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7期
妊娠期肝病的个体化精准诊治 重点号
执行主编:韩国荣 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

显示方式:
述评
育龄期妇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管理及母婴阻断策略
韩国荣
2019, 35(7): 1417-14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01
摘要:
慢性HBV感染者妊娠面临母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治孕期肝炎活动,二是阻断母婴传播。对于HBeAg阳性母亲,出生不及时行联合免疫,婴儿的慢性HBV感染率高达90%。新生儿采用主动和被动联合免疫是预防HBV母婴传播安全而有效的措施,但是尽管采取了联合免疫,HBe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仍有5%~10%感染HBV。妊娠期免疫系统变化,增加HBV复制,分娩后免疫系统激活,可致肝功能波动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婴儿免疫失败则成为儿童及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源头。因此,对这部分特殊人群即HBV慢性感染育龄期妇女,特定的检测、干预及随访措施尤其值得关注和探讨。讨论了如何对育龄HBV感染的妇女进行整体系统的孕前、孕期及产后的管理,对孕妇及婴儿有效监测,通过疾病风险评估根据个体情况得到个体化的精确治疗,并对准备生育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进行生殖和健康指导。
专家论坛
慢性HBV感染者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许传露, 应豪
2019, 35(7): 1421-14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02
摘要:
关于妊娠期慢性HBV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致。2018年一项包含23个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中,发现妊娠期HBsAg阳性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更高,而且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研究人群中的结论是一致的。虽然研究证实HBV感染与GDM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分析了慢性HBV感染造成GDM发生的可能机制,探讨了慢性HBV感染对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HBV感染妇女带来的挑战,如何加强慢性HBV感染妊娠期母体和新生儿的监控,减少母婴各类并发症仍是医务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HBV感染对人工辅助生殖的影响及其防范对策
朱彤, 李成忠
2019, 35(7): 1425-14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03
摘要:
我国越来越多HBV感染的不孕夫妇选择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RT)方式行助孕治疗。HBV感染对ART实施过程以及子代健康状况的影响尚无定论。从女性及男性生殖细胞、实验环境、妊娠结局和对子代健康等方面出发综述了HBV感染对ART的影响,并探讨HBV感染者实施ART的防范对策,为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预防疾病的传播提供支持。
妊娠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影响
陈雨欣, 黄睿, 吴超
2019, 35(7): 1430-143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04
摘要:
慢性HBV感染依然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我国孕妇HBsAg携带率高达6. 0%~7. 8%。妊娠期间,母体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进而可能会影响HBV感染的自然史。目前,妊娠对HBV感染自然史的影响尚无定论。从妊娠期内母体的免疫抑制现象和妊娠对慢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HBeAg血清学转换、肝功能及肝脏疾病进程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妊娠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影响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建议临床应当密切监测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在妊娠期和产后的病毒学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
重视妊娠期肝病的早期诊断
郑以山
2019, 35(7): 1435-14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05
摘要:
妊娠期适应性生理变化导致肝脏脆性增加,缓冲能力削弱,病程进展快;妊娠生理变化容易导致肝脏疾病信号或临床表现的掩盖,增加了早期诊断难度也容易延误治疗,增加治疗难度。但重症肝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及时识别妊娠期肝病的早期信号,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是确定妊娠期肝病诊断,治疗和判断分娩时机、方式的基础,也是提高妊娠期肝病治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基因及其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作用
阚延婷, 杨永峰
2019, 35(7): 1439-144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06
摘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特异性肝病。通常出现在妊娠晚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汁酸及转氨酶升高,对胎儿影响较大,可导致早产、死胎、畸形。其病因复杂,研究发现遗传、代谢、免疫、激素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其发病。与胆汁淤积相关的基因,如ABCB11、ABCB4、ATP8B1、FXR等与ICP的遗传易感性有关。综述了胆汁淤积相关基因及其与ICP的关系。
指南与规范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2019, 35(7): 1444-14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07
摘要:

<正>1概述肝纤维化是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增生与沉积,从而导致肝脏组织结构异常改变,并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其本质是慢性肝病过程中一种可逆的肝组织损伤过度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持续存在,伴随正常肝实质细胞的坏死和凋亡,而ECM不断累积,肝实质逐步被ECM形成的瘢痕组织取代,最终形成肝硬化,甚至引起门静脉高压或肝

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
《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制定委员会
2019, 35(7): 1450-145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08
摘要:

<正>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肝胆胰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更小、全身反应更轻、术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发病率更低及美容效果更好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术操作。肝胆胰外科是腹部外科中最复杂、创伤最大的外科区域,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操作难度较大。但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对于有着

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
《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制定委员会
2019, 35(7): 1459-14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09
摘要:

