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6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多代谢紊乱的基础与临床 重点号
执行主编:高鑫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

显示方式:
述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带来的新思考
高鑫
2020, 36(6): 1201-12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01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紊乱相关的多系统疾病,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更为常见,而且与这两个共患疾病有着相似的不良结局。长期以来,NAFLD的重点强调肝脏病变和肝病相关结局,内分泌科医生按照目前糖尿病临床指南处理T2DM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肝脏病变的筛查、诊断与处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降低肝脂肪含量为目标的防治T2DM的策略需要多学科临床与基础合作,以共同理念防治肥胖、脂肪肝、糖尿病,才能将最常见的慢性病防治落到实处。

专家论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的临床意义
曾静, 范建高
2020, 36(6): 1205-12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02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用于描述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且无其他损肝因素存在。40年来,NAFLD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且进展迅速。然而,一直未变的NAFLD命名对日常临床实践和当前临床试验已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为了克服旧术语的缺陷,日前国际共识小组建议应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取代NAFLD,并进一步提出既全面又简便的MAFLD新定义用于临床诊断,从而使MAFLD有别于其他肝脏疾病;同时,建议MAFLD的疾病评估和严重程度分层应该超出当前的二分类法则。NAFLD更名为MAFLD将成为优化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研究效率,并使医生、患者群体获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吗?
卞华, 高鑫
2020, 36(6): 1208-12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03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虽然是一种肝脏疾病,但越来越受到内分泌学界的重视。糖尿病的代谢状态与NAFLD的病理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促进彼此的发生。在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脂肪肝伴随率高达57%~80%,合并糖尿病的NAFLD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等进展性肝病。而NAFLD也促使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进一步恶化,以及糖尿病慢性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上述依据支持NASH应被视为T2DM并发症的观点。临床上,一旦T2DM诊断明确,应积极评估NASH或进展性纤维化风险,并积极干预。

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以逆转2型糖尿病吗?
颜红梅
2020, 36(6): 1213-12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04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使非糖尿病患者新发2型糖尿病(T2DM)风险增加2~3倍,因此,NAFLD人群是一个庞大的T2DM高危人群。在已诊断T2DM人群中,NAFLD患病率高达60%~80%。传统观点认为T2DM是一个终身性疾病,然而近期较多证据支持T2DM是可以缓解的疾病,为T2DM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曙光。T2DM的缓解取决于合适的治疗手段及时机,肝脏在糖脂代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肝脏过多脂肪积聚可引起胰岛素抵抗、肝葡萄糖和甘油三酯输出增多,进而引起胰腺的脂质沉积导致β细胞受损,最终发展为T2DM。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在降低肝脂肪含量的同时,可带来糖尿病的缓解或者逆转,NAFLD可作为T2DM的"预警窗口"。因此,以降低肝脂肪含量为目标的治疗方案有望成为预防和逆转糖尿病的良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
罗燕, 施军平
2020, 36(6): 1217-12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0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NAFLD)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之一。不同于经典的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演变过程,近40%的NAFLD相关HCC可不经历肝硬化直接进展为HCC,表明其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阐述了关于NAFLD相关HCC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核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陈轶妍, 陆炎
2020, 36(6): 1221-12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06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肝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对社会卫生系统造成一定负担。NAFLD发生发展过程受到遗传和表观遗传、转录因子和激素、营养和环境等多重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简要探讨了核受体在NAFLD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指南与规范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新定义的国际专家共识简介
薛芮, 范建高
2020, 36(6): 1224-122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07
摘要:

<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明确诊断至今仍需排除过量饮酒等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慢性肝病[1]。然而,鉴于对MAFLD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及其患病率的不断攀升,诊断该病亟需"肯定性标准"。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 36(6): 1228-12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08
摘要: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有效救治是降低该疾病病死率的关键。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能清除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价值。由李兰娟院士领衔,基于全国各地的救治经验,整合全国各地专家意见,针对人工肝治疗重型、危重型COVID患者的基本原理、治疗适应证、相对禁忌证、治疗模式选择、监测指标及疗效评价等进行总结,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供各单位参考开展救治工作。

《2020年美国肝病学会专家小组共识声明:COVID-19大流行期间为肝病学家及肝移植从业者提供的最佳临床实践建议》摘译
徐士雪, 陈明锴, 祁兴顺
2020, 36(6): 1230-12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09
摘要: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SARS-Co V-2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正在全世界迅速蔓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表示,年龄> 65岁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病态肥胖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或肝病患者发生重型COVID-19的风险更高。尽管CDC认为肝病患者发生重型COVID-19的风险较高,但尚不清楚肝硬化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移

