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6期

显示方式:
专论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对策
梁晓峰
2010, 26(6): 561-564.
摘要:
病毒性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在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年报告发病数占总数的1/3,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疾病负担沉重。分析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体征,提出防治策略和建议。尽管甲型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局部暴发依然存在,需要加大疫情监测力度,落实甲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乙型肝炎预防接种效果显著,需要进一步实施新生儿以外人群的免疫策略,规范管理慢性感染者。对丙型肝炎的防治需要有规范化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对丁型肝炎需要提高实验室诊断率。研发戊型肝炎疫苗,提高实验室确诊率是应对戊型肝炎的主要策略。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形势仍然严重,造成的疾病负担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落实好国家控制策略。
肝功能评价指标及预后评估
陈煜
2010, 26(6): 565-567+584.
摘要:
肝功能的评估分为静态检验和动态检验。静态检验包括反映合成的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动态检验包括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等。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通常以15min血中ICG滞留率(ICGR15)或ICG清除率(ICGK)作为衡量指标,目前使用光学传感器可以从体外对体内的ICG浓度进行连续检测,省时快捷。CTP评分、MELD评分等是常用预后评价模型,但还需进一步完善。Gc球蛋白,CD163等一些新的指标已显示出一些前景。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新认识
王宇明, 晏泽辉
2010, 26(6): 568-574.
摘要:
新近我国出台了《肝性脑病(HE)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成为国际上两个指南的重要补充。按照第11届消化病学大会(WCOG)工作小组的标准,我国的HE以C型为主。同时,HBV携带者首次发病出现重症化时实际系因大块或亚大块肝坏死所致急性肝衰竭(ALF),其HE的机制与C型不同,处理也不同。因此,我国的HE患者除C型外,A型也不少见。磁共振波谱学(MRS)、脑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HE无创性检查手段。脑水肿发生机制的研究新进展有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细胞外谷氨酸盐变化、脑循环障碍等,而相应对策有NAC、镇静剂、脱水及低温疗法等。关于BCAA疗法,经证实BCAA代谢在ALF是降低的,而在CLF则是增高的,提示前者不宜补充BCAA制剂,后者则可补充BCAA制剂。目前用于HE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鸟氨酸-门冬氨酸(OA)、不吸收抗生素和不吸收双糖,而L-鸟氨酸-乙酸苯酯(OP)作为清除血氨的一种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及危害
高志良, 林炳亮
2010, 26(6): 575-576.
摘要:
华枝睾吸虫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本文就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感染途径,我国华枝睾吸虫病的流行概况、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目前华枝睾吸虫病防治的困难和挑战。
人工肝生物反应器优化设计的仿真研究进展
霍小林, 吴昌哲, 曹越, 李明
2010, 26(6): 577-580.
摘要:
肝衰竭是一种病死率可高达80%的严重疾病。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已经研发了多种可提供肝衰竭病人暂时肝功能支持的人工肝系统(BAL)。生物反应器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部件,其中有着许多复杂的流体动力学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流体动力学仿真被用于生物人工肝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仿真研究为生物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条件。本文就计算机仿真在生物反应器优化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综述。
控制胃静脉曲张出血及消除静脉瘤体的介入治疗
朱燕华, 吴巍, 吴云林
2010, 26(6): 581-584.
摘要: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与门脉最相关的侧支循环途径,其破裂可导致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胃静脉曲张在门脉高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33%,总出血概率为3%~30%,其破裂出血引起的病死率高达30%~53%。胃静脉曲张出血控制难度较大,治疗手段又落后于食管静脉曲张。但是从上世纪以来,对于胃静脉曲张的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如内镜下血管闭塞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球囊闭塞下经静脉逆行栓塞术(B-RTO)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等。这些方法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帮助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门脉高压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患者等待肝移植创造了时间和条件。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与胆汁淤积性肝病
方玲娟, 王建设
2010, 26(6): 585-588.
摘要(22559) PDF (1147KB)(2119)
摘要:
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多样,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CBAS)就是其中之一。CBAS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胆汁酸合成过程中的酶缺陷所致。虽罕见,但由于CBAS病人多数早期可通过口服补充胆汁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等治疗获得良好疗效,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现对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
论著_终末期肝病
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陆卫英, 杜秀萍, 孙莲娜, 张银华, 薛建华
2010, 26(6): 589-590.
