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2期

显示方式:
肝脏相关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刘晓红, 周晓军
2000, 16(2): 67-69.
摘要:
P小体与肝脏微循环
郝菁华, 朱菊人, 孙成刚
2000, 16(2): 69-71.
摘要: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展玉涛, 展承英, 陈颖伟, 李定国
2000, 16(2): 71-73.
摘要:
肝纤维化中decorin与某些细胞因子的关系
王桂琴, 孔宪涛
2000, 16(2): 73-75.
摘要:
内皮素在肝硬化中的作用
朱飞燕, 钟庆平
2000, 16(2): 75-77.
摘要: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病毒性肝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尹洪竹, 刘金星
2000, 16(2): 78-79.
摘要:
TTV的研究概况
段银环, 李秀霞, 马万林, 孙宝佳, 冯新成, 陈良
2000, 16(2): 80-81.
摘要:
遗传性血色病性肝硬化近展
池肇春
2000, 16(2): 81-83.
摘要: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与干扰素应答的关系
邢利和, 朱传琳, 韩风连
2000, 16(2): 83-84+77.
摘要:
HELLP综合征
刘长慧, 周宪华
2000, 16(2): 85-86.
摘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性脑病
郝志明
2000, 16(2): 86-88.
摘要:
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R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张凯宇, 王峰, 娄金风, 蔡艳俊, 吕美德
2000, 16(2): 88-90.
摘要: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RNA。 6 0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RNA阳性率为 8 3% (5 / 6 0 ) ,其中 30例慢性肝炎患者阳性率为 13 3% (4/ 30 ) ,15例肝炎肝硬变患者阳性率为 6 7% (1/ 15 ) ,15例急性肝炎患者中无 1例阳性。认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与乙肝的慢性化有关 ,但与临床病情轻重无关
慢性肝病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王爱民, 王宝恩, 杨跃伟, 张斌, 江龙安, 杜双存
2000, 16(2): 90-91+124.
摘要:
为了解慢性肝病患者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的变化 ,选择慢性肝炎 12例、肝硬化 13例及正常对照 8例 ;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 ,测定慢性肝病患者间质胶原酶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正常人有间质胶原酶(MMP1)的基因表达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MMP1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 ;慢性肝炎患者MMP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上述结果提示慢性肝病患者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其酶活性变化的重要因素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暴发型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向晓星, 王国俊, 蔡雄, 李玉莉
2000, 16(2): 92-93.
摘要:
研究氧化苦参碱 (oxym atrine ,OM)对脂多糖 (LPS)加氨基半乳糖 (GalN)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衰竭 (ful minanthepaticfailure ,FHF)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实验分三组 :OM组 (10 0mgkg-1d-1× 3,ip) ,模型组及正常组。注射GaIN/LPS后 7.5小时 ,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 ,同时取肝组织作HE染色和Fas及其配体 (FasL)的免疫组化检测。OM组小鼠ALT及TNF 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和 0 .0 5 )。OM组肝损害程度及Fas、FasL表达强度均较模型组减轻 (P <0 .0 1)。OM可能通过抑制TNF -α活性及Fas、FasL表达 ,从而阻断LPS所致肝细胞凋亡及坏死
丁香叶片药理和毒理的实验研究
王峰, 文玉晶, 牛俊奇, 江文成, 许昶, 蔡志超
2000, 16(2): 94-96.
摘要:
本文对丁香叶片的药理实验表明 ,该药能预防和治疗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模型 ,具有明显的降低SGPT的作用 ,并能保护肝脏对溴磺酞钠的排泄能力。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实验表明 ,丁香叶片对肝、肾、脑及血液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 ,是值得推广的治疗各种肝病的有效药物。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初步观察
刘锦堂, 王培珍, 孔宪牛, 高峰
2000, 16(2): 96-97.