《2020年世界急诊外科学会指南:肝创伤的分类与管理》摘译
彭钊, 王明达, 沈锋, 杨田
2020, 36(6): 1234-12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0
摘要:

<正>肝损伤是一种对创伤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损伤。为确定最佳治疗策略,患者的解剖学损伤、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合并伤都应当考虑在内。肝创伤的非手术或手术处理方法旨在恢复机体内环境稳态和正常生理机能。因此,肝创伤的管理应当包括创伤外科医生、介入放射医生、急诊和ICU医生等多学科共同参与。本文旨在提供最新的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orld Society of Emergency Surgery,WSES)肝创伤管理指南建议。

指南解读
《2019年国际共识声明:远端胆管狭窄的内镜管理》解读
朱亮, 陈幼祥
2020, 36(6): 1241-12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1
摘要:

远端胆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的胆管病变,可由良恶性疾病所致。尽管目前内镜技术已成为治疗远端胆管狭窄的主要手段,但对其仍缺乏全面认识。基于此,2019年亚洲胆胰疾病介入治疗小组发布了《远端胆管狭窄内镜管理的国际共识意见》,从诊断、治疗、随访等多个维度阐述了远端胆管狭窄内镜管理的相关共识意见,笔者对其中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及解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论著_病毒性肝炎
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基因耐药变异特点及耐药影响因素分析
李莎, 彭华彬, 李淑芹, 周静, 汪莉萍
2020, 36(6): 1245-12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2
摘要: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模式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行HBV RT区检测的242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型、HBeAg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既往有明确核苷(酸)类药物用药史的HBV感染者164例,其中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118例,未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46例,两组患者行影响HBV RT区耐药变异危险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RT区耐药突变模式以rtL180M+rtM204I/V/S(25例,21. 2%)、rtA181T/V(16例,13. 6%)、rtM204I/V/S(15例,12. 7%)多见。242例患者中B基因型13例(5. 4%),C基因型229例(94. 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ALT水平高于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 096...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特征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董金玲, 贾琳, 杨君, 于红卫, 胡中杰, 朱跃科, 孟庆华
2020, 36(6): 1252-12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3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早期和中期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时激素受体(GR)及其亚型α、β的表达特征与激素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组2015年9月-2018年6月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33例早、中期HBV-ACLF患者,其中激素组18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点7 d。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和逆转录PCR(RT-PCR)检测GR及GR-αmRNA、GR-βmRNA表达情况,观察基线、8 d GR及其亚型表达差异。激素组患者根据10 d时GC疗效分为激素敏感组(13例)和激素不敏感组(5例),分析不同组别GR及其亚型表达的特征与GC治疗敏感性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28 d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激素组患者使用激素后8 d时GR-αmRNA表达水平[(0. 99±0. 48)×10-2)]较基线[(1. 96±0. 50)×1...

COSSH-ACLFs评分模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田小利, 吴松林, 王波, 吴刚
2020, 36(6): 1258-12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4
摘要:

目的探讨COSSH-ACLFs评分模型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57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确诊后90 d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39)和死亡组(n=234)。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评分模型对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Z=-0. 304,P=0. 002)、TBil(Z=-5. 961,P <0. 001)、外周血WBC(Z=-6. 027,P <0. 001)、Cr(Z=-4. 638,P <0. 001)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Hb(Z=-2. 012,P=0. 044)、Alb(Z=-...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肝硬度、APRI的影响
梁静, 张亚苹, 刘芳, 向慧玲, 吕洪敏, 韩涛
2020, 36(6): 1263-126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5
摘要:

目的探讨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方案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真实世界病毒应答情况及对肝硬度值和天门冬氨酸/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4月1日-2018年11月30日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DA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无干扰素方案的DAA治疗12~24周,评估治疗结束后第12周病毒学应答情况,对比基线及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值和APRI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纳入2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肝硬化患者占35. 4%,基因1b、2a、3a、6a型分别占75. 0%、18. 4%、4. 2%及2. 4%。174例患者完成了DAA治疗疗程及治疗后12周随访。在DAA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12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比例分别为98. 3%及95. 4%。基因1b型、2a型、3a型及6a型患者的SVR12分别为96. 3%、93. 1%、80. 0%及100%。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值较基线[9. 8(6. 9~16. 3) kPa vs 11. 4(7. 7~19. 1) kPa,Z=-2. 5,P=0. 0...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瞬时弹性成像对不同年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儿的诊断价值
徐志强, 董漪, 王福川, 王丽旻, 闫建国, 曹丽丽, 王璞, 李爱芹, 钟彦伟, 张敏
2020, 36(6): 1268-12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6
摘要:

目的评估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对0~18岁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5年6月-2019年12月住院拟行抗病毒治疗的18岁以下的CHB患儿280例,其中学龄前儿童(≤6岁) 157例、学龄儿童(6~12岁) 74例、青少年(12~18岁) 49例。3组均行肝穿刺病理检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按Matevia评分分为轻度(0≤F <2)、中度(2≤F <3)、重度(F≥3),同时应用FibroScan进行肝脏硬度值(LSM)测量。比较同一肝纤维化程度下3个年龄段儿童LSM的差异,评估年龄对LSM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SM诊断不同年龄段儿童乙型肝炎显著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界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轻...

