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9期
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模型及应用 重点号
执行主编:尤红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显示方式:
述评
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精准预测
周家玲, 尤红
2020, 36(9): 1921-19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01
摘要:
尽管根据病因治疗已经降低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疾病进展。实现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精准预测并加强干预对于进一步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为此,从肝组织病理学、无创性指标、影像学及方法学等方面共同探讨对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以提早筛选高风险人群,建立精准预测模型,帮助进一步减少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
专家论坛
构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终点事件预测模型的方法学考量
武珊珊, 孔媛媛
2020, 36(9): 1923-192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02
摘要:
实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精准预测,确定肝硬化失代偿及肝细胞癌的高危患者,进而加强干预降低相应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目前已发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模型,主要从方法学角度阐述预测模型构建的思路及基本步骤,以期为乙型肝炎领域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组织学特征对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
张梦阳, 孙亚朦
2020, 36(9): 1928-19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03
摘要: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较大差异,准确预测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十分必要。肝脏病理可直观反映组织结构及其变化,在预测终点事件中有重要价值。总结了肝硬化组织学评价体系及组织学参数在预测临床终点事件中的应用,同时描述了病因治疗后的肝硬化组织学特点对临床预后的预测意义。
肝静脉压力梯度对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
何福亮, 欧晓娟, 王民, 张冠华, 王宇
2020, 36(9): 1931-19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04
摘要: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失代偿期肝硬化以门静脉高压为显著特征,目前肝静脉压力梯度是评估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肝静脉压力梯度在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临床终点事件中的预测作用以及在门静脉高压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早预测、早预防、早干预门静脉高压提供依据。
影像学技术对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
王亮, 李永芳, 张岭漪
2020, 36(9): 1936-19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05
摘要:
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大,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肝癌等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甚至死亡。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为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诊断和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内镜、CT、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医学检查等影像学手段诊断评估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极大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帮助。然而,不同种类的影像技术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因此,医生应根据临床需要使用。
无创性指标对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
徐铭益, 徐梓馨
2020, 36(9): 1941-19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06
摘要:
目前关于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指标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其与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关系以及预测价值尚未有统一。针对血清学指标、血清诊断模型、肝硬度值(LSM)等无创性指标在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预测中的价值进行归纳。血清指标(PLT、FibroTest等)结合LSM的无创诊断方法可评估肝纤维化分期,也能较好的预测肝硬化终点事件及远期预后,已被写入国内外指南中广泛应用于临床。采用新的组合(比如LSM联合血清指标或诊断模型)或逐步计算法可展现出改良的希望,从而实现患者的个体化动态临床管理,减少或避免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使肝硬化患者最大获益。
指南与规范
中国胰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家委员会
2020, 36(9): 1947-19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07
摘要: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预防便尤为困难。辅助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低,早诊是世界性难题,现有的治疗手段疗效不满意,且短期内难以突破,总的5年生存率仅7.2%。面对胰腺癌的现状,要加强基础研究、探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去除病因、切断发生发展路径。研发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外周血和尿液等检测技术以及影像诊断技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疗效,然而基础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时间长、费用高,短期内难以见效。因此,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规范的MDT、优化组合现有的诊疗方法,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疗效的目的。本共识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基于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且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窘境,参照国际、国内成功的诊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由国内业界众多知名专家参与,经反复推敲、讨论、几易其稿成文。本共识就MDT的意义和宗旨、主要任务、开展的必要客观条件、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多中心MDT模式探索、eMDT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为推动我国胰腺癌MDT的规范化开展、改善胰腺癌的疗效、总结成功经验、促进国际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有所脾益;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推动全国MDT的开展有所帮助。...