<正>微创化是肝胆胰外科发展的趋势,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其先进的技术优势,为肝胆胰手术的微创化操作带来了诸多改变。目前,我国机器人肝胆胰手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推动机器人肝胆胰手术的规范发展,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国内部分肝胆胰外科专家制定《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专家们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多次修订,并分别在2016年1月和5

《2019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指南:内镜在胆管结石评估和治疗中的作用》摘译
林钏, 李家速, 刘枫
2019, 35(7): 1472-14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0
摘要:

<正>胆管结石导致的胆道梗阻、胆管炎和胰腺炎的患者数量庞大,而其主要治疗手段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尽管微创但也有6%~15%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此,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制订了内镜在胆管结石评估和治疗中作用的指南,以问答的形式为临床实践提供建议和推荐。现摘译要点如下。

《201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更新要点及临床路径
孟长婷, 李晓青
2019, 35(7): 1476-14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1
摘要:

<正>2018年美国约55 440例患者诊断为胰腺癌,约43 330例患者死于胰腺癌。在美国,胰腺癌在男性和女性肿瘤相关死因中均居于第4位(男性,列于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后;女性,列于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后)。尽管男性和女性胰腺癌发病率相当,但非裔美国人较白种美国人有更高的发病率。1999年-2008年美国胰腺癌发病率的升高可能与肥胖、老龄

指南解读
2018年《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李小科, 王姗, 李志国, 甘大楠, 叶永安
2019, 35(7): 1485-14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2
摘要:
2018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发布了《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为肝性脑病包括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推荐性意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2013年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年,重庆)》、2014年美国肝脏病学会与欧洲肝脏病学会颁布的《2014年AASLD/EASL慢性肝病肝性脑病实践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在肝性脑病的分级、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多更新亮点。归纳了此指南的更新要点,以期细化理解新版指南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提高诊疗水平。
论著_病毒性肝炎
陕西地区孕妇HBV感染现状与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余强, 王静, 刘锦锋, 闫涛涛, 冯亚丽, 何英利, 代晓敏, 陈天艳, 赵英仁, 朱娅鸽
2019, 35(7): 1489-14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3
摘要:
目的调查陕西省孕妇HBV感染率并筛选母婴传播高危人群。方法自2010年-2015年连续调查了陕西省18家医院13 451名孕妇HBV感染情况,对所有HBs 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进行联合免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陕西省孕妇HBsAg流行率为7. 07%,陕南地区高达9. 40%。HBV母婴传播率为5. 21%,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HBsAg滴度、HBeAg滴度、HBeAg阳性及HBV DNA载量与婴儿HBV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HBV DNA载量是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1. 586,95%可信区间:1. 020~2. 465,P=0. 041)。发生母婴传播的HBV感染孕妇中,84. 62%为HBeAg阳性且HBV DNA> 106IU/ml;发生母婴传播的婴儿15. 38%来自于HBeAg阴性的HBV感染孕妇。HBeAg阳性且HBV DNA> 106IU/ml的孕妇中,婴儿发生母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
替诺福韦酯治疗妊娠早期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母婴阻断的有效性
陈川英, 陈芳, 程全红, 涂相林, 戴颖, 林学
2019, 35(7): 1493-14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4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妇女妊娠早期使用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的疗效及母婴阻断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南昌第九医院门诊及住院的CHB孕妇164例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80,孕妇在妊娠早期予以TDF 300 mg/d,并在妊娠结束后按照CHB的抗病毒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和对照组(n=84,不接受抗病毒治疗)。2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观察孕期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尿常规,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检测婴儿出生时、6个月及12个月时HBs Ag、HBV DNA,评价新生儿HBV感染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及并发症,并进行Apgar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在妊娠18、24和36周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复常率:χ2值分别为19. 145、24. 990、36. 414,P值均<0. 001; HBV DNA阴转率:χ<...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消胀贴膏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李爽, 陶艳艳, 邢枫, 赵强, 刘成海
2019, 35(7): 1496-15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5
摘要:

目的观察消胀贴膏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22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消胀贴膏组60例和特利加压素组10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肝硬化腹水常规治疗方案并限制利尿剂用量,消胀贴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胀贴膏,特利加压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观察疗效指标(腹水最深处深度、24 h尿量、腹围、体质量、Child-Pugh评分)、症状体征(腹胀、饮食、肛门排气、大便等),以及血清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门静脉直径、肾小球滤过率、血管活性物质[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3组间治疗14 d和28 d时的腹水深度、尿量、腹围、Child评分、AngⅡ水平、AL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 d:F值分别为6. 566、16. 236、10. 856、5. 727、41. 860、20. 845; 28 d:169. 311...