摘要: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采用类似的内科基础治疗,两组病例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每天一次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血浆置换。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明显改善,ALT、SB明显下降,CHE、PTA明显上升(P<0.05);两组HBV 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治疗组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5)。结论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早期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迅速抑制病毒复制,快速去除各种毒素,明显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四种评分模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比较
唐长华, 李志彬, 刘芳, 徐德翠
2010, 26(6): 591-593.
摘要:
目的比较四种评分模型(MELD、MELD-Na、SMSVH及CTP)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住院后确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85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并随访3个月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用MELD、MELD-Na、SMSVH和CTP评分模型进行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每一个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各自的最佳临界值用Kaplan-Meier(K-M)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生存率,并算出总预测正确率。结果死亡组MELD-Na、MELD、SMSVH和CTP的平均分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833、0.802和0.75。四者的预测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4,P=0.084)。四者的总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2.35%、77.64%、77.65%、71.7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737,P=0.434)。结论 MELD、MELD-Na、SMSVH和CTP评分模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作用,四种评分模型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四者预测价值相当。
阿德福韦酯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封飞, 马莉, 崔洪岭, 刘景芳
2010, 26(6): 594-595.
摘要: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一次口服。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50.0%(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降低、PTA升高,血清HBVDNA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不恰当停用核苷类药物后导致重型肝炎的分析
朱玉成, 高玉金, 闫家徽
2010, 26(6): 596-597.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核苷类药物不恰当停用后导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病例选择近四年来我院肝病科收治不恰当停用核苷类药物后导致重型肝炎41例患者,其中肝炎25例,肝硬化16例,予保肝、抗病毒、支持、人工肝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的TBil、Alb、PTA、HBVDNA、并发症、预后差别。结果肝硬化组患者Alb、PTA、HBVDNA低,常见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衡、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多见,病死率高,预后较差;肝炎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使用核苷类药物患者应加强交流、监督、随访,核苷类药物不恰当停用后应尽快服用高效、快速的抗病毒药物。
医用三氧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肾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顾锡炳, 杨小娟, 朱宏英, 徐月琴
2010, 26(6): 598-601.
摘要:
目的观察医用三氧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血流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医用三氧治疗重型肝炎对肝肾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医用三氧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为基础治疗加医用三氧治疗系统进行治疗,采用基本自血疗法,抽出患者静脉血100ml,然后与100ml(35μg/ml)的医用三氧混合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隔天一次,疗程20d。对照组用基础治疗。用美国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肾血流量的检测,找出肾动脉,电脑自动计算出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血流量V=π·(D/2)2·V(平均)·HIR(心率)。用放射免疫竞争抑制法检测PRA、AngⅡ、ALD。结果治疗后20d,治疗组PRA、AngⅡ、ALD较治前下降(P<0.01),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0d(P<0.01),肾血流量较治前升高,也多于对照组治疗后20d(P<0.01),肾功能损害(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础治疗加医用三氧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华建平, 马桂凤, 李春会, 李俊美, 邴玉芝, 张秋寅
2010, 26(6): 602-604+607.
摘要: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疗效。方法 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34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3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病毒学、生化学、凝血酶原时间及Child-Pugh计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对数值在治疗前为(5.35±0.58)log10拷贝/ml,在治疗后12、24、36、48w时血清HBV DNA下降值依次为(1.88±0.84)log10拷贝/ml,(2.11±0.84)log10拷贝/ml,(2.17±0.74)log10拷贝/ml,(2.36±0.57)log10拷贝/ml,相比拉米夫定组下降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4周时ALT、AST明显下降,Alb、TBil、PT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于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48周内即能快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两年疗效观察
吴杭源, 尤德宏
2010, 26(6): 605-607.
摘要: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替比夫定600mg/d口服;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疗程均为10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病毒学、Child-Pugh计分改变情况、病死率。结果治疗104周,观察组71.4%(20/28)、对照组48.1%(13/27)(P<0.05)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稳定,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4、12、26、52、104周分别有46.4%(13/28)、64.3%(18/28)、71.4%(20/28)、75.0%(21/28)、75.0%(21/28)在检测水平以下(<500拷贝/ml),对照组患者HBV DNA水平没有显著下降,均可检测出。观察组Child-Pugh计分下降,由治疗前(10.5±0.7)降至(5.9±0.5),对照组由治疗前(10.4±0.8)降至(8.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周观...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陈方志, 李国庆, 张琍, 刘红英
2010, 26(6): 608-609+612.
