/100g),每天一次;手术组及假手术组仅给与生理盐水(4.0ml/kg)灌胃和腹腔注射。采用RT-PCR方法检测Tec mRNA的表达。结果丹黄方组肝组织中Tec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手术组,P<0.01;与pHG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黄方具有促进部分肝叶切除大鼠肝组织中Tec mRNA的表达的作用。
275例急性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李蕾, 蒋炜, 王吉耀, 朱新宇
2009, 25(1): 44-46.
摘要:
目的分析引起急性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类型、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根据Maria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病的275例入院病例及其中41例肝活检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急性肝损伤中,药物性肝病所占构成比逐年增加。肝损药物以中草药(占23.3%,64/275例)、抗肿瘤药(15.3%,42/275)、激素类药(13.8%,38/275)、心血管药(10.2%,28/275)、解热镇痛药(8.7%,24/275)为主。主要表现为恶心、纳差(54.8%),乏力(50.2%),黄疸(35.6%),且有27.9%的患者无症状。急性药物性肝病临床类型主要为肝细胞型(48%,132/275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疗后总有效率94.2%。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赵建军, 张志峰
2009, 25(1): 46-47.
摘要: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常规给予护肝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140mg,3次/d,疗程48周。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幅度及病毒学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肝功能各项指标、血糖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V活跃复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不但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使肝功能恢复,病毒基因变异率低,还能使肝源性糖尿病控制,血糖不使用降糖药物亦能恢复正常。

硫普罗宁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占国清, 郑三菊, 朱琳, 李金科, 胡波, 谢杏榕
2009, 25(1): 48-50.
摘要: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39例原发性肝癌接受TACE后肝损害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硫普罗宁0.2g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14例)给予葡萄糖醛酸内酯0.6g、肌苷0.4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酌情给予其它综合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肝功能(AST、ALT、TBil)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42.9%)(P<0.05),治疗结束治疗组AST、A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TBi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乏力、厌食、恶心、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减少等TEAC术后并发症,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有效改善自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2例皮疹。结论硫普罗宁对TACE后肝损害有较好的护肝效果及安全性。
5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病例分析
毛建娜, 郭长青, 刘国永
2009, 25(1): 50-51.
摘要:
目的总结近5年来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检验结果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0例临床资料的临床表现、检验结果,观察抗乙肝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α)及保护肾脏功能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对HBV-GN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镜下血尿为多见,各占70%、30%;膜性肾病占76%,膜增殖性肾炎占24%;肝功能除白蛋白外其余项目正常的占78%;凝血功能正常者占92%;治疗后水肿消失者占全部水肿患者的86%,尿蛋白减少者占全部有蛋白尿患者的83%。结论伴随肾脏损害的乙肝患者肝脏损伤发展较单纯乙肝患者慢;抗病毒结合保护肾脏功能对乙肝相关性肾炎疗效确切。
前列腺素E1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研究
姜捷, 孙明晓, 张兆清, 刘运龙
2009, 25(1): 52-54.
摘要: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8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前列腺素E1和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7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等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安全性好。
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肝内胆汁淤积临床观察
尹燕, 石全东, 刘静
2009, 25(1): 54-55.
摘要: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3例给予腺苷蛋氨酸1000mg溶于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4周,然后口服腺苷蛋氨酸1000mg/天(2片),连续2周。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6周;对照组33例应用苦黄注射液30ml溶于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治疗共6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皮肤瘙痒和肝区疼痛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6周后,TBil、DBil、ALT、AST各项指标均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疗程结束后TBil、DBil、ALT、AST复常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腺苷蛋氨酸组在退黄程度及改善肝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苦黄组。结论腺苷蛋氨酸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两药联合运用治疗老年肝病所致肝内胆汁淤积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转氨酶,促进胆红素消退确有较好的作用。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魏丽荣, 刘景院, 刘庄
2009, 25(1): 56-58.
摘要:
恩替卡韦联合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朱喜增, 裴旭东, 翟玉峰, 张怀宏
2009, 25(1): 58-59.
摘要:
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张龙跃, 孙经利, 李志荃, 张波
2009, 25(1): 60-60.
摘要:
260例乙肝患者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关系
康海燕, 董江龙, 王建彬, 李兵顺, 张红霞
2009, 25(1): 61-62.
摘要: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不同进展阶段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关系。方法对260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TGF-β1行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并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及肝功能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TGF-β1随肝脏纤维化加重而表达增加,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tgf-β1与alt、ast之间无相关性(p值均>0.05),与TBil之间呈弱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6(P<0.05),与ALB、ChE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0.758(P值均<0.05)。结论肝组织TGF-β1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合成储备功能,以利于判断预后,同时也为今后以其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综述
肝星状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及可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靶点
郝礼森, 张晓岚
2009, 25(1): 63-67.
摘要: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王晓霖, 杨京
2009, 25(1): 67-69.
摘要: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张曼丽, 高普均
2009, 25(1): 70-72.
摘要: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丁宁
2009, 25(1): 73-77.
摘要:
稿约
2009, 25(1): 78-7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