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著
慢性乙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BEC3G mRNA水平与HBV病毒及IFN-γ关系的研究
彭程, 贺永文, 揭盛华, 郭春霞
2008, 24(2): 83-85.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的水平,以及其与IFN-γ mRNA、血清HBV病毒载量及ALT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MBC中APOBEC3G和IFN-γ mRNA的水平,并分别检测每个乙肝患者血清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IFN-γ mRNA无明显增高,A3G还与患者血清中的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73,P<0.01),但与IFN-γ及ALT水平无关(P>0.05)。结论表达增高的APOBEC3G蛋白可能只是HBV慢性感染的伴随表现,APOBEC3G蛋白是否具有抗HBV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与肝脏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刘建芳, 王铁武, 李又平, 张玉喜, 杨万勇, 胡怡
2008, 24(2): 86-87.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V DNA及其肝脏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肝患者51例做血液HBV DNA检测,并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分别进行肝组织HBV DNA检测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 DNA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内,肝组织内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血液内。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脏炎症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无相关性,不能真实反映肝组织内HBV DNA感染及复制情况。肝组织内HBV DNA与肝脏炎症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呈反向相关。
五羟色胺对大鼠肝性脑病影响的研究
宋闽宁, 陈福, 宋屿娜, 谢泽金
2008, 24(2): 88-91.
摘要: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T)在大鼠急性肝衰竭(ALF)肝性脑病(HE)发病中的影响。方法应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观察组B、C、D,每组20只。B、C、D组分别应用5%硫代乙酰胺(TAA)500mg/kg灌胃,制作ALF HE动物模型。B组和C组分别加用塞庚啶10mg/kg、20mg/kg。各组分阶段观察5-HT,肝生化指标、血氨、内毒素检测值、脑核磁共振及脑组织病理学电镜检查。结果B、C、D组5-HT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9,P<0.01)。B、C组死亡率低于D组(x2≥0.63,P<0.05)。D组72小时5-HT值明显高于D组48小时组(t=6.1,P<0.01)。B、C组脑组织电镜检查示神经元细胞肿胀,有髓样小体形成,D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固缩,染色质增生,髓鞘水肿变性明显,部分有分层断裂。结论肝衰竭肝性脑病时5-HT有异常升高。应用5-HT受体拮抗剂可见脑组织病理损伤较轻,死亡率降低。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慢性乙肝患者HBV基因全序列分析
闫秀萍, 张凯宇, 王峰
2008, 24(2): 91-93.
摘要:
目的报告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基因序列变化特点。方法对三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基因全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测序结果及S区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测序结果发现三例患者血清中HBV S区氨基酸均发生替换突变,并且,三例患者中HBV DNA发生碱基替换的位点大部分相同,且替换后碱基基本相同。结论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发生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双阳现象的出现亦可能与S区外其他位点碱基突变有关。
慢性乙肝患者肝脏CT检查与肝穿病理改变的对照研究
吕娇健, 孙慧伶
2008, 24(2): 94-95.
摘要(2684) PDF (90KB)(1096)
摘要:
目的了解肝脏CT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5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行肝脏CT检查,测量肝脾CT值、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及脾脏大小。结果152例患者中肝活检显示37例为早期肝硬化,CT检查33例为早期肝硬化,提示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诊断灵敏度81.08%,特异度90.91%,误诊率9.09%,漏诊率18.91%。结论肝脏CT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从而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并指导积极抗病毒治疗。
IRIS13 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
林言, 宋震亚, 范燕萍, 王海珍, 余永芳, 吴梦娟
2008, 24(2): 96-98.
摘要:
目的探讨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在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传统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均做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及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加重,呼气试验参数值MVmax40(40分钟前代谢速率峰值与正常值(27)的比值)、CUM40(40分钟CO2累积呼出丰度与正常值(12)的比值)和CUM120(120分钟CO2累积呼出丰度与正常值(28)的比值)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参数值与Child-Pugh分级计分及一些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5)。结论IRIS13C(红外线同位素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能准确反应肝脏储备和代偿功能,是传统Child-Pugh分级及临床肝功能生化检测评估肝功能的有益补充,具有即时、安全、有效、定量、无创的特点。
重型肝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回顾性分析
占国清, 郑三菊, 朱琳, 李金科
2008, 24(2): 98-100.
摘要:
目的通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后3个月时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15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组和非PE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MELD的评分变化及3个月时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周PE组胆红素、INR、肌酐、MELD分值及在20~29、30~39组MELD分值较非PE组均显著降低(P<0.01)。PE组病死率及MELD分值在20~29和30~39范围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E组,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MELD分值40患者病死率,PE组和非PE组均为100%。结论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短期内病死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评分系统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抗病毒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周先珊, 万谟彬, 薛建亚, 张斌
2008, 24(2): 101-103.
摘要:
目的评价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提升幅度大(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减少(P<0.0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4周后血清PCRHBVDNA阴转率为87.1%与对照组的8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失败率为15.2%(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12/30)(P<0.05)。结论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CT肝动脉造影和CT动脉性门脉造影在肝癌术后复查中的意义
武振明, 齐秀恒, 刘琪
2008, 24(2): 104-105.
摘要:
目的通过对手术后的原发性肝癌,定期行CTA和CTAP检查,并且对比DSA,US以及CT等检查方法,对比几种检查在肝癌切除手术后复查中的敏感性。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手术后患者15例,手术后1、3、6月各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AFP、B超、常规CT和DSA以及插管行CTA和CTAP检查,观察各种检查的结果。结果在肝癌手术后复发的数目以及检出时间方面,CTA、CTAP联合检查率高于其他检查,检出时间提前。结论CTA、CTAP在肝癌术后复查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c-myb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荣贵, 汤正好, 冯洁, 臧国庆, 余永胜
2008, 24(2): 106-108.