《亚太肝病学会专家小组共识建议:COVID-19大流行期间为肝病和肝移植医务人员提供的临床实践指导》摘译
冯瑞瑞, 纪泛扑, 祁兴顺
2020, 36(9): 1952-195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08
摘要: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2020年5月4日报告,全球共有3 407 747例患者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死亡人数达238 198例(7.0%)。肝病学领域亟需临床实践指导。近日,亚太地区16个国家或行政区域的22位肝病学家组成了工作小组,通过网络会议制定了这部亚太肝病学会(APASL)指导意见,提出了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最佳策略。APASL指导委员会采用证据"类别"(反映获益与风险)和"等级"(评估强度或确定性)以描述推荐意见的证据质量。本文就该共识主要内容及推荐意见摘译如下。1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评估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FIB-4、APRI和GPI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陈薇, 洪汝涛, 刘晓昌, 胡华青
2020, 36(9): 1955-19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09
摘要:
目的探究肝纤维化指数(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和球蛋白-血小板指数(GPI)三种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9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经肝活检确诊的47例AIH患者,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4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依据病理结果将AIH患者分为两组:S1为轻度肝纤维化(n=16),S2~S4为显著肝纤维化(n=31)。观察两组间年龄、血常规和生化等指标差异,计算FIB-4、APRI和GPI并进行比较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著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H组的Glo、ALT、AST、ALP、GGT、FIB-4、APRI和GPI水平均升高,PLT和Alb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轻度肝纤维化相比,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年龄、FIB-4和GPI...
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
李晨, 谭钧元, 许祥
2020, 36(9): 1960-19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0
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AD)患者28 d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情况以及90 d预后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6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AD患者,根据TBil、PTA分为A组(134例,51.3 μmol/L<TBil<171.1 μmol/L且PTA<40%)、B组(393例,51.3 μmol/L<TBil<171.1 μmol/L且40%≤PTA<60%)、C组(143例,TBil>171.1 μmol/L且40%<PTA<60%),研究患者的临床特征、28 d ACLF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90 d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多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法。组间累积发生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分别采用Cox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ACLF发生以及90 d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A、B、C三组间MELD评分以及Child-pugh评分差异显著(20.2±4.6 vs 14.7±3.6 vs 22.7±5.6,F=211.118,P<0.001;10.6±0.8 vs 9.3±12 vs 10.4±1.2,F=66.427,P<0.001),B组均低于A组和C组(P值均<0.05)。69例(10.3%)患者在28 d内发生ACLF,A组19例(14.2%)、B组17例(4.3%)、C组33例(23.1%)。B组ACLF发生率低于A组(χ2=15.937,P<0.001)和C组(χ2=48502,P<0.001)。各组发生ACLF的独立性影响因素,A组为AST(RR=1.033,P=0.030)、细菌感染(BIs)(RR=14.326,P=0001)、血钠(Na)(RR=0.888,P=0.019)、AFP(RR=1.003,P<0.001),B组为男性(RR=0.201,P=0.035)、ALT(RR=0.996,P=0.006)、AST(RR=1.008,P<0.001)、GGT(RR=1.004,P=0.018)、PTA(RR=0.642,P<0.001)、TBil(RR=1.039,P=0002)、BIs(RR=49.656,P<0.001)、HBV DNA(RR=2.206,P<0.001),C组为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AVB)(RR=3.172,P=0.025)、BIs(RR=2.946,P=0.007)。79例(11.8%)患者在90 d内死亡,A组29例 (21.6%),B组15例 (3.8%),C组35例 (24.5%),B组均低于A组(χ2=41.492,P<0.001)和C组(χ2=52.905,P<0.001)。三组发生ACLF患者90 d病死率均高于各自未发生ACLF患者(A组:χ2=4.151,P=0.042;B组:P=0.022;C组:χ2=16.968,P<0.001)。各组90 d生存的独立性影响因素,A组为肌酐(OR=1075,P=0.007)、Na(OR=0.450,P<0.001);B组为AVB(OR=1378.999,P=0.026)、Na(OR=0.392,P=0.018);C组为AVB(OR=31.699,P=0.038)、Na(OR=0.841,P=0.023)、发生ACLF(OR=14.258,P=0.017)。 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AD患者可分为三型,高黄疸型(C组)、低凝血型(A组)更容易出现ACLF且预后更差。BIs是三类患者发生ACLF共同的影响因素。血Na水平是三类患者90 d预后共同的影响因素。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姚运海, 罗艳, 朱京乐, 甘建和, 赵卫峰
2020, 36(9): 1966-19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1
摘要: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外周血中水平,阐明其水平检测作为肝硬化合并PV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随访或者住院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60例(PVT组),同期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但无血栓者161例(LC组)。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WBC、PLT、TBil、ALT、Alb、PT、INR、AT-Ⅲ水平。双抗体夹心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危险因素。结果 PVT组与LC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血清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82,P <0.05)。不论是Child-Pugh A级还是B+C级,2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3.749、5.469,P值均<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中置入Viatorr支架分流门静脉左、右支血流对疗效的影响
姚欣, 周昊, 汤善宏, 黄山, 陈雪玲, 秦建平
2020, 36(9): 1970-19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2
摘要:

目的探讨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中置入Viatorr支架分流门静脉左支或右支血流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造影判断穿刺门静脉靶点位置,将患者分为门静脉左支分流组(n=52)和右支分流组(n=68),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出血、支架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发生及生存状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曲线分析再出血率、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12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近期止血率100%。门静脉压力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9.98±2.84) mm Hg vs (24.72±5.11) mm Hg,t=37.76,P <0.01]。累计再出血率术后12、24个月分别为3.2%、11.0%;肝性脑病累计发生率术后3、6、12、24个月分别为10.8%、13.6%、21.2%、24.5%;随访24个月累计29例肝性恼病患者中,Ⅰ+Ⅱ级23例,Ⅲ级6例;支架功...

论著_肝脏肿瘤
恩替卡韦单药与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影响
孙静, 朱琳, 池欣, 王艺璇, 邢卉春
2020, 36(9): 1975-197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3
摘要: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ETV)联合干扰素(IFN)治疗与ETV单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0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抗病毒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IFN组(n=169,IFN治疗≥6个月)及ETV单药组(n=240,ETV治疗≥12个月),随访截止至2019年6月,以观察对象发生HCC为终点事件。连续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消除组间基线差异,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组间的HCC发生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5.4(4.9~7.9)年。联合IFN组HCC累积发病率与ETV单药组相比,匹配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M前:1.2%vs 2.8%,χ2=1.423,P=0.233; PSM后:1.7%vs 4.1%,χ2=1.676,P=0.195);亚组分析表明,在非高风险患癌人群中两组HCC累积发病率也无明显差异(1.3%vs 1.5...