摘要:
为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神经肽Y水平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5 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神经肽Y浓度。结果显示 ,所测患者神经肽Y浓度均高于正常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伴有腹水者显著高于无腹水者 ,腹水经治疗消失后 ,神经肽Y浓度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人 ;神经肽Y血浆水平与肝功能分级亦有相关性 ,提示神经肽Y在肝硬化及其某些并发症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作用
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肝炎的免疫调节研究
黄自存, 杨健, 周建良, 齐晖, 黄瑞芳, 戴勇
2000, 16(2): 97-99.
摘要:
为了解日达仙的免疫调节作用 ,选取 18例重症肝炎病人用日达仙 (Tα1)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内毒素 (LSP)、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 2R)、白细胞介素 4(IL - 4)、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及T细胞亚群 (CD+ 8CD+ 4)。结果治疗前LSP、TNF、IL - 2R、IL - 6、CD+ 8均增高 (P <0 0 1) ,而IL - 4及CD+ 4降低。经Tα1治疗后LSP、TNF、IL - 2R、IL - 6、CD+ 8均降低 (P <0 0 1) ,而IL - 4和CD+ 4增高。提示Tα1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调节剂 ,它能降低LSP、TNF、IL - 2R、IL - 6、CD+ 8,提升IL - 4水平 ,从而减轻重症肝炎时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与抗磷脂抗体的关系
高普均, 曲立科, 时彤, 杨翰仪
2000, 16(2): 99-100.
摘要: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 (HBV)感染与抗磷脂抗体 (APA)水平的相关性 ;采用ELISA方法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PA的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 ,患者血清中APA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两组患者间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慢性HBV感染与APA相关且APA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
庚型肝炎病毒在慢性肝炎肝硬化中致病性及病理特征
朴明淑, 王志富, 王东静, 林时文
2000, 16(2): 100-102.
摘要:
探讨HGV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当中感染率、临床及病理特征 ,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 -HGV ,用HGVNS5抗原制备MCAb ,检测 5 4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GV抗原 ,同时应用SP法分别对肝组织进行HBsAg、HBcAg、HCVNS3 Ag肝脏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 5 4例肝病患者肝组织检出 2 7 78%HGV抗原阳性。其中 2 4例慢性肝炎轻度中 5例 ;16例慢性肝炎中度中 5例 ;15例肝硬化中 5例。HGV重叠HBV或HCV二重感染及HBV、HCV三重感染为主 ,占 80 % ,单独HGV感染者占 2 0 %。HGV在肝脏内主要定位于胞浆型 ,部分同时核型表达或单独核型表达 ,有 1例单纯枯否氏细胞内HGAg阳性表达。HGV单独感染者临床隐匿性发病 ,预后好 ,HGV重叠HBV、HCV感染在慢性肝炎病期进展具有一定意义
泰特对肝硬化患者抗氧化能力影响的评价
徐洪雨, 毕莉, 刘佰纯
2000, 16(2): 102-104.
摘要:
研究泰特对肝硬化患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 6 0例肝硬化患者 ,分别使用泰特及肌苷治疗 ,观测治疗前后红细胞谷胱甘肽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结果 :肝硬化组谷胱甘肽含量比正常组显著降低 ,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 ;治疗后谷胱甘肽含量明显上升 ,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 ,且二治疗组间谷胱甘肽含量有显著差异 ,而丙二醛含量无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抗氧化能力降低 ,泰特能提高肝硬化患者抗氧化能力
刺五加皂甙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邸雅南, 叶红军, 王陆藜, 李蒙
2000, 16(2): 104-106.
摘要:
探讨刺五加皂甙 (ASS)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ASS作用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和DNA电泳。电镜观察ASS作用肝癌细胞出现异染色体边集 ,线粒体肿胀等凋亡改变。ASS作用肝癌细胞DNA出现典型梯状改变。提示ASS促进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凋亡 ,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和剂量加大 ,诱发凋亡程度增高
门静脉高压对胰岛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影响
魏良洲, 王伟, 王颜刚
2000, 16(2): 106-107+126.
