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7期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疾病 重点号
执行主编:钱家鸣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

显示方式:
述评
炎症性肠病合并特殊共患病的研究现状
杨红, 钱家鸣
2020, 36(7): 1441-144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01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不仅仅会发生肠道受累,还常常会出现一些肠外的共患疾病,其中IBD合并的特殊共患病涉及多类疾病,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IBD合并特殊共患病增加了IBD诊断和处理的难度,也会增加IBD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阐述了IBD合并特殊共患病的定义、流行趋势、发病机制和诊治策略,期望提高临床医生对IBD诊治多学科合作重要性的理解。

专家论坛
炎症性肠病与慢性肝脏疾病的关系及其管理策略
王江滨
2020, 36(7): 1444-14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02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在多种情况下都可以合并慢性肝脏疾病。IBD与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发病机制上有重叠因素,故合并存在的现象并不少见,其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IBD的几率最高,可达80%以上; IBD合并慢性HBV/HCV感染的几率与当地的感染率相关,若在应用免疫抑制剂之前忽略了对HBV/HCV感染的筛查,则存在HBV/HCV感染加重或HBV再激活的发生风险; IBD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应用的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时有诱导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尽管IBD患者常因腹泻、吸收障碍等因素导致消瘦,但其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几率却明显高于当地一般人群。

炎症性肠病合并胆系疾病的诊治策略
刘芸, 刘玉兰
2020, 36(7): 1450-14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03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患者除消化道症状外,常合并其他肠外表现,可累及骨骼肌肉、皮肤、眼部、肝胆、胰腺、神经、泌尿生殖、肺部、心脏、血液等多系统。胆系疾病是IBD的肠外表现之一,主要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石症等。胆系疾病可表现为无症状患者一过性肝功能异常,也可能是威胁生命的肝衰竭,但不同的胆系疾病治疗及预后大有不同,需仔细鉴别诊断。就IBD合并胆系疾病进行评述,以期帮助临床医师熟悉IBD患者胆系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策略。

炎症性肠病合并胰腺疾病的诊治策略
郭晓钟
2020, 36(7): 1454-146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04
摘要: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合并胰腺疾病需受到临床的关注。系统阐述了炎症性肠病合并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胰腺癌和无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异常的研究概况,并分析各种疾病的诊治策略,为临床发现、处置该类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炎症性肠病合并肝胆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李静, 王玉芳
2020, 36(7): 1461-146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05
摘要:

肝胆胰疾病是炎症性肠病(IBD)的常见合并症,合并肝胆胰疾病可能影响IB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发现IBD病因具有一定的价值。阐述了IBD合并肝胆胰疾病的流行病学,以期能为认识IB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新的启示。

炎症性肠病合并肝胆胰疾病的分子机制
高翔, 刘占举
2020, 36(7): 1467-14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06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伴随有肠外表现,可涉及包括肝胆胰在内的多个器官累及,对IBD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影响。肝胆胰器官并发症主要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非特异性胰酶升高等。IBD相关肝胆胰并发症的发生是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致,综述了其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指南与规范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2020)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2020, 36(7): 1474-1481.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00213-00101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本指南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基础上,更新了推荐建议,主要包括:(1)所有孕妇产前需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2) HBsAg阴性母亲,其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通常不需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3) 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并同时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1月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4)为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孕妇HBV DNA>2×10~5IU/ml或HBeAg阳性,从妊娠28~32周可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当日停药;(5)不推荐以减少HBV母婴传播为目的的剖宫产术。

肝胆肿瘤分子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肝胆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分子诊断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肝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预防医学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肝癌专业委员会
2020, 36(7): 1482-14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08
摘要:

为规范肝胆系统原发恶性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本共识分别从外周血及组织学水平,针对近年来研究结果较为明确的肝胆肿瘤相关蛋白质、基因表达层面的分子标志物,在诊断、治疗、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指导意义等做了详尽的总结,提出了专家指导意见。同时对肝胆肿瘤相关血清学、组织病理学、二代测序等实验室检测的标准、结果判读、报告内容及全过程质量管理等也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议;旨在为一线临床工作人员普及肝胆肿瘤分子诊疗最新知识的基础上,提供科学、合理选择个体化精准诊疗方案的可执行依据。