摘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时的疗效。方法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mg/d和拉米夫定100mg/d。观察24、48周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学、病毒学、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积分等变化情况。结果 24周时肝功能、PTA、肝纤维化指标和Child-Pugh积分等均有所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程的延长无明显变化。恩替卡韦组在24、48周时分别有26.1%(6/23)及30.4%(7/23)的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48周HBV DNA水平下降值、HBV DNA阴转率恩替卡韦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快速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40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江军, 范平, 李东良, 陈仕祥, 王梦炎, 何秀华, 何维新, 许婷婷, 陈玺卿, 熊志远, 何志成, 肖兵民
2010, 26(6): 610-612.
摘要:
目的评估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骨髓干细胞移植26例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4例,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指标(Alb和PT)、肝功能改善(Alb的增高和CTP评分的减少),从12周始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肝硬化并发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高远征, 贾素华, 刘玉英, 张守民, 王研, 赵连峰, 魏兴辉
2010, 26(6): 613-614+617.
摘要:
目的观察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其中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3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Child-Pugh分级:A级2例,B级32例,C级1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肝功能及影像学等检查,排除肝癌,严格筛查产妇,无菌采取脐血并分离出干细胞,通过导管经肝固有动脉将干细胞混悬液植入肝脏,分别在术后2、4、12、24w复查肝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改变、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Alb2周时短暂下降,由均值28.4g/L降至26.3g/L(P>0.05),24周Alb升至37.3g/L(P<0.01),ALT由56.9U/L降至46.3U/L(P<0.05),AST由75.3U/L降至50.0U/L(P<0.05),TBil由45.3μmol/L降至31.2μmol/L(P<0.05),PTA由41%升至70%(P<0.01);腹水患者36例腹水消失,5例腹水明显减少,1例腹水变化不明显;24周复查CT,肝脏最大截面积均值由132cm2增至178...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价人工肝支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刘志红, 江建宁, 罗光汉, 吴继周, 邓一鸣, 苏明华, 吴健林, 张鹭
2010, 26(6): 615-617.
摘要: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人工肝治疗组(PE组)和非人工肝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LD分值,观察90d内的临床转归,并根据MELD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比病死率及生存时间评价其疗效。结果经过人工肝治疗后1h,MELD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PE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0d的MELD分值无统计学差异。MELD分值在<30,30~40,≥40不同范围内,PE组病死率分别为25%,35%,73%,对照组分别为22%,41%,8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E组生存期比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近期随访血浆置换治疗与内科治疗相比,不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但可以延长生存期,从而争取时机,等待肝细胞再生恢复或过渡到肝移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初步观察
巫贵成, 王辉, 钟庆, 何泽清, 邓元明
2010, 26(6): 618-620.
摘要: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初步疗效。方法 12例经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肝衰竭患者。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骨髓100~200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出骨髓干细胞,通过介入的方法经肝动脉注射入肝内,静脉输注肝细胞生长素1~2周。观察移植后1、2、3和6月患者症状、体征、肝脏生化和凝血酶原时间等的变化。结果 9例肝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白蛋白升高、胆红素降低,肝脏功能改善,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
肝功能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特点分析及治疗体会
梁静, 阚志超, 张健东
2010, 26(6): 621-623.