ABCR评分系统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杨俊, 印于, 倪才方, 朱晓黎, 李智, 张申, 黄鹏, 王万胜
2020, 36(9): 1980-19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4
摘要:

目的评估ABCR评分系统对肝细胞癌患者再次TACE治疗的指导价值,并探讨ABCR评分为1~3分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不同ABCR分值患者再次TACE治疗的有效性,选取连续行TACE治疗(至少2次,且不联合全身系统治疗)的229例患者为A组,并分为A1组(ABCR评分≤0,n=92)、A2组(ABCR评分:1~3分,n=78)和A3组(ABCR评分≥4,n=59);为研究ABCR评分为1-3分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期,选取首次行TACE治疗的ABCR评分为1~3分的118例患者为B组,分为B1组(首次TACE后继续TACE,n=78)、B2组(TACE联合索拉非尼,n=21)和B3组(索拉非尼单药治疗,n=19)。分析以上各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期。结果 A1组中位生存期32.0个月(95%CI:27.7~36.3); A2组中位生存期10.3个月(95%CI:8.4...

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张达利, 冯丹妮, 张利娟, 汤汝佳, 贺希, 周霞, 高银杰, 刘振文, 刘鸿凌
2020, 36(9): 1985-198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5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移植的391例HCC患者。根据肝移植术后HCC是否复发分为HCC复发组(n=78)和无复发组(n=313)。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HCC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肝移植术后肿瘤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391例HCC肝移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2年,其中78例(19.95%)患者出现HCC复发。肝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FP水平> 200 ng/ml[风险比(HR)=2.52,95%可信区间(95%CI):1.58~4.03,P <0.001; HR=2.99,95%CI:1.59~5.62,P <0.001]、肿瘤直径总和(HR=1.20,95%CI:1.12~1.28,P &...

异常凝血酶原对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短期疗效的评价价值
查俊豪, 郭金和
2020, 36(9): 1990-19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6
摘要: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肝细胞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短期疗效监测中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14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单纯接受传统TACE治疗且PIVKA-Ⅱ基线数值≥40.00 m AU/ml。分析TACE术前与术后第1、3、6个月之间PIVKA-Ⅱ血清学反应情况,并与同期影像学反应(采用mRECIST标准)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血清学反应与同期影像学反应的相关性。采用配对χ2检验探索血清学反应与影像学反应评价方式敏感度的一致性。以影像学反应为金标准,分析PIVKA-Ⅱ血清学反应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评价指标。结果纳入患者的PIVKA-Ⅱ水平为7225.44 (40.13~30 000.00) m AU/ml。术后1、3、6个月,分别有104(91.2%)、94(90.3%)、86(90.5%)例患者分为血清学有反应组,分别有103(90.3%)、90(86.5%)、82(86.3%)例患者分为影像学有反应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影像学反应与血清学反应呈正相关(术后...

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脑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王重, 岳振东, 赵洪伟, 王磊, 范振华, 吴一凡, 董成宾, 张裕, 刘福全
2020, 36(9): 1994-19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7
摘要: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性脑病(HE)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经TIPS治疗的9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IPS术后是否发生HE分为HE组(n=24)和非HE组(n=71);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ICG-R15测定、CTP分级、MELD评分。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PS术后HE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ICG-R15、CTP和MELD评分对H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TIPS术后12个月内HE发生率为25.2%(24/95)。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TIPS术后HE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支架位置(P=0.02...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四逆散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李菁, 莫嘉浩, 许洪彬, 朱俊霞, 史佩玉, 邢万里, 钟崇, 林丽珠
2020, 36(9): 1998-20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8
摘要:
目的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研究四逆散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四逆散的化合物及靶标,通过Uniprot获取对应的基因Symbol;从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肝癌的疾病基因,并筛选出与四逆散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运用Cytoscape3.7.1软件绘制"中药-化合物-治疗靶标"网络图;运用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R studio软件对治疗靶标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选择靶点数目最多的活性成分作为配体,PPI网络中度值(Degree)最大的靶点作为受体,预测受体-配体复合物结构与相互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结果研究筛选得到四逆散治疗肝癌核心靶标91个,相关活性成分141种,其中槲皮素、山柰酚等为四逆散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 TP53、HSP90AA1等是治疗主要作用靶标; GO富集分析后共获得符合筛选标准的条目1007条,主要涉及抗氧化反应、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调控、细胞应激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102条,主要调控乙型肝炎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以防治肝癌,分子对接结果验证...
论著_其他肝病
基于MELD评分分层分析人工肝治疗对平台期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兰小勤, 纪雅丽, 陈金军, 周福元, 文维群
2020, 36(9): 2005-20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19
摘要:

目的对平台期肝衰竭患者进行MELD评分分层后,研究人工肝治疗对其短期(28 d及90 d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87例,其中人工肝组73例,非人工肝组114例。按平台期不同的MELD评分分层分析2组间28 d、90 d病死率的差异,存活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日的差异,以及人工肝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人工肝治疗可显著降低MELD评分30~39分[人工肝组(5.9%) vs非人工肝组(39.6%),P<0.001]及40分[人工肝组(25.0%) vs非人工肝组(72.7%),P <0.05]的平台期肝衰竭患者28 d病死率。人工肝治疗可降低MELD评分30~39分平台期肝衰竭患者90 d病死率[人工肝组(23.5%) vs非人工肝组(62.3%),P <0.001]。人工肝治疗不能明显缩短存活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p>0.05);人工肝治疗对90 d内存活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影响(P> 0.05);人...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与大肠埃希菌肝脓肿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姚娜, 康文, 连建奇, 王临旭, 张谷芬, 王素娜, 汪春付
2020, 36(9): 2010-20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0
摘要: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与大肠埃希菌肝脓肿(ECLA)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细菌性肝脓肿,分析这两种肝脓肿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患者资料,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145例。比较KPLA与ECLA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预后。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病原学检查阳性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66例,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42例。与KPLA患者相比,ECLA更好发于年龄较大人群(t=-2.250,P=0.027),多合并胆道疾病(χ2=10.019,P=0.002)、腹部手术史(χ2=27.481,P <0.001)、肿瘤(χ2=17.745,P <0.001),多出现复发性肝脓肿(χ2=13.745,P <0.001)。KPLA好发于糖尿病患者(χ2=17.505,P <0.001)。实验...

成人自身免疫性肝炎二线药物治疗选择的Meta分析
钱乐, 应力
2020, 36(9): 2015-20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1
摘要:

目的通过自身免疫性肝炎二线药物相关文献的系统性回顾及Meta分析探讨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二线药物治疗的研究文献,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Meta-Analyst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2篇文献,共计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吗替麦考酚酯(MMF)、他克莫司(TAC)、环孢素(CsA)及布地奈德(BUD)的汇总应答率分别为56.1%、76.0%、62.7%、57.3%,汇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47.4%、48.4%、33.0%。将应用MMF的患者按照一线治疗不耐受和一线治疗无应答进行分组比较,相对危险度为1.965,95%可信区间为1.181~3.269,异质性检验I2=0.665,P=0.014。结论对于成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二线药物治疗选择,结合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MMF和...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情况的调查分析
贾桂, 尚玉龙, 韩英
2020, 36(9): 2021-20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2
摘要:

目的通过PBC-40量表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对37例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持续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进行PBC-40量表调查,并结合患者基线生化指标及病理分期等,对量表"症状""瘙痒""乏力""认知""社会""情感"六大模块的得分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瘙痒得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乏力得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PBC-40量表中症状得分(16.5±4.3)分,瘙痒(5.2±3.3)分,乏力(26.4±8.3)分,认知功能(15.3±5.1)分,社会功能(25.4±8.4)分,情感(8.1±2.7)分。以50岁和60岁为节点进行分层分析,发现瘙痒得分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0,P=0.016)。BMI≥24...

吉林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分析
王莎莎, 华芳, 焦永庚, 秦二云, 智一晓, 庞梦圆, 徐洪芹, 迟秀梅, 牛俊奇, 华瑞
2020, 36(9): 2025-20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的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的共1077例肝病患者,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铜蓝蛋白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估铜蓝蛋白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肝豆状核变性组,97.6%(41/42)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0.2 g/L,其中88.1%(37/42)低于0.10 g/L。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均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和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0.027、<0.001、0.001)。在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组,24.3%(251/1035)的患者铜蓝蛋白低于0.2 g/L,0.2%低于0.1 g/L。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与白蛋白、前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8、0.09...
抗肝纤维化中成药预防酒精性肝病相关肾功能减退的疗效评价
孟培培, 刘尧, 周梅月, 于浩, 杨玉英, 江宇泳
2020, 36(9): 2030-20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4
摘要:
目的探讨抗肝纤维化中成药对于酒精性肝病(ALD)相关肾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8月1日-2016年3月1日收治的ALD住院患者592例,根据应用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或复方鳖甲软肝片是否≥180累计日剂量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得到两组患者各187例,记录病史、饮酒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机制和腹部影像学等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lplan-Merier法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减退累积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饮酒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基线AST、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 0.05),随访时间36(23~54)个月。尿酸(HR=1.003,95%CI:1.001~1.005,P=0.001)、凝血酶原时间(HR=1.103,95%CI:1.034~1.177,P=0.003)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HR=1.024,95%CI:1.011~1.0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rs819267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张青, 刘守胜, 孙宝凯, 张梅, 辛永宁
2020, 36(9): 2035-203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5
摘要: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 rs81926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该位点SNP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119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13作为对照。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数据和血液样本,检测血液样本的生化指标和PPARGC1A rs8192678位点SNP。采用χ2检验判断样本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和对照组PPARGC1A rs8192678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0.015,P值分别为0.918、0.9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ARGC1A rs8192678位点CT基因型不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0.951,95%可信区间:0.368~2...

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回肠Acsl基因家族表达的影响
郭珊, 易世杰, 阳学风, 曹婷, 傅念, 周克兵, 龙建武
2020, 36(9): 2040-20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6
摘要: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回肠Acsl基因家族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5只,普通饲料)、NAFLD模型组(n=15,高脂饲料)、尼美舒利组(n=15,高脂饲料+尼美舒利)。所有SD大鼠喂养到第12周处死。采集下腔静脉血,检测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肝组织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评价各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回肠Acsl家族各基因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NAFLD模型组血清TC、TG值均明显增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P值均<0.05);尼美舒利组与NAFLD模型组比较,血清TC、TG值均明显下降,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NAFLD模型组大鼠回肠COX-2的表达明显升高(P <0.05);与NAFLD模型组大鼠相比,尼美舒利组回肠COX-2的表达明显降低(P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模型组回肠A...

