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正>成人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人群健康体检的普及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其检出率日益增多,致使愈来愈多的肝血管瘤患者需要诊断与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对肝血管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取得一定进步,但尚缺乏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目
<正>在过去近5年,亚太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研究联盟(AARC)数据库新增ACLF病例超过3300例,依据该数据库资料分析,AARC于2019年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进行了更新。新的《共识》强调了ACLF不同于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ion,AD); ACLF慢性肝病具有可逆性; AARC评分可指导ACLF治疗策略。新增内容包
<正>2019年6月英国胃肠病学会(BSG)更新了关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诊断和治疗的指南。本指南旨在支持全科医师、胃肠病学家、外科医生管理成人PSC或类似PSC的胆管病变,如IgG 4硬化性胆管炎(IgG 4-SC),亦可为PSC患者自身管理提供参考。本指南针对PSC提出了30条推荐意见,针对
目的应用CTP、MELD、iMELD、CLIF-SOFA和CLIF-C-ACLF评分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探讨和对比各种评分系统对预测ACLF患者28 d及90 d病死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07例ACLF患者,收集诊断成立时第1天、第3~5天及第7~9天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分别计算CTP、MELD、iMELD、CLIF-SOFA和CLIF-C-ACLF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以上评分系统的诊断价值。符合正态性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Satterthwaite近似t检验,不符合正态...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联合感染可能性评分(IPS)对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可能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常见的实验室指标以及IP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PCT联合IPS评分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联合IPS评分对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179例肝衰竭...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AKI治疗48 h应答与否对其28 d和90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130例HBV-ACLF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KI治疗48 h的情况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比较2组患者28 d和90 d生存率,进而筛选28 d和90 d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Kolmogorow-Smirnov Z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表达水平与患者肝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治疗的43例HBV-ACLF患者和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数量及其TIM-3表达水平。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
目的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IL-35表达水平,评估IL-35对ACLF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4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CLF患者28例和健康对照者1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5水平。分选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使用重组人IL-35刺激培养,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T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颗粒溶素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淋巴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应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将HLA-A2限制性CD8+T淋巴细胞与Hep...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穿刺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和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MUM-1)的表达,探讨其在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46例AIH患者肝穿组织作为实验组,以30例胆囊癌根治标本的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8和MUM-1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非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结果 46例AIH患者的CD38和MUM-1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7.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180例为NAFLD组,另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维生素D、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骨钙素(OC)]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N...
目的探讨血浆中CD14+细胞群和恒定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iNKT)源性膜微粒(MP)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5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接受肝活组织检查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36例),根据NAFLD活动度积分(NAS)和肝纤维化分期,分为NASH组(n=22)和非NASH组(n=14)。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等因素匹配的健康体检者(n=1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血浆CD14+细胞和iNKT细胞的MP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
<正>综述类文章的摘要应包括以下3个层次:(1)研究背景:一两句话即可,忌与文题重复。(2)文章内容概括:主要以"介绍(了)……","叙述(了),评述(了),简述(了)……","回顾(了)……","归纳(了)……","总结(了)……","分析(了)……"等句式指示论文主题所涉及的各分论题及其内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