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预测因素
朱龙川, 甘达凯, 胡青青, 熊墨龙
2019, 35(7): 1501-15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6
摘要: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GC)耐药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rdGCR SBP)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20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均合并腹水培养单株细菌阳性的SBP。依据药敏结果,腹水病原菌对3rdGC耐药者纳入3rdGCR SBP组(n=101),敏感者纳入对照组(n=105)。查阅患者电子病历采集各项信息。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自变量筛选采用Forward:LR法。结果 2组病原菌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单因素分析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候选预测指标为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χ2=12. 351,P <0. 001)、SBP非首次发病(χ2=14. 427,P <0. 001)、血肌酐(χ2=-2. 537,P...

论著_肝脏肿瘤
伦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相关副作用及症状群管理的临床意义
安林静, 张昕, 杨滢, 沙花燕, 黄顺, 王亚东
2019, 35(7): 1505-15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7
摘要:
目的观察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伦伐替尼治疗后出现的相关症状及症状群,探讨症状、症状群管理对减少3级以上相关不良事件和不良事件导致停止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伦伐替尼治疗的晚期HCC患者98例。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药物相关毒性判定标准,观察伦伐替尼相关副作用;以症状或症状群管理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导致伦伐替尼剂量减少或中断或终止治疗例数为主要终点。结果 98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观察,伦伐替尼相关副作用发生率> 20%,依次为高血压(42. 9%)、腹泻(33. 7%)、肝性脑病(30. 6%)、食欲减退(30. 6%)、蛋白尿(25. 5%)、疲乏(25. 5%)、手足综合征(22. 4%)、声音嘶哑(20. 4%)、体质量下降(20. 4%); 3或4级不良反应发生54例(55. 1%),常见3级副作用是高血压(8. 2%),次之肝性脑病(6. 1%); 4级不良反应发生1例(1%)。常见症状群依次为高血压蛋白尿症状群(56. 1%)、消化道综合征(50%)和疼痛综合征(36. 7%)。经过症状或症状群管...
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巴塞罗那B/C期肝细胞癌的效果分析
唐浩桓, 朱晓黎, 王万胜, 李婉慈, 周林峰, 杜航
2019, 35(7): 1509-15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8
摘要:
目的研究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巴塞罗那(BCLC) B/C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栓塞治疗的51例BCLC B/C期HCC患者,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1个月的肝功能变化,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术后1、3个月临床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51例患者均完成超选择栓塞,治疗病灶术后1个月疾病缓解率为70. 6%,疾病控制率为96. 1%; 3个月疾病缓解率为64. 0%,疾病控制率为88. 0%。术后3 d急性肝损伤发生率9. 8%(5/51),ALT、AST、TBil、Alb变化较术前有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5. 454、-3. 997、-5. 346、7. 212,P值均<0. 001),术后1周ALT、TBil、Alb变化较术前有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3. 177、-3. 665、3. 194,P值均<0. 05)。术后1个月1级和2级不良反应...
AFP和AFP-L3%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关贵文, 姚明解, 钱相君, 翟相威, 闫晓彤, 赵景民, 鲁凤民, 陈香梅
2019, 35(7): 1514-151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19
摘要:
目的探究AFP联合AFP-L3%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1208例慢性肝炎患者、1967例肝硬化患者和156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患者血清AFP及AFP-L3%的分布情况,比较AFP、AFP-L3%单独及两者联合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AFP和AFP-L3、AFP-L3%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AUC之间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AFP-L3%及AFP联合诊断肝癌的模型。结果肝癌组AFP和AFP-L3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H值分别为1107. 3、1076. 9,P值均<0. 01)。肝癌组AFP-L3%阳性率为30. 9%,显著高于肝硬化(3. 0%)及慢性肝炎组(2. 8%)(χ2=768. 5,P ...
结合炎性细胞因子构建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Nomogram模型
高素华, 甘洪颖, 王君
2019, 35(7): 1520-15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0
摘要:
目的收集临床指标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数据,构建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的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武汉中心医院行首次行肝切除术治疗的314例HCC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复发组与复发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肝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计量资料的最佳截断值。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根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结果构建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数据验证并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结果术后随访1~40个月,中位随访期13个月,无复发患者140例,复发患者174例,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9个月,半年无复发生存率68. 2%,1年无复发生存率57. 3%,2年无复发生存率45. 9%。复发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BMI、IL-2、IL-6、IL-8、IL-17、NLR、TNFα、CRP、ALT、AST、TBil与无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Cox模型分析结果...
单酰甘油脂肪酶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其机制
余家建, 张俊勇, 范德庆
2019, 35(7): 1525-15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1
摘要:
目的探讨单酰甘油脂肪酶(MAGL)在人肝细胞癌(HCC)裸鼠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移植的SMMC-7721细胞株分为SMMC-7721WT组(未处理)、SMMC-7721MAGL-KD组(MAGL沉默)、SMMC-7721MAGL-OE组(MAGL过表达)和SMMC-7721Vector组(空载体转染) 4组。将27只雄性BALB/c裸鼠分为4组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即A组(注射SMMC-7721WT组细胞株,n=12)、B组(注射SMMC-7721MAGL-KD组细胞株,n=5)、C组(注射SMMC-7721MAGL-OE组细胞株,n=5)及D组(注射SMMC-7721Vector组细胞株,n=5),其中A组又分为A1(正常饲喂,n=4)、A2[(高脂饲喂(HFD)+JZL184(MAGL的特异性抑制剂,n=4)和A3 (HFD饲喂,n=4) 3个亚组。观察并比较4组肿瘤体积变化,瘤体内增殖细胞核抗原...
D-双功能蛋白在大鼠和裸鼠肝细胞癌生长中的作用
路欣, 刘英, 贾蕾, 孔令玉, 刘殿卿
2019, 35(7): 1532-15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2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大鼠模型肝癌组织中D-双功能蛋白(DBP)的表达及DBP诱导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方法 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大鼠8只,腹腔注射2-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细胞癌模型组大鼠14只,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BP表达。14只雄性SPF级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2组,用空质粒和DBP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将2组细胞分别注射于裸鼠皮下,空质粒对照组8只,DBP高表达组6只,检测2组裸鼠成瘤的大小。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细胞癌模型组大鼠肝癌组织中DBP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大鼠肝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10±0. 35vs 0. 67±0. 12,t=-7. 48,P <0. 05); mRNA表达也高于正常大鼠肝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70±0. 85 vs 1. 17±0. 72,t=-20. 46,P <0. 05)。DBP过表达组的裸鼠肿瘤体积显著大于空质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7590. 50±1867. 97) mm3vs (1663. 78±420. 24...
论著_胰腺疾病
血脂异常对急性胰腺炎发病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吉瑞更, 朱国玲, 张冰, 孙秋, 赵利, 李广鉴, 曹立瀛
2019, 35(7): 1536-15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3
摘要: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及达到血脂异常的标准数量对新发急性胰腺炎(AP)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2007年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99 695人作为观察队列,人群按首次体检(2006年-2007年)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分为5组:G0组(69 465例),未达到任意1条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G1组(23 921例),达到任意1条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G2组(5791例),达到任意2条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G3组(500例),达到任意3条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G4组(18例),达到4条血脂异常诊断标准。随访期间每年收集1次新发AP病例,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分组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分组中AP的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率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法。结果对99 695例观察对象的总随访时间为782 395人年,G4组人数过少无新发AP,故将G4组与G3组合并进行研究。G0~G3组AP发病率分别为1. 61/1000人年...