论著_胆道疾病
肝泡型包虫病侵及胆道患者胆汁外泌体microRNA的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志鑫, 苟平, 于文昊, 任利, 阳丹才让, 王海久, 樊海宁
2020, 36(9): 2045-20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7
摘要:

目的检测肝泡型包虫病侵及胆道患者胆汁中外泌体microRNA(miRNA)的表达情况,探索差异miRNA对靶基因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自2017年8月-2018年10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1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胆汁样本,观察组(有胆道受侵表现)与对照组(无胆道受侵表现)各6例。经超速离心法提取、Western Blot鉴定两组胆汁中的外泌体结构,采用Trizol法提取外泌体总RNA,再经miRNA表达谱芯片实验检测并寻找差异表达的miRNA。根据差异miRNA预测胆道侵犯靶基因,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74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9个表达上调,65个表达下调(|Fold Change|> 2)。经Pathway分析,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肿瘤发生、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PTEN等通路中(FDR <0.05)。经GO注释及富集分析,靶基因主要富集在基因抑制的正向调控、调控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FDR <0.05)。结论建立肝泡型包虫病合并胆道侵犯胆汁中外泌体差异miRNA表达谱,可作为泡型包虫病侵及胆道的生物学标志物,初步阐释了肝泡型包虫病侵及胆道...

论著_胰腺疾病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蒋鑫, 严永峰, 钟瑞, 徐欢, 彭燕, 汤小伟
2020, 36(9): 2050-20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8
摘要: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BAP患者(胆道组) 229例,HTGAP患者(高脂组) 14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局部并发症及全身并发症、结局指标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有序多分类变量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肝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脂组患者年龄(t=7.192)、转诊率(χ2=7.680)均低于胆道组,其男性构成比(χ2=16.987)、BMI(t=-4.171)、BISAP评分(Z=-2.701)、高脂饮食率(χ2=6.702)、复发率(χ2=6.702)、糖尿病(χ2=8.567)、吸烟(χ2=9.291)、饮酒(χ2...

短篇论著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
刘志龙, 张超, 严继萍, 陈娟, 徐梓祎
2020, 36(9): 2056-205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29
摘要:

<正>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由美国医生Edmondson于1858年首次提出的,定义为由良性或者接近良性的肝细胞增殖所形成的结节。1975年及次年分别被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肝脏研究协会采纳,1995年国际工作组将FNH列为一类增生性病变。由于FNH缺乏特征性的二维超声表现,所以容易漏诊和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FNH病例二维图像及超声造影图像表现与特点,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对FNH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FNH的诊断及

肝切除术作为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首选方法的探索
王学文, 李晗, 吴燕彬, 牛洪凯, 孔令群, 成雨
2020, 36(9): 2059-20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0
摘要: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在肝总管分叉处由胆管上皮引起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胆管癌的50%~60%[1-2]。目前,国内外唯一被公认的临床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切除[3-4]。BismuthⅣ型被定义为肿瘤累及左右两侧肝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肿瘤[5]。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切除被认为是BismuthⅣ型胆管癌治疗的主要方式[6-7],但具体的手术方式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将肝切除术作为BismuthⅣ型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

病例报告
成人肝硬化伴第二性征发育异常1例报告
胡晨波
2020, 36(9): 2063-20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1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未婚,汉族。因"反复纳差、腹胀、尿少5年,加重伴下肢浮肿1周"于2015年3月14日入本院。患者5年前因"纳差、腹胀及尿少"在本院治疗,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肝炎病原学检查均阴性,经保肝、利尿、退黄(呋噻米、苦黄注射液、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治疗后肝功能好转出院,出院诊断"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因不明"。5年来患者腹胀、尿少等症状时有反复,间断门诊服用保肝及利尿药物(呋噻米)等治疗。近1周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双下肢出现水肿。门诊拟"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收治住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王小磊, 孟珊珊, 曲丽梅, 王广义, 魏锋
2020, 36(9): 2065-206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2
摘要: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可以持续或间断分泌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肾上腺素。肾上腺外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称为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血压异常波动、心悸、头疼等,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危及生命。本文报道了1例位于肝右后叶的嗜铬细胞瘤的青年患者,并讨论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病理和治疗方法。1病例资料

右佐匹克隆加重曲唑酮的肝毒性致急性肝损伤1例报告
武彤, 马仁舒, 辛桂杰, 高润平, 于鸽
2020, 36(9): 2067-20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3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发现乙型肝炎病原学阳性36年,腹胀、乏力1年,加重伴纳差7 d",于2019年11月12日入本院。患者36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病原学阳性,未诊治。2018年8月患者出现腹胀、乏力,肝酶学正常,HBV DNA 1.81×106IU/ml,肝脏瞬时弹性成像5.2 kP a,未规范治疗,后规律复查肝功能均未见异常。7 d前患者腹胀、乏力症状加重,伴有纳差,肝功能酶学指标明显升高。既往:有乙型肝炎家族史,母亲为HBV携带者,2001年出现"焦虑、恐惧、寐差",确诊为"神经官能症",

