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7期

显示方式:
述评
胆道及胆道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汝玲, 陆伦根
2012, 28(7): 481-483.
摘要:
<正>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具有分泌、浓缩、贮存、输送胆汁及参与胆汁代谢的作用,其发育异常及胆汁酸代谢异常与临床胆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有胆汁淤积、胆道感染、胆道结石、胆道系统肿瘤及先天性胆道疾病等。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治疗胆
防治指南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识:2012年更新版》解读:治疗策略、耐药处理和无创肝纤维化评估
樊蓉, 梁携儿, 孙剑, 侯金林
2012, 28(7): 484-486.
摘要:
<正>2012年2月18日,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在台湾召开的亚太肝脏病年会上发布了备受关注的《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识:2012年更新版》(以下简称2012年共识)[1],这是自2000年发布第一版共识以来,历经2003、2005和2008年3次更新和修订,时隔4年第5次发布修订的共识意见。2012年共识紧密结合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医疗现状,总结
2012年美国实践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简介
胡娜, 程浩, 施军平
2012, 28(7): 487-492.
摘要:

<正>前言本指南中的推荐建议旨在为临床医师和相关医护人员提供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优先处理方案。AASLD实践指南委员会采纳了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工作组的分类并稍作修改。GRADE系统中推荐意见的强度分为强(1)或弱(2);证据质量分为高

国内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异同
范建高
2012, 28(7): 493-495.
摘要:

<正>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NAFLD患者全因死亡率增高,NAFLD/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首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肝病死亡率增高见于NASH患者,近10余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因NASH而接受肝移植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为了规范内科医

专家论坛
胆囊癌根治切除新进展
刘晓欣, 刘允怡
2012, 28(7): 496-498.
摘要:

<正>胆囊癌的治疗,主要分为治愈性治疗处理早期而没有扩散的肿瘤和姑息性治疗处理晚期各种肿瘤扩散的患者。由于胆囊癌对化放疗的反应都不理想,外科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愈性手段。1治愈性治疗胆囊癌治愈性治疗,除了肿瘤早或晚期外,其它主要因素决定于胆囊癌诊断的时间。1.1术前怀疑或诊断为胆囊癌这些患者不应接受腹腔镜胆

当前胆囊癌根治切除应注意的问题
石景森, 郑见宝, 李宗芳, 孙学军
2012, 28(7): 499-501.
摘要:

<正>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5位。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预后很差。近年来国内对该病的报道不断增加,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治疗效果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尽管如此,手术仍然被作为治疗胆囊癌的唯一有效手段,目前认为提高早期诊断率以及采取合理的

肝门胆管癌的术前减黄问题
戴朝六, 许永庆
2012, 28(7): 502-505.
摘要:

<正>临床上习惯将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而引起的黄疸称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据阻塞部位一般可分为高位胆道梗阻和低位胆道梗阻。高位胆道梗阻多指高位胆管癌,即肝门胆管癌,部分胆囊癌向肝管方向浸润发展,也可致胆道梗阻;后者系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通常

论著_胆道疾病
谷氨酰胺对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尹兰宁, 张有成, 周晓伟, 张玉怀, 张琳
2012, 28(7): 506-508.
摘要: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血清的内毒素(ET)、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验。结果谷氨酰胺干预组和梗阻性黄疸对照组相比,谷氨酰胺干预组血清中的sIL-2R较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ET和sIL-2R水平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谷氨酰胺对良性梗阻性黄疸术后的免疫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25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诊治体会
袁克文, 党政, 遆振宇, 王湘辉
2012, 28(7): 509-512.
摘要: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011年行手术治疗的25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于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中ERCP诊断价值最高,确诊率可达100%。25例患者中22例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残腔引流,其余3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病灶根治性切除。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超声因普及易行,应作为诊断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首选辅助检查,MRCP检查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和无创等优点,ERCP则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诊断率最高。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残腔引流应作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首选手术方式,对于部分复杂病例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病灶根治性切除,效果良好。