实时弹性成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
吴燕彬, 朱花敏, 王学文, 牛洪凯, 成雨
2019, 35(7): 1541-15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4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弹性成像(SWE)技术检测胰腺组织弹性来预测胰瘘的风险,通过检测胰体部的SWE水平来衡量胰腺硬度,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2月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中10例PD术后发生胰瘘(胰瘘组),43例未发生(非胰瘘组)。应用超声中的SWE技术检测胰体部位的弹性值,反应胰腺的组织弹性,评估胰腺的硬度。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被用来检验SWE和其他实验室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BMI(t=1. 321)、术前总胆红素(t=1. 347)、主胰管直径(t=1. 385)、SWE最大值(t=1. 728)、SWE平均值(t=1. 634)、术中胰腺软硬(χ2=4. 983)是胰瘘的风险因素(P值均<0. 05)。SWE最大值和SWE平均值与年龄、手术时间均呈负相关(最大值:r值分别为-0. 329、-0. 260,P值均<0. 0...
论著_其他
糖皮质激素与己酮可可碱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病效果的Meta分析
杨君, 胡中杰, 朱跃科, 于红卫, 李娟, 侯维, 宁琪琪
2019, 35(7): 1546-15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5
摘要:

目的评估重症酒精性肝病患者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己酮可可碱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自建库至2018年11月中英文文献,同时手检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集,对糖皮质激素与对照、糖皮质激素与己酮可可碱、糖皮质激素联合己酮可可碱与糖皮质激素进行分析。评估二者单独或联用对重症酒精性肝病患者28 d生存率和肝肾综合征的影响。应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评价结局指标。数据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的1956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的28 d病死率为25. 12%,低于对照组的30.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 71,95%CI:0. 55~0. 93,P=0. 01)。亚组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与己酮可可碱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 68,95%CI:0. 48~0. 97,P=0. 03);糖皮质激素联合己酮可可碱与糖皮质激素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 92,95%CI:0. 6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PARγ2基因Pro12Ala、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张超贤, 郭李柯, 张利利, 李光艳, 常廷民
2019, 35(7): 1551-15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6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l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FHC)患者各750例,以7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Pro12Ala和Pro198Leu多态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受检者H. 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 pylori感染情况;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估算PPARγ2基因Pro12Ala和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和H. pylori感染与NAFLD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