摘要:
目的研究c-myb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HCC组织、55例癌旁组织、12例肝硬化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c-my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相对于正常的肝组织,癌旁组织相对于肝硬化组织,c-myb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0)。结论提示,c-myb过表达是HCC发病中的早期事件,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c-myb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血液滤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周平, 菅志远, 张玉环, 江斌, 兰明银
2008, 24(2): 108-110.
摘要:
目的研究短期静脉血液滤过(SVVH)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两年间21例行SVVH治疗的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未行SVVH治疗的18例病例进行对比。结果通过SVVH治疗后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可以明显好转,SVVH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传统治疗组相比明显下降,SVVH可改善SAP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结论及时行SVVH治疗是提高重症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可能通过打断胰腺炎时炎性因子的级链反应,改善SAP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闪海霞, 吴爱华, 侯金林, 朱幼芙
2008, 24(2): 111-113.
摘要: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新修订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计分系统,对确诊的2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标本采用HE染色、嗜银染色,结合标志性CD138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内CD138阳性细胞数量、比例和分布状况,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25例患者中单纯AIH 9例(36%),单纯PBC 13例(52%),AIH-PBC重叠综合征3例(12%);其中女性19例,以中老年为主;肝功能改变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为主;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显示以慢性肝炎为特点,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明显;CD138免疫组化染色示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浆细胞数目明显多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分别为(7.1±5.2)个/HP和(3.3±2.0)/HP(P<0.05)。结论浆细胞数目增多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6的检测及其意义
杨勇, 刘佩芝, 詹爱琴
2008, 24(2): 114-116.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6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XCL16浓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结果对照组(n=25)、急性乙肝组(n=24)、慢性乙肝组(n=32)CXCL16浓度分别为1.676±0.766(ng/ml)、2.150±0.714(ng/ml)、2.417±0.537(ng/ml)。急、慢性乙肝组CXCL1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5、0.000)。急、慢性乙肝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HBeAg阳性乙肝组(n=26)与HBeAg阴性乙肝组(n=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CXCL16浓度与ALT水平无相关性(r=-0.46,P=0.736),与HBVDNA拷贝数也无相关性(r=-0.191,P=0.158),但CXCL16有随病情加重而增高的趋势。结论CXCL16可能参与了乙肝的炎症损伤机制;ALT、HBVDNA及HBeAg与CXCL16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
乙肝肝硬化发生HBV YMDD自然变异的意义探讨
屈军校, 刘蓉, 任迎全, 冯继红
2008, 24(2): 116-117.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情况下,乙肝病毒发生YMDD自然变异的几率及对肝硬化发展的影响。方法对106例未应用过抗病毒药物的乙肝肝硬化病例,检测其YMDD变异,乙肝病毒载量,HBVM,肝功;根据YMDD变异情况,分为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检出YMDD自然变异株者28例(26.41%),发生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比较,在性别、HBeAg、病毒载量方面未显示有差异性,而肝功能指标中ALT及AST高,二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存在着HBV YMDD自然变异株,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肝内炎症稍重。
医用三氧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对比研究
顾锡炳, 华忠, 王栋, 徐月琴, 刘霞英
2008, 24(2): 118-119.
摘要: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及血清HA、TGF-β1的变化
徐立新
2008, 24(2): 119-120.
摘要: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HA、TGF-β1的变化。方法4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除一般护肝治疗外,加用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疗程6个月。服药前及6个月后检查肝功能,HBVDNA、T细胞亚群及血清HA、TGF-β1。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HBVDNA滴度明显下降,CD4+上升,CD4+/CD8+上升,NK细胞上升,血清HA、TGF-β1下降。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抑制了HBV的复制,调节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了肝脏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影响GGT临床观察
舒生虎, 周淑英
2008, 24(2): 121-121.
摘要: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MRCP征象探讨
王松岩, 马守成, 申斯原
2008, 24(2): 122-123.
摘要:
药物性(头孢菌类抗生素)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诊断
时伟, 徐高楠, 高山, 谢芳, 唐汉元, 李盼, 郑阿梅, 解翔
2008, 24(2): 124-125.
摘要:
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前C区变异与肝脏病理的关系
潘峻岩, 刘丽娜, 石铭
2008, 24(2): 126+12.
摘要:
彩超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11例分析
李春华, 杨士军
2008, 24(2): 136-136.
摘要:
文献综述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孙雪鹏, 汪年松
2008, 24(2): 127-129.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刘黎黎, 王吉耀
2008, 24(2): 130-132.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朱明明, 孙成刚
2008, 24(2): 133-136.
摘要:
血小板异常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
宋怀宇
2008, 24(2): 137-139.
摘要:
毒蕈中毒性肝炎
邢文斌, 吕申
2008, 24(2): 139-141.
摘要: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刘秋香, 朴云峰
2008, 24(2): 142-144.
摘要:
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齐晓艳, 高润平
2008, 24(2): 144-146.
摘要:
腹水的实验室诊断现状与进展
安桂凤, 李舒
2008, 24(2): 147-150.
摘要: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玮, 宣世英, 孙樱
2008, 24(2): 151-153.
摘要:
肝癌与C-myc的关系研究进展
韩煜雯, 曾秋铭, 李丽, 杨莹莹, 刘欢, 林原
2008, 24(2): 153-155.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李伟, 刘传苗, 赵守松
2008, 24(2): 156-159.
摘要:
病例报告
巨大肝囊肿1例报道
张德建, 张保福, 李连英
2008, 24(2): 150-15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