《2020年国际肝性脑病和氮代谢学会共识:肝性脑病管理中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摘译
梁静, 韩涛
2020, 36(7): 1489-149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09
摘要:

<正>从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肝性脑病(HE)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国际肝性脑病和氮代谢学会(ISHEN)提出HE管理中的5个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1)驾驶;(2)血氨水平在临床中的价值;(3)隐匿性或轻微HE(CHE/MHE)的检测策略;(4)治疗选择;(5)营养和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

论著_病毒性肝炎
长期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张青, 张飙, 王培, 李颍, 颜学兵, 丁芹
2020, 36(7): 1491-14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0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ETV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CHB患者232例。按不同性别、年龄(<或≥65岁)、有无肝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或≥90 ml·min-1·1.73 m-2)分组,探讨各个亚组的ETV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e GFR]变化情况。并比较ETV抗病毒方案在抗病毒前后总体ALT、AST、Alb、HBs Ag、HBV DNA和肾功能指标(BUN、Scr和e GFR)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ALT、AST、Alb、BUN、Scr和e GF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 Ag定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TV抗病毒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
HCV感染者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和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张沛欣, 边培育, 叶传涛, 郑煦暘, 范超, 张颖, 贾战生, 周云
2020, 36(7): 1496-150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1
摘要: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DAA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V感染者26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片治疗。并纳入治愈者22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淋巴细胞上SIRT1、CD57、PD-1、Tim-3等相关分子表达,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21、p53表达水平,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样本外周血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IRT1、PD-1、Tim-3在3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 712、4. 202、4. 575,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CD8+T细胞上SIRT1、PD-1、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 05),HCV治愈组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0.>0. 05)。p53、p21在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的效果观察
谢爱泽, 毛德文, 石清兰, 吕超, 柏文婕
2020, 36(7): 1502-15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2
摘要: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患者的效果及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IL-17炎症轴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诊治的128例肝胆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4)和对照组(n=64),2组均给予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治疗组采取黄连温胆汤内服。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患者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肝硬度值(LSM)以及外周血IL-17和Th17细胞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胆湿热证症状(胁肋胀痛、身目黄染、小便黄赤、口干苦、舌苔黄腻)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2组间治疗12、24周后比较,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功能指...
基于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研究莪术醇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郑洋, 王嘉孺, 刘露露, 王佳慧, 赵铁建
2020, 36(7): 1508-15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3
摘要:

目的研究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以此来分析莪术醇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9)以及莪术醇组(n=21),除去建模过程中死亡的小鼠,最后每组各10只;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莪术醇干预组以及PDTC(NF-κB特异性抑制剂)组。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结构的改变,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TLR4和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NF-κB的表达及入核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RT-PCR检测发现莪术醇干预组TLR4 mRNA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较阳性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莪术醇干预组TLR4和磷酸化NF-κB的表达水平较阳性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莪术醇干预组NF-κ...

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弹性蛋白及其调控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中的分子机制
杨爱婷, 严旭禛, 赵文姗, 李为雨, 陈巍, 尤红
2020, 36(7): 1514-151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4
摘要:

目的明确弹性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初步探索弹性蛋白沉积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形成模型,通过Western Blot、可溶性蛋白及维多利亚蓝染色检测纤维化早期(CCl4注射4周)和进展期(CCl4注射8周)弹性蛋白的变化,同时以橄榄油做为健康对照组;其次,建立纤维化自发逆转模型,通过LC-MS/MS检测不同逆转时间(逆转0周、逆转4周、逆转8周、逆转12周)血清蛋白组学的变化,寻找潜在的与弹性蛋白沉积相关分子,并通过q PCR进行验证。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弹性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早期纤维化组和进展期纤维化组分别为0. 82±0. 05、1. 59±0. 58,与健康对照组(1. 00±0. 11)相比,进展期纤维化组显著上升(P<0. 10="" 207.="" 34.="" 213.="" 26.="" p="">0. 05),而进展期组显著升高[(352. 0±57....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伴或不伴腹水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栾雨婷, 蔡文君, 蒋轼丽, 赵长青, 顾宏图, 袁继丽, 邢枫, 吕靖, 刘成海, 刘平, 慕永平
2020, 36(7): 1520-15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5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HBLC)伴有或不伴有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就诊的HBLC患者57例,其中无腹水30例(HBLC-WOA),有腹水但无SBP 27例(HBLCWA),并纳入28例健康志愿者(HC),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比较两组肝硬化患者间肠道菌群的分布差异。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3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各物种相对丰度差异的比较采用多重假设检验,采用Benjamini和Hochberg错误发现率(fdr)进行调整,Pfdr<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不同条件下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相似性分析(ANOSIM)和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Adonis)。结果伴随腹水的出现,HBLC患者粪便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P=0. 042)。PCo A结果显示,HBLC-WOA组、HBLC-WA组与H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LC-WOA vs HC,ANOSI...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郭晓霞, 胡娜, 廉晓晓, 孙元培, 李玉珍, 吕蕾, 叶永安, 李小科
2020, 36(7): 1527-15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6
摘要: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影响群落变异的驱动因子,评价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8月山西省中医院招募的10例健康志愿者与7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验。根据细菌16S r DNA高通量测序获得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菌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并用CANOCO5. 0软件进行RDA分析临床指标与肠道群落变异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类发生了特异性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81个OTU是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宏基因组中特有的,其中ALBI 1级、2级、3级分别独有39、34、8个OTU。随着肝硬化疾病发展,Chao1、ACE指数明显减少(H值分别为8. 111、9. 112,P值分别为0. 044、0. 028),且与ALBI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 287、-0. 297,P值分别为0. 016、0. 01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中的肠道...

论著_肝脏肿瘤
外周血清5-羟色胺与血小板水平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志鑫, 李姚, 周留馨, 任利, 曲凯, 苗润, 侯立朝, 王海久, 刘昌, 樊海宁
2020, 36(7): 1534-153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7
摘要:

目的探究血小板及其内源性5-羟色胺(5-HT)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并根据血小板计数高低分为低血小板组(n=129)与高血小板组(n=81),对比组间差异因素并进行预后分析。收集20例住院复发/转移肝癌患者及32例非复发/转移肝癌患者外周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5-HT水平,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不同肝癌分组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聚集率及外周血5-HT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相关性以及5-HT水平与血小板计数、聚集率相关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生存率及复发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肝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血小板水平患者的年龄(χ2=32. 304,P=0. 044)、肿瘤大小(χ2=35. 201,P=0. 001)、肿瘤数目(χ2=31. 304,P=0. 032)、Child分级(χ2=3...

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赫伟丽, 杨笑月, 张爱军, 王晓阳, 王亚军, 赵帆, 徐光福
2020, 36(7): 1540-15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8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的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BV相关肝癌患者106例作为肝癌组,同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作为乙型肝炎组以及健康对照受试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受试者的血液标本,检测3组受试者TLR4 D299G、T399I以及A896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相对危险度近似估计值比值比(OR)估计各研究因素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3组受试者TLR4 D299G位点以及TLR4 A896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 436、1. 949、1. 851、2....

论著_其他肝病
维生素E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的Meta分析
刘申申, 邢怡青, 王宁, 余巧玲, 曾乐平
2020, 36(7): 1545-15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19
摘要:

目的评估维生素E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19年12月前发表的关于维生素E治疗儿童NAFLD疗效的文章,检索范围包括Pub 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 Library、Embase、OVID/NEJ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分析数据包含BMI、肝酶水平(ALT、AST)、血脂水平(TG、TC、LDL、HDL)、肝脂肪变性缓解率共8个参数。使用REVMAN5. 3进行Meta分析。连续变量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MD)和95%可信区间(CI)计算和分析干预前后参数的差异,分类变量选择风险差(RD)和95%CI进行分析。非异质性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发表偏倚的评估通过漏斗图完成。结果共检索到599篇文章,其中9篇纳入Meta分析,受试者607例。维生素E显著改善了患儿的ALT水平(SMD=-0. 27,95%CI:-0. 48~-0. 06,P=0. 01),但是对患儿的BMI水平(SMD=-0. 09,95%CI:-0. 28~0. 10,P=0. 34)、AST水平(SMD=-0. 20,95%CI...