NBAS基因突变致复发性肝功能异常1例报告
林建, 方雪晴, 宋有良
2020, 36(9): 2069-20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4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7岁。因"发热咳嗽3 d"于2018年9月29日来本院诊治。患者10年前因"高热"后出现"瑞氏综合征",遗留"癫痫"病史,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癫痫控制尚可。入院3 d前出现畏寒、发热达39℃,咽部不适,有咳嗽、无咳痰,自行服用"头孢氨苄分散片及奥司他韦"2 d,体温未下降。12月29日测最高体温39.8℃,再次至本院门诊就诊,胸片示两下肺少许渗出,怀疑肺炎并收治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40.2℃,脉搏120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06/70 mm Hg。神志清,

十二指肠前门静脉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周阳春, 褚朝顺
2020, 36(9): 2072-20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5
摘要:

<正>十二指肠前门静脉(preduodenal portal vein,PDPV)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门静脉解剖异常。在成人中,PDPV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在手术中偶然发现。笔者检索国内仅有2篇文献报道成人PDPV,国外也仅有多篇个案报道。笔者在处理成人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时发现患者合并PDPV、肠旋转不良以及多脾症等解剖学异常,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胆肠吻合术后5年,上腹痛1周"于2017年11月10日转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患

胆囊结石合并血友病A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3例报告
李昌旭, 袁晶晶, 王守乾, 徐露瑶, 王英超
2020, 36(9): 2075-20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6
摘要:

<正>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30岁,2018年4月6日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2 d"就诊于本院。血友病A病史20年。查体:右上腹轻压痛,向右肩部放射。腹部超声显示:胆囊腔内多个强回声光团,最大约2.1 cm×1.1 cm。肝胆脾胰多排CT显示:胆囊腔内多个高密度影,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入院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C(FⅧ:C)为8.2%,无FⅧ抗体。参考血液科会诊意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FⅧ替代治疗,手术当天FⅧ制剂按65%替代,术中小心分离并结扎胆囊动脉、胆囊管,使用超声刀分离胆囊,胆囊窝渗血约80 ml,剥离后胆囊床放置凝胶海绵及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2082)术中止血。术后第1~3天分别按60%、50%、

胰腺分裂症误诊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报告
何家俊, 王婷婷, 周盟, 王维钊, 杨楚婷, 李圆浩, 陈炜炜, 刘军
2020, 36(9): 2077-20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7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中上腹胀痛9 h余"于2019年8月18日于当地卫生院就诊。患者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畏寒寒战、头痛头晕、胸闷胸痛,于外院就诊查腹部CT提示: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4188 U/L,尿淀粉酶38 508 U/L。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抑酸、抑酶、补液、胃肠减压等治疗后患者腹痛未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苏北人民医院就诊。既往发作急性胰腺炎2次,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1年。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

综述
肝脏淋巴管新生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
石纳, 陈修利, 吴昊, 毛靖伟
2020, 36(9): 2079-208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8
摘要:

肝纤维化可进展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而导致预后不良。除与病理性血管生成和肝血窦重塑相关外,肝脏淋巴管新生在肝纤维化的进展中也起重要作用。简述了淋巴管标志物及其在肝脏中的表达,叙述了淋巴管新生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归纳了肝脏巨噬细胞即Kupffer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肝脏淋巴管新生中的作用,提出淋巴管新生可能成为干预肝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对早期治疗及逆转肝纤维化、预防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外泌体microRNA的生物学特征及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张诗琬, 喻雪琴, 陈芳, 梅怡晗, 梅小平
2020, 36(9): 2083-208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39
摘要:

外泌体作为人体内多种细胞分泌的微型多囊泡体,存在于机体的多种体液当中,由脂质双层膜结构来保护其内含物的结构与功能稳定,携有大量microRNA(miRNA)、mRNA等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外泌体及内含物miRNA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其通过对肝星状细胞(HSC)的作用,改变HSC活化、增殖、凋亡、漂移等来调节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对外泌体miRNA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与肝纤维化关系的阐述,分析了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外泌体miRNA可能成为肝纤维化诊治与预后评估的潜在新靶点。

早期肝细胞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任丹丹, 刘娜, 周路路, 张楠, 李春霞, 东冰, 徐光华
2020, 36(9): 2087-20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0
摘要: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细胞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治疗、局部区域治疗、放疗、系统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介绍了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的选择优势。分析了肝移植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的前景,简述了目前各种技术成熟以及新兴消融技术的工作原理、最佳适应证以及技术优势。认为对于早期肝细胞癌的患者,充分了解每种治疗方案的优势及不足可以做出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新型肝功能评分模型在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陈敏强, 李文韬, 刘晓光, 徐浩, 陈念平
2020, 36(9): 2092-20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1
摘要:

综合评分模型是肝功能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肝细胞癌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传统评分模型(CTP评分及MELD评分)和新型评分模型(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白蛋白-吲哚菁绿评分)应用于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方面的价值与局限性,认为新型评分模型尤其是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更具优势。

他汀类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双刃剑”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
王方华, 赵稚博, 龚建平
2020, 36(9): 2097-20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2
摘要:

在过去十年中,甲羟戊酸途径及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肿瘤发生及改善肿瘤预后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他汀类药物在肝癌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前期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胆固醇代谢、抗氧化及抗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胆固醇代谢、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则是促进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最近也有研究发现,他汀药物在部分肝癌患者治疗中存在相反的作用。对他汀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双刃剑"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胡雷, 高丽, Dirk Hermann, 陈艾东
2020, 36(9): 2100-21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3
摘要: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仍在上升,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差。叙述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参与调控肝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结合肝细胞癌微环境中存在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等,可能会达到系统抗肿瘤的效果,为肝癌治疗带来曙光。