尿液中IGFBP7和TIMP-2联合检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致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李明, 陈入溧, 吴振平, 程晓宇, 梅清, 张伦理, 李小鹏
2019, 35(7): 1560-156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7
摘要:

目的动态检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尿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探讨二者联合对HBV-ACLF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BV-ACLF患者61例,根据最终是否发生AKI分成两组:AKI组15例,非AKI组46例;另选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从入院开始收集所有患者每天8∶00、20∶00尿液标本,对AKI组选取确诊AKI前5 d的尿液标本,对非AKI组和对照组选取同时间段内连续5 d的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IGFBP7和TIMP-2的水平,同时记录该时间段内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GFBP7×TIMP-2对于AKI的诊断效能。结果 HBV-ACLF患者在确诊...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作用
哈福双, 韩涛, 梁宁, 聂新华, 朱争艳
2019, 35(7): 1565-15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8
摘要: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于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作用。方法将10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衰竭模型组、rhG-CSF组,每组35只。采用腹腔内注射D-GalN (1400mg/kg)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建立模型后12、24、48、72及120 h的肝脏ALT、TBil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TNFα阳性细胞率。并观察建立模型后120 h生存率。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T-t检验。结果 rhG-CSF组与肝衰竭模型组相比,肝脏HE染色提示除造模后120 h外,其余各个时间点肝细胞变性坏死均更严重;造模后120 h rhG-CSF组的肝脏HE染色提示肝小叶结构恢复相对更完全。rhG-CSF组在5个时间点TNFα阳性细胞率较肝衰竭模型组均有增高趋势。rhG-CSF组ALT及TBil水平在5个时间点均有高于肝衰竭模型组的趋势,两组内比较,ALT水平在造模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TBil水平在造模后24、48、120 h差异有统计学意...

益生菌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张永超, 毕研贞, 方萧, 王全义, 王全全, 唐慧昕, 孔令斌, 陈煜, 段钟平, 舒振锋, 洪丰
2019, 35(7): 1570-15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29
摘要:

目的探究益生菌干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1(C1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1(M1组,n=8,40%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10周,从第7周开始每天灌胃PBS溶液,10周末给予D-GalN急性攻击)、益生菌干预组1(Y1组,n=8,造模同M1组,灌胃剂为益生菌溶液)、对照组2(C2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2(M2组,n=8,腹腔注射40%CCl4油溶液,10周后给予D-GalN急性攻击,48 h后每天灌胃PBS溶液,持续到第12周末处死)、益生菌干预组2(Y2组,n=8,造模同M2组,灌胃剂为益生菌溶液)。观察干预前后大鼠体质量、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采用ELISA法测血浆内毒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A),Western Blot法测定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水平,RT-PCR法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mRNA水平,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测定肠道菌群等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C1、...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急性肝衰竭犬模型肝功能的评估价值
王昊, 何成, 陈好, 欧阳中敏, 刘志强
2019, 35(7): 1576-15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0
摘要: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行MRI增强扫描对急性肝衰竭(ALF)犬模型肝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Beagle犬16只,随机分为ALF组(n=8)和空白对照组(n=8),ALF组以0. 5 ml/kg剂量分别于前肢隐静脉注射30%乙酰氨基酚,腹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12 h后同样的途径半数剂量注射30%乙酰氨基酚和40%四氯化碳进行造模。24 h后进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注射对比剂Gd-EOB-DTPA(0. 15 ml/kg体质量)后分别测定平扫期及肝细胞期20 min、26 min不同时间段高、中、低不同信号区的信号值,并于不同信号区选定一区域行肝穿刺。对照组直接采用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在相应区域进行肝穿刺,穿刺取得的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及电镜检查,对比组间、组内不同信号值的差异性及HE染色、电镜结果。计量资料同一时间点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同一时间不同信号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LF组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后不同时期内呈现高、中、低不...