肝爽颗粒对新型组织工程肝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脂代谢的影响
张译之, 段钟平, 张晓慧, 陈煜
2020, 36(7): 1551-15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0
摘要:
目的探讨肝爽颗粒(GSG)干预对新型组织工程肝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prague Dawley大鼠肝脏去细胞化制为肝脏胶原支架,用人Hep G2细胞对支架再细胞化,从而获得组织工程(TE)肝(正常对照组),用含游离脂肪酸(FFA)的高脂培养基灌注TE肝建立NAFLD模型(FFA组),该模型进一步用GSG浸膏处理后为FFA+GSG组。比较各组肝脏TG含量及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 mRNA水平;比较FFA组和FFA+GSG组脂代谢相关酶mRNA表达情况,并行油红O染色评估肝脏病理学。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FFA组TG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t=4. 842,P=0. 004 7),FFA组PDK4 mRN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t=2. 784,P=0. 031 8); FFA+GSG组较FFA组细胞内TG水平显著下降(t=0. 055,P=0. 003 7),PDK4表达显著降低(t=3. 761,P=0. 009 4);脂肪酸转位酶、脂肪酸结合蛋白1、ATP柠檬酸裂解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去饱和...
急、慢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
纪童童, 陆海英, 谭宁, 于岩岩, 徐小元
2020, 36(7): 1556-156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1
摘要: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急、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诊断为DILl的18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急性组(n=138)和慢性组(n=45)。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可疑药物用药史、过敏史、饮酒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组织病理检查、治疗、转归等资料。所有诊断为DILI的患者均进行RUCAM、肝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分级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DILI慢性化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中草药导致DILI在急、慢性组的病例数为105 (76. 1%)和33 (73. 3%),抗菌素所致的为15 (10. 9%)和5(11. 1%)。2组患者性别(χ2=4. 774,P=0. 029)、肝损伤类型(χ2=9. 848,P=0. 020)及DILI严重程度分级(χ2=8. 012,P=0. 046)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慢性组RUCAM评分...

3种跨膜转运蛋白在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叶立红, 郑欢伟, 黄肖雨, 郭立杰, 张海丛, 刘志权, 王翀奎
2020, 36(7): 1562-156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2
摘要:

目的探讨ABCB11(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ABCC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ABCB4(多药耐药糖蛋白3,MDR3)在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肝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收集2010年1月-2017年6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有明确用药史、经肝穿组织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混合性肝炎组(混合组,n=40)、胆汁淤积性肝炎组(胆汁淤积组,n=40)及单纯性胆汁淤积组(单纯组,n=32),同时选取20例无胆汁淤积的HBV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病例肝穿组织进行BSEP、MDR3、MRP2免疫组化标记,观察三者的阳性表达特点及与病理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对比三亚型组间3种转运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3种转运蛋白表达与TBil、DBil、ALP、GGT、TBA之间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SEP、MDR3、MRP2在混合组、胆汁淤积组和单纯组肝组织中均表现为阳性表达减少(F值分别为48. 765、45. 424...

20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损害临床特征分析
龙丹, 秦凌辉, 高山
2020, 36(7): 1567-157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3
摘要: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肝损害特征,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3月5日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三院区收治的201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非危重组(轻型/普通型,n=173)、危重组(重型/危重型,n=28) 2组,收集ALT、AST、TBil、DBil及Alb等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201例患者中37例(18. 4%)出现肝损害,危重组19例,非危重组18例,2组间肝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 9%vs 10. 4%,χ2=52. 963,P <0. 05)。危重组肝损害患者与非危重组肝损害患者ALT和(或) AST水平异常时间(入院时和住院期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906,P <0. 05); 2组肝损害患者ALT和(或) AST水平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869,P <0. 05),大部分患者为轻中度肝损害。201例患者中胆红素升高者1例(TBil <2倍...

异甘草酸镁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影响
高钰迪, 田原, 张向颖, 张晓慧, 段钟平, 任锋, 陈煜
2020, 36(7): 1571-15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4
摘要: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g IG)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Mg IG对照组,每组各10只; Con A模型组、Mg IG+Con A预处理组,每组各35只(其中15只用来计算总生存率)。提取小鼠肝脏及外周血,测定生存率、血清转氨酶水平,肝组织HE染色评价小鼠肝损伤程度,TUNEL荧光染色及caspase-3蛋白活性检测评价小鼠肝细胞凋亡水平,液相芯片法检测小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Con A模型组小鼠总生存率为40%,Mg IG+Con A预处理组小鼠总生存率为80%。Con A模型组血清ALT与AST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P值均<0. 01),Mg IG+Con A预处理组血清ALT与AST水平较Con A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对照组、Mg IG对照组、Con A模型组及Mg IG+Con A预处理组病理评分分别为1. 0±0. 2、1. 2±0. 3、3...