摘要:
目的分析肝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肝衰竭组及对照组,研究两组患者血常规、腹水细胞计数和腹水培养情况,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对肝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莫西沙星、亚胺培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肝衰竭合并腹膜炎组患者血中中性粒细胞比例、PCT<2的比例、腹水细胞总数分别为(81.50±9.25)%、12.5%、(3.43±0.44)log/ml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水培养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22.7%及15.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腹水培养结果大肠杆菌所占比例为35.0%,对三代头孢普遍敏感率为25.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衰竭合并腹膜炎组中应用亚安培南及莫西沙星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4.0%、74.0%,高于三代头孢(52.6%),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7.10±1.64)d、(8.50±2.57)d短于三代头孢组(12.20±4.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
李双星, 史立军, 王秀杰
2010, 26(6): 624-626.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90%肝脏切除制备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实验组大鼠肝内移植2×106个BMSCs,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生存情况,RT-PCR检测BMSCs在肝脏的植入,血清检测肝功能确认BMSCs移植对肝脏修复的作用。结果移植BM-SCs的实验组大鼠存活80%,对照组大鼠仅存活20%。RT-PCR显示,BMSCs移植后定植于大鼠肝脏内。肝功能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BMSCs移植可以显著提高急性功能衰竭大鼠的生存率,促进其肝功能的恢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论著_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L-2、IL-4和IFN-γ检测及意义
席宏丽, 柳芳芳, 袁家颍, 于岩岩
2010, 26(6): 627-629.
摘要:
目的研究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 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5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5例HBV感染后自然痊愈者(既往感染组)及5例CHB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应答者(完全应答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MA诱导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和Th2细胞分泌IL-2、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0.1602±0.0657)、IL-2(0.1616±0.063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IFN-γ(0.4680±0.0377)、IL-2(0.5000±0.0625)和既往感染者IFN-γ(0.336±0.2908)、IL-2(0.256±0.17799)(P<0.001)。CHB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患者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0.1620±0.0396)、IL-2(0.1940±0.0416),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0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0.5096±0.132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IL-4(0.2820±0.0622)...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缓解过程MELD评分变化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
雷姿颖, 李学俊, 赖菁, 黄旭明, 柯伟民, 高志良
2010, 26(6): 630-632.
摘要:
目的弄清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程度肝病急性发作的极期及缓解期HBV DNA载量的变化及其差别。方法观察并比较62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和48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病急性发作极期和缓解期的MELD评分和HBV DNA载量。结果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极期和缓解期的MELD评分及HBV DNA载量均存在差别。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缓解期HBV DNA载量水平低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结论无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还是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随着肝病急性发作极期至缓解期MELD评分的减少,HBV DNA载量发生自发性下降,而且,慢加急性肝衰竭下降水平大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及临床分析
朱陇东, 袁宏, 陈琳
2010, 26(6): 633-634+637.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肝组织病理特点及与血清HBV DNA、HbeAg、Hbe-Ab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6例ASC进行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及血清HBV DNA、HBV-maker定量测定。结果 71%(40/56)发生程度不等炎症病理改变,大部分为轻度改变,28%(16/56)发生程度不等纤维化病理改变,大部分病理诊断为轻度,极少部分为中度和重度,3%(2/56)达G3以上。ASC中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与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HbeAg阴性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阳性组。结论 ASC患者中大部分存在轻度炎症改变,个别患者出现程度较重的纤维化改变或早期肝硬化病理改变,HbeAg阴性的ASC病理改变较HbeAg阳性者严重,并且肝脏病理与血清HBV DNA载量之间并无相关性,所以对这些患者仅仅定期检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可能会掩盖部分患者病情进展,所以尽可能应对ASC及早行肝活检,及时判断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并指导抗病毒治疗,这是其他检查不能替代的。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与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罗丽莎, 张继万, 周建丽, 康宁, 何鹏飞, 隆丽, 张晓芳, 赵志勇, 王海滨
2010, 26(6): 635-637.
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大三阳免疫耐受与应答组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基因点突变与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RNIAF)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拷贝/ml的114例大三阳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肝细胞性黄疸和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的110例大三阳乙型肝炎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基因有无点突变进行分组,同时检测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结果免疫应答组大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发生点突变机率明显高于耐受组(P<0.05),而免疫应答组的RNIAF却明显低于耐受组(P<0.01),并且免疫应答组患者随肝脏功能异常的时间延长下降程度逐渐加重。结论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发生率和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与大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关系密切。
中药辨证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肾虚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
冯晓霞, 王磊, 邢练军, 梁海林, 聂苑霞
2010, 26(6): 638-640.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辨证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肾虚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 CHB肾虚证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10例,分离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80、CD86、CD1a、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予中药辨证干预治疗3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后外周血DC表面分子CD80、CD86、CD1a、HLA-DR及培养上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及血清HBV DNA定量,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CHB肾虚证患者CD80、CD86、CD1a、HLA-DR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CHB肾虚证患者CD80、CD86、CD1a、HLA-DR表达率明显提高、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CHB肾虚证患者存在DC成熟障碍及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表面共刺激分...