短篇论著
基于SWOT分析法的区域性肝病临床病理研究中心建设策略
汤鸿, 徐蓉蓉, 蒋丽琳, 陆忠华
2019, 35(7): 1582-15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1
摘要:
<正>肝脏疾病遍布全球,当前与临床治疗密切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细胞癌、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1]。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和肝脏肿瘤的高发国家之一,近年来对肝病的防治与研究发展较快,但因起步较晚,存在分段管理、各自为政、各级医院诊疗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提供规范化优质服务的缺陷,疾病
病例报告
肝硬化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1例报告
周云, 何文革, 黄长形
2019, 35(7): 1585-15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2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9岁,因"乏力、纳差1个月余,腹胀2周"于2018年9月27日入本院。查体:血压110/70 mm Hg,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肝掌,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部膨隆,腹围103 cm,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叩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既往史: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个月,服用
硬皮病合并肝结节病1例报告
张雨, 邵玥明, 殷鑫, 高卉, 许芳, 金清龙, 温晓玉
2019, 35(7): 1588-159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3
摘要:
<正>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除皮肤外还可累及内脏。结节病是一种以非干酪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都可能是本病病因,肺部和淋巴结最常累及,肝脏是第三大常见的累及器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1-2]。两种疾病很少在同一患者身上被发现,易被漏诊、误诊。现分享1例硬皮病合并肝结节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以加深临床医生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
以神经障碍为突出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
吕佳, 赵钢, 孙学华, 高月求
2019, 35(7): 1591-159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4
摘要:
<正>肝豆状核变性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2018年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Wilson病是迄今少数几种可控制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发病率低,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30 000~1/100 000[1],致病基因携带者大约为1/90[2]。Wilson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多样,很容易漏诊、误诊,既往统计显示仅有29. 87%(302/1011)的患者能在首发症状出现3个月内获得正确诊断[3]。早发现、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报告
姜敏杰, 宋立莎, 辛桂杰, 高普均
2019, 35(7): 1594-15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5
摘要:

<正>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也被称作肝小静脉闭塞病。该病病死率高,预后差,治疗方法有限[1]。现对应用低分子肝素成功治疗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知,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发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例报告
熊玮珏, 曹珊, 张国艳, 陈国栋, 王智峰, 刘玉兰
2019, 35(7): 1596-15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6
摘要:

<正>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71岁,因"瘙痒5个月余,尿色加深4个月"于2017年7月4日入本院。患者入院5个月前出现全身瘙痒,伴食欲减退、乏力。入院4个月前尿色加深为浓茶色并出现巩膜黄染,于外院查:ALT 1395 U/L、AST 1198 U/L、GGT 104 U/L、Alb36. 2 g/L,TBil 189. 2μmol/L、DBil 124. 68μmol/L、PT 15. 8 s、PTA 50. 4%,Ig G 27. 8 g/L,ANA 1∶320,肝炎病毒(甲、乙、丙、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干燥综合征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报告
陈庆灵, 蒉乙文, 仲瑞, 杨倩倩, 张晓雪, 温晓玉, 禹成男, 金清龙
2019, 35(7): 1599-16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7
摘要:

<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内小胆管破坏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1]。PBC可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SS)、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溶血性贫血和系统性硬化症等,其中以SS最常见,而合并ITP者少见。PBC同时合并SS及ITP者更为少见,国内外均罕见报道。现报道PBC合并SS及ITP 1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途径植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例报告
彭峰辉, 刘凯, 杨阳, 刘亚辉, 纪柏
2019, 35(7): 1601-16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8
摘要:
<正>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多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肝外胆管或肝门部狭窄或闭塞,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入肠道,常由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壶腹癌以及转移性肿瘤压迫胆道而引起[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起病隐匿,一些患者发现即为晚期,无法行根治手术,随着胆管梗阻进行性加重造成胆汁大量淤积,胆红素释放入血,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出现感染、肝肾功能及心功能等多脏
综述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周丹, 张立婷, 李俊峰, 王珊, 肖萍
2019, 35(7): 1604-16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39
摘要:

肝纤维化及终末期肝硬化常伴随肝脏缺氧现象,缺氧诱导因子1α作为调控机体缺氧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在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下调可减轻肝纤维化,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新靶点。综述了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了缺氧诱导因子1α作为肝纤维化治疗新靶点的潜力。