有氧运动联合水飞蓟宾对阻塞性黄疸小鼠模型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彭律成, 邵长凤, 陈嘉勤, 陈伟
2020, 36(7): 1577-15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5
摘要: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水飞蓟宾激活阻塞性黄疸小鼠肠组织microRNA-21/TLR4/NF-κB通路轴改善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采用手术线直角悬挂胆总管法构建阻塞性黄疸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M组)、运动组(E组)、水飞蓟宾组(S组)、运动联合水飞蓟宾组(ES组),另设假手术组(GO组),每组10只。有氧运动和水飞蓟宾灌胃干预7周后,采用一般行为学观察、ELISA酶联免疫、回肠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肠组织相关因子蛋白、mRNA检测及肝组织mRNA表达谱测序分析,探讨其干预效果。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有氧运动与水飞蓟宾间交互效应,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 M组腹部、尾部皮肤黄染严重,出现黄尿及粪便呈浅灰色,开腹可见胆管悬挂处呈囊性扩张。相比M组,E、S、ES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水平下降(F值分别为567. 56、1376. 09、512. 81,P值均<0. 001),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降低(F值分别为650. 29、1130. 05、396...

短篇论著
腹腔镜下两种一期缝合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唐世川, 郑琴月, 刘进衡, 陈安平, 尹思能
2020, 36(7): 1584-15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6
摘要:

<正>胆总管结石为肝胆外科常见疾病,因其可能造成急性胆总管梗阻致胆汁淤积、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需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措施。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以及腔镜和内镜技术日益成熟,开腹手术已较少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现多采用腹腔镜或(和)十二指肠镜的微创术式治疗[1]。国内外胆总管结

临床经验交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期间急性胆道感染诊治体会
杨亚凡, 葛长青, 闫军, 李全福, 钟永刚, 张雁, 陈瑒, 许旭, 侯广彬, 于清
2020, 36(7): 1588-159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7
摘要:

2020年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被全世界关注。在此期间如何在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同时,减少急腹症患者病情诊治的延误,保证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显得尤为关键。参照相关现行的诊疗方案和指南,结合保定市第二医院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门诊分诊、治疗流程、操作分级和防控以及病区管理经验。经过分析,表明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胆道感染患者应急预案,可使得该类患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鉴别,且在尽早接受急性胆道感染的规范诊治过程中避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病例报告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混合基因型HCV感染者1例报告
邱晨, 贾胜男, 张倩, 张传辉, 金珍婧, 杨岚岚
2020, 36(7): 1591-15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8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发现HCV抗体阳性13年"于2019年3月12日就诊于本院肝胆胰内科。2005年患者体检中发现HCV抗体阳性,因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未予治疗。2009年患者于体检时进一步检测发现HCV RNA载量4. 52×106IU/ml,丙型肝炎分型为1b亚型,肝功能等指标均正常,于当地医院进行短效IFNα100万U/次,隔日1次肌注,联合利巴韦林600 mg/d口服,疗程为48周。停药

TMEM67基因和CNGB1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症1例报告
杨帆, 王依柔, 余晓丹, 马雄, 王秀敏
2020, 36(7): 1593-15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29
摘要:

<正>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TMEM67基因突变是肝纤维化的一个特异性表现; CHF的发病率在1/2万~1/4万,近亲结婚可导致子女的发病率增加[1]。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引起食管完全梗阻1例报告
张伟光, 陈万伟, 杨浩羿, 许良璧, 杨婷
2020, 36(7): 1596-15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0
摘要:

<正>内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sophageal variceal ligation,EVL)已被普遍接受和推荐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并被国内外指南列为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1-2]。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被广泛推荐为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重症酒精性肝炎合并类白血病反应3例报告
姚秋艳, 施荣杰
2020, 36(7): 1598-16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1
摘要:

<正>酒精性肝病是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疾病。早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逐步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重症酒精性肝炎以快速进展或加重的黄疸、凝血异常及肝脏相关并发症等为主要表现,且此前8周内有大量饮酒史,Maddrey判别函数(MDF)评分> 32或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0,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1]。类白血病反应通常作为合并症报道,但重症酒精性肝炎合并类白血病反应报道少见。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一家系2例报告
李爱芹, 董漪, 徐志强, 王福川, 王丽旻, 闫建国, 曹丽丽, 王璞, 张敏
2020, 36(7): 1601-16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2
摘要:
<正>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一组婴儿或儿童期起病,以严重肝内胆汁淤积及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在儿童期或者青春期可因肝衰竭而导致死亡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确切发病率尚无报道,估计为1/50 000~1/100 000[1]。PFIC共分6型,是我国儿童慢性胆汁淤积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1、2、4、5、6型的血清Y-GGT特征性降低或正常,而由ABCB4基因突
侵袭性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
张丽媛, 吴坤亮, 李君, 杜永国
2020, 36(7): 1605-16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3
摘要:

<正>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类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由Weiss和Enzinger在1982年首先描述[1],其恶性程度介于血管瘤和血管内皮肉瘤之间,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软组织居多,亦可发生于肺、骨、大脑、小肠、肾脏等脏器。1984年,Ishak等[2]首次报告了一系列

腹腔异物误诊为肝癌腹腔转移1例报告
范业辉, 柴亚婷, 孟珊珊, 王广义, 王小磊
2020, 36(7): 1610-16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4
摘要:

<正>氟尿嘧啶作为一种化疗植入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的治疗[1]。我国肝癌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炎后肝硬化,为了保留足够的剩余肝体积,手术切除颇受限制;加之肝癌破裂出血极易发生腹腔转移[2],术中使用氟尿嘧啶降低远期腹腔转移率的治疗方案越

综述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进展
陈华仙, 韦嘉
2020, 36(7): 1612-16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5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其中HBeAg阴性CHB的患病率正在增加,对我国的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综合HBeAg阴性CHB的发病机制、诊疗等方面,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对HBeAg阴性CHB诊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乙型肝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
韩一凡, 徐小元
2020, 36(7): 1615-16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6
摘要:

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和患者寿命的增长,骨质疏松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但乙型肝炎不同疾病阶段对骨质疏松影响的具体机制较为复杂且尚不明确,针对乙型肝炎患者骨质疏松防治的研究也相对缺乏。综述了乙型肝炎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管理和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肝损伤的致病机制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防护策略
雷偲艺, 彭虹, 罗新华
2020, 36(7): 1619-162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7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疫情期间部分患者表现出肝损伤。为了提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对COVID-19的认识,加强疫情期间患者的自我防护和疾病管理,针对COVID-19引起肝损伤的致病机制及该类患者合理防疫、规范就医、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建议,以保证病毒性肝炎的常规管理,降低该类人群感染风险。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
姚诚子, 刘自珍, 冯巩, 贺娜, 弥曼
2020, 36(7): 1623-16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8
摘要: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儿童和青少年慢性肝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导致该类疾病不仅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而且相对于成人NAFLD,更易导致其他重大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增加病死率。因此,早期识别儿童NAFLD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筛查,积极预防,并尽早诊治,是临床有效管理该疾病的关键所在。阐述了儿童NAFLD的危险因素、筛查方式、预防保健措施等,旨在规范该病综合管理,降低患病率,延缓进展,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经济及公共卫生负担。

基于肠-肝轴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肠道菌群的关系
惠登城, 孙明瑜
2020, 36(7): 1627-16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39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成为最主要的慢性肝病,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后期可能向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发展。肠道菌群作为人体重要的共生物,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可能和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肠-肝轴理论为"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肝脏改变"提供了理论基础。探讨了肠道菌群和NAFLD发病的关系,为后期研究肠道菌群靶向治疗NAFLD奠定理论基础。

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
向照, 杨晋辉
2020, 36(7): 1631-16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0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在现有基础上更好诊断、治疗NAFLD也愈发迫切。骨保护素(OPG)/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NF-κB受体活化因子受体(RANK)信号通路是参与骨代谢平衡的重要信号通路。分别介绍了OPG、RANKL、RANK及OPG/RANKL/RANK系统,简述了OPG/RANKL/RANK信号通路通过激活NF-κB调节炎症因子生成,促使NAFLD发展的研究现状。指出OPG/RANKL/RANK系统可作为NAFLD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任丹丹, 刘娜, 周路路, 张楠, 李春霞, 东冰, 徐光华
2020, 36(7): 1634-16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1
摘要:

目前,HBV感染是全球公认的肝细胞癌(HCC)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其他的辅助因素,如性别、年龄、家族史、ALT/AST、吸烟饮酒史、代谢综合征以及合并HCV、HIV感染等可能独立或与HBV协同促进HCC的发生。综述了HBV相关HCC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相关性骨骼肌减少症的研究近况
沈素雅, 黄建钊, 刘延, 刘江伟, 张旭阳, 叶琨琦, 潘宁波
2020, 36(7): 1639-164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2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患者通常合并肝硬化,即使经过治愈性治疗,5年复发率仍然很高,预后较差。近年来,骨骼肌减少症作为各类恶性肿瘤的预后不良因素而备受关注。然而,国内对骨骼肌指数与HCC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国外研究表明,骨骼肌减少症可能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HCC相关性骨骼肌减少症病因及可能的发生机制、干预措施如营养补充、适当的运动、药物治疗等进行详细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在肝细胞癌发病及诊治中的作用
张媛, 陈晓蓉, 杨宗国
2020, 36(7): 1643-16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3
摘要:

肝脏慢性炎症是促进肝细胞癌发展的危险因素,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Fc受体信号加强也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参与癌变的过程。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不仅在抗感染免疫第一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早期肝细胞癌的肿瘤转移和肿瘤生长中也发挥促进作用。将p IgR鉴定为早期肝癌患者转移潜能的预测指标可以有助于早期患者的分层和制订治疗决策,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靶向抑制pIgR/Yes信号级联反应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可能会为控制肿瘤大小以允许切除或移植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基于口-肠-肝轴理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新型治疗策略
周铖, 张佳铭, 郭礼, 司海龙, 肖海娟, 杨林
2020, 36(7): 1646-16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4
摘要:
原发性肝癌的潜在病因繁多且起病隐匿,病情的进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免疫治疗与靶向药物治疗一直是作为肝癌常规的非根治性治疗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耐药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来16s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微生物组学的不断深入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肝脏与口腔、肠道菌群的联系逐渐明确,口腔与肠道的菌群调控为该病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综述了口-肠-肝轴的微生物理论基础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上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microRNA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干预肝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吴杰, 李京涛, 魏海梁, 闫曙光, 范妤, 郭英君, 常占杰
2020, 36(7): 1650-165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5
摘要:

在肝癌的进展中,其发生发展呈多阶段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癌前病变-肝癌。其中肝癌癌前病变恶性转变与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密切相关,通过叙述活化的HSC与肝癌癌前病变细胞的产生、炎症纤维化微环境的形成,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提出microRNAs可通过调控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发挥调节HSC活化,进而影响肝癌癌前病变恶性转变的作用,这方面研究有望成为肝癌防治的新思路、新靶点。

调节性B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童聪, 向晓星
2020, 36(7): 1655-16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6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机制不清,主要认为与机体免疫失衡有关。炎症性疾病中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主要通过分泌IL-10抑制炎症反应,抑制CD4+T淋巴细胞分化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1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降低,Breg数量及功能降低,导致其不能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提示Breg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综述了Breg亚群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预测因素及干预措施
王翰, 左祥荣, 曹权
2020, 36(7): 1658-16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7
摘要:
近年来肝移植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许多围手术期并发症导致受体预后不良。其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MV)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PMV导致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住ICU和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近年已有较多研究肝移植术后PMV的文献报道,但尚无总结性统计归纳,也无预防术后PMV的措施。整理归纳了肝移植术后PMV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可干预手段,以期为临床减少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受体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及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张浩, 张悦, 赵文武, 张敬各
2020, 36(7): 1663-16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8
摘要:

线粒体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受损线粒体的过程。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有几种,但PINK1/Parkin途径被认为是线粒体自噬的主要途径,这一自噬机制在帕金森等多种疾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介绍了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机制及其在肝脏相关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中的作用,以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microRNA-27a在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罗昕, 徐铭益
2020, 36(7): 1666-16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49
摘要:

microRNA(miRNA)是小分子非编码RNA,可通过转录后基因表达的调控来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27a在肝病的发展和发病机制中发挥了作用。通过总结相关研究,介绍了miRNA-27a在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也分析了miRNA-27a在肝脏再生中的作用以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能。通过对miRNA-27a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相关机制的总结归纳,可以对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借鉴,对探索慢性肝病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
张婷婷, 刘瑞霞, 阴赪宏
2020, 36(7): 1669-167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7.050
摘要: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是妊娠期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诊断困难,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准确判断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尽早确定诊断是临床处理的关键。从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早期诊查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该病早期诊断的进展。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胆汁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颜学波, 孙永康, 唐才喜, LIWINSKI T, ZENOUZI R, JOHN C
2020, 36(7): 1473-1473.
摘要:
<正>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差异。但目前关于PSC中胆道菌群及其与胆汁酸代谢相互作用的研究甚少。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医学中心的Liwinski等对需行ERCP的PSC患者(n=43)和无PSC的对照组(n=22)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对照组患者行ECRP的主要适应证是散发性胆总管结石和乳头状腺瘤。
有关植物性和动物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美国成人肝癌风险的研究
张建丽, 黄莹, LIU Y, YANG W, VOPHAM T
2020, 36(7): 1513-1513.
摘要:
<正>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在肝细胞癌(HCC)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护士健康调查(NHS)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调查(HPFS)中,研究者前瞻性地评估了植物性和动物性LCD与HCC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使用每4年有效的食物频率调查表评估膳食摄入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计算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HR得出
L-α-溶血磷脂酰肌醇/GPR55系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生
姜仲春, 谢智钦, 唐才喜, FONDEVILA MF, FERNANDEZ U, GONZALEZ-RELLAN MJ
2020, 36(7): 1519-1519.
摘要:
<正>G蛋白偶联受体55(GPR55)是一种公认的大麻素受体,L-α溶血磷脂酰肌醇是其唯一已知的内源性配体。虽然GPR55与不同器官中的能量稳态有关,但其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特殊作用及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贡献尚不清楚。
门静脉系血栓与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之间的关系: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王乐, 祁兴顺, WANG L, GUO XZ, XU XB
2020, 36(7): 1526-1526.
摘要:
<正>在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系血栓与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的关系仍不确定。本研究旨在探究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术后门静脉系血栓的发病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自我国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的Wang等检索了Pub 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获得相
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张晶巧, 祁兴顺
2020, 36(7): 1576-1576.
摘要:
<正>肾功能不全是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特利加压素是急性静脉曲张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的一线治疗选择。本研究旨在评估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合并AUGI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来自我国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的Zhang等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由1名主治医师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的40例肝硬化合并AUGIB患者。分析了特利加压素用药期间和停药后胱抑素C
他克莫司和吲哚美辛可安全有效降低肝移植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李家速, 方军, THIRUVENGADAM NR, FORDE KA, CHANDRASEKHARA V
2020, 36(7): 1600-1600.
摘要:
<正>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5%,且通常需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介入治疗。胰腺炎(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他克莫司(一种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直肠吲哚美辛均有报告可降低ERCP术后PEP的发生风险。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机构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探讨了肝移植患者接受ERCP诊治的PEP发生率和他克莫司和(或)吲哚美辛降低PEP风险的有效性。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作者贡献声明和利益冲突声明的要求
2020, 36(7): 1595-1595.
摘要:

<正>为秉持学术出版透明性原则、建立明确的责任宣誓和追溯机制,提高期刊公信度,进一步与期刊国际化接轨,本刊要求各类文章均须公开作者贡献声明,论著类文章均须公开利益冲突声明。格式示例如下: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基金项目论文开通“绿色通道”
2020, 36(7): 1460-1460.
摘要: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学术水平,提高优秀论文刊发的时效性,《临床肝胆病杂志》对有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开通"绿色通道",免收审稿费,一经审查合格,优先发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AD)(2018-2020)收录
2020, 36(7): 1466-1466.
摘要:
<正>经期刊学术指标统计和专家综合评估,《临床肝胆病杂志》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AD)收录为2018-2020年度来源期刊。CSAD源于《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支持,科技导报社主办,于2014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