论著_肝胆肿瘤
129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伴发率及预后特征
刘晓燕, 李胜棉, 杨俭
2010, 26(6): 641-643.
摘要:
目的回顾1293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分析NAFLD伴发原发性肝癌的比例,探讨NAFLD作为可能病因的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特征。方法建立原发性肝癌资料库。选出符合NAFLD诊断的病例75例,分析NAFLD相关的肝癌在原发性肝癌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NAFLD伴发原发性肝癌的病例共75例,占原发性肝癌的5.8%。75例获得随访患者中死亡42例,1、2、3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60.55%、38.63%、29.53%。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型糖尿病、ALT、TBil/DBil、GGT、CHE因素,生存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是影响预后的唯一的独立因素(χ2=5.766,P=0.016)。结论 NAFLD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可能原因之一。肥胖、2型糖尿病可能是影响NAFLD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BMI增高者预后差。
肝门部汇管区胆管癌的超声表现
时伟, 徐高楠, 武林松
2010, 26(6): 644-645+650.
摘要:
目的探讨肝门部汇管区(左肝管、右肝管与肝总管汇合部)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肝胆超声探查,配合患者呼吸动作,在肝门区详细观察肝门部脉管,胆管的走行及分布状,肿块大小及边界,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和分布范围,远段肝外胆管显示状态,所伴行的门静脉及肝门部其它组织结构回声情况等。将异常所见照片记录,并与CT、MRI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54例汇管区胆管癌病例中,CT、MRI证实29例,手术证实25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扩张。结论汇管区胆管癌的直接、间接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对汇管区胆管癌的判定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论著_胆道疾病
上海市成人胆石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朱永湘, 范建高, 李锐, 李新建
2010, 26(6): 646-650.
摘要:
目的明确上海市成人胆石症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对杨浦区和浦东新区各4个居委会15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内容涉及问卷咨询、体格检查、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检测、以及肝脏及胆道系统实时超声检查。结果 3173名15岁以上人群成为此次调查的研究对象,约占上海市人口2.26/10000。男性1217名,女性1956名。年龄15~88岁,平均(52.4±15.1)岁,男女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共检出胆石症339例(10.7%),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上海市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7.5%。男性和女性的胆石症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单因素分析显示,胆石症组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总胆固醇(P<0.05)均显著高于非胆石症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非胆石症组(P<0.01)。男性胆石症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病、糖耐量异常/糖尿病以及脂肪肝(P<0.05);女性胆石症危险因素包括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病、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脂肪肝(P...
论著_其他
药物性肝损害S-腺苷蛋氨酸治疗的临床分析
朱超慧, 李楠, 吴凯, 王雪明, 张林, 翟俊山, 王艳梅
2010, 26(6): 651-653.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S-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保肝治疗外加用熊去氧胆酸和茵栀黄颗粒,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同时加以S-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1组应用S-腺苷蛋氨酸1g,1次/d,连续治疗4周;治疗2组以S-腺苷蛋氨酸2g,1次/d,连续治疗4周。监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疗效在降低TBil、ALT方面明显优于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害,给予S-腺苷蛋氨酸较常规保肝治疗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且大剂量疗效更为显著。
病例报告
1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临床诊治剖析
李娟, 于红卫, 张剑, 赵娟, 时淑云, 孟庆华
2010, 26(6): 654-656.
摘要: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0岁,主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0年,乏力纳差1个月,尿黄、眼黄10余天"于2010年2月23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患者1990年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未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乙型肝炎致重型肝炎1例
刘莉, 胡小宣
2010, 26(6): 657+66.
摘要:
<正>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很容易引起误诊,当病毒标志物阳性时,很容易忽视对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的检测,而误诊为肝炎。我科近期成功抢救一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乙型肝炎致重型肝炎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综述
肝癌的CIK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马学斌, 马骢
2010, 26(6): 658-662.
摘要:
肝癌在全球肿瘤相关疾病中的死因占第二位,常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有效方法来治疗。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具有T淋巴细胞的高效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的特点,是目前对肝癌过继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及研究进展、不同细胞因子及作用途径对其活性的影响、在杀伤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理及在肝癌治疗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肝硬化腹水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邱玲, 胡玉琳
2010, 26(6): 663-665.