白蛋白-胆红素分级评估肝细胞癌预后的价值
罗皓, 黄君
2019, 35(7): 1608-16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0
摘要:
肝癌是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其预后仍不理想。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是一种新兴的可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肝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主要阐述ALBI分级在肝癌手术治疗、局部消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认为ALBI分级在各种治疗领域均对肝癌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肠道微生物群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郑微, 张永宏, 赵艳
2019, 35(7): 1613-16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1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是慢性肝病的并发症之一。最近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肠-肝轴的改变在慢性肝病(包括HCC)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越来越被认为是促进慢性肝病进展为HCC的关键因素。总结了与HCC相关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最新发现,并讨论了肠道微生物群对HCC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李存娣, 曹伟娅, 王健
2019, 35(7): 1616-16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2
摘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含3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超家族成员和2种非RTK超家族成员,其与配体以非一一对应形式相互结合,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内化作用介导Raf1→MAP2K1/2→ERK1/2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引起肝癌细胞增殖和血管、淋巴管生成。VEGFR在肝癌患者局部癌灶高表达,是介导肝细胞癌恶性增生、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热休克蛋白90β可上调VEGFR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而miR-203a、miR-378a、miR-199a-3p等可下调VEGFR表达抑制肝癌细胞浸润。基于VEGFR靶向药物治疗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阻断肿瘤血管新生,延缓患者病情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
刘素彤, 赵文霞
2019, 35(7): 1621-16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3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表观遗传修饰、代谢、免疫、肠道微生态、内分泌通路和昼夜节律的改变有关。总结了目前NAFLD-HCC发病机制的现有数据,认为多因素共同交互作用可引起HCC的发生。
趋化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储佩玲, 王琦, 郭小青, 刘近春
2019, 35(7): 1626-16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4
摘要: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已成为21世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综述了近年部分趋化因子(CCL2、CCL5、CXCL8和CXCL10)与NAFLD的相关性研究,以期为NAFLD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方向。
microRNA调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张世龙, 彭慈军, 冯赞杰, 高伟东, 段玉灵, 范国鑫
2019, 35(7): 1629-16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5
摘要: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临床肝外科手术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microRNA可通过多条途径参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归纳总结了microRNA的生物合成与功能及其通过能量代谢、凋亡、自噬、氧化应激和细胞炎症等途径调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认为以microRNA为靶点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待之后更深入的研究。
Gilbert综合征UGT1A1基因突变特征及对肝脏和肝外系统的影响
梁晨, 白丽, 郑素军
2019, 35(7): 1632-16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6
摘要:
Gilbert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较高。简述了Gilbert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常见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 1A1基因突变位点以及Gilbert综合征对肝脏本身及肝外疾病的影响进展,并认为这对Gilbert综合征的诊疗及某些肝脏及肝外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microRNA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王静, 张碧擎, 潘韵芝, 朱传武
2019, 35(7): 1636-163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7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归纳了microRNA在PBC发病机制及诊断、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提示microRNA可能参与PBC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可作为诊断和评估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价值
刘新文, 程瑶, 龚建平
2019, 35(7): 1640-164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8
摘要: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胆道良性疾病。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很困难,一些复杂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经历反复多次手术治疗仍难以获得满意效果,如何提高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手段。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受到不少胆道外科医生和肝胆管结石患者的青睐,并且逐渐占据肝胆管结石治疗的一席之地。对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处理要点
江华, 王悦华
2019, 35(7): 1644-164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07.049
摘要: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手术难度较高,对于其规范化诊疗体系仍存有分歧。系统综述了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处理的研究要点进展,包括术前诊断及评估、临床分期、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等方面。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有助于乙型肝炎婴儿血清HBsAg的迅速和显著丢失
Zhu AS, 赵金花, 毛小荣
2019, 35(7): 1434-1434.
摘要:
<正>慢性化是婴儿乙型肝炎的严重威胁,然而,目前的指南中没有对婴儿乙型肝炎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建议或共识。为了评价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婴儿起病乙型肝炎的益处和安全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Zhu等进行了一项对中国乙型肝炎患儿真实世界的队列研究,共纳入29例患儿。该研究将纳入患儿分为2组,第Ⅰ组共纳入18例患儿,他们父母选择在1岁之前开始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
粪便微生物移植胶囊治疗肝性脑病的安全性:一项1期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Jasmohan S, 王畅, 牛俊奇