肝内胆管细胞癌预防性清扫淋巴结现状与前景
张荷月, 鞠明光, 徐锋
2020, 36(9): 2103-21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4
摘要: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肝脏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有效手段。淋巴结转移给准确判断根治性切除范围带来困难,国际上对于是否需要常规行淋巴结清扫以及清扫范围尚无共识。归纳并分析了目前对术前诊断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预防性清扫淋巴结所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希望能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根治性切除提供参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发门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龚航, 李良平
2020, 36(9): 2107-211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其肝外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门静脉血栓(PVT)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加。NAFLD并发PVT的机制与传统肝硬化有明显区别。从三级凝血障碍角度入手,从三个不同等级且阶梯式地阐述了NAFLD并发PVT的发病机制,描述了运动预防和治疗NAFLD发生PVT的全新观念,为NAFLD并发PVT的肝移植受者提出了技术挑战,对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谢海平, 林帆, 陈彦, 郑铭
2020, 36(9): 2111-21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6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是主要发病机制,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胰岛素抵抗也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利拉鲁肽是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有一定疗效,相关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就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疗效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非肝衰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刘磊, 韩涛
2020, 36(9): 2115-21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7
摘要: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其在非肝衰竭疾病当中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部分非肝衰竭疾病的情况,包括胆汁淤积所致的难治性瘙痒、多种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因子风暴"、高脂血症、甲状腺风暴、神经系统疾病等,以供临床参考。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王才彬, 苏洋
2020, 36(9): 2119-21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8
摘要:

肝切除术是肝脏相关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术式。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肝切除术后的病死率高达30%。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接受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尽管在近十年来有关肝脏手术的研究与进展有了显著的发展及完善,受到患者术前的一般状态以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PHLF的发生仍然难以避免。虽然如今的技术手段可以明显减少PHLF的病死率并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但如何有效的对PHLF的发生进行风险评估,并进一步指导防治策略,仍是肝脏外科医生极为关注的问题。对PHLF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包括PHLF的定义、危险因素、术前评估以及PHLF的防治技术手段进展等,为减少PHLF的发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廖海玲, 杨晋辉
2020, 36(9): 2125-21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9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触发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在已知的发病危险因素中,环境因素主要通过对线粒体的免疫耐受产生破坏而引发疾病。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的应用,发现了一些可能导致该病的危险基因,如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IL和X染色体单体等。对PBC的高危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基础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阐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及影响因素
杨娴, 唐映梅
2020, 36(9): 2129-21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50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后期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其临床表现及各种并发症使患者身心均受累,导致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L)下降。当前人们对HRQL越来越重视,总结了国内外常用于评估PBC患者HRQL的量表,并分析了影响PBC患者HRQL的主要因素,以帮助临床更好地治疗及监测PBC患者。

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与肝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利敏, 姚明解, 胡端敏
2020, 36(9): 2133-21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51
摘要:

病毒与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是慢性肝病的重要阶段,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发展,研究证实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对肝损伤具有有益作用。总结了Akk菌在免疫介导的肝损伤、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认为其可为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选择。

前列腺素合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蔡杰, 卢佶翃, 高航, 万志康, 孙莹
2020, 36(9): 2137-21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52
摘要:

前列腺素E2(PGE2)是花生四烯酸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代谢器官是肝脏并对多种肝脏疾病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前列腺素合酶(PGES)是PGE2合成途径中重要的末端限速酶,参与调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总结了已有研究中各种PGES在肝损伤、肝炎和肝癌方面的作用,希望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GES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胆总管大结石内镜下碎石治疗研究进展
张琪, 董然, 李俊
2020, 36(9): 2141-21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53
摘要: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其衍生技术已成为胆管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使用内镜下常规取石技术可治疗大部分结石,但对于胆总管大结石的治疗尚需结合内镜下碎石术等方式。总结了内镜下机械碎石术、液电碎石术/激光碎石术、胆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胆总管大结石临床治疗提供建议和依据。

胰液中循环游离DNA甲基化异常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周艳, 宁波
2020, 36(9): 2145-21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54
摘要:

胰腺癌是一种起病隐匿、恶性程度极高、诊断困难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介绍了胰液中循环游离DNA甲基化异常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相关研究的进展,认为胰液中循环游离DNA甲基化检测有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外泌体在胰腺癌转移中的作用
李瑞, 张海蓉, 张景丽, 张宇艳, 李若畅
2020, 36(9): 2149-21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55
摘要: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浸润和转移性强,5年生存率仍低于10%。外泌体是一类纳米级的膜性囊泡,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其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多种物质,参与细胞间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胰腺癌的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外泌体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血管生成作用于肿瘤微环境,并影响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以及参与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等方式调控胰腺癌的转移。就外泌体在胰腺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接受纳武单抗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炎症生物标志物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周豪, 牛俊奇, SANGRO B, MELERO I, WADHAWAN S
2020, 36(9): 2071-2071.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7月报道】题:接受纳武单抗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炎症生物标志物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作者Sangro B等)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抑制剂纳武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具有持久的疗效,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接受纳武单抗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免疫生物学特征以及生物标志物和临床转归之间可能的相关性。
急性肾损伤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蒋维芸, 荀运浩, JIANG W, HU Y, SUN Y
2020, 36(9): 2074-2074.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20年8月报道】题: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患病率和短期预后:荟萃分析(作者Jiang W等)发生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肝硬化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KI)临床特点不同,但目前关于ACLF人群AKI疾病特征的研究较少。这项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AKI对ACLF结局的影响。来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医院的Jiang等检索了Pub 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中2011-2019年的评估AKI对ACLF结局影响的原始文献;计算1个月和3个月病死率的比值比(OR)与95%CI,评估血管收
替诺福韦相比恩替卡韦可显著改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
江梦捷, 赵婧菲, CHOI J, JO C, LIM YS
2020, 36(9): 2106-2106.
摘要:
<正>【据Hepatology 2020年4月报道】题: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对HBV相关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作者Choi J等)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均为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指南中的一线治疗药物,有较高的抗病毒疗效和较低的耐药性。韩国蔚山大学医学院峨山医学中心研究团队的既往研究表明,使用TDF治疗的CHB患者相比于ETV治疗能显著降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该团队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探讨了TDF与ETV治疗对HBV相关HCC根治性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及总生存率的影响。
血清ALT水平影响非创伤性常规指数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准确性
林小钰, 陈永鹏, CHEN YP, HUANG LW, LIN XY
2020, 36(9): 2110-2110.
摘要:
<正>【据Joural of Viral Hepatitis 2020年8月报道】题:血清ALT水平影响非创伤性常规指数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准确性(作者Chen YP等)研究表明,FIB-4及APRI等常规指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肝纤维化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近期,研究者们也先后提出了多项新的常规指数,包括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及简易肝纤维化指数(eL IFT)。为评估ALT水平对这些常规指数诊断表现的影响,1005例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上有显著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口服抗HCV药物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结果
武彤, 辛桂杰, LENS S, BAIGES A, ALVARADO E
2020, 36(9): 2128-2128.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5月报道】题:临床上有显著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口服抗HCV药物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结果(作者Lens S等)在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显著临床意义的门静脉高压症(CSPH,HVPG≥10 mm Hg)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24周后持续存在。这些患者仍有失代偿的风险。然而,长期配对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数据不适用于该人群。来自西班牙临床医院的Lens等纳入226例有HCV相关性肝硬化及CSPH且在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的患者。
妊娠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孕产妇及围产期不良结局相关
邵玥明, 温晓玉, SARKAR M, GRAB J, DODGE JL
2020, 36(9): 2136-2136.
摘要:
<正>【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4月报道】题:妊娠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孕产妇及围产期不良结局相关(作者Sarkar M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青年人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疾病对育龄期妇女具有潜在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妊娠期NAFLD是否给孕期或围产期健康带来更大的风险。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肝病科Sarkar等对美国国家住院患者的出院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后,评估了妊娠
IMbrave150研究:免疫抑制剂治疗首次取得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成功
刘昊天, 钟鉴宏, FINN RS, QIN S, IKEDA M
2020, 36(9): 2148-2148.
摘要:
<正>【据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年5月报道】题:阿特朱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在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中的疗效(作者Finn RS等)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是目前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可适当提高患者总生存率,但不良反应较多。PD-1抑制剂、阿特朱单抗(PD-L1抑制剂)以及贝伐单抗在Ⅰb期和Ⅱ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客观缓解率。该研究探索了阿特朱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对比单药索拉非尼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HCC的疗效和安全性。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作者上传盲审稿的要求
2020, 36(9): 1979-1979.
摘要:

<正>为了保证审稿公平公正,本刊同行评议环节一直采取双盲审稿制度。为进一步提升稿件处理效率,本刊现要求作者投稿时自行上传盲审稿文档,盲审稿制作要求如下:在原稿件基础上,删除作者信息(即作者的姓名、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邮箱、作者简介等),基金信息。如果正文描述中必须提及文章作者单位,请以"××医院""××科室"代替。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利益冲突声明和作者贡献声明的要求
2020, 36(9): 2096-2096.
摘要:

<正>为秉持学术出版透明性原则、建立明确的责任宣誓和追溯机制,提高期刊公信度,进一步与期刊国际化接轨,本刊要求论著类文章均须公开利益冲突声明,各类文章均须公开作者贡献声明。具体位于正文结束后,参考文献之前。格式示例如下: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伦理委员会成员、受试者监护人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作者贡献声明:A(人名)等负责提出研究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采集整理数据; B(人名)等负责调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年1-3期“重点号”选题及各期执行主编
2020, 36(9): 2049-2049.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2020, 36(9): 2055-2055.
摘要:
<正>为满足期刊日益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提升审稿质量,缩短审稿周期,本刊公开诚聘审稿专家。具体要求如下:1.从事肝胆胰疾病的基础、临床、中西医、内外科等相关学科一线研究工作;2.副高及以上职称,且具有以下条件之一:(1) 8年以上临床或科研工作经验;(2)取得博士学位并有5年以上临床或科研工作经验;3.熟悉本领域研究动态,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学术判断力,近5年有本领域代表作发表[中文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