摘要: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并与发生感染、稀释性低钠血症、肾功能衰竭和病死率增加密切相关。无并发症的少量腹水患者早期处理原则是,休息加上低钠饮食。中等量腹水患者,一般选择低剂量利尿剂就能达到利尿效果。大量腹水患者,可大量放腹水+静点白蛋白(8g/每放腹水1000ml)。顽固性腹水患者,可用重复多次大量放腹水+血浆扩容治疗或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新药(如V2受拮抗剂和血管收缩剂等)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可能带来希望。
肝纤维化的诊断进展
王彩生
2010, 26(6): 666-668.
摘要: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对防止肝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指标、组织学活检及参数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会议纪要
2010上海国际消化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段晓燕, 范建高
2010, 26(6): 669-672.
摘要:
<正>2010上海国际消化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16日~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加拿大肝脏基金会共同主办,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承办。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将开展2010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评选工作
2010, 26(6): 623-623.
摘要:
<正>本刊讯《临床肝胆病杂志》在2010年扩大了审稿专家队伍,实行了双审稿专家制度。广大审稿专家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勤奋工作,使期刊的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广泛赞同及认可。
“乙型肝炎研究的新思路新策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2010, 26(6): 668-668.
摘要:
<正>2010年10月15~16日,由中国工程院政策研究室、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院士中心共同主办的"乙型肝炎研究的新思路与新途径研讨会"在上海召开。闻玉梅等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美国、德国及中国台湾地区6位华裔专家,共同探讨了乙型肝炎领域的研究现状。
启事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件优先数字出版的启事
2010, 26(6): 574-574.
摘要:
<正>"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出版方式。为了保证肝胆胰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及时得到确认,简化论文从审查到正式发表的程序,缩短发表周期,并使读者及时获取科研情报和新知识,《临床肝胆病杂志》与"中国知网"签订《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实现本刊稿件及时数字出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0, 26(6): 601-601.
摘要:
<正>《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全年出刊24期,定价672元,国内刊号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以电子版、纸版导读同时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被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
《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征订征稿启事
2010, 26(6): 601-601.
摘要:
<正>《医学研究杂志》(原名《医学研究通讯》)于1972年创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库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本刊的服务对象为从事医、教、研工作的医务人员。月刊。CN11-5453/R,ISSN1673-548X。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重点号的启事
2010, 26(6): 620-620.
摘要:
<正>为便于集中组稿,《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研究确定了本刊2011年各期重点号的选题,欢迎广大作者不拘内容与题材,踊跃投稿。对于围绕中心选题的文章,本刊将择优优先发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0, 26(6): 620-620.
摘要:
<正>《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Modern Digestion&Intervention)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
《临床肝胆病杂志》变为月刊及征订的启事
2010, 26(6): 632-632.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2月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随着杂志影响面扩大和质量不断提升,稿件来源也随之增加,双月刊已无法满足广大作者和读者的需求。为了缩短刊物的出版时滞,加大信息量,提高刊发论文的时效性,经吉林省出版局批准,从2011年1月起,《临床肝胆病杂志》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出版(全年12期,112页(第4期刊登80页有误),16开本,定价10元,每月20日发行)。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0, 26(6): 656-656.
摘要:
<正>《腹腔镜外科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全国唯一的腹腔镜外科专业学术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腹腔镜暨内镜外科学组的学术性刊物,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月刊,大16开,80页码,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0, 26(6): 656-656.
摘要:
<正>《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医药卫生期刊,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每期15元,通过本刊发行部订阅全年杂志优惠价为450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基金论文优先录用及标注的说明
2010, 26(6): 662-662.
摘要: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学术水平,提高优秀论文刊发的时效性,特向各医学院校、医院、医学科研机构广泛征集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重点攻关项目的论文。
书讯
经典著作《肝胆系统疾病》中文版即将出版
2010, 26(6): 643-643.
摘要:
<正>《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中文版即将由天津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由英国著名的肝病学家希拉·夏洛克(Sheila Sherlock)所著,本书是根据这部著作的第十一版翻译的。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011年度审稿专家名单(三)
2010, 26(6): 564-564.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年第26卷总目录
2010, 26(6): 673-67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