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分析
李晓路, 丁惠国, 曾阿娟, 吕新月, 李磊
2020, 36(6): 1273-12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7
摘要:

目的探析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住院治疗的73例肝硬化EVB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抑酸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43例,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的8例,加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22例。比较3组患者24 h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治疗改善率及半年累积生存率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累积风险函数(CIF)描述病死率,采用竞争风险模型(Gray’s Test)检验3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24 h内止血成功率分别为54. 5%、41. 9%、37. 5%,止血时间分别为1. 00(1. 00~3. 00)d、2. 00(1. 00~3. 00) d、2. 00(1. 00~3. 00) d,早期再出血率...

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APASAL评分和R评分对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马佳丽, 陈旭, 何玲玲, 魏红山, 李坪
2020, 36(6): 1278-12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8
摘要:

目的验证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APASAL评分和R评分5种风险评分系统对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再出血及死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因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内镜下治疗,并为出血首次行内镜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3年的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指标及肝性脑病、腹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静脉曲张再出血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死亡为次要研究终点。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5种风险评分系统对患者再出血及死亡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305例患者,其中53例(17. 38%)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了静脉曲张再出血。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比较,年龄、ALT、DBil、国际化标准比值、门静脉内径、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相...

论著_肝脏肿瘤
N-myc下游调控基因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罗琼, 王春明, 廖航宇, 陈锟灵, 潘明新
2020, 36(6): 1284-12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19
摘要: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分析N-myc下游调控基因(NDRG)家族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挖掘了HCC患者的NDRG表达和生存数据。共收集419例HCC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NDRG家族表达差异,将其分为肝癌组(n=369)和正常肝组织组(n=50)。生存分析共收集364例HCC组织的NDRG家族基因表达数据,分为低表达组[NDRG1(212例)、NDRG2(185例)、NDRG3(182例)、NDRG4(184例)]和高表达组[NDRG1(152例)、NDRG2(179例)、NDRG3(182例)、NDRG4(180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CC组织中NDRG1/3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而NDRG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肝组织(P值均<0. 05)。不同病理分期NDRG1/2/3/4表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

细胞外泛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张杨, 陈淑英, 徐光如
2020, 36(6): 1289-12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0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细胞外泛素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外泛素(200、400、800 ng/ml),分别干预肝癌细胞(HepG2),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Transwell法检测不同浓度泛素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外泛素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外泛素干预后能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且泛素干预浓度在400 ng/ml时作用最显著,在48、72、96 h相对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 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细胞外泛素均可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且在400 ng/ml泛素干预组最显著[(134. 00±8. 18)个vs (347. 33±18. 90)个,t=17. 94,P <0. 001]。划痕实验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400 ng/ml泛素能显著增加HepG2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细胞...

基于肝癌临床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判断效能
林栋毅, 彭波, 郑景辉, 王宗玉, 黎汉忠, 何剑波, 李科志, 邬国斌, 陈闯
2020, 36(6): 1293-12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1
摘要: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特征与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判断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初治患者289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显著差异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这些临床特征对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判断效能。结果 ALBI(F=5. 487,P <0. 001)、NLR(χ2=30. 146,P <0. 001)、BCLC分期(χ2=71. 973,P <0. 001)、Alb (χ2=18. 887,P <0. 001)、TBil (χ2=12. 138,P=0. 007)、ALT(...

论著_其他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分析
钏莉雪, 常江, 赵锦涵, 李洛华, 杨旭瑶, 余荻
2020, 36(6): 1299-13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2
摘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及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67例为腺瘤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结肠镜检查正常或病理学检查为炎性、增生性息肉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肝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差异。根据FibroTouch检测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无脂肪肝组及轻度、中度、重度NAFLD组,分析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风险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腺瘤组中男性(51. 11%vs 73. 13%,χ2=5. 687,P=0. 017)、年龄[(5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关系的Meta分析
王向红, 马葆华, 邹秀兰, 姚克铖, 贺茜
2020, 36(6): 1304-13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3
摘要:

目的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心外膜脂肪组织(EAT)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19年1月1日,收集关于EAT厚度或体积与NAFLD相关性文献。采用Stata12. 0软件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可信区间(95%CI),I2检验评估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来探讨异质性来源。采用漏斗图、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包含4672例受试者,其中正常对照组2586例,NAFLD组2086例。NAFLD组较正常对照组EAT明显增加(SMD=0. 58,95%CI:0. 39~0. 77,P<0. 001)。NAFLD组与正常对照组在EAT厚度和EAT体积方面均存在差异(EAT厚度:SMD=0. 61,95%CI:0. 40~0. 83,P <0. 001; EAT体积:SMD=0. 47,95%CI:0. 17~0. 76,P=0. 002)。亚洲人群NAFL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AT增加,差异有...