摘要:
为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对胰岛细胞早期分泌的影响 ,了解其受损程度。选择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Child -pugh肝功分级为B级 2 0例。实验方法为静脉快速注射左旋精氨酸注射液 2 0ml,在注射前、注射后 2、4、6分钟分别采集静脉血样 ,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C肽及胰升糖素的水平。结果显示正常人精氨酸兴奋后胰岛素、C肽和胰升糖素的分泌高峰均在 2~ 4分钟 ,门脉高压组其分泌高峰也在 2~ 4分钟 ,但其峰值升高倍数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5 )。提示门脉高压患者胰岛早期分泌储备能力明显下降
探讨心理测验和脑诱发电位检测亚临床型肝脑的价值
钟碧慧, 陈旻-湖, 袁育红, 任明, 胡品津
2000, 16(2): 108-109.
摘要:
为评价心理测验和脑诱发电位检查诊断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SHE)的价值 ,对 3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和三种脑诱发电位 (EP)检查 ,并追踪 1年观察临床肝性脑病 (HE)出现情况。结果心理测验异常 16例(42 % ) ,EP总异常为 18例 (5 0 % )。心理测验和 /或诱发电位异常 2 8例 (77% ) ,两者均异常者为 11例 (31% % )。追踪观察 1年的 34例患者中 ,2 6例心理测验和 /或脑诱发电位异常者出现临床肝性脑病 19例 (73% ) ,无心理测验和 /或脑诱发电位检查异常 8例中 ,出现临床肝性脑病 2例 (2 5 % ) (P <0 0 5 )。结果表明同时进行心理测验和脑诱发电位检查可提高SHE检出率 ,检测SHE对预测肝性脑病的发生有临床价值
抗乙肝iRNA联合Ara-AMP及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观察
王兰英, 王志彬, 徐道振
2000, 16(2): 110-111.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HBeAg+ ,HBV -DNA+ ) 136例 ,随机分为 3组 ,第 1组 49例采用抗乙肝iRNA2mg隔日肌注 ,3个月 ,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 (ArA -AMP) 10mg/kg肌注 5天后 5mg/kg 2 3天 ,胸腺肽 10mg每日肌注30天。第 2组 45例用胸腺肽 90天 ,剂量和其他联合用药同 1组。第 3组 42例为对照组。治疗结束 (3个月 ) 3个组ALT复常率分别为 93 8% ,93 3% ,47 6 % ;HBeAg转阴率 32 7% ,37 8% ,9 4%HBV -DNA转阴率 34 0 % ,40 0 % ,2 4%。停药后随访一年 ,ALT复常率分别为 85 7% ,91 0 % ,5 0 0 %。HBeAg转阴率 30 6 % ,33 3% ,11 9%。HBV -DNA转阴率 30 6 % ,35 6 % ,11 9%。第 1、2两组各项与对照组比全部P <0 0 5 ,第 1与 2组各项目比P >0 0 5。提示这三种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取得部分病人持久疗效
“现代肝胆病学高级丛书”已经出版欢迎购阅
2000, 16(2): 111-111.
摘要:
小剂量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
张银华, 姜莉, 赵存新, 董涛, 陈洪来
2000, 16(2): 112-113.
摘要:
98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34例给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 (0 1U/分 )和硝酸甘油联合治疗 ,34例单用垂体后叶素 (0 2U/分 )治疗 ,30例用善得定治疗 ,其止血率分别为 82 4%、5 8 8%和83 3%。经x2 检验联合治疗较单用垂体后叶素有显著性差异 ,而与善得定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联用 ,显著增强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 ,疗效显著
慢性胆囊炎肠上皮化生的研究
李海刚, 曾韵洁, 李健兴, 沈溪明, 董书坤
2000, 16(2): 113-114.
摘要:
探讨慢性胆囊炎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胆囊结石和不典型增生的关系。对 1339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 39 96 %和 0 97% ;慢性胆囊炎的肠上皮化生至少可以分为结肠型、小肠型和混合型三种 ;肠上皮化生尤其是结肠型与不典型增生有密切的关系 ;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与有无合并胆囊结石无关。慢性胆囊炎的肠上皮化生尤其是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B超测定西沙比利短程疗法对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的研究
李运秀, 戴国平
2000, 16(2): 115-116.
