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0(4): 773-781.
DOI: 10.12449/JCH240421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2005版、2016版胰瘘定义及分级标准导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2016版胰瘘标准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3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旧版胰瘘标准统计术后胰瘘患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两版标准对PD患者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的区别,基于2016新版标准建立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准确性并验证该模型。 结果 2005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31.641,P<0.001)、主胰管指数(χ2=52.777,P<0.001)、门静脉侵犯(χ2=6.259,P=0.012)、腹腔内脂肪厚度(χ2=7.665,P=0.006)、术前胆道引流(χ2=5.999,P=0.014)、胰腺癌(χ2=5.544,P=0.019)、切缘胰腺厚度(t=2.055,P=0.032)、胰腺CT值(t=-3.224,P=0.002)、术前血淀粉酶水平(Z=-2.099,P=0.036)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0(0.000~0.011)]、胰腺癌[OR(95%CI)=4.843(1.285~18.254)]、胰腺CT值[OR(95%CI)=0.869(0.806~0.937)]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而基于2016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5.391,P=0.020)、主胰管指数(χ2=11.394,P=0.001)、腹腔内脂肪厚度(χ2=8.899,P=0.003)、胰腺切缘厚度(t=2.665,P=0.009)、胰腺CT值(t=-2.835,P=0.004)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1(0.000~0.050)]、胰腺CT值[OR(95%CI)=0.943(0.894~0.994)]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PD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PD术后胰瘘的曲线下面积在建模组与验证组分别为0.788(95%CI:0.707~0.870)和0.804(95%CI:0.675~0.932)。 结论 主胰管指数、胰腺CT值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2016新版胰瘘标准建立的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余俊, 任超逸, 崔巍, 等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基于 2016新版胰瘘定义及分级系统[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4, 40(4): 773-781.. doi: 10.12449/JCH240421.