非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田甜, 胡文炜, 李雪, 李吉, 张丹, 李长政
2020, 36(6): 1310-13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4
摘要:

目的分析非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代谢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9年4月在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人群12 125例。根据BMI分为非肥胖人群(BMI<25 kg/m2) 8528例及肥胖人群(BMI≥25 kg/m2) 3597例,再根据腹部彩超结果将非肥胖人群分为NAFLD组(n=1025)与非NAFLD组(n=7503)。所有NAFLD人群(n=3281)根据BMI纳入非肥胖-NAFLD亚组(n=1025)、肥胖-NAFLD亚组(n=2256)。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 125例体检人群中,NAFLD检出率为27. 06%,非肥胖性NAFLD检出率为8. 45%,占非肥胖人群的12. 02%,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

腹型肥胖与甘油三酯的交互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影响
崔皓哲, 马向明, 刘倩, 孙苗苗, 赵利, 王万超, 刘四清, 曹立瀛
2020, 36(6): 1314-131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5
摘要:

目的探究腹型肥胖与高TG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7年6月70 776例参加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的体检资料,并在随后每两年1次的随访中,观察NAFLD的发病情况。根据不同腰围身高比、TG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即非腹型肥胖合并非高TG血症组、非腹型肥胖合并高TG血症组、腹型肥胖合并非高TG血症组、腹型肥胖合并高TG血症组,计算各组的NAFLD人年发病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Kaplan-Meier计算各组NAFLD的累计发病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累计发病率的差异。以非腹型肥胖合并非高TG血症组为对照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组NAFLD的发病风险(H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进一步分析腹型肥胖与高TG血症对NAFLD发病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5. 03±1. 67)年,共发生NAFLD...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刘婷, 王臣廷, 刘美晓, 刘建凤, 郑少雄
2020, 36(6): 1320-13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6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合并NAFLD患者328例,应用NAFLD纤维化评分(NFS)联合FIB-4评估肝纤维化风险,分为肝纤维化低危组(136例)、肝纤维化中危组(145例)及肝纤维化高危组(47例);另选取资料匹配的T2DM患者141例为对照。比较各组血尿酸水平的差异。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M合并NAFLD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 00±77. 01 vs 313. 04±100. 90,t=-5. 619,P<0. 001)。与肝纤维化低危组(290. 70±95. 46)和中危组(328. 15±90. 85)相比,肝纤维化高危组患者(392. 77±108. 37)血尿酸水...

微小RNA-155/含有SH2结构的5肌醇磷酸酶-1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王凡, 孙武, 马玉林, 蒋红君
2020, 36(6): 1325-13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7
摘要:

目的分析微小RNA-155(microRNA,miR-155)-155/含有SH2结构的5肌醇磷酸酶-1(SHIP-1)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04例,以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志愿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BMI、血压及空腹血糖(FPG)、TC、TG、LDL-C、HDLC、ALT、AST、GGT、TBil等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miR-155及SHIP-1 mRNA表达。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iR-155/SHIP-1值对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NAFLD组患者BMI、FPG、TC、TG、LDL-C、ALT、AST、GGT、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iR-155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HIP...

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样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和安全性
杜晓菲, 陈杰, 黄春洋, 张小丹, 刘丹, 边新渠, 韩莹, 刘燕敏, 单晶
2020, 36(6): 1330-13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8
摘要:

目的探索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样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住院的自身免疫样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另选不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200 mg/d,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每月随访肝功能,随访时间6个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35. 4(29. 2~42. 0) U/L vs 289. 0(226. 6~460. 3) U/L,Z=-8. 661,P<0. 001]、AST[46. 3(15. 6~183. 5) U/L vs306. 3(32. 2~589. 8) U/L,Z=-5. 271,P <0. 001]、GGT[77. 0(53. 2~183. 2) U/L vs 12...