Mirizzi综合征16例诊治体会
魏建文, 蔺芳萍
2012, 28(7): 513-515.
摘要: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其恶变的认识。方法分析回顾临床所遇16例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术前明确诊断率不高,手术方法比较多,Ⅰ型行胆囊切除或胆囊大部切除术,Ⅱ型行胆囊切除、胆管修补加T管引流术,Ⅲ型、Ⅳ型行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胆囊癌变者二期行胆囊癌根治术。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明确诊断率不高,胆囊癌变的可能性较大,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中或术后应及时送病理检查,排除癌变。
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陈钦寿, 何龙光, 黎福良, 何飞杏, 刘杰文, 车斯尧, 潘思波
2012, 28(7): 516-518.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2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转四孔法,手术时间25~6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量1~10 ml,平均3 ml。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5例随访4~13个月,平均7个月,无胆管狭窄及胆系症状。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有助于解剖和辨认Calot三角内的组织结构,可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等并发症,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三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胰胆疾病
侯玉香, 文宗全, 钱振育, 岑晓红, 林晓东, 夏洪涛, 王元喜
2012, 28(7): 519-521.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微创治疗在胰胆疾病中的应用。方法病例筛查,一镜应用(ERCP)、二镜联合、三镜联合应用的指征,术中应注意事项,术后观察并发症等。一镜26例即十二指肠镜(ERCP);二镜方案I:腹腔镜及十二指肠镜7例;二镜方案Ⅱ:腹腔镜+胆道镜17例;三镜方案10例: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者联合应用。结果 ERCP 26例,其中2例插管未成功,成功率92.6%。1例2次取石。并发症:2例乳头切开处少量渗血,2例并发高淀粉酶血症。二镜方案I,二镜方案Ⅱ,三镜均操作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联合微创治疗取长补短,成功率高,降低了并发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经济实用,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常见三种类型胆结石胆汁中细菌群落的检测
刘晶华, 王敏, 邹玉
2012, 28(7): 522-524+527.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见三种类型胆结石胆汁中所含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对50例三种类型胆结石患者的胆汁细菌群落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1)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的阳性检出率为76%(38/50),三组之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分析,纯胆固醇组的细菌群落主要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胆色素结石组主要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厌氧消化球菌等;混合性结石胆汁组主要为厌氧消化球菌、丙酸杆菌,其中还包括了胆色素结石胆汁组中未检测到的黄微杆菌和希氏短杆菌。结论胆结石患者胆汁标本中细菌检出率较高,但各组细菌群落构成各有不同,且成分较为复杂。
论著_病毒性肝炎
16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朱其荣
2012, 28(7): 525-527.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帮助。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6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16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5例,医院感染率为21.6%。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肠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常见。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住院时间15~30 d,占72.09%。医院感染组治疗无效率(20%)显著高于非医院感染组(7.09%)(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肝功能,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从而提高生存率。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率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
蒋淑莲, 谭善忠, 文剑
2012, 28(7): 528-530.
摘要:
目的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表达水平的变化和HBeAg转阴的关系。方法选择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6例,分别于治疗前、48周时检测外周静脉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HBeAg、ALT和HBV DNA载量。结果抗病毒治疗48周后HBeAg转阴组CD4+CD25+Treg水平[(9.12±2.45)%]较治疗前[(11.99±3.25)%]明显下降(P<0.01);而HBeAg未转阴组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转换者CD4+CD25+Treg水平降低,而未转阴者Treg下降不明显。
论著_脂肪性肝病
高脂乳剂灌胃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可靠性的再研究
丁洁, 王亮, 李娟, 孔银, 赵睿, 何晶晶, 李光明, 王娟霞, 张岭漪
2012, 28(7): 531-534.
摘要:

目的研究高脂乳剂灌胃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7只,体重(170±15)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所有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同时应用高脂乳剂灌胃法喂养模型组大鼠,而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替代。在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段,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别检测各组体重和肝脏湿重,计算肝指数(LI);检测大鼠空腹血清ALT和AST水平,观察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模型组12周LI显著增大(P=0.000);12周时,血清ALT(P=0.030)及AST(P=0.000)较同期对照组升高;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4周肝小叶腺泡3区肝细胞少量脂肪空泡形成;模型组8周肝小叶腺泡3区肝细胞弥漫性脂肪空泡形成,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12周肝小叶腺泡3区弥漫性脂肪空泡形成,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符合NAFLD典型的病理特征。本实验大鼠死亡率2%,模型构建成功率98%。结论脂肪乳剂灌胃12周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临床相似性、可靠性。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脾肝体积比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
曾文勇, 蒋鸥, 刘宇, 吴文建
2012, 28(7): 535-537.
摘要:
目的探讨脾肝体积比在预测静脉曲张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对51例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和增强CT检查,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级并计算患者的脾肝体积比;比较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性和各级静脉曲张患者的脾肝体积比。结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级与脾肝体积比相关性明显(t=0.693,P<0.001)。各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之间的脾肝体积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脾肝体积比值的升高,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脾肝体积比可以作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判断静脉曲张程度,为进一步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论著_其他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肝源性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惠威, 徐斌, 郭新会
2012, 28(7): 538-541.
摘要:

目的探讨HBV相关的肝源性糖尿病糖代谢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方法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组(简称慢肝组)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组(简称肝硬化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联合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肝硬化组空腹血糖、30 min、60 min血糖分别为(6.98±2.75)mmol/L、(11.93±2.98)mmol/L、(15.37±3.67)mmol/L,均明显低于慢肝组、糖尿病组(P<0.01),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120 min血糖低于糖尿病组(P<0.01)。各时间点三组之间C-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120 min),均呈低峰延迟曲线。各时间点肝硬化组和慢肝组胰岛素水平的对数值均与糖尿病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前两组水平高于糖尿病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120 min)。三组之间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最低,糖尿病组最高。结论 HBV相关的肝硬化...

重型肝炎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吕日英, 吴继周
2012, 28(7): 542-544.
摘要:

目的探索重型肝炎患者并肝肾综合征(HRS)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型肝炎并发HRS的发生率为28.3%(41/1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主要因素为:腹水(OR=9.02,95%CI:1.30~62.79)、血清尿素氮(OR=1.52,95%CI:1.13~2.07)、血清肌酐(OR=1.12,95%CI:1.09~1.16)、血氨(OR=1.05,95%CI:1.03~1.08)。结论重型肝炎并发HRS的患病率较高,积极预防腹水的发生,动态监测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及血氨是预防HRS发生的重要措施。

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在肝病诊治中的意义
沈美蓉, 李仲平, 丁晓红, 储峰, 胡德昌
2012, 28(7): 545-547.
摘要:

目的评价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在肝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浦东新区南华医院自2007年以来接受B超定位下行1秒钟(1s)肝穿刺诊断并指导治疗患者的情况。结果 16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的患者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药物性肝炎4例(4/16,25%),脂肪性肝炎4例(4/16,25%)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2/16,12.5%),乙型肝炎2例(2/16,12.5%),急性淤胆型肝炎、血吸虫性肝病各1例,2例经肝穿活检仍未能明确诊断。在20例反复肝功能异常半年以上、ALT<2倍正常上限值(2×ULN)、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有65%(13/20)肝脏炎症指数≥2级,需抗病毒治疗,且年龄20~40岁者占69.2%(9/13)。结论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病因的重要手段,对明确诊断并确立最适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病例报告
肾上腺巨大肿瘤误诊为肝癌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宋巍, 袁琳, 纪柏, 张学春, 王广义
2012, 28(7): 548-550.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进食后加重,且伴有腰背部放射痛,自行口服止痛药物缓解。1周前疼痛加重,行腹部彩超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腹部增强CT考虑为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