摘要:
为研究西沙比利短程疗法对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中的作用 ,对 38例胆囊结石患者和 2 0名健康对照者服用西沙比利 30mg/d ,一周 ,以二维超声测定治疗前后胆囊容积 (GBV) ,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 ,空腹时患者组平均GBV显著增大 (P <0 0 1) ,治疗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提示西沙比利短程疗法可改善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的排空功能 ,B超测定西沙比利治疗前后胆囊容积为临床提供了可靠依据
病毒性肝炎血清氨基酸谱与病理改变关系研究
刘民力, 丁晓红, 何长青, 刘碧坚
2000, 16(2): 116-117.
摘要:
通过对 6 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的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氨基酸谱检测 ,结果表明慢性肝炎时血清氨基酸浓度出现明显变化 ,谷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升高 ,晚期胱氨酸、苯丙氨酸亦明显增加 ,支芳比值随着病情加重而降低 ,其变化程度与肝细胞炎症、坏死范围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脑脊液一氧化氮含量检测及其意义
黄斌, 沈健伟, 朱木梁, 张忠兵
2000, 16(2): 118-118.
摘要: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对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赵洪奎, 付春生, 李伊玲, 姚智慧, 李庆芳, 袁建国, 肖爱华, 王凤华, 俞永新
2000, 16(2): 119-120.
摘要:
甘利欣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慢乙肝肝纤维化的影响
孔丽, 李兵顺, 米立军, 孙述强
2000, 16(2): 120-121.
摘要:
寻找治疗慢乙肝 ,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用甘利欣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慢乙肝 6 0例 ,并与单纯应用甘利欣组 (5 0例 )比较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 ,层粘蛋白 (LN) ,透明质酸 (HA) ,肝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LT、SB下降明显 ,A/G比值上升显著 ,与治疗前和单用甘利欣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甘利欣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可有效改善肝功能 ,减轻和抑制纤维化发生
乙肝康治疗HBV感染的疗效观察
刘伟, 路晶
2000, 16(2): 121-122.
摘要:
探讨乙肝康对HBV感染治疗效果。应用乙肝康治疗慢性乙肝感染 (包括慢性乙型病毒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 32例 ,同时随机设对照组 30例。治疗组给予乙肝康注射液 5毫升静点。每日一次 ,同时口服乙肝康 5粒 ,一日三次。对照组给猪苓多糖注射液 40毫克 ,肌注 ,连用 2 0日 ,停 10日 ,重复使用 3次 ,同时每 15日肌注乙肝疫苗 30微克 ,均为 3个月一个疗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为考核依据。治疗组有 13例HBsAg阴性 ,转阴率为 40 6 % (13/ 32 ) ,7例抗HBe阳转。阳转率为 2 3 3% (7/ 32 ) ,有 12例HBVDNA阴转 ,阴转率为 37 5 % (12 / 32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证明乙肝康对HBV标志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消除HBsAg携带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与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疗效相近似 ,且价格廉 ,无明显毒副作用 ,适合我国推广使用
苷必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阳凡, 周郎生
2000, 16(2): 123-123.
摘要:
肝硬化眼底血管变化与门脉压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
徐弘君, 何山林, 王学敬, 黄谨
2000, 16(2): 124-124.
摘要:
重症肝炎的B超声像图表现及临床分析
邵玉荣, 汪诗春, 汪宏良
2000, 16(2): 125-125.
摘要:
利多卡因治疗重型肝炎顽固性呃逆36例临床观察
关世运, 苏传真
2000, 16(2): 126-126.
摘要:
左侧门脉高压症4例
李慧梅, 郭延军, 边晓霞, 张旭明
2000, 16(2): 127-128.
摘要:
急性鱼胆中毒致肝肾功能衰竭一例
詹知璐
2000, 16(2): 128-128.
摘要:
声明
2000, 16(2): 128-12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