脑信号蛋白3A及其受体神经菌毛素-1在慢性肝性脑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阮景晟, 陈闯, 李科志, 黄山, 何剑波, 曾爱屏, 连芳, 邬国斌
2020, 36(6): 1334-13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29
摘要:

目的探究肝性脑病(HE)大鼠大脑前额叶皮层、海马CA1、CA3、DG区中脑信号蛋白3A(Sema3A)及受体神经菌毛素(NRP-1)的表达变化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HE 1 d、15 d、30 d组,每组各10只。胆管结扎并辅以乙酸铵灌胃的方法制备慢性HE(C型)大鼠模型,进行行为学、神经病学改变的检测; 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血氨及其他生化指标; 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和脑组织形态学变化; Real-time PCR检测各脑区Sema3A、NRP-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脑皮层、海马CA1、CA3、DG区中Sema3A及NRP-1蛋白的表达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4组间神经反射等级、血氨、HE等级均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76. 39、417. 07、71. 56,P值均<0. 001),与对照组比较,HE 1 d、15 d、30 d组神经反射得分、血氨、HE等级均明显升高(P值均<0. 05)。4组间TBA、Alb、TBil、AST、AL...

论著_胰腺疾病
入院早期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安文慧, 何旭昶, 杨婧, 任蓓蓓, 张雪, 冷娇, 罗润
2020, 36(6): 1342-13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0
摘要:

目的通过纳入入院早期(24 h内)即可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的较全面的评分系统,筛选出早期预测最有价值的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2019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5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M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及入院早期评分系统(包括BISAP评分、SIRS评分、MEWS评分、PANC3评分、HAPS评分、CTSI评分、SPS评分)的差异,并将各早期评分系统进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3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48. 82、76. 93,P值均<0. 05);合并症中,3组患者在是否合并肺部感染、胰腺坏死、多器官...

病例报告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实现临床治愈1例报告
高晓红, 成妮, 曹姣姣
2020, 36(6): 1347-13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1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2009年体检时检出"大三阳"(HBs Ag、HBe Ag、抗-HBc阳性),余未见异常,未行药物治疗,定期门诊复查(具体情况不详)。2018年4月门诊查HBV DNA<10 IU/ml,HBs Ag 28. 8 IU/ml,HBe Ag 0. 29 S/CO,HBc Ab 8. 33 S/CO。腹部CT示:肝硬化,脾大;胆囊及胰腺未见异常。肝纤维化四项未见异常。肝功能:Alb 44. 0 g/L,ALT 26 U/L,AST 34 U/L,

安罗替尼治疗老年复发性肝门胆管癌1例报告
程思, 陈宝, 徐聂
2020, 36(6): 1349-13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2
摘要:

<正>安罗替尼(anlotinib)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动物试验[1]发现,安罗替尼能够抑制肿瘤生长,降低肿瘤内血管密度。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公布了安罗替尼三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总生存期显著延长(9. 6个月vs 6. 3个月),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多项临床Ⅱ、Ⅲ期研究[3-5]显示,安罗替尼

肝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
杨潇, 周晓, 母小新, 吴金道, 胡春阳, 孔连宝
2020, 36(6): 1351-13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3
摘要:

<正>肝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atypical lymphoid hyperplasia,ALH)是一类发生于肝脏的无法确定良恶性质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病变,其病理学表现既不同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疑似却又无法确诊为淋巴瘤[1]。ALH主要包括部分难以确诊的早期淋巴瘤及各种不明原因引发的特殊增生性病变[2]。本例肝ALH有发展成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趋势,属于肝MALT淋巴瘤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治疗肝被膜下胆汁性囊肿1例报告
花海洋, 李建辉, 苏彬, 玄小玉
2020, 36(6): 1354-13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4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车祸伤后腹痛"于2017年11月30日入本院。住院后半个月腹部CT见肝周被膜下积液,并逐渐增多,肝脏受压移位(图1)。病例特点:(1)患者外伤后出现肝被膜下出血或胆汁漏入肝被膜下可能;(2)积液量进行性增多,自行吸收可能性不大。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脾破裂1例报告
王爱民, 焦海涛, 方超然, 李建辉
2020, 36(6): 1356-13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5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上腹部疼痛8 h"于2019年7月31日入承德市中心医院。疼痛部位以剑突下为著,向右背部放散,发病后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尿色明显加深,呈深黄色,自述寒颤1次,未测体温。急诊血常规:WBC 11. 7×109/L,Hb 143 g/L,PLT 205×1012/L,NE%80. 5%,肝功能:ALT 169 U/L,AST 136 U/L,GGT 265 U/L,ALP 231 U/L,TBil