2019, 35(7): 1438-1438.
摘要:
<正>即使接受标准化治疗(利福昔明/乳果糖),肝性脑病(HE)仍有较高发病率。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灌肠后抗生素治疗是安全的,但不使用抗生素的FMT胶囊的作用需要研究。在弗吉尼亚州进行的一项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确定FMT胶囊治疗HE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对黏膜/粪便微生物群和脑功能的影响。接受标准化治疗的肝硬化复发HE患者,MELD评分<17,随机1∶1分组接受15粒FMT胶囊治疗(来自富含毛螺
肝移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果观察:一项欧洲肝移植登记研究
Haldar D, 李晓珂, 季慧范
2019, 35(7): 1471-1471.
摘要:
<正>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肝移植疗效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欧洲NASH患者肝移植的频率和疗效,并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使用欧洲肝移植登记数据库分析了200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因终末期肝病而进行肝移植的患者数据。比较NASH患者与其他病因(非NASH)患者之间的数据,主要研究终点是患者和整体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率。在接受初次肝移植的68 950例成人中,NASH肝移植的比例为4. 0%,从2002年的1. 2%增加到2016年的
肝硬化患者的肌肉改变与轻微和显性肝性脑病相关
Nardelli S, 万敏婕, 高普均
2019, 35(7): 1513-1513.
摘要:
<正>肌肉改变(肌肉脂肪变性和肌肉减少症)在肝硬化中较为常见,并且与包括显性肝性脑病(OHE)在内的一些并发症有关。来自罗马大学门静脉高压症诊疗中心临床医学部的Nardelli等调查了肌肉改变与轻微肝性脑病(MHE)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发生OHE风险的作用。共纳入64例肝硬化患者接受HE心理学评分和动物命名测试以检测MHE。用CTscan分析骨骼肌指数和受控衰减参数。考虑到数据的竞争风险性质,研究者估计了HE第1次发作的发生率。24
TRRAP耗竭在肝癌中通过下调有丝分裂基因的方式诱导p53基因非依赖性衰老
Kwan SY, 颜学波, 孙永康, 唐才喜
2019, 35(7): 1519-1519.
摘要:
<正>肝细胞癌(HCC)是一种侵袭性的肝癌亚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确定HCC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基因和途径将有助于开发新的HCC靶向治疗方法。通过对三种人HCC细胞系的激酶CRISPR筛选,本研究确定转化/转录域关联蛋白(TRRAP)是HCC细胞增殖的必需遗传因子。TRRAP与肿瘤转化有关,但其在肿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78周后肝脏硬度值的下降和炎症改善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Dong XQ, 董晓琴, 赵鸿, 王贵强
2019, 35(7): 1531-1531.
摘要:
<正>既往研究表明肝脏硬度值(LSM)可用于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但其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有待研究。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牵头开展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203202、2013ZX10002005)研究,全国24家研究中心纳入慢性HBV感染者556例,其中351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82例行治疗78周时的第2次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中心盲态判读肝穿刺病理,采用Ishak评分体系,判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F)评分。结果显示,LSM
MMP2/MMP9介导的CD100剪切在促进肝内HBV特异性CD8 T淋巴细胞应答和介导病毒的肝内清除中发挥关键作用
Yang SQ, 李海军
2019, 35(7): 1575-1575.
摘要:
<正>HBV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虽然预防性疫苗的普遍使用极大降低了新发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已经感染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并且目前还无有效的干预手段。现有的抗HBV治疗策略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但尚难以实现病毒的清除和疾病的治愈。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在清除HBV感染肝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迄今对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应答的启动机制仍知之甚少。
三种不同类型支架用于超声内镜引导下经壁引流胰周积液的对比研究
Wang ZJ, 王智杰, 柏愚, 王东
2019, 35(7): 1587-1587.
摘要:
<正>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经壁引流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胰周积液(PFC)的一线方案,引流常用的支架主要有双猪尾塑料支架(DPPS)、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CSEMS)以及双蘑菇头金属支架(LMAS)三种,但是三者之间的比较性研究报道极少。为比较三种支架治疗PFC的疗效和安全性,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Wang等回顾性收集长海医院2010年1月-2018年6月期间采用EUS引导下经壁引流的160例PFC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所使用引流支架类
磷酸二酯酶4抑制可作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靶点:从临床到基础研究
Rodriguez WE, 张晓雪, 金清龙
2019, 35(7): 1607-1607.
摘要:
<正>酒精性肝病(ALD)是肝脏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ALD治疗方法,仍需确定治疗靶点。来自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酒精研究中心的Rodriguez等的前期研究表明,乙醇暴露可以引起c AMP降解的磷酸二酯酶4(PDE4)表达上调,从而影响单核/巨噬细胞和肝细胞中c AMP信号的正常表达,进而导致炎症反应失调和脂质
一种新的HBx基因型可作为肝癌术前预测指标,但不能激活JAK1/STATS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Xu QG, 朱泽民, 刘智勇
2019, 35(7): 1620-1620.
摘要:
<正>HBV X基因(HBx)的遗传变异是常见的,并与肝细胞癌(HCC)的进展有关。然而,基于HBx全长序列的基因型分类以及基因型对HBV相关HCC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来自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科三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Xu等对这种基因型进行了分类,并评估其临床影响。通过对HBV相关HCC患者(n=284) HBx的DNA进行测序和聚类分析,对HBx的基因型进行分型。设置2个独
乙型肝炎病毒编码X蛋白的抗切除活性
Ren LF, 颜学波, 孙永康, 唐才喜
2019, 35(7): 1643-1643.
摘要:
<正>慢性HBV感染与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增加有关。HBV编码一种对病毒复制至关重要的癌蛋白(HBx),该蛋白干扰多种细胞活动,包括基因表达、组蛋白修饰和基因组稳定性。迄今为止,尚不清楚这一系列干扰过程如何导致肝癌的发生。本研究报告HBV通过阻断DNA终末切除表现出一种新的抗切除活性,从而削弱同源重组(HR)的初始过程。这种抗切除活性表现在经历自然病毒感染-复制周期的原代人类肝细胞(PHHs)以及发生在整合HBV基因组的细胞中。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稿件关键词撰写的要求
2019, 35(7): 1590-1590.
摘要:

<正>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须标引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应用";"隔开。所有文章均应有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置于中文摘要下方;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置于英文摘要下方,并一律小写(专有名词除外)。关键词应尽量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表,http://www. sinomed. ac. cn/cross/subjectSearch. html或者http://mesh. medlive. cn/)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