卡托普利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报道
俞晓芳
2012, 28(7): 549-550.
摘要: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以"腹胀两个月,乏力、恶心、呕吐半个月",于2012年1月4日收住入院。患者于两个月前开始无明显原因出现腹胀,时有嗳气,无反酸、胃痛等不适。入院前半个月开始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时为干呕,纳食减少。2011年12月28日在当地县医院查肝功能提示:ALT 1408 U/L,AST 792 U/L,TBil 10.6μmol/L,DBil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二次打击”学说研究进展
董姝, 刘平, 孙明瑜
2012, 28(7): 551-55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肝脏系统中一类最为普遍的肝脏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NAFLD发病的隐匿性,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二次打击"学说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一致认可。现就NAFLD发病机制与"二次打击"相关的细胞因子、代谢以及免疫方面等因素作一综述。
Notch信号通路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祝普利, 王德盛, 周亮, 苟泽鹏, 窦科峰
2012, 28(7): 556-558.
摘要:
Notch信号通路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其家族成员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细胞分化和发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保持着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异常活化的Notch信号可促使正常细胞向恶性转化,失控的Notch信号与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Notch信号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癌基因促进肿瘤生长,但也发挥着诱导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临界视觉闪烁频率对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马千云, 诸葛宇征
2012, 28(7): 559-561.
摘要:
轻微肝性脑病(MHE)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肝病患者有重要意义。临界视觉闪烁频率(CFF)以其客观性、简易性、可重复性高等特点在MHE的诊断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CFF对肝硬化、肝炎患者和门体循环异常者MHE的诊断价值的一系列研究,CFF在MHE诊断中的价值已初步建立,同时研究也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文摘荟萃
浆细胞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的关系
侯洁
2012, 28(7): 501-501.
摘要:
<正>目的:B细胞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发病机理中有一定的作用。虽然大多数患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但抗线粒体抗体滴度与疾病严重没有关联。在PBC小鼠模型中已表明,B细胞的消耗可能加剧胆道的病理变化。为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重点放在单核细胞的具体表型特征。方法 :检测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肝内胆
应用拉米夫定治疗5年以上的HBeAg阴性患者HBV DNA的抑制和HBsAg的清除情况
张秀军
2012, 28(7): 512-512.
摘要:
<正>目的:在长期应答的患者,拉米夫定的单药治疗是否需要继续或换用对多种病毒变异有效的核苷类似物治疗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价用药超过5年后拉米夫定的疗效和后续的耐药风险,并评估HBsAg的清除率和拉米夫定长期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成功应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至少5年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患者
合并严重门脉高压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其腹水的发生
华瑞
2012, 28(7): 530-530.
摘要:
<正>目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阈值≥10 mm Hg,可导致肝硬化从代偿期进入失代偿期。然而,即便经过治疗使HVPG达到这一水平以下,是否就能够阻止腹水发生尚不清楚。这一研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目的是评估HVPG的变化与腹水发生的关系。方法 :研究共纳入既往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创办手机报
2012, 28(7): 518-518.
摘要:
<正>为更方便快捷地传递本刊最新资讯及国内外肝胆胰领域最新动态,打造与杂志、官方网站、杂志微博相辅相成的新媒体平台,本刊于2012年6月正式创办手机报并试运行。手机报每月4期,试运行3个月,试运行期间不定期。主要内容包括精品文章推荐、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更换采编系统的公告
2012, 28(7): 537-537.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自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启用新采编系统。以后的"作者在线投稿查稿、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线办公"将在新系统内完成。旧采编系统从即日起不再接受注册和新投稿件,只处理已投稿件。作者投稿需在新系统注册,通过注册时填写的E-mail或中文姓名及密码登录,登陆后可自行修改密码等个人信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2012年1~12期重点号的启事
2012, 28(7): 547-547.
摘要:
<正>为便于集中组稿,《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研究确定了本刊2012年1~11期重点号的选题,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对于围绕重点号选题的文章,本刊将择优优先发表。本刊2012年1~12期选题如下:1肝胆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