综述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标志物
蒋莹莹, 郑素军
2020, 36(6): 1358-136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6
摘要: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HBV复制的有效抑制剂,是目前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HBeAg血清学转换是评价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寻找能够预测NAs治疗CHB患者后发生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案的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综述了HBV DNA、HBV RNA、抗-HBc、HBcrAg等标志物对于预测NAs治疗CHB患者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的价值。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刘林祥, 聂源, 朱萱
2020, 36(6): 1362-13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7
摘要:

肝硬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进展到晚期的病理阶段,其主要并发症包括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癌等。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可通过声波无创地测量肝硬度值(LSM),目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诸多关于LSM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提示,TE有发现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非必须的有创操作。对TE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脂肪定量中的应用
穆容, 陆伦根
2020, 36(6): 1366-13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8
摘要:

肝脂肪含量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早期诊断、疾病分级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多种磁共振技术已被用来评估肝脂肪含量,其中磁共振波谱分析和化学位移编码成像获得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已能精确定量肝脏脂肪,被认为是脂肪肝诊断的影像学金标准并被应用于临床研究中。回顾定量检测肝脂肪含量的磁共振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部分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流行情况
吴挺丰, 廖献花, 钟碧慧
2020, 36(6): 1370-13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39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国内目前诊断NAFLD仍以腹部B超为主要手段。过去20年内,国内研究显示人群的NAFLD患病率为13%~43%,且NAFLD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发NAFLD的人数比例约为4%,其中非肥胖NAFLD也有一定的患病率。不同区域人群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水平更为发达、居民生活习惯更接近西方社会生活习惯的东南沿海地区,NAFLD患病率更高。2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等代谢异常疾病是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我国仍然需要更严谨更大样本的大范围流行病学调查来明确NAFLD的患病因素,以及进一步加大对NAFLD的诊治和预防的宣传力度。

胆汁酸代谢及其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张阳, 李军祥, 王允亮
2020, 36(6): 1374-13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0
摘要:

肠肝循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胆汁酸作为肠肝循环的基础物质,在机体脂质代谢、肠道菌群调节、宿主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结了胆汁酸作为信号分子,激活肝、肠等组织中的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X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5、孕烷X受体和维生素D受体等,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对以上靶点进行研究,有望研发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药物,但尚待进一步探索。

肠道菌群调节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徐萌, 孙凤霞, 李杰, 李晓玲
2020, 36(6): 1378-13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1
摘要:

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治疗中发挥作用,肠道菌群调节将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综述了肠道菌群调节在NAFLD中西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探究益生菌、粪便菌群移植、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对于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NAFLD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提供依据。

内脂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
任仕萍, 马臻棋, 王学红
2020, 36(6): 1382-138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2
摘要:

目前研究发现,内脂素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脂质代谢过程,约25%的NAFLD患者伴甲状腺功能异常。内脂素还被发现通过自分泌或者旁分泌途径参与自身免疫调节,这与甲状腺作为人体的内分泌腺,参与调节全身各系统存在一定关联。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探究内脂素与NAFLD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提示内脂素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NAFLD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肝癌的进展
孙涛, 任衍乔, 操焱焱, 郑传胜
2020, 36(6): 1386-13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3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取得重大进展,但ICI单药治疗并不能使大多数肝癌患者受益。因此,探讨ICI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成为新的研究趋势。归纳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不可切除性肝癌ICI联合治疗相关进展,包括了联合分子靶向治疗、PD-1/PD-L1抑制剂联合CTLA-4抑制剂及联合局部治疗。分析表明,对于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ICI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明显优于ICI单药治疗,但联合何种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获益程度最佳,仍需进一步探索。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效果的预测因素
哈福双, 韩涛, 唐飞, 闫俊卿, 王浩宇
2020, 36(6): 1389-13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4
摘要:

肝细胞癌(HCC)治疗策略尚未完全统一。免疫治疗,特别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是HCC新型治疗方法,可以为进展期HC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然而数据表明,只有少数HCC患者受益于这种治疗方案。目前,关于预测HCC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的报道甚少。回顾了HCC及其他肿瘤类型中进行研究的生物标志物,探讨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HCC效果的可能预测因素,以期寻找优化治疗人群,提高PD-1/PD-L1抑制剂治疗HCC的疗效。

肝巨噬细胞靶向治疗脂肪性肝病及相关肝癌的机遇与挑战
牛春燕, 赵向阳
2020, 36(6): 1393-13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5
摘要:

肝巨噬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在生理环境下识别、清除坏死或凋亡的细胞碎片、病原体、呈递抗原,参与适应性免疫及免疫监视;在病理状态下,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和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并募集其他免疫细胞到局部参与抗感染或组织修复,是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作为肝脏免疫细胞的重要组分,肝巨噬细胞因子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基于肝巨噬细胞的靶向治疗而受到关注。综述了肝巨噬细胞靶向治疗脂肪性肝病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涂荣芳, 杨雪, 唐映梅
2020, 36(6): 1398-140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6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为主要特征。PBC患者常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肺、风湿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器官及系统。对PBC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疾病谱、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肝损伤的研究现状
周亚宁, 冯巩, 刘曼玲, 严琴琴, 范立萍, 弥曼
2020, 36(6): 1402-14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7
摘要: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在中国武汉爆发,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SARS-CoV-2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ERS-CoV)高度同源,都会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除呼吸系统症状外,相当比例的SARS和SARS-CoV-2感染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但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在总结SARS-CoV-2流行病学基础上,重点阐述SARS-CoV-2及其所致肝损伤的可能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为SARS-CoV-2感染者肝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妊娠期肝病的临床特征及研究进展
段兴平, 王燕, 黄常友, 郑会贤, 罗一, 覃正文, 任郁
2020, 36(6): 1407-14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8
摘要:

严重的妊娠期肝病临床罕见。妊娠期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为肝功能紊乱,总发病率约为3%。妊娠期肝病主要分为妊娠期特有肝病和非妊娠期特有肝病,即妊娠前已经存在的基础性肝病或妊娠期间偶发肝病。对妊娠期已存在的肝脏疾病及合并的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在临床诊断、选择治疗、干预方式时,应优先考虑对母婴的潜在影响。介绍了妊娠期主要肝脏疾病的概况、发病机制、治疗和妊娠结局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患基础性肝病的妊娠风险及应对措施,以指导临床诊疗和患者管理。

肌肉减少症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诊疗进展
李建宏, 姚佳, 原丽莉
2020, 36(6): 1412-14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49
摘要:

肌肉减少症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肌肉减少症与肝性脑病均可导致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通过对肌肉减少症与肝性脑病的相关性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肝硬化肌肉减少症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预防肝性脑病发生,从而提高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免疫反应与炎症损伤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王挺帅, 王娜, 张荣臻, 王明刚, 黄少东, 马玉珍, 吴聪, 毛德文
2020, 36(6): 1415-141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50
摘要:

肝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该病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属于内科危急重症之一。肝细胞大量死亡、肝细胞死亡程度超过肝再生的能力被认为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的核心事件,直接损伤和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是这一过程的两个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免疫反应与炎症级联反应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极为重要。综述了免疫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与炎症损伤(炎症诱导物、感受细胞、炎症介质)在肝衰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与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交互作用,以期有助于了解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为肝衰竭的诊疗、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防控和诊治
徐露瑶, 李昌旭, 唐朝辉, 王守乾, 王英超
2020, 36(6): 1420-14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51
摘要: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十分严峻,全国各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作为肝胆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急、进展快,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应合理收治患者,减少院内交叉感染。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常伴有发热,要明确是否合并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制订个体化治疗措施。在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的同时,落实落细患者及陪护人的防控工作,切实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重视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科学施救,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
张杰, 郑素军
2020, 36(6): 1423-142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52
摘要:

溶血性黄疸病因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患者虽然存在溶血,但贫血不明显或因贫血程度轻微而以黄疸为首发表现,长期反复,难以治愈,可误诊为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黄疸原因待查等,尤其容易与Gilbert综合征等先天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混淆,出现漏诊和延误诊治。作为肝病科医师,应了解并掌握溶血性黄疸以及慢性溶血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总结了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思路,并简述了常见慢性溶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张宇艳, 张海蓉, 张景丽, 李瑞, 李若畅
2020, 36(6): 1428-14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6.053
摘要: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病程凶险、预后不佳的疾病,尽管多年来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连续性血液净化作为近30年来血液净化领域的最新成就,在治疗SAP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亦存在许多争议,其治疗效果、机制等仍需进一步探讨。综述了近年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SAP的相关研究,并对其治疗机制、治疗模式以及治疗效果作一阐述。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多发肝癌免疫基因组特征及免疫逃逸机制的探究
高强, 董良庆, PENG LH, MA LJ
2020, 36(6): 1341-1341.
摘要:
<正>多灶性肿瘤是肝癌常见的一种临床特征,其基因起源可能是由肝内转移(IM)或多中心独立发生(MO)而来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多发肝癌基因组结构、异质性基因组结构对其免疫浸润及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病灶差异化的免疫逃逸机制,从而针对其多病灶开发覆盖个体化的免疫治疗策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Dong等对15例HCC多灶性病变患者的47例肿瘤进行了高深度全外显子测序、
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早期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切除/消融术后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长期预后
亓文骞, 王江滨, ZHANG Q, XU Y
2020, 36(6): 1355-1355.
摘要:
<正>抗病毒治疗已被证实可改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HBV DNA阳性HCC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抗病毒方案尚需进一步探讨。来自吉林大学第三医院的Qi等通过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抗病毒策略治疗肝切除/消融术后HBV DNA阳性HCC患者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纳入2007年1月-2009年1月接受肝切除/消融术的HBV-DNA阳性HCC患者。根据抗病毒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早期联合组(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1年,之后继续应用核苷类似物)、晚期联合组(恩替卡韦治疗1年后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48周,之后继续应用核苷类似物)、单纯核苷类似物治疗组和未抗病毒对照组。最终共纳入患者447例。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整体循环稳态和肾功能的影响
张明媛, 牛俊奇, LUIS T, LUIS IS, CANDELAS PéREZ DV
2020, 36(6): 1357-1357.
摘要:
<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在难治性腹水(RA)中应用的安全性一直有待考证。本研究旨在探索NSBB对利尿剂应答性腹水和难治性腹水患者的心脏收缩能力、全身血流动力学、肾灌注压力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来自西班牙拉蒙大学医院Luis等在肝硬化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进行重复检测的研究。所纳入人群为18例对利尿剂产生应答的腹水患者和20例难治性腹水患者,这些患者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作为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治疗。纳入患者在基线和普萘洛尔治疗4周后通过心室内射血压差来判断心脏的收缩功能,同时检测肝静脉压力梯度、心肺压、肾脏灌注压力和交感神经的激活状态。
胰腺疾病相关门静脉高压的消化道出血
郑可心, 祁兴顺, GUO XZ, FENG J
2020, 36(6): 1385-1385.
摘要:
<正>左侧门静脉高压症(LSPH)是一种罕见的主因脾静脉阻塞、狭窄或血栓形成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疾病是LSPH最常见的病因。本研究旨在报告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胰腺疾病相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的Zheng等回顾性分析了5例诊断为胰腺疾病相关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病史、合并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图像和结局数据。结果显示,3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均诊断为胰腺癌;其中,1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及脾切除术,1例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与肝细胞癌发生率及肝病相关死亡率的关系
赵旭, 高普均, TRACEY GS, ANN-SOFI D, SOO A
2020, 36(6): 1406-1406.
摘要:
<正>目前,慢性HBV、HCV感染人群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60 mg)是否对肝细胞癌发生率、肝病相关死亡率和胃肠道出血风险产生长期影响,尚需要更多研究数据来阐明。来自哈佛医学院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Tracey等针对瑞典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研究,通过瑞典全国疾病登记系统统计2005年-2015年确诊为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且无阿司匹林服药史的成年人,共计50 275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瑞典处方药登记系统进一步识别出携带处方首次在药房领取连续90 d或更长时间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将纳入人群分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组(n=14 205)和未服用组(n=36 070),平均随访7. 9年。通过构建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年6-11期“重点号”选题及各期执行主编
2020, 36(6): 1204-1204.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优先录用在PROSPERO平台注册的Meta分析
2020, 36(6): 1212-1212.
摘要:
<正>PROSPERO系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评价和传播中心(CRD)创建的前瞻性系统评价注册系统,旨在进一步确保非Cochrane系统评价客观和真实,为循证决策提供更有力的证据。与Cochrane相比,PROSPERO注册步骤相对简单,注册研究的范围更为广泛,研究完成时间更为灵活,研究方法学上的要求相对宽松,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PROSPERO关注的类型很广泛,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型,人类与动物实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均可在该平台进行注册(PROSPERO平台网址:https://www. crd. york. ac. uk/PROSPERO/)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基金项目论文开通“绿色通道”
2020, 36(6): 1216-1216.
摘要: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学术水平,提高优秀论文刊发的时效性,《临床肝胆病杂志》对有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开通"绿色通道",即免收审稿费,一经审查合格,优先发表。来稿请将"基金项目"脚注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完整表述如:"××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热忱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撰文,踊跃投稿。
《临床肝胆病杂志》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AD)(2018-2020)收录
2020, 36(6): 1257-1257.
摘要:
<正>近日,经期刊学术指标统计和专家综合评估,《临床肝胆病杂志》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AD)收录为2018-2020年度来源期刊。CSAD源于《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支持,科技导报社主办,于2014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编委、审稿专家稿件免收审稿费
2020, 36(6): 1298-1298.
摘要:
<正>近年来,本刊来稿量、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稳步递增,在肝胆胰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了各位编委和审稿专家倾注的大量心血:为期刊发展献计献策;积极组稿、荐稿、审稿,亲自撰写优秀文章惠赐本刊。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和感谢,《临床肝胆病杂志》对编委、审稿专家的稿件免收审稿费,通过绿色通道第